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劉漫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都市傳說。
「我們寢室的大姨媽幾乎同時來誒~」
「啊~我還以為只有我們寢室會這樣!」
從月經初潮開始,女生們都或多或少地聽說過,不少人也許還親身體驗過月經會「傳染」這種奇妙的現象:長時間生活在一起的女性,如室友、閨蜜、姐妹等,她們的月經周期似乎會趨向於一致。
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嗎?還是大姨媽這種東西真的會「傳染」?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各國的專家學者們為此吵開了鍋。
圖源:soogif
McClintock 效應
與大多數人在心裡對月經的同步感到微妙的驚奇不同,上個世紀 70 年代,一位行動力極強的女研究生 Martha McClintock 選擇把這份好奇付諸充分實踐,專門做了一項試驗來探究這一現象……然後,她就發了一篇Nature。(科研大佬的發刊,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McClintock 發表的論文(參考文獻 1 截圖)
McClintock 納入一所女子大學的 135 名住校女生作為研究對象,經過嚴格篩選後,將她們分為「室友組」、「閨蜜組」和不知道和你熟不熟的「隨機組」。
分組後,她詳細記錄了每一位研究對象的月經來潮日和月經周期,記錄時間為半年。
月經來潮日間隔(參考文獻 1)
研究結果非常符合McClintock的預期,「室友組」和「閨蜜組」女性彼此之間月經來潮日的間隔從 7~10 天縮短為 3~7 天,月經表現出逐漸同步的跡象,而「隨機組」的月經來潮日間隔則基本沒什麼變化。
也就是說,同居女性之間確實可能出現月經同步的情況,這一現象也被稱作 McClintock 效應。
為了進一步探討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McClintock 在 1998 年接著做了一項後續試驗……然後又順手發了一篇Nature。
參考文獻 2 截圖
McClintock 認為,女性在月經期間會分泌某種激素,而這種激素被其他女性感知後,就會逐漸出現大姨媽趨同的現象。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她分別收集了 9 名女性在排卵前、後的腋下汗液提取物,然後將這種提取物塗抹在另外 20 名女性的上唇處,並要求她們至少保持 6 個小時不擦拭清除這種物質。
研究結果又一次滿足了McClintock 的預期:上唇塗抹排卵期前的汗液提取物的女性出現月經提前,塗抹排卵期後的汗液提取物的女性則出現月經推遲。
再後來,其他的科學家提出猜想,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物質是一種分泌素,並且給它取了一個非常很浪漫的名字:費洛蒙。
激素的效應,還是數據的詭計?
McClintock 效應提出後,後續許多研究順利再現了在人、鼠、猩猩等動物中的原始試驗結果。
與此同時,一些沒有發現月經同步的證據的研究也在逐漸增多。有人因為無法複製結果提出質疑,也有人直接質疑McClintock 研究的局限性。
Human Nature更是連續刊登了多篇反駁McClintock效應的文章,陣勢宏大,氣場特足,駁斥也是有理有據。
參考文獻 3~5 截圖
拿中間那篇中國學者的文章舉個例子,這也是迄今為止納入研究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關於月經同步的研究。
這篇研究的思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人員決定重新進行分組試驗。研究人員收集了 186 名在宿舍生活一年以上女性的月經周期數據,結果表明,同寢女性並沒有出現月經周期同步的現象。
第二部分,研究人員重新回顧分析了之前McClintock的研究,經過極其複雜的統計學和模型計算後,發現之前的月經同步結果處於機會水平。也就是說,就算這些女生沒有一起住,月經同步的結果也有可能出現。
1992 年,一個叫Wilson 的人也指出了關鍵性問題:McClintock 的研究最開始選取的研究對象,她們的月經周期開始時間是不同步的。隨著數據增多,偏態分布會趨向於正態分布,然後就得出了錯誤結論:月經周期趨同。
丁香園製圖
假設研究對象女生月經周期為 28 天,月經長度為 7 天,從概率上看,月經逐漸同步甚至重疊的概率都是很大的。如果一間宿舍裡裡有 4 個人以上,那麼出現一個室友跟你「撞了月經」更是不足為奇。
可能還要繼續爭論下去
就這樣,關於「大姨媽在閨蜜之間到底會不會傳染」的這場爭論你來我往地橫跨了兩個世紀。
如今,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所謂的月經同步是一個錯誤的認識。但誰也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有新的結論來駁斥這個觀點,而科學的進步也恰恰爭論中得以完善。
最後,儘管已經有人在 1992 年指出 McClintock 效應的關鍵性問題,但 1999 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英國 80% 以上的女性依然堅持認為「閨蜜的月經周期會同步」。
這樣看來,也許在有些具有「玄學」特質的問題上,科學家的研究結論如何與大眾經驗怎麼理解之間,往往有著難以逾越的距離。而這項橫跨了 2 個世紀的爭論,也很可能還要繼續下去。(責任編輯:劉昱)
圖源:soogif
這是丁香園「什麼都能發 SCI」系列的第 52 篇文章,在這個系列中,你會發現:怎麼什麼東西都能發 SCI?!大概這就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科研真諦吧……
「什麼都能發 SCI」系列還有這些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來源(向下滾動)
1.MCCLINTOCK, Martha K . Menstrual Synchrony and Suppression[J]. Nature, 1971, 229(5282):244-245.
2.Stern K , Mcclintock M K . Regulation ovulation by human pheromones[J]. Nature, 1998, 392(6672):177-179.
3.Yang Z , Schank J C . Women do not synchronize their menstrual cycles[J]. Human Nature, 2006, 17(4):433-447.
4.Ziomkiewicz A . Menstrual synchrony: Fact or artifact?[J]. Human Nature, 2006, 17(4):419-432.
5.Schank J C . Do human menstrual-cycle pheromones exist?[J]. Human Nature, 2006, 17(4):448-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