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EB J:新研究有望扭轉肌肉纖維化

2021-01-11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在美國,尤其是在年輕運動員中,過度運動產生的損傷(例如,肌肉拉傷,網球肘和肩袖撕裂)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此外,過度運動損傷也會影響大量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

高強度,高重複性的運動(例如與舉重有關的運動)會在肌肉纖維中造成微損傷。肌肉組織的反應是對受損的纖維進行少量修復。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隨著傷害的不斷重複,治癒能力變得不堪重負,微傷發展為纖維化-用結締組織代替肌肉組織。纖維化最終會削弱肌肉,並可能對神經施加壓力,從而引起疼痛。

儘管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這是不可逆的,但Temple大學醫學院(LKSOM)的科學家進行的新研究首次表明,在動物中有可能消除由纖維化引起的損害,並在此過程中恢復肌肉力量。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調查結果於3月30日在線發布在《 FASEB Journal》雜誌上,為因過度使用傷害而無法重返工作崗位的人們提供了希望。

「因過度使用而引起的肌肉無力的主要原因是肌肉纖維化引起的疤痕組織的積累,這也稱為重複性勞損。」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Mary F. Barbe博士解釋說。

Barbe博士及其同事,包括她的主要合作者Steven N. Popoff博士,John Franklin Huber主席以及LKSOM的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發現這種疤痕形成過程可以被已知的藥物制止甚至逆轉。FG-3019通過阻斷稱為CCN2的蛋白質的活性起作用,最近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用於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症。

Barbe博士的團隊在過度使用損傷的大鼠模型中進行了研究,在該模型中,訓練動物以高強度,高重複性的方式完成任務以獲得獎勵。18周後,接受這項任務訓練的動物出現了過度使用性損傷所致的肌肉纖維化。

然後,研究人員將這些動物分為三組:一組不接受任何治療,一組接受無效的「假」治療,另一組接受FG-3019。治療期持續了六個星期,在此期間,所有動物都停止了高強度,高重複性的任務。

休息六周後,對肌肉組織的分析表明,未經處理的動物和經假手術處理的動物的肌肉纖維化相關蛋白(包括膠原蛋白和CCN2)在肌肉組織中的水平顯著升高,從而促進了結締組織的生長。相比之下,在FG-3019處理的動物中,CCN2和膠原蛋白水平與未經訓練以執行重複任務的對照大鼠中的水平相似。在給予FG-3019的動物中,纖維化損傷也被逆轉,這些動物在抓地力和其他肌肉力量測試中顯示出明顯的改善。

Barbe博士說:「 FG-3019已經在其他涉及纖維化的疾病的臨床試驗中,包括肺纖維化和腎臟纖維化。」 「我們的工作增加了這種藥物在治療纖維化疾病中的相關性,並在與過度使用損傷相關的肌肉纖維化中有了新的應用。」

Barbe博士及其同事希望在人類患者的臨床試驗中繼續使用FG-3019。「如果我們能夠成功逆轉人類的肌肉纖維化,我們將能夠提供救濟並幫助遭受過度傷害的工人最終重返工作崗位。」

資訊出處:Researchers reverse muscle fibrosis from overuse injury in animals, hope for human trials

