2020-12-06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大貨車視線盲區較多
在轉彎、變道過程中
往往觀察不到行人及非機動車
從而造成嚴重的道路交通事故
從以上視頻可以看出
幾乎都是由於大貨車的
『視覺盲區』造成的!
怎麼樣減少右轉盲區事故呢?
南安市公安交警部門在借鑑各地建設右轉彎盲區警示帶的基礎上,以南安市區成功雕像路口創設警示帶為試點,首創「視觸聽全感知」大型車輛右轉盲區警示帶。
首創版右轉彎盲區警示帶的原理和思路
一般的右轉盲區警示帶為全紅色月牙型標線,輔以「危險區域」文字標線,設置在沒有渠化島和右轉專用道的交叉路口。
南安市改變這一傳統做法,對市區鄭成功雕像環島路口四個方向的普通月牙型右轉盲區警示帶進行升級,警示帶設置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道之間,長為57米左右的狹長弧狀「牛角型」紅白相間熱熔標線,橫向寬度由起點0.15米自然過渡到1.15米,其中,縱向寬度為0.45米的白色區域採用凸起型熱熔標線,俗稱震蕩減速帶,中線每2塊紅色標線設置1塊鑄鋁反光誘導凸起路標,並根據實地情況,在起(終)點設置約15米的紅色引導過渡標線,警示帶起始端設置非機動車道標誌。
南安市首創「視觸聽覺全感知」大型車輛右轉盲區警示帶,核心設計思路是通過這3種主動警示方式引導貨車駕駛員靠左行駛、兩輪車和行人靠右通行,雙方在右轉彎的過程中保持1米以上的橫向間距,以此消除同向交匯的可能。
「視觸聽覺全感知」大型車輛右轉盲區警示帶的創新做法
「視觸聽覺全感知」做法,即通過聲光誘導和觸覺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警示,引導大貨車和非機動車、行人保持足夠安全間距。
「視覺」警示方面,縱向紅白相間的標線具備比單色標線更強的警示作用,交錯的顏色變換對高速行駛的機動車會造成額外的視覺衝擊;中線反光誘導凸起路標在夜間機動車前燈的照射下會形成一條點狀光帶,發揮夜間行車誘導作用,引導大貨車按道行駛,避免偏離車道,彌補標線長時間使用後逆反射能力下降的不足。
「觸覺」警示方面,行駛中的大貨車跨壓凸起標線和路標會產生強烈震蕩,車速越快震蕩越厲害,震蕩觸覺確保駕駛員即使在夜間光照不足、疲勞駕駛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也會被強制喚醒,提醒貨車駕駛員已經跨越危險區域,需靠左行駛;非機動車誤闖入同樣會產生震蕩,行人則會感到道路不平坦,應靠右通行,撤離盲區。
「聽覺」警示方面,越線大貨車因高速震蕩產生的高頻噪聲同步提醒其右側和右前方的非機動車、行人緊急避讓,避免被捲入貨車。
現在
「視觸聽覺全感知」警示帶
過去
普通警示帶
南安市區鄭成功雕像環島作為試點路口
鄭成功雕像環島路口是南安市區的東大門,也是南安市區一處重要貨車過境節點,在該路口進行「視觸聽覺全感知」大型車輛右轉盲區警示帶的試點工作可以全面檢驗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來源:泉州交警微發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首創!視觸聽全感知!這個地方有條新穎的右轉盲區警示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