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範三被警察押進屋裡時,只剩下一口氣的老父親拼命地從床上坐起來,朝他喊了一句「跑」,然後就走了。
30年前,在撫順街頭,範三提著片刀送人進醫院。
如今,每天,他都會拎著皮包到醫院接人。
80年代時,範三在撫順的黑道上也算上是一號人物,認識的人都叫他一聲「三哥」。
像所有的東北狠人一樣,範三在背上文了一頭下山虎,寓意下山的餓虎最兇猛。
文身大概是這種下山虎
範三生活的撫順,曾經是中國煤都。
1981年全國18個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撫順排在第17位。但在80年代,資源枯竭已初現端倪,白天黑夜不停歇的重工業炊煙包裝這座城市最後的體面。
那時候,天是灰色的。
年輕的範三,身上集結了一個大哥必備的優良品質:有錢大方、對兄弟講義氣。
據他的朋友回憶,80年代是範三人生最得意的時候,辦過工廠、開過迪廳,存摺裡每天都能填上1000+,連電視機上都碼過錢。用現在的話說,富得流油。
圖片來源:豆瓣
在東北,歌舞廳就是個消遣無聊、談「生意」的好地方。時不時有人拉上你,「老鐵來跳個舞啊」。
範三和範德彪一樣,都姓「範」,都是東北的狠人。
他從小父母離異,10多歲就開始在撫順街頭摸爬滾打,這期間受過多少白眼和欺辱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給他的啟發是:能用拳頭解決的絕不說廢話。
圖片來源:豆瓣
「三哥」很講義氣,只要朋友有事,後果再怎麼嚴重都隨叫隨到。為此,持槍傷人、鬥毆、吸毒,反正只要是違法亂紀的事,範三都沒少幹。
所謂的江湖義氣,大概就是這樣的。
1990年,是個分水嶺。
33歲的趙本山登上春晚的舞臺,這一上,就是21年。從此以後,趙本山從東三省的一個二人轉演員變成家喻戶曉的小品之王。
不是有句話嘛,「出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
圖片來源:央視網.1990年春晚小品《相親》
也是這一年,範三撞在了全國嚴打的槍口上,第一次入獄。
這次入獄只是個開始,在之後的23年裡,範三成了監獄的常住客,時不時回獄裡看看朋友,待上一段時間。
最後一次入獄時,他親眼目睹了父親的過世。
可能是父親的死讓他有所醒悟,或許是整天喊打喊殺的生活讓他感到厭倦,他想過一過平靜點的生活。
一個在監獄裡待了20多年的重刑犯,想融入社會,找到新工作,很難。
2013年出獄後,他找過很多工作,也被拒絕了很多次。就像那些在監獄裡被回爐重做的人一樣,留下了案底,公安就不會給開「無犯罪記錄證明」。
而這張紙偏偏是讓他能在社會上立足的關鍵,沒有它,就算是保安、服務員、外賣員之類普通的服務行業都進不去,正經的公司都要它,連上工地幹體力活也要。
有一回,他進了一家沒人認識的小工廠裡。起初一切順利,沒人知道他曾經是個「大哥」。突然有一天,老闆找到他給了些錢,說我們這兒用不起你。
三哥懂了,對方不想鬧得下不來臺。
黑道大哥想變白,沒那麼容易。
直到2018年7月,他才在瀋陽找到了「媽媽」付廣榮。
付廣榮曾經是遼寧法制教育中心的主任,經常到監獄裡作報告,也是一個刑釋人員重返社會公益項目的發起人。
通過她,範三當起了殯葬師。
不管在中國的什麼地方,殯葬都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涉足、甚至有點歧視的行業。但對於範三來說,這份工作安穩,能讓他活著。
圖片來源:箭廠視頻
範三所在的地方是三店。
在瀋陽市崇山東路,中國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旁邊有一條街,當地人稱那裡是殯葬業的「黃金地段」,街上大大小小的殯葬門店有數十家。
若是站在醫院樓頂的天台上往對面看,有一間不怎麼大的門店,招牌上寫的是「媽媽送你去天國」,上面有一行小字:「中國首家重刑刑釋人員創業項目」。
圖片來源:Aha視頻
