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夠不著破壞最重的地方,那還有必要建設嗎?

2021-01-21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地震預警知多少?

前不久四川甘孜州石渠縣發生5.6級地震,四川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震後12秒發出報警信息,第一報5.0級,隨後3分08秒產出自動速報,部署於四川省通信管理局、成都鐵路局和省地震局等單位的預警終端發出報警,有力支撐地震應急響應處置工作。

一直以來,地震預警作為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途徑備受大家關注。我國地震預警究竟發展的怎麼樣了?到底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減災?為了使大家對地震預警有更多了解,小編今天請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孫麗博士,講講地震預警的那些事兒。

01

什麼是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依託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臺網記錄,在震後數秒內快速測定地震時空強參數(發震時間、震中位置、地震震級或地震動強度)並估算地震影響範圍和程度,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目標地之前發布警報。

02

和地震預警密切相關的三個「波」

第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電磁波,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傳播。

第二是地震波縱波,地震時震源區巖石突然破裂產生的振動波,以每秒6千米左右的速度在地下介質中傳播。縱波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平行,由於地震波從地下向地面傳播,因此人們在地震區感受到的縱波是地面上下振動。

第三個是地震波橫波,與縱波同時產生,以每秒3.5千米左右的速度在地下介質中傳播。橫波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同樣由於地震波從地下向地面傳播,因此人們在地震區感受到的橫波是地面左右或前後水平振動。

孫麗解釋稱,地震縱波和橫波可以統稱為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種能量波,地震越大其攜帶的能量越大,地震波能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對其達到的地表建築物造成不同程度破壞。縱波和橫波振動能量有明顯差異,縱波傳播速度快,先到達地表,但振動能量小;橫波傳播速度慢,比縱波後到達地表,但振動能量大,比縱波能量大數倍以上。地震造成的破壞多是橫波振動引起的。一般5級以上地震就可能會對局部地區造成破壞,故一般稱5級以上地震為破壞性地震。

值得一提的是,地震波傳播過程中振動能量具有很強的衰減性,不同震級地震,不同地方地震波振動能量隨著離震中距離的變化,由近及遠不斷衰減,震感由強變弱,破壞從大到小從有到無。

03

如何利用三種波進行地震預警實現減災?

簡單地說,地震預警就是利用上述三種波速度不同通過技術途徑實現的。假設某地發生可能達到破壞性的地震,且地震事件立即被測定出來,我們以距震中100千米處的感知人群為例:地震信息通過電子設備以電磁波的速度發出信號到達感知人群,可以在地震發生後幾秒內完成,此時感知人群接收已經發生地震的信息,但地震波還沒到達,沒有震感;地震同時縱波以每秒6千米速度向感知人群進發,預計在地震發生後17秒左右到達感知人群,此時人們感受到縱波的上下振動;地震同時橫波以每秒3.5千米速度也向感知人群進發,預計在地震發生後29秒左右到達感知人群,此時人們感受到橫波的水平振動,比12秒前上下振動要強得多且可能造成建築物破壞。

再假設,這次地震震級比較大,可能對100千米處的感知人群所處建築物造成破壞,如果感知人群在震後幾秒及時接收到已經發生地震的信息,距離縱波和橫波到達分別有十幾秒到二十幾秒的撤離時間,這就是利用3種波進行地震預警的過程和可能的減災作用。

地震預警的關鍵就是在地震發生後以最快的速度測定出地震並向感知人群發出預警信息。

04

地震預警仍存在盲區

測定地震必須要有專門的記錄儀器設備提前架設在選定觀測站點上,且這些站點必須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達到足夠的密度。

那麼,實現密集的觀測就夠了嗎?孫麗指出,地震預警是有先天短板的,地震預警存在無法實現的預警盲區,地震預警只能在特定條件和特定區域內起到減災作用,同時過度預警可能造成負面作用。

簡單地說,地震預警盲區就是在地震預警信息發送到感知人群時,破壞性地震波已經到達感知人群所處位置且已造成建築物破壞的區域。假設某次地震發生於地下10千米處,在距震中15千米內有三個以上地震觀測站點,以最遠站點震中距15千米為例,最快需要3秒左右才具備測定條件,經過最快速計算處理和信息發布系統,理想的預警信息發出時間是在地震發生後6秒左右。

此時地震縱波已到達距震中35千米處,橫波已到達距震中18千米處。如果地震大到縱波已具有破壞性,則預警盲區就是半徑為35千米的空間區域。如果地震量級只達到橫波具有破壞性,則預警盲區就是半徑為18千米的空間區域。最令人遺憾的是,地震預警的盲區往往就是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區域,亦即極震區。

05

既然存在盲區,為何還要開展建設?

