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過程中肌肉拉傷的頻率非常高,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但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缺乏運動知識,那麼到底怎麼避免肌肉拉傷呢?
肌肉拉傷等級
首先判斷是不是肌肉拉傷?
其實,很多時候,肌肉拉傷的人起初並沒有發現自己是肌肉拉傷,而僅僅以為是運動量過大導致的肌肉酸痛,這就可能造成判斷失誤,錯過最佳恢復期,甚至留下後遺症。有一個小方法教給大家辨別肌肉拉傷:在牽拉受傷部位肌肉時,如果疼痛感加重,可能是肌肉出現了拉傷;如果牽拉該部位肌肉,疼痛有減輕,可能僅僅是肌肉酸痛。
那到底如何避免肌肉拉傷呢?
運動要適合
要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體能、心理狀態、外界環境等因素來決定運動方式,量力而行,這點非常重要。
運動前要熱身,運動後拉伸
熱身好處多多,首先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其提前興奮;然後還可以克服內臟器官的惰性,使我們的心肺功能提前適應運動需求;最後還能增加肌肉的彈性,張力和柔韌性。拉伸可以消除疲勞,有效預防延遲性肌肉酸痛、僵硬等情況。
運動要有規律性、系統性
避免三分鐘熱度式運動及單一的運動,三分鐘熱度的人基本缺乏熱身,容易出現肌肉拉傷;而單一的運動方式容易讓肌肉達到疲勞狀態,從而導致肌肉拉傷。
學會運動中自我保護
加強運動中的自我保護,學會各種滾翻動作緩衝與地面的撞擊。
專業指導
技術特點鮮明的運動,建議尋求專業的指導,比如網球、高爾夫等。
對身體較弱部位加強訓練
提高較弱部位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一種積極手段。比如,為了預防腰部損傷,應加強腰腹肌群的核心力量訓練。
重視小肌群訓練
小肌群又稱為穩定肌,位於我們身體的深層,一般起固定關節的作用,它不受意識支配,比如說肩袖肌群: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這些小肌肉對維持肩關節的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之前的運動損傷沒有恢復
一定要重視之前的運動損傷,從臨床經驗看,第二次運動損傷與第一次運動損傷沒有徹底恢復有70%-80%的相關性。
肌肉拉傷,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急性期遵循PRICE原則:
【Protection 保護】
運動傷害發生時,首先應立即停止活動、保護受傷的部位,避免受傷部位二次受傷。
【Rest 休息】
在受傷後進行充分的休息能夠保護肌肉和其他組織,防止傷勢惡化。
【Ice 冰敷】
冰敷時切勿將冰塊直接放置在皮膚表面(冰按摩等非靜止冰敷除外),單次冰敷時常不得超過20分鐘,最佳冰敷方法是每敷15分鐘後將冰袋拿開,讓皮膚充分回暖後再進行下次冰敷。
【Compassion 加壓】
壓迫通常在受傷後進行,持續24至48小時候。
【Elevation 抬高患肢】
把肌肉拉傷的肢體抬高,可以幫助積聚在受傷部位的組織液回流,繼而減小腫脹和疼痛。
肌肉貼扎:
做完PRICE這五步,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在受傷部位貼肌貼。肌貼具有促進組織修復、消除腫脹、減輕不適症狀、改善動作表現的功能,使用過程中,患者可以先請專業康復師指導,自己慢慢學習貼扎技巧。
物理治療
【短波】
通過短波可以使深部組織血管擴張、充血,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增強組織代謝,降低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等,同時還具有解痙、消炎,促進組織病理產物吸收,對炎症、疼痛、傷口癒合的顯著作用。
【脈衝磁療】
脈衝磁療主要通過脈衝磁場作用於機肌體、經絡穴位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磁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加速炎性滲出物的吸收,降低末稍神經的興奮性,促進止痛物質的分解和轉化,從而起到明顯的止痛作用。
【中頻幹擾電】
動態幹擾電療法是使兩組4000Hz、(4000±100)Hz電流的幅度被波寬為6秒的三角波所調製,使兩組電流的輸出強度發生周期為6秒的節律性的幅度變化,交叉作用於人體。中頻電療法具有鎮痛、促進血液循環、興奮運動神經和肌肉、改善內臟功能、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加速骨折的癒合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