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當過礦工的院士,能給地球「做CT」

2020-12-06 央廣網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國家技術發明獎作為三大獎項之一(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就有67項發明獲獎,其中一等獎4項,包括「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該設備可以給地球「做CT」、「做核磁」,能在地下8千米深度,更能精準探測礦產資源。

全球各國深地勘探技術均受限

我國江西省朱溪鎢銅礦,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鎢礦儲量。

江西朱溪鎢銅礦深地探測,是我國「深空、深海、深地」三深戰略中的一個生動案例,是保證國家資源和能源安全的戰略。但由於地質構造複雜,尤其面對3000米深度的精細勘探要求,物探常用的CSAMT法等,紛紛失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繼善:

(戰略)核心是要找到優質資源,越往深部,資源情況越好。從油氣資源來說,就需要探測8到10公裡(深),在原來的CSAMT法的這種基礎上面去做修補,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

所謂「CSAMT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英文縮寫),是目前國際普遍使用的物探手段。但是電磁波向地下傳播方程的求解極其複雜,國際上不得不採用近似的簡化的公式來實際應用,由此導致只能勘測到地下1.5公裡。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繼善:

美國、加拿大的儀器到那兒去都失敗了,這麼深,它們根本就得不到相關的信息。

打破西方壟斷 探測深度領先世界5倍深

為了解決「深地探測」的問題,1996年開始,歷時10年演算,何繼善提出了精確求解地下電磁波方程的「廣域電磁法」。

4年後,他又正式推出以自主創新理論為基礎研發的電磁探測成套裝備,探測深度由1.5公裡增加到8公裡,是世界先進方法的5倍,打破了西方在該領域的壟斷。

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裝備介入後,很快獲得了該礦區3000米深度範圍內電阻率的精細分布,首次清晰地揭示了深部控巖控礦構造,為後續勘探提供了科學依據。

何繼善:希望該技術能很快被取代

據了解,廣域電磁勘探技術及裝備在全國成功推廣應用,提交頁巖氣資源量3401.22億方、地質儲量1240億方,常規油氣地質儲量1.86億噸,生物氣可採資源量80億方;經濟和社會效應顯著。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繼善:

廣域電磁法也只不過是我們對原來比較粗放的做法,往前走了一步。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我希望廣域電磁法很快被取代,那說明我們又往前走了。

當過4年礦工,全靠自學考上大學;為做實驗,也曾變賣衣物買設備;為實地檢測,幾乎攀遍我國崇山峻岭……如今,84歲的何繼善院士,依然奮鬥在科研前線,下一步,他和團隊打算將這套技術裝備應用到地質災害防治、城市物探、潛艇探測等領域。