原始出處:Mary F. Barbe et al, Blocking CTGF/CCN2 reduces established skeletal muscle fibrosis in a rat model of overuse injury, The FASEB Journal (2020). DOI: 10.1096/fj.202000240RR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生物谷APP,圍觀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在囊性纖維化疾病研究領域的新成果!
    相關研究結果有望為開發囊性纖維化新型療法開啟新的視角;囊性纖維化是由特殊的基因突變所引起,該基因能夠產生囊性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因子(Cftr),其功能異常會影響多個器官的功能,尤其是肺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對引發囊性纖維化至少兩種類型的突變進行了永久性地編輯,該技術名為SpliceFix,因為其能在修復基因的同時恢復蛋白質的產生機制。
  • 新的優化的誘導活體肌肉組織的纖維化的策
    新的優化的誘導活體肌肉組織的纖維化的策略研究DMD肌肉纖維化的情況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157321研究的背景肌肉組織的纖維化是包括杜氏肌營養不良在內的肌營養不良的標誌。肌肉組織被纖維組織所替代,這樣給基因治療或者細胞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帶來了困難。目前還沒有專門研究肌肉纖維化的模型可供使用。常用於研究杜氏肌營養不良的實驗鼠叫mdx鼠,到成年才會在橫隔膜處廣泛的形成纖維化,大約在二歲時還會出現肢體的纖維化,所以不適合進行纖維化的研究,也無法觀察基因療法對纖維化的肌肉的作用。
  • 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造肌肉
    中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發現,一種蜘蛛絲可根據環境溼度變化而扭轉變形,未來有望應用於開發人造肌肉或製造扭轉驅動器等。
  • FASEB J:新藥可以讓衰老小鼠長出更大的肌肉
    但是來自丹麥奧胡斯大學和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一類藥物可能給老年人和患上導致肌肉和骨缺失的慢性疾病患者帶來好處。他們把這類藥物命名為IASPs,也就是激活素受體信號通路的抑制劑(inhibitors of the activin-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 FASEB J:肌肉組織中關鍵酶分子能夠對抗肌肉萎縮
    這項研究得到了FAPESP的支持,為尋找保護肌肉免受萎縮而又沒有嚴重不良副作用(例如心臟肥大,心動過速,心臟病發作甚至死亡)的藥物提供了新的方向。「 PKA在肌肉中的有益作用包括刺激合成代謝和力量,這是所有已知蛋白質所獨有的,使其成為治療導致肌無力和肌肉萎縮的神經肌肉疾病和病理狀況的戰略目標和研究對象。
  • 新研究有望增強端粒酶抗衰老功能
    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增強端粒酶抗衰老功能的途徑,有望用於治療先天性角化不良等相關疾病。  端粒是細胞中染色體末端的脫氧核糖核酸(DNA)重複序列。在正常細胞中,端粒會隨著細胞分裂而逐漸縮短。細胞分裂次數越多,端粒磨損越多,壽命越短。端粒酶的作用則是幫助修復端粒,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長度就能保持,細胞的老化就被延緩。
  • 科普:幹細胞移植修復肺纖維化研究進展
    幹細胞有望實現創傷和病理組織的修復、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為醫學界帶來顛覆性改變。幹細胞因在特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肺細胞,具有「歸巢」、分化、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調節免疫反應等作用,是細胞代替治療肺纖維化最具有價值的間充質幹細胞,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的選擇。
  • NEJM:一種新型的三重聯合藥物療法有望徹底治療囊性纖維化
    2018年10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招募進2期臨床試驗中的7名囊性纖維化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一種新型的三重聯合藥物療法有望增加囊性纖維化患者的預期壽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人員旨在開發出新型療法來治療囊性纖維化患者
  • 人才強校 | 俞英團隊在The FASEB Journal發表外界母源刺激在家禽...
    本網訊 近日,我校動物科學技術學院俞英副教授團隊在外界母源刺激對後代影響的跨代傳遞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該研究以蛋雞群體(n=1606)為動物模型,揭示了外界免疫刺激母本(F0)後,對隨後子代(F1、F2)表型產生的跨代傳遞現象及表觀遺傳機制。
  • 組織纖維化
