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斑馬魚母源mRNA穩定性機制
5-甲基胞嘧啶(m5C)是一種廣泛的mRNA修飾,科學家建立了RNA m5C測序技術,揭示了m5C修飾在mRNA的分布圖譜規律及其通過細胞核內結合蛋白ALYREF調控mRNA出核作用機制(Yang et al. Cell Research 2017)。
-
誰讓卵母細胞適時醒來
夏國良說,「這一研究為揭示卵母細胞成熟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於揭示促性腺激素精確調控卵母細胞成熟與排卵的同步化,以及雌性的正常受精等機理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為人類卵巢早衰和卵巢多囊症的發病機理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也為動物高效繁殖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 哺乳動物出生時,卵巢內已經有未成熟的卵母細胞存在。
-
基礎研究 | 我區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示Dppa2/4調控胚胎基因組激活的分子信號途徑
該研究成果,詳細闡述了Dppa2/4調控胚胎基因組激活的分子生物學途徑。此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2061034, 61702290, 61861036)、內蒙古傑出青年培育基金(2017JQ04)和內蒙古青年科技英才(NJYT-18-B01)等項目支持。
-
研究找到控制卵母細胞成熟重要因子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下,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夏國良課題組和美國傑克遜實驗室John Eppig 教授課題組合作,找到控制卵母細胞成熟的重要因子。 未解之謎 「如果沒有這種卵母細胞成熟阻滯機制,哺乳動物就會發生卵巢早衰,卵母細胞就不能繼續發育,和精子結合,導致不育。」
-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時空分子譜系
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小鼠早期胚胎著床後發育時期高解析度時空轉錄組圖譜,揭示了小鼠胚胎多能幹細胞的分子譜系和多能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動態變化及其調控網絡,並首次從分子層面揭示了內胚層(Endoderm)譜系在上胚層(Epiblast)產生前新的譜系來源,闡釋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早期胚胎發育期間參與內胚層發育的重要功能。
-
鄭大一附院專家組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基因組重啟」機制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北大團隊首次單細胞水平上剖析早期胚胎甲基化動態
喬傑教授團隊與湯富酬教授團隊長期合作,致力於探索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生殖細胞與胚胎的表觀遺傳學修飾與基因表達調控的分子機制,已在Cell 、Nature等雜誌發表系列文章,精確繪製了人類植入前胚胎和胎兒生殖細胞發育過程中的轉錄組、DNA甲基化組圖譜,為了解人類自身胚胎發育特徵提供了重要數據。
-
合作文章|測序幾個細胞發一篇SCI?卵母細胞研究了解一下
研究者發現小鼠卵母細胞普遍存在高HDAC6表達,而且在啟動子區域有較低的甲基化水平。於是加入HDAC6抑制劑tubastatin A(Tub-A)來研究HDAC6在卵母細胞成熟中的作用。結果表明,抑制HDAC6會導致減數分裂進程停滯,擾動紡錘體/染色體組裝以及著絲粒-微管附著,但不會損害紡錘體裝配檢查點功能。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科技前沿】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模式及分子機制 2020-04-15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SCBAM:體細胞和卵母細胞衰老機制不同
Biology Annual Meeting)新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柯琳-墨菲(Coleen Murphy)博士的卵母細胞(oocyte)衰老新研究揭示生殖細胞和體細胞衰老不同的分子機制,從而表明讓卵母細胞保持健康所需的基因類型跟通常延長壽命的基因之間很少存在重疊。
-
人類卵子和受精卵中母源mRNA的降解規律及其與發育潛能的相關性
卵母細胞向早期胚胎的基因表達模式轉換,即「母源-合子過渡(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MZT)」,是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第一個關鍵事件。在模式生物(如果蠅、斑馬魚、非洲爪蟾)和實驗動物(小鼠)中的研究都表明「母源-合子過渡」過程中母源mRNA的適時降解是胚胎自身基因組轉錄激活的一個重要前提。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研究團隊及成果獲得了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多個獎項,併入選201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受到國際國內同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1) 首次通過單倍體幹細胞獲得轉基因動物 周琪研究組構建了孤雄發育的單倍體胚胎並建立了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ahES cells),並發現其具有替代精子與卵母細胞「受精」並產生健康可育個體的能力。
-
水生所揭示Nanog控制母源β-catenin活性和保護胚胎發育的新機制
該研究以斑馬魚為模型,通過基因敲降、基因敲除、蛋白互作、遺傳拯救等手段,揭示Nanog調控早期胚胎發育的新機制:在背側細胞中,母源提供的β-catenin佔優勢地位,其與TCF7結合,激活母源 Nanog在胚胎不同區域細胞中對母源β-catenin活性精確調控,確保胚胎背腹軸的正確形成。因此,該研究初步解答早期胚胎發育領域母源β-catenin活性的控制難題。
-
...揭示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過程中細胞周期調控纖毛形成的重要機制
背部先驅者細胞是胚胎一群特化的細胞,在原腸胚期經歷劇烈的增殖,然後分化為具有纖毛的KV細胞。背部先驅者細胞增殖出現問題,經常伴隨著KV細胞纖毛生成缺陷【7,8】。但目前對細胞周期進程與纖毛形成之間的聯繫卻知之甚少。
-
動物所發現特異調控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細胞周期蛋白
上述實驗結果表明,Cyclin B3在小鼠卵母細胞的減數第一次分裂具有特異的必需的調控作用,但對卵母細胞的成熟、減數第二次分裂及早期著床前胚胎發育是非必需的。這一研究結果詳細揭示了Cyclin B3對於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可能的內在分子機制,為探究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雌性與雄性減數分裂在細胞周期調控方面的異同及其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研究發現特異調控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細胞周期蛋白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CRISPR技術獲得了Cyclin B3敲除小鼠,發現Cyclin B3在雌性哺乳動物減數分裂中發揮獨特作用。研究發現,Cyclin B3缺失小鼠體型和生理狀態都比較正常,具有完整的卵泡和睪丸發育狀況,但自然交配後雌性小鼠不能產生後代,而雄性小鼠的發育和繁殖能力均正常。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
Plant Cell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根尖分生區幹細胞的不斷分裂分化保證根的持續生長PLT1可以在細胞間移動,產生PLT1蛋白的濃度梯度,高濃度的PLT1抑制細胞分裂,維持根端幹細胞的穩態;中間濃度的PLT1促進細胞分裂;低濃度的PLT1促進細胞分化。儘管PLT1濃度梯度的建立已較為清楚,但是其上遊轉錄調控機制以及PLT1濃度梯度的維持機制尚不清楚。
-
科學家揭示豬早期胚胎發育的三維基因組學重編程規律
生豬的育種中廣泛應用了輔助生殖技術,包括體外受精技術、孤雌和孤雄生殖技術等。但與體外受精胚胎相比,孤雌和孤雄胚胎的存活率級低。這一存活率差異產生的機制目前還不清楚。深入理解這一機制不僅有助於增加商業化豬育種的產仔數,也將有利於生物醫學研究中轉基因豬模型的建立。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經歷複雜的表觀遺傳信息的重編程。表觀遺傳信息的重編程其與胚胎的存活緊密關聯。
-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2017-10-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定向分化是研究人類早期神經發育的理想體外模型,但hESCs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hESCs在不添加外源因子的情況下發育分化為成熟的神經元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這為分階段研究幹細胞命運決定和人體內神經發生過程的分子機制提供了便利條件。 景乃禾研究組利用已建立的hESCs神經分化體系,在神經分化的前22天隔天收取細胞樣品,對所收取的細胞樣品進行轉錄組測序。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消息,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