相關焦點

  •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白癜風是皮膚病的一種,白癜風在早期的時候肉眼有時候難分辨出區別,很多患者就是因為誤判漏判導致病情加重,對於這種沒有把握的疾病症狀,患者還是應該到專業的白癜風醫院進行檢查。檢測過病情之後,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對於白斑白點,只有更為先進的技術才能做到更的檢查。
  • 黃大年: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在長春地質學院的地質宮,黃大年真正走進了地球物理學的殿堂,他幾乎天天泡在地質宮二樓的閱覽室,厚厚的一本弗拉基米諾夫數學物理方程習題集,做了一遍又一遍。聰明加刻苦,他連續獲得「三好學生」和標兵表現獎。課堂上認真聆聽,圖書館聚精會神;舞臺上一展歌喉,足球場揮汗如雨。黃大年不僅學習好,還多才多藝,大家都喜歡這位陽光帥氣、聰敏機慧、熱情奔放的青年。
  • 做一次CT,對一般人的傷害有多大?終於有人肯說實話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知道ct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也因此有很多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直接拒絕,生怕她對身體有什麼傷害。但其實,如果需要做ct檢查,就要進行,而且ct檢查雖然有危害,但是有些卻不是傷害特別明顯的。
  • 給地球做「CT」
    地球物理,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物理原理來研究地球,通過利用地球內部結構的物理屬性差異來研究其內部構造,使用儀器設備給地球做「CT」。       怎麼給地球做「CT」?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科學家們建立了一系列地球物理探測方法,這些方法針對地球內部的密度差異、磁化率差異、速度差異以及導電性差異等,分別對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以及電法勘探這些常用的地球物理探測方法。       這些物理屬性怎麼跟地球深部結構對應起來?首先需要將地球深部構造的地質問題轉化為地球物理模型,在這些模型中,地質現象將被上述物理屬性所表徵。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CT檢測對於血流方面是不錯,增強掃描可以提高解析度,檢查出疾病的機會提高。但是CT是射線檢測原理,需要權衡後開展。肺部檢查手段多,需要針對性的開展。
  • 做肺部ct可以查出什麼病?提醒:檢查前注意這5項
    隨著近些年環境的變化、菸民增多、大氣汙染、霧霾等多個原因的影響,患肺部疾病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而臨床上最常用到的肺部檢查就是ct。在眾多影像學檢查中,最常見的一種是ct,它也是臨床普及度較高、且相對簡單的影響血檢查方式,其檢查價格相對合理,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 CT檢查會致癌?哪些人不能做?你恐怕不知道
    做一次ct致癌概率大嗎?雖然說做ct會加大癌症的風險,但久久一次的ct並不會對健康有太大的影響,一般也不會因為做了一次CT就患癌症,大家不用太擔心。但也不能經常做ct檢查,因為研究證實,暴露在X射線下會導致多種腫瘤發生,包括白血病、甲狀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還有可能導致唾液腺、胃、結腸、膀胱、卵巢、中樞神經系統和皮膚的腫瘤。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 究竟哪個能把你看透?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為什麼有時候要做昂貴的核磁共振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31歲考研,54歲成院士,這位「布鞋」院士的故事讓人倍受鼓舞
    曾經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小文,在2015年的時候因為穿著布鞋上課,而在網絡走紅,因神被人親切的稱為「布鞋院士」、學術界的「掃地僧」。雖然這位學術界的泰鬥已經在2015年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關於他的故事,卻一直在鼓舞著我們前進。每當自己有困惑的時候,不妨看看他的經歷,或許能給自己一點提示。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醫生來告訴你!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是認為CT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因此我在問診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病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突然很猶豫或者直接拒絕,生怕這對身體有什麼傷害。那麼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
  • CT也過萬聖節
    --原標題:博物館之夜:CT掃描儀中的木乃伊A Night Out of the Museum: Mummies In The CT Scanner來源:http://newsroom.gehealthcare.com/night-out-of-the-museum-mummies-in-the-ct-scanner
  • 礦工後衛霍奇拉瓦在接受礦工電視頻道採訪時分享了他...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礦工後衛霍奇拉瓦在接受礦工電視頻道採訪時分享了他... 礦工後衛霍奇拉瓦在接受礦工電視頻道採訪時分享了他... 某不知名礦工球迷 2020-10-19 15:26 礦工後衛霍奇拉瓦在接受礦工電視頻道採訪時分享了他對5:1戰勝利沃夫的看法-這是本賽季最重要、最困難的一場比賽,因為太多人、球員和工作人員隔離無法來到球場,很難為比賽做準備。但是今天出現在球場上的球員們展示了一些偉大的足球,展現了他們的性格,並且自信地贏得了比賽。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隨著醫療科學的發展,醫院的檢查儀器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沒有你想不到只有你沒見過的,以前醫生看病只能憑藉自己的看病經驗和學到的知識來進行判斷,後來出現了一些醫療器械輔助檢查減少了對一些惡性腫瘤的誤診,以至於發展到今天的高科技,什麼疾病只要一照就能很快給出結論。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對照《輻射劑量表》,心裡有數了
    「因為去年年中被查出肺部有纖維灶,所以做了3次CT,聽人說,多次做會致癌,是真的嗎?「 「本人身體體質很差,體檢要求做CT,可是我擔心輻射會致癌,怎麼辦?」
  • 衣索比亞鹽礦工60度高溫下辛苦勞作
    衣索比亞鹽礦礦工在60攝氏度高溫下辛苦工作,但收入卻及其微薄。衣索比亞有750名官方註冊的鹽礦工人,他們工作在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溫度高達140華氏度(約60攝氏度)。然而,他們每天的工資僅有5英鎊(約合人民幣42.7元)。
  • 寫給未來全球阿貝爾礦工的一封信
    太多人會問我或者抱有心裡的疑惑:ABEL以較低的價格進入市場,不謀求自身的利益,而為百萬礦工和投資客創造利益,這是在做慈善嗎?在商品經濟的社會。可沒有誰會平白無故的拿出時間與金錢來做慈善,ABEL肯定有著別有用心的想法和目的。懷疑這個項目是國內的項目,意思就是資金盤,會跑路的那種。這種懷疑我也有過,因為我也被資金盤割過韭菜,我格外能理解這種擔心。
  • 《地心營救》礦洞突然坍塌,33位礦工被困在礦井的最深處!
    女兒已經長大成人的瑪利歐、妻子懷孕生產在即的艾利克斯、已經在礦上幹了46年再過兩周就退休的高梅茲、與姐姐關係不和的達裡奧、正因婚外情而煩惱的尤尼、備受冷落的玻利維亞人馬曼尼……他們是龐大礦工群體中的一員。 2010年8月5日,瑪利歐他們聚集在一起,如往常一樣進入位於智利的聖何塞礦場準備採礦。車開進礦洞唯一的出入口後,行駛了1個多小時才抵達他們要採礦的地點。
  • 這個中國礦工,成為破解二疊紀大滅絕之謎的第一人
    當一個煤礦工人,把自己的工作平臺從礦洞擴展到整個地球,沒人能料到,這個礦工日後能破解二疊紀大滅絕之謎,獲得地層學的「諾貝爾」,成為了這個項目亞洲乃至世界第一人。父母都是農民,大字不識幾個,所以這個孩子從小也沒有想過自己要通過讀書找出路,對於課業也就沒有好好下功夫。因為在那個溫飽都不能滿足的年代,沒有多少人有能力重視孩子的教育。可父母沒想到,這個被取名為沈樹忠的孩子,日後能獲得國際大獎。
  • 李俊賢院士:做國家騰飛的「推進器」
    ,你有沒有想過,其中用於火箭發射的推進劑,是由哪一位科學家帶頭研製出?而你又有沒有想過,現在已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建築、家電、家具等行業生產及生活領域的聚氨酯成型新材料,也同樣出自於這位化工科學家之手。這位功勳卓著而不事張揚的科學家,就是被尊為中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中國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的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我國著名的化工合成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
  • 人造「地震波」給地球做「CT」
    裡面設有海洋物理、地質、化學、浮遊生物、底棲生物、微生物等專業實驗室7間共80多平方米,具備海洋地質調查,淺層地震、深部構造探測等功能,能乘載海洋科考人員32人。 空氣槍  變身震源船「我」給地球做「CT」  這段時間,廈門地震勘測研究中心技術骨幹劉善虎一直在海上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