由於地震波的衰減性,地震的破壞烈度由震中向外圍按一定規律衰減,烈度最高的區域一般稱為極震區。烈度達到6度時即可能造成地表建築物破壞,烈度越大破壞越大。根據大量的地震案例,一般5級地震極震區烈度可達6度,6級地震極震區烈度可達8度,7級地震極震區烈度可達10度。但地震預警的盲區一般為極震區域,那麼低於極震區烈度又高於破壞性起始烈度的區域,我們一般稱之為地震預警有效區域。

孫麗舉例,比如某次地震極震區烈度為9度,可能成為預警盲區,但地震形成的8度、7度及6度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損失,這些區域就屬於地震預警有效區域。地震發生後,預警有效區域的範圍會明顯大於預警盲區,因此從一個側面表明地震預警仍是十分有意義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震預警工作開展時要注意避免過度預警問題。嚴格地說,地震預警是針對破壞性地震波到達的預警,應在預警有效區域及鄰近區域開展。如果對低於甚至遠低於可能造成破壞的低烈度地震到達進行非清晰預警,儘管會對感知公眾群體起到警示提醒作用,但也有可能形成不必要的負面效應,比如不必要的學校學生緊急疏散造成踩踏事件、各類設施的緊急制動造成不要的損失等。

06

地震預警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地震預警觀測系統和分析處理系統建設完成後,要真正發揮預警作用和減災作用,需要政府、社會公眾的參與才能實現。地震預警信息發出後首先要被感知人群接收到,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學校、醫院、商超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信息接收終端,要充分利用廣電系統電視機頂盒控制系統、村村通大喇叭廣播系統、網絡系統、手機客戶端等基礎設施發布地震預警信息,高鐵、生命線工程、重要工業設施對地震預警信息的應用需要專業對接。

實踐證明,有效的地震預警可以為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發揮重要作用,但地震預警仍有許多科學難題沒有解決,預警信息與實際震情存在一定的偏差是難以避免的,希望社會公眾能予以理解。

