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生父親狠心不管需要骨髓移植的女兒,山西主播木森熱心伸出援手

2020-12-05 姍姍說影視

親生父親狠心不管需要骨髓移植的女兒,山西主播木森熱心伸出援手

昨天木森和團隊七八個人在機場,被一看到木森直播的女粉絲攔下求助,神情很焦急,懇求木森救救自己的女兒。木森以為是要點錢的,就說給她5000,然後讓她留個聯繫方式,女粉絲再三懇求,原來小女孩瑤瑤的父親在外地打工,這個小女孩臉上有胎記,而且需要骨髓移植,生病需要大筆費用,瑤瑤父親覺得是負擔,不想管自己親生女兒!木森得知事情原委,決定放棄行程,今天專門幫助這個女孩!

今天下午木森上街為家庭困難生病中小女孩瑤瑤購買了新衣服,褲子,鞋子。小女孩非常的懂事,木森決定幫助治療這個可憐懂事的孩子!

相關焦點

  • 二驢方丈打拳擊賽打到見血,木森著急為孩子骨髓移植
    辛選帳號回應燕窩事件,二驢方丈打拳擊賽打到見血,木森著急為孩子骨髓移植。木森著急為孩子骨髓移植木森最近在幫助一位患病被父親拋棄的女孩,帶女孩去醫院檢查了身體,結果是罕見的敗血症,需要骨髓,中午木森開啟直播想通過朋友儘快聯繫到孩子父親,商量骨髓移植問題,甚至自己都願意為孩子捐骨髓,手術費用木森也願意出。
  • 方志軍進行骨髓移植了嗎?
    《急診科醫生》劇中的皓月是當年劉慧敏在大學時未婚先孕生下的,當年劉母為了劉慧敏的將來,狠心把孩子偷走送人,隨後還告訴劉慧敏,孩子已經得病死了,多年來劉慧敏並不知道女兒還活著。皓月得了白血病,轉 院來到了燕京大學國際醫院血液科,趙蕾知道劉慧敏有私生女的事情,就是她和劉母一起把孩子偷走,送給了沒有孩子的表姐陳素婉,孩子得了白血病,趙蕾這才向劉慧敏吐露了一切。
  • 求女兒為母親捐骨髓卻被孩子父親狠心拒絕,網友:大難臨頭各自飛
    小劉今年33歲,6月19日在虛弱的妻子身旁看著檢查報告和費用清單,絕望著哭了,年初妻子檢查出白血病,就在短短半年為了給妻子治病欠下了將近20萬的債務,由於兒子才兩歲沒辦法捐獻骨髓,小劉還向妻子的前夫下跪求前夫讓他們的女兒為妻子做骨髓配型,由於女兒11歲需要經過監護人的同意,於是小劉一次次的登門拜訪
  • 24歲白城姑娘突患白血病 養父母急尋親生父母骨髓配型
    多年來,夫婦倆最擔心的事就是有一天孩子的親生父母會反悔認回女兒。如今,為救突患白血病的女兒,張有夫婦通過各個渠道發布為養女找尋親生父母的消息,希望他們能出面為孩子做骨髓配型。24歲愛女突患白血病在北京工作的市民於先生是本報「尋親記」欄目的忠實讀者,曾多次參與公益尋人行動。
  • 女兒不願意捐骨髓,被人罵不孝,父親卻仍然選擇支持她
    最近,一位女兒因為被親生母親道德綁架差點毀了自己的生活。這位女兒出生後就被親生父母拋棄,父母后來生了弟弟,弟弟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父母找到女兒的養父,也就是她真正意義上的父親。發現姐姐和弟弟的骨髓完全匹配。在沒有告訴女兒身份的情況下,養父同意做手術。但是生母為了少付手術費,想要搶回自己的女兒。
  • 母親突患白血病四處求醫 女兒捐獻骨髓為母續命「只要能救媽媽,抽...
    恩施晚報訊(記者楊亞玲 實習生張海清)「只要能救媽媽,抽多少骨髓我都願意。」家住鹹豐縣高樂山鎮杉樹園村的21歲女孩張譽靚,以超乎尋常的勇氣抽骨髓,捐造血幹細胞,為苦苦與白血病抗爭的母親帶去生命的希望。張譽靚是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大四學生。近日,她在網上發起了滴水籌,只為救自己48歲的媽媽李秋香。
