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咖聚焦智能醫療 共創智能醫療新價值開場

2020-12-11 電子發燒友

研華「智能醫療聚能峰會」是蘇州「研華物聯網共創峰會」中的重點研討會,聚焦智能醫療,由解決方案提供商介紹重要觀點與範例。

研華智能醫療林金輝協理以共創智能醫療新價值開場,描繪未來醫院智能化服務的方向與願景,以美國現代化醫療體系為例,2018年全美國醫院數量已經下降到5,534家,與1981年的6,933家醫院相比,減少的數量相當可觀,這傳遞一個強烈的訊息,醫院已經逐漸轉向所能提供的醫療價值做為營運方針,而物聯網(IoT)技術所打造的智能功能則提供重要的驅動力。

以洗腎中心為例,透過IoT技術可以預測病患的血液透析療程,隨時透過數據分析與AI技術,自動偵測療程中所發生風險事件的機率、研判醫院各個工作流程中的可能風險,並增加患者與護理人員的互動頻率,協助醫院轉型成為論值計酬的照護模式,成為有「效率」及有「溫度」的智能醫療共創模式的典範。

中科麥迪AI技術的手術室管理解決方案

中科麥迪人工智慧研究院技術長張永航先生,介紹新一代AI手術室管理解決方案,利用IoT技術所提供的包括感測、資料搜集與連網的技術,提供醫院內數碼化手術室管理,目前已經有超過1500家大陸醫院客戶從中受惠,其中大陸三甲醫院佔60%。

數碼化手術室的應用從設備層,包括溫度、溼度的感測與控制;機器人的管理、儀器設備的管理;利用視訊影像提供實時溝通、集成人與物品的所有數碼化信息,提供包括藥車等行動載具的連動,並掌握藥物使用的狀況,到醫院手術室內部耗材等錯綜複雜的物資管理,所有的進出、使用都直接與計價系統結合,亦可和電子病歷表集成。

目前已經有14套子系統,針對手術室的客制化需求提供管理工具。此系統大量集成研華的數據採集伺服器等產品,取得系統上的快速發展,並提供令人自豪的穩定性。

萬芳醫院善用機器人提供高齡化社會的醫療質量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簡嘉惠女士以萬芳醫院的實際案例,展示協作機器人的集成應用,臺灣社會的高齡化已開始對各行各業產生衝擊,機器人的引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

萬芳醫院嘗試利用物聯網創新技術開發醫管解決方案,建立四位虛擬員工,包括LINE聊天機器人、Dr.華生、福爾摩斯程序,與萬小芳形象大使,使用IBM認知運算技術,將醫師的經驗予以集成,並讓醫師們可以彼此從中學習,展現AI機器人與醫師間的人機協作。

最值得注意的是萬小芳形象大使,被預期未來可能取代總機、人員支持系統,使用Line通訊與病人互動,表達關懷、做出問答,追蹤醫療效果,可部分取代支持人力、增進醫病關係、增加健康意識。簡嘉惠表示,萬小芳機器人,展現萬芳醫院發展智能人力資源(Smart Human Resource)的企圖心,人機協作幫助萬芳醫院提升效率,並朝向客制化服務的醫院邁進。

中國醫藥信息協會打造智能護理系統

中國醫藥信息協會(CMIA)理事長丁寶芬教授側重於以物聯網技術,提供優化智能護理的應用,善用IoT技術來協助護士與照護團隊,強化護士的專業,幫助任務繁重又人力嚴重不足的護士,執行病患評估、醫療實施、影像信息搜集等工作任務。

護士是醫院系統中人數最多、任務最重的單位,應依照閉環式系統管理人、物與資料的連接,使用IoT技術來強化智能化管理。目前智能護理管理系統已經選定在大陸14個城市,進行五年的施行計畫。

智能護理管理系統包括不同的子系統,如護理訊息、護理路徑、臨床智能護理等子系統等。若能清楚定義護理臨床的路徑、藥物管理、卷標使用,以及使用人機雙核對機制,實際在醫院中施行緊密閉環式服務流程,將人、物與資料訊息集成,將能透過自動化窗體,大幅降低護士處理文書工作的時間。這些智能化應用,可幫助有效運用護士的人力資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創新智能病房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信息室主任林正宏先生展示智能病房的創新設計,為了提供客制化服務給病人,大量使用電子白板系統集成病患、醫護團隊所需要的訊息,對於病患住院期間所需要的信息,包含病人信息、病房使用信息、衛教信息、進食選擇、隔離規定、排程交班、病人過敏藥物資料提醒等訊息,在信息安全與個資安全的先決條件下,做為重要的信息傳遞管道。

智能病房系統提供完善溝通工具,強化醫護人員與照護團隊間的溝通,並發展出清床流程等標準化流程,有效掌握空床位置與數量。下一階段則期望集成更多客制化規格,並加上網絡地圖。

閉環式管理與用藥安全機制

HIMSS(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 大中華區培訓中心任安傑主任表示,應建立醫院訊息系統,實現閉環式管理與用藥安全。而醫院閉環式信息系統中,用藥管理是評監機構具以評監醫院的重要指標。

長庚醫院也分享院內藥師處方審核機制的變革,由於巨量新藥訊息造成藥師在用藥審核上的困難,藥師需要參考病人病歷與檢查報告,做用藥再次確認,因此透過條形碼掃描技術來追蹤與紀錄所有用藥過程、建立用藥信息化平臺來協助醫院藥品管理,將為趨勢。