若是你在店裡看到一個穿著立領中山裝的中年男人,左手上帶著一枚深褐色琥珀戒指,右手盤著手串,那個人就是範三。
剛進入這一行時,範三還沒擺脫黑社會的做派,每次談業務帶著一幫小弟,倒像是找人約架。後來又被警察給盯上了,不想再回監獄的範三收斂起自己的脾氣。
畢竟,這份工作來之不易,所以他格外珍惜。
做殯葬這一行,常常會面對很多白眼。剛有家人去世的親屬心裡難免悲痛,要是一個不小心就能把人惹毛,但要是這時候不上前,生意就會被別人搶去。
他也不敢跟顧客提起自己的過往,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樣的過去,會被人看不起的。
圖片來源:豆瓣
如今的範三,有時只能休息2、3個小時,手機從不關機,經常剛睡下可能就會被又一個電話叫醒。曾經有一次,為了一項業務,範三在醫院外熬了一夜。
雖然很忙,但他覺得現在心裡才安穩,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正經工作。
圖片來源:Aha視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三店剛開張時,同行就開始打壓範三的生意,不過這時的範三卻沒再想以暴制暴,反而多是退讓一步。
圖片來源:Aha視頻
範三變了很多,但有些還是沒變。
2019年年初時,範三的髮小金子出獄。90年代的金子是個資深扒竊老手,偷光了一個小區的防盜窗,截斷了礦場的電線,被判刑21年。
出獄後金子的父母已經離世,家裡的祖屋被賣給村裡。他一沒錢、二沒文化、三還沒有家。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坐公交不知道要從前門上,就是一張白紙。
圖片來源:在人間
去面試工作,旁人一聽是剛從裡面出來的,連連擺手拒絕。
後來,範三找到他,手把手教他如何打字、怎麼用微信。範三負責跟別人談好生意,金子就要帶著壽衣去醫院處理後事。
金子把現在的工作當成在積德,算是給以前幹過的壞事還債,心裡也能好受些。
今年5月,範三結了婚。當他站在婚禮臺上,挽著妻子的手時,不知道會不會想到還有能結婚這一天。那時他還以為「55歲被槍斃就完事了」,有點東北爺們的坦然。
圖片來源:Aha視頻
如今在瀋陽,和範三一樣在殯葬店工作的有10多個,都是相同的身份:重刑刑滿釋放人員。
從牆內到牆外,很多入獄的人恰好錯過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最迅速的數十年,再出來時物是人非。
對他們來說,走出圍牆,僅僅是第一步,為了融入這個社會,需要付出的努力要遠遠超出普通人,或許這就是因果循環。
在融入社會之前,更難是怎麼養活自己。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吳忠憲表示,21世紀初期,中國重新犯罪率在13—14%左右。
而根據福建省監獄局統計發現,在重新犯罪的邢釋犯中,59.2%的人無法找到工作,僅有4%的人是通過政府的幫助找到工作。
無數個像「範三」一樣的人無奈之下只能鋌而走險,要麼當催債公司的馬仔,或者繼續遊走在灰色地帶,那等於是在「重回老路」。
人總是會變的,或許,社會需要對他們多些包容和幫助,不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他們。
圖片來源:Aha視頻
*本文圖片均來源自網絡
*本文參考資料:
[1] Aha視頻.(2019).49歲,殺過人,沒錢,處男:出獄後的重刑犯能找到怎樣的生活
[2] 箭廠.(2019).東北往事:從重刑犯到入殮師
[3] 剝洋蔥people.(2019).「獄」後重生
[4] 上遊新聞.(2019).範三:從東北黑道大哥到殯葬師
[5] 方圓.(2012).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刑釋人員面臨制度性歧視
馬路有話說:
不管是懲罰人,還是關愛人,必要把人當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