  • 綿陽2歲女童患範可尼貧血病 骨髓移植至少需40萬
    四川在線—綿陽頻道訊(記者 秦芳芳)2月4日,綿陽2歲10個月的熊周鑫怡被確診為範可尼貧血病(遺傳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骨髓移植,巨額醫藥費難倒這一家人。 熊周鑫怡的爸爸熊高明媽媽周小川今年28歲,綿陽江油人,在廣元上班,只有小鑫怡這一個可愛的小女兒。2歲10個月的小鑫怡今年剛讀幼兒園,由爺爺奶奶照顧。
  • 15歲女孩患白血病 繼母網上發帖「救救我的女兒」
    朱琳3歲時,親生母親就離她遠去。10多年來,朱琳兩姐弟一直跟隨著爺爺奶奶生活,乖巧懂事。朱琳讀初一時,林春霞才跟朱佩官重組家庭。如今,除了領取低保,朱琳的爸爸朱佩官經常給人家打零工賺取生活費來養家餬口。  就在朱琳最需要照顧的時候,70歲的爺爺老朱患肺炎等病在平南縣住院救治。為此,他們欠下近20萬元外債。「雖然她不是我的親生女兒,哪怕欠債纍纍,我也要救她!
  • 青島大三學子捐骨髓救堂哥 費用缺口大盼您伸援手
    骨髓移植的骨髓用誰的呢?「當時醫生選擇了我大伯、我父親和我,經過檢查,我們三人骨髓的配型率相同。但是我大伯身體不好,我父親年紀也大了,他們後期恢復會很慢,我年輕,所以我決定把我的骨髓移植給哥哥。」李榜然說。
  • 洛南11歲男孩急需骨髓移植 巨額醫療費難壞礦工父親
    11歲,本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紀,而對於洛南縣的周小小(化名)來說,因患上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不得不每天躺在醫院裡,由於病情嚴重急需進行骨髓移植,而巨額的醫療費用難壞了做礦工的父親。今年11歲上小學五年級的周小小陝西省洛南縣寺坡鎮水磨村人,父親是位普通的採煤工,母親在家照顧他和4歲多的弟弟。家住大山深處,雖然家裡經濟不是很寬裕,但日子還過得去。天有不測風去,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原有的平靜。
  • 焦作:她才6歲骨髓移植需要40萬,我已花光全部積蓄請救救我女兒
    焦作武陟嘉應觀鄉楊莊村的姜女士@河南都市爆料反映,她有三個孩子,原本也有一個幸福的家,但現在卻經常住在醫院,因為她的小女兒今年6月2個月,【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至少40萬元做骨髓移植手術,40萬元對於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 女童患白血病 親生父母兩次拒絕後終願骨髓配型
    而她的生死,目前可能掌握在親生父母手上。  不過,面對養父母求助,小茜的親生父親劉唐(化名)面臨著兩難,因為小茜是他的第三個孩子,他還有兩個孩子,一個已成年,另一個還在讀書。劉唐擔心骨髓配型會讓她們知曉還有一個妹妹存在,與他翻臉。因此,他曾兩次拒絕配型。  但是,小茜的病情也一直是他的牽掛,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他知道,如果自己不配型,小茜可能性命難保。
  • 白血病骨髓配型引出30年身世之謎 親生父母姐弟終相見
    因為需要直系親屬為骨髓配型,她並非爸爸媽媽「親生」這個秘密,也在隱瞞了30年後,被養父母主動揭開。­  一邊,是養父母的真愛相隨,不離不棄;另一邊,在獲悉女兒生病的現狀後,久未謀面的親生父母和3個姐姐、1個弟弟,也趕到武漢協和醫院,擼起袖子捐髓配型。­  悲喜輪轉之間,越發彰顯親情的彌足珍貴。幸福來得如此猝不及防,梅李佳一下子同時擁有了兩個愛她的家庭。
