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俞燕蕾團隊研發光控微流體新技術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9月8日,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與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俞燕蕾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關於光控微流體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據人民網8日報導,俞燕蕾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變材料,構築出具有光響應特性的微管執行器,在幾平方釐米的晶片上,通過光操控各種液體的複雜流動,令其蜿蜒而行甚至爬坡,形成無需外接設備的驅動新機制。
-
人才強校 | 張小蘭教授課題組黃瓜果長調控新進展在Plant Cell發表
本網訊 近日,我校園藝學院張小蘭課題組在The 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A Functional Allele of CsFUL1 Regulates Fruit Length through Repressing CsSUP and Inhibiting Auxin Transport in Cucumber」的研究論文(DOI
-
人才強校 | 李平蘭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發表論文
本網訊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李平蘭教授課題組與美國東北大學生物系Yunrong Chai教授課題組合作完成的題為「Heterogeneity in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fer and adaptive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斑馬魚母源mRNA穩定性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多種關鍵因素通過母源和合子途徑促進母源mRNA降解,其中包括合子轉錄的microRNA miR-430,次優密碼子的使用,N6-甲基腺苷(m6A),尿苷化等,但母源mRNA的穩定性維持機制尚不清楚。
-
生物谷專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俞強教授
本次生物谷採訪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俞強教授。俞強教授長期致力於中草藥的作用機理研究; 從以中草藥為主的天然產物中發現和開發抗腫瘤和抗炎症新藥。是中醫藥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2009年,俞教授在國際腫瘤研究權威雜誌《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發表了關於治療腫瘤的中藥狼毒中有效成分的抗腫瘤作用新機理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此次生物谷就中醫藥理論的爭議、天然藥物的臨床轉化以及如何科學地發展中醫藥等問題對俞教授進行了專訪。
-
人才強校 | 張毅副教授團隊在水牛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解析...
近日,動物科技學院張毅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線發表了題為「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a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LINE-1 in coat color: A case study in water buffaloes (Bubalus bubalis)
-
新加坡國立大學俞皓教授團隊揭示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
PLoS Biology | 俞皓教授團隊揭示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責編 | 逸雲種子大小決定了植物後代的競爭力傳統觀點認為,在上述不同倍性雜交的情形下,胚乳中母本印記基因(後代基因組中僅母源拷貝表達的基因)和父本印記基因(後代基因組中僅父源拷貝表達的基因)
-
水生所揭示Nanog控制母源β-catenin活性和保護胚胎發育的新機制
>抑制母源β-catenin的全局性激活,確保早期胚胎背腹軸的正確形成和胚胎正常發育的新機制。 Nanog在胚胎不同區域細胞中對母源β-catenin活性精確調控,確保胚胎背腹軸的正確形成。因此,該研究初步解答早期胚胎發育領域母源β-catenin活性的控制難題。
-
復旦俞燕蕾團隊研發出全新概念光控微流體新技術—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俞燕蕾教授團隊 科學網9月8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陳文雪)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與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俞燕蕾教授團隊突破了微流控系統簡化的難題,創造性地採用自主研發的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變材料,構築出具有光響應特性的微管執行器
-
科技獎勵 | 內蒙古農業大學曹貴方團隊揭示牛羊從卵母細胞到早期胚胎進程中三種內源信號分子作用及機制
體外培養技術已趨於成熟和完善,從卵母細胞到早期胚胎進程中內源信號作用機制仍有眾多奧秘。內蒙古農業大學曹貴方教授研究團隊對牛羊卵母細胞到早期胚胎發育進程中tPA(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cAMP(環腺苷酸)與Ghrelin(生長素)三種內源信號分子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通過研究三種內源信號分子在牛羊卵泡、卵丘-卵母細胞複合體、卵母細胞以及體外發育胚胎中的表達特徵、作用及其機制,為提升體外成熟卵母細胞質量及提高體外胚胎生產效率提供理論基礎。
-
人才強校 | 陳耀星教授團隊在褪黑激素改善睡眠不足誘導腸道炎症...