    輕度肺纖維化時,呼吸困難常在劇烈活動時出現,因此常常被忽視或誤診為其他疾病。當肺纖維化進展時,在靜息時也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的肺纖維化患者可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其他症狀有乾咳、乏力。部分患者有杵狀指和發紺。肺組織纖維化的嚴重後果,導致正常肺組織結構改變,功能喪失。當大量沒有氣體交換功能的纖維化組織代替肺泡,導致氧不能進入血液。患者呼吸不暢,缺氧、酸中毒、喪失勞動力,嚴重者最後可致死亡。
  • B肝恩替卡韋研究實驗,44.1%肝纖維化逆轉,纖維化評分下降超1
    B肝恩替卡韋研究實驗,44.1%肝纖維化逆轉,纖維化評分下降超1肝功能、血清HBV—DNA、B肝五項以及肝組織學檢查,是慢性B肝患者(CHB)必須定期按照醫生進行隨訪的。其中,肝硬度的測量是評估CHB是否出現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重要依據,而肝硬度測量也和肝功能、HBV-DNA的判斷肝病進展方向有所不同。
  • FASEB J:研究人員確定了肌腱生長所必需的因素
    這些發現為探索IGF1作為治療人類肌腱損傷的新靶點進行臨床試驗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肌腱把肌肉和骨頭連接起來,讓身體運動。他們會對特定活動的需求做出反應和適應,比如散步、跑步或運動。例如,腿筋在籃球運動員中變得更像彈簧,使他們跳得更高,具有更大的爆發力。過度使用或重複性勞損會導致跟腱斷裂等肌腱損傷,這在運動員中很常見。
  • Cell子刊:四川大學曹中煒團隊解析「循環微環境」調控衰老器官再生和纖維化
    據估計,器官的纖維化與多達40%的疾病死亡相關。然而目前纖維化疾病的治療手段和效果都很有限。因此研究如何促進纖維化器官的再生能力具有很強的臨床價值。成年人體內血管長度達到90,000km,血管腔內覆蓋著10萬億到60萬億的血管內皮細胞,滲透到各個器官的各個細胞。長久以來血管都被認為是被動運輸血液的導管。
  • FASEB J | 我校曾凡力課題組解析Npa3組裝RNA聚合酶II的分子機制
    RNA聚合酶II是含12個亞基的分子量為550kDa的大複合物,也是RNA聚合酶中被研究得最多的一類。RNA聚合酶II是生命功能維持最重要的蛋白複合體之一,其結構和功能研究非常清晰。Roger D. Kornberg因為RNA聚合酶II結構的解析等卓越貢獻獲得2006年諾貝爾獎。然而RNA聚合酶全酶組裝及機制非常複雜,目前仍是轉錄調控領域中的難點。
  • 肌肉乾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3期)
    這項研究調查了通過手術切除卵巢的小鼠以及肌肉乾細胞中沒有雌激素受體的小鼠,並評估了肌肉再生的能力。研究發現,肌肉乾細胞中雌激素的缺失或雌激素受體的基因缺失導致5塊不同肌肉中的肌肉乾細胞(也稱為衛星細胞)數量下降30%-60%。存活的細胞在受傷後很難自我繁殖和生成新的肌肉。這項研究還包括與芬蘭科學家的合作,他們對絕經前後的女性進行了肌肉活檢。
  • 同濟醫院王從義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為治療肺纖維化提供新路徑
    12月4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王從義教授團隊原創性研究成果「甲基化CpG結合蛋白 2(MBD2)通過降低巨噬細胞的M2型活化進而抑制肺纖維化的發病」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
  • 缺血性心肌纖維化研究有進展
    黑龍江省哈爾濱醫科大學楊寶峰院士團隊發現了心肌缺血性心肌纖維化發生的新機制,即微小核苷酸(miRNAs)對缺血性心肌損傷、心肌纖維化起到了不同層面的調控作用。相關論文近日在國際著名雜誌《循環》發表。  心肌纖維化是慢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重構、心功能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 HGT:科學家有望利用mRNA療法或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囊性纖維化
    2020年10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Human Gene Therapy上題為「Treating Cystic Fibrosis with mRNA and CRISP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如何利用mRNA療法或CRISPR技術來治療囊性纖維化患者。
  • 個體發生「進行性纖維化」的危險因素有哪些?探討未來研究與臨床...
    有學者在一系列進性的非IPF的ILD中的RELIEF研究,進行了吡非尼酮的研究,但由於招募人數太少而提前終止,但最終的發表結論則令人期待。 雖然已有關於進行性纖維化ILD的多篇綜述和評論被發表,但大多數是早於這些關鍵的研究以及隨後的亞分析發表的。
  • FASEB J:科學家成功揭示促進機體糖尿病和老化發生的機制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解開了這一謎題。研究者Robinson說道,本文研究或能幫助我們優化集體的健康,比如肌肉和線粒體的健康,這樣或許就有望促進機體抵禦諸如肥胖、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同時研究人員也能開發出新型策略來幫助改善線粒體的功能,並維持其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