  • 養女患白血病需骨髓移植 養父母五年堅持尋來親人配型
    許自文介紹,女兒剛得病時,聽說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他決定尋找女兒的親生父母。告知女兒身世後,他按照當時的座機號碼打過去,輾轉找到對方。對方把他們接到工作的工地上住了一晚,第二天塞給他1000元錢後,匆匆離去。  幾天後,該座機和親生父親手機顯示停機。許自文找到工地,對方也沒了蹤影。  許自文一下子急白了頭髮。
  • 女孩患白血病,4年花160萬3次復發,骨髓移植產生排斥讓人心疼
    女孩患白血病,4年花160萬3次復發,骨髓移植產生排斥讓人心疼女孩患白血病,4年花160萬3次復發,骨髓移植產生排斥讓人心疼。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白血病,雖然近幾年來醫學方面也進步不少,以前對於人們而言白血病幾乎可以說是沒有跟治癒的希望的,但是近幾年來卻有了一些希望。
  • 虎門現役軍人家庭遭劇變 女兒急性白血病父親肺癌晚期
    駐莞海軍某部隊分隊長陳光貌9歲的獨生女兒陳紅穎不幸患上白血病,其病情牽動著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心。東莞市愛國擁軍促進會得知情況後,立即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起愛心倡議書,為現役軍人後代伸出援手。四天的時間就為小紅穎籌得近31萬元,並在今天為陳光貌舉行愛心款項的捐贈儀式。陳光貌也向愛促會贈送錦旗,以示感謝。
  • 女孩患病需親人骨髓 姐姐想獻骨髓被婆婆阻撓
    醫生告訴小林,最好的治療方案就是進行骨髓移植手術,親生父母骨髓移植的成功率為50%,費用為50多萬;兄弟姐妹的成功率則為75%,費用為30萬左右。小林出生時,大她6歲的姐姐已經送給別人養了。一年後,弟弟出生了,被一家人視若珍寶。「我姐姐嫁到廈門了,我們經常保持聯繫。今年1月,我還去過生父家,給弟弟買了一條金項鍊,只要肯認我這個姐姐,只要他開心,我會好好對他。」
  • 女孩患病親人拒捐骨髓 爺爺:不要來害家人
    親人不願捐獻骨髓,只能求助社會。昨日,導報記者諮詢了廈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病人個人不能向中華骨髓庫提出造血幹細胞配型申請,只能由醫院提出,然而,第一醫院並不具備這個資質。「最好轉移到福州治療,省內骨髓庫的所有數據都在那裡,那邊的醫院資質也比較高。」可是沒有錢,一切都是奢望。小陳希望,能有社會愛心人士伸出援手。
  • 女孩患重病家人阻姐弟捐骨髓:分給別人還能活嗎?
    前天下午,北京陽光骨髓庫幫助小林(化名)找到6名潛在骨髓供者。20歲的廈門姑娘小林,去年4月被確診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最好的治療方法是骨髓移植,而最好的骨髓來源是同胞兄弟姐妹。可是,4個月大時就被父母送給他人撫養的小林,想要親人伸出援助之手時,卻遭到了拒絕。小林並未責怪自己的親人,她覺得他們也有苦衷。
  • 虎毒尚且不食子,父親8萬賣掉親生女兒,打賞女主播花了7萬3
    福州一名打工男子賣掉自己3歲的親生女兒,獲得8萬"營養費",其中7.3萬全拿來打賞給了女主播。目前,這名男子已經被福州市人民檢察院作出判決,撤銷其監護人資格,並因賣掉親生女兒,涉嫌拐賣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