相關焦點

  • 地震可以預測嗎?人們是如何進行地震預警的?
    在地球內部地震波分為兩種,推進波和剪切波,推進波的質點運動方向和傳播方向相同,會讓地表上下運動,一般不會破壞建築,它的傳播速度最快,能夠最先被地面臺站監測到,而剪切波的質點運動方向和傳播方向垂直,會讓地表前後左右晃動,造成較大的破壞,但傳播速度相對較慢。
  • 探訪「官方版」地震預警系統,我們離全面預警還有多遠?
    目前,我國已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地震預警技術系統,並陸續在京津冀、福建、蘭州和川滇交界地區建成預警示範系統上線運行。但僅福建地區初步建起覆蓋全省、具有明確規範的地震預警信息服務體系,並向社會實際提供服務。 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是,地震預警服務何時能覆蓋全國?距離全面的地震預警能力,我們還有多少路要走?
  • 中國地震預警:國家地方「兩張網」,該聽誰的?
    10 月 13 日是國際減災日,這個看似平淡的日子,在地震研究領域卻不平常,似無平地驚雷,卻有暗流洶湧。這一天,中國地震局通過中國新聞社報導,透露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全面開展建設;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則宣稱,他們將按照中國地震局、山東省地震局統一部署開展地震預警終端安裝。
  • 河南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震預警系統的規劃與建設、地震預警信息發布與處置、宣傳教育與應急演練、設施與觀測環境保護以及其他相關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地震預警,是指地震發生後,通過地震預警系統向可能遭受地震破壞或者影響的區域提前發出警報信息。地震預警系統包括地震監測系統、通信傳輸系統、信息處理系統、信息服務系統。
  • 山西地震預警系統正在建設中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發生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向公眾發出地震預警。山西是否有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 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地震預警技術成功預警長寧地震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原市縣防震減災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本次地震,提前10秒向宜賓市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附近宜賓、瀘州、自貢、成都等地民眾通過電視、手機、專用預警終端收到預警提示。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如果想讓地震預報做到和天氣預報一樣詳細,對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都有完整的說明,那我們的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發展,至少以人類現有的科學水平,還無法做出精確的震前預報。」毛國良坦言。 我省現在具備地震預警能力嗎?毛國良介紹,我省通過預警試驗和示範臺網建設,依託在唐山地區和張家口的大部分地區建設的高密度臺站觀測系統,可實現對高密度臺站地區破壞性地震震後數秒內處理地震預警信息,可在10分鐘內實現地震烈度速報圖件的產出。
  • 地震專家表示: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應有序推進
    為什麼說地震預報是世界難題?與國外相比,我國地震預警系統建設起步較晚,如何有序推進?    地震領域不同專業方向的幾位權威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為公眾答疑釋惑。要準確判斷將在哪年發生地震是困難的。雖然地震短臨預報是世界難題,中國地震局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對主要斷裂帶進行地震危險性評估,研究地震預警,進行地震救援,旨在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帶來的損失。    劉桂萍:我們的目的是有相對明確時間、地點、震級,可以達到減災目的預報。如果某種預報說某地將發生7級地震,但不預報時間,雖有一定科學探索意義,但對減輕地震災害作用有限。
  • 為什麼地震沒有辦法預報?那地震局還有什麼用?
    地震是地球上最頻繁的自然災害之一。全世界每天都發生1萬多次地震,一年要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儘管時間已經來到2020年了,但我們仍然只能對地震實現極為有限的短時預警(幾秒到幾分鐘級別),卻無法對幾天甚至幾周之後的地震進行準確的預測。
  • 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這個地震預警 App 你要下載 | 附連結
    當發生的地震及其所造成的影響大於等於設置閾值時,預警軟體會彈出窗口,並發出倒計時警報。在不同的地震程度下,報警聲有不同的樣式。當發生的地震及其所造成的影響小於設置閾值時,預警信息存在預警記錄內,不發出聲音警報。
  • 一文詳解什麼是地震預警?
    圖1 長寧6.0地震預警(圖片源於網絡)我們急切想知道:什麼是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一、什麼是地震預警?大地震發生後,對地面造成破壞的主要是橫波,對建築物造成強烈破壞的主要是面波(圖2)。
  • 兩天前的地震讓我下載了地震預警應用,這有用嗎?
    唐山市應急管理局表示,這次唐山地震是 1976 年那場大地震的餘震。雖然四十餘年後的還有餘震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對於板塊活動造成的地質現象來說,四十年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重點還是要放在地震造成的影響上。而對於地震破壞性的評估一般有兩種表示方法,第一種叫地震烈度,代表地震對地面的影響。
  • 雲南5級地震:地震預警立奇功,三大逃生本領需掌握
    預警的工作原理是:地震發生後,縱波(P 波)和橫波(S 波)兩種主要地震波同時由震源向外傳播,縱波傳播速度比較快,大約是 6KM/s,但震動相對較小,破壞也小,橫波速度較慢,大約是 4KM/s,但攜帶能量大,破壞性大。
  • 地震預警APP究竟靠譜不?在地震來臨是會收到提醒嗎
    自己身處震中,反而是外地的網友最先看到消息,這個……分明不科學麼!平心而論,MIUI的這個地震預警還是蠻全面的,除了可以提供地震波到來的預估時間外,還能同步提供震級預測、烈度預測、震感評估等信息。只是……目前只有國內幾家大城市支持預警。其實除了系統自帶的地震預警外,還有一些APP也提供了類似功能。儘管這些APP體積不大,但功能往往較系統內置的更全面。
  • 科普丨你必須知道的地震預警APP
    今天小編覺得有必要給大家安利一個【地震預警APP】。地震預警APP是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發,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成立於汶川地震後,專注地震預警研究。目前,已在全國建設了5600個地震預警監測儀,組成的地震預警網已延伸至全國31個省市區。
  • 地震預測靠譜嗎?什麼是地震緊急速報預警
    地震緊急速報預警並不是成功的預測了即將要發生的地震,而是由分布各地的地震計收集已發生地震的地震波來推導那裡是震源、震源能量級和傳播到地面的破壞力度及範圍,也就是我們在日本常接觸的震度這個概念。其實久居日本的小夥伴們應該對震度這一名詞很熟悉了,但是也有很多將其跟震級弄混。震度,簡單來說是我門人體及地表能夠感知的搖晃程度,也就是對地表的損害程度。
  • 地震預警是什麼?四川宜賓地震提前61秒預警 地震預警系統解讀
    地震預警是什麼?宜賓地震預警系統如何運轉?6月17日,四川宜賓6.0級地震,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預警。「地震預警」是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優勢,提前向周邊地區發出的地震信號。研究表明,預警時間10秒,傷亡減少39%;時間為20秒,傷亡減少63%。
  • 地震預警APP遭受質疑 有人延遲6小時收到預警信息
    她馬上意識到,地震了。經歷過汶川地震和多次小地震的她,感覺晃動不太厲害,在19樓也跑不了,就索性沒動。夜裡,她感覺又震了一次,不過沒有警報聲。那天她睡了一個踏實覺。在離震中雙河鎮更近的地方,警報來得更急促。家住宜賓敘州區的林藝離震中50多公裡,聽到警報拉響時是倒數5秒。她還沒反應過來,房子已經開始晃動,來不及開門跑出去,她連忙拐進門口衛生間,沒站穩,直接蹲到地上。
  • 2020年前 山西也要實現若干秒內預警地震
    原標題:2020年前 山西也要實現若干秒內預警地震    四川地震預警系統亮相引關注——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裡。一時間,微信朋友圈被地震消息刷屏。那麼,山西哪些地方有震感,山西地震部門有哪些支援措施?四川地震預警系統亮相引起廣泛關注,山西什麼時候能實現?
  • 【防災減災】當地震來臨的那一刻……
    地震前兆與地震預警 地震前,自然界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比如地下水異常,包括:冒泡、發渾、變味等,地下或地面發出地光和地聲。動物行為反常,比如鴨不下水、雞不進窩,驚啼不止;豬、羊煩躁不安,亂跑亂竄;狗狂吠不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