本網訊 動物醫學院基礎獸醫學系神經生物學實驗室陳耀星教授團隊在褪黑激素改善睡眠不足誘導腸道炎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日前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松果體研究雜誌》(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IF=11.613),題為:《褪黑激素在睡眠剝奪誘導小鼠腸道屏障功能障礙中的作用
-
人類卵子和受精卵中母源mRNA的降解規律及其與發育潛能的相關性
卵母細胞向早期胚胎的基因表達模式轉換,即「母源-合子過渡(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MZT)」,是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第一個關鍵事件。在模式生物(如果蠅、斑馬魚、非洲爪蟾)和實驗動物(小鼠)中的研究都表明「母源-合子過渡」過程中母源mRNA的適時降解是胚胎自身基因組轉錄激活的一個重要前提。
-
俞大鵬院士解讀量子黑科技
實驗室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技術部院士俞大鵬,以《歷史大變局下的科技自主之路——量子科技領域的挑戰與應對思考》為主題,圍繞量子科技的研究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享。俞大鵬院士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松湖論壇」開講嘉賓簡介俞大鵬,中國科學院技術部院士
-
俞大鵬院士做客解讀量子「黑科技」
實驗室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俞大鵬院士,以《歷史大變局下的科技自主之路——量子科技領域的挑戰與應對思考》為主題,圍繞量子科技的研究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享。俞大鵬院士其中,對於國內量子科技研究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如高端設備依賴進口、人才資源較為缺乏等,俞大鵬建議,一方面,應該大力培養高端人才,為國家科技創新做出更大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加強與海外優秀人才的交流互動。
-
2020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
詳情請見JGG官網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一、崗位設置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科學編輯 (崗位聘用,事業編)二、崗位職責1.負責稿件初審,送審、撰寫審稿意見;監督審稿流程,保證審稿周期;2.參加學術會議,與一線科學家交流,進行期刊約稿及宣傳工作;3.完成稿件編輯加工、校對等工作,保證期刊出版質量;4.負責期刊宣傳工作
-
我校13人入選2016年陝西省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楊小軍教授主要從事家禽免疫營養與營養表觀遺傳調控研究,圍繞家禽健康高效養殖的基礎理論系統開展了家禽營養表觀遺傳機制研究,肉雞大腸桿菌腸炎抗性多糖與分子靶標構效機制研究,不同免疫應激對肉雞腸道微生物區系及養分分配規律研究,家禽精準平衡飼糧配製與推廣應用研究。
-
人才強校︱劉劍鋒團隊在《Bioinformatics》在線發表數量遺傳學...
本網訊 近日,生物信息學著名雜誌《Bioinformatics》 (5-Year IF: 8.561)在線發表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劉劍鋒團隊縱向數據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方法研究的新成果:「Efficient Multivariate Analysis Algorithms for Longitudin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
高質量實施人才強教戰略 浙江省高校人才數量質量實現新突破
此外,全省共有7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校總數列全國第二。近年來,我省緊緊圍繞推進高教強省中心任務,大力實施人才興教、人才強校戰略,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相繼出臺人才新政雙「25條」等政策文件。當前,我省正處於人才新政紅利釋放期和人才流動窗口期,各高校精準攬才新招不斷。
-
人才強校 | 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本網訊 農學院陳紹江教授團隊在玉米單倍體育種技術的拓展應用上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團隊通過對基因序列比對分析,發現玉米單倍體誘導基因ZmDMP在雙子葉植物中的保守性較高。為驗證其在雙子葉植物上的功能,研究團隊對擬南芥中的ZmDMP同源基因進行敲除,成功獲得了擬南芥的單倍體。
-
"築巢引鳳"打造人才高地 "聚才引智"助力追趕超越
西京學院緊緊圍繞「四個一流」建設,矢志追趕超越,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不斷健全完善人才運行機制,加快研發平臺組建和人才引進步伐,為「一帶一路」及陝西的產業變革與技術革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三年多來,靠著一份執著,一幅「人才強校」的壯美畫卷正在古都西安徐徐展開,一所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民辦大學正在三秦大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