長庚醫院有24%藥師調劑流程為機器處理,其它部分仍耗費大量人力,因此持續投資數碼看板、新一代ADC電子藥櫃等設備,並使用條形碼掃描開啟對應藥櫃,更導入智能調配臺利用電子定位技術與導引系統調配藥物,未來則希望在病房護理站設置電子藥櫃,有效管理成本並降低錯誤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展示電子紙(ePaper)應用,導入電子藥車頭無紙化系統,提示藥師與護理站用藥會籤,無論是轉床、住院與出院的藥物使用紀錄、異動藥物交接動作、退藥核對等動作,都集成在電子紙顯示系統,醫護團隊表達高滿意度。

研華的解決方案包括RFID、電子卷標/UD Cart、無線射頻/RFID Bin/ADC技術,協助系統集成商開發醫院系統與智能型解決方案,使用RFID技術取代掃碼動作,並研發RFID藥盒,發展適用於各種藥品配送模式的解決方案,包括中央式給藥系統和床邊藥房分散式給藥系統。研華推廣iMedication,為醫院量身打造客制化的藥品管理解決方案。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大咖雲集!第二屆中國精準醫療大會本周末開幕
    大咖雲集! 為打造一個醫療健康領域創新成果產品展示的優質平臺,共同推動我國精準醫療跨領域的原始創新的破壁合作,促進醫學科研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和智能共享,2019年11月23-25日,珠海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和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精準醫療分會將於廣東珠海共同舉辦第二屆中國精準醫療大會
  • 阿里、騰訊的智能醫療暗戰從平臺走向生態
    早在2014年,阿里就向尋醫問藥網投資,在智能醫療領域展開布局;騰訊也從2015年開始,接連投資了好大夫在線、企鵝醫生、新氧等多家醫療企業。除投資醫療企業外,騰訊、阿里還將自家的雲計算、AI技術,廣泛應用於智能醫療領域。
  • 受益國家政策 智能醫療即將迎來高速發展
    近期,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要發展智能醫療。推廣應用人工智慧治療的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探索智慧醫院建設,開發人機協同的手術機器人、智能診療助手,研發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監測系統,研發人機協同臨床智能診療方案,實現智能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學科會診。
  • 關於計算思維、智能應用、晶片設計……「大咖們」這樣說
    星辰全媒體記者 嶽珊 攝製)(大咖分享。)在隨後舉行的大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院長楊學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冬辰,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濤,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中國研發集團總經理劉偉,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來到現場,分別就計算思維、智能應用、晶片設計、內生安全、生態構建與未來趨勢等方向發表主題演講。
  • 聯影智能COO詹翊強:醫療AI沒有「卡點」式成功
    聽了那麼久的醫療AI故事,一場疫情,給醫療創新企業們限定了交卷時間。當然,這其中也不乏在疫情中迎來應用落地「高光時刻」的優等生。,還有一家,便是聯影智能的uAI新冠醫學影像智能化診斷全棧解決方案。作為一家成立僅兩年的醫療AI創新企業,這些榮譽單拿出每一項,都代表著沉甸甸的行業認可。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智能醫療
    雨果·坎波斯為獲得心臟植入展開了長達十年的戰鬥,當人類連接到智能機器時會發生什麼?
  • 院士談「新基建+醫療」: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
    中新社杭州11月14日電 (張煜歡)14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20年浙江省醫院大會上,多名院士專家就「新基建+醫療」未來展開探討,提出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應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醫療治理領域的新應用,在「老藥新用」的科研攻關中引入人工智慧等技術。
  • 聚焦數位化願景 共創企業新未來 「慧聚共贏」數位化營銷創新論壇...
    為企業降本增效一直是慧聰網必備的課程之一,除此之外,找生意和做生意兩個核心重點也讓慧聰網的高效大數據匹配和精準撮合,體現地淋漓盡致。 數據賦能 | 合作共贏,慧聰網新格局助推企業數位化提升 隨後慧聰網CEO孫毅發表題為《共享 共創 共贏》的演講,對B端市場進行了全方位數位化營銷解析,並從慧聰網戰略角度助推企業的數位化經營,與合作夥伴共享、共創未來發展方向等多維度與全場嘉賓進行了分享與交流。
  • 三好醫療亮相2020CMEF,「醫療名片圈」引領商務社交新風尚!
    展出內容涵蓋了醫院建設、智慧醫療、醫用影像、醫學檢驗、體外診斷、醫光醫電、智能可穿戴產品等全產業鏈上的數萬種產品技術與服務,為醫療大健康產業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醫養盛宴。三好醫療是醫療器械行業數位化營銷的技術提供商,致力於成為網際網路醫療時代,領先的醫械商務社交平臺,公司秉承「以服務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始終堅持「智能、高效、協同」的企業價值觀,全力深耕醫療器械社交領域,為用戶提供一套為高效辦公賦能的數位化營銷解決方案。借力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通過智能名片、產品百科、人脈營銷管理,實現個人流量擴散和低成本獲客,從而全方位提升銷售的業務能力及商務社交效能。
  • 嘉興秀洲健康醫療產業邁入發展新階段
    原標題:秀洲健康醫療產業邁入發展新階段 昨天(10月12日)傍晚,德康醫療器械項目籤約儀式在嘉興秀洲國家高新區舉行。區委書記吳燕在出席籤約儀式時強調,這不僅標誌著浙江德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迎來了新的發展,也預示著秀洲健康醫療產業邁入發展新階段。區領導李陳源、沈鳳興,浙江德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小波出席籤約儀式。
  • 2020大灣區論壇聚焦醫療健康和新基建機遇 探索香港新角色
    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由中國日報攜手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廣州市穗港澳合作交流促進會協辦,論壇另設三場研討會,聚焦灣區醫療健康服務、新基建機遇、香港新角色。此次論壇吸引了近400名政商學界人士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其中包括25國駐港總領事。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人工智慧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以人工智慧切入醫療行業的頭部企業,例如科亞醫療、推想科技、匯醫慧影、體素科技,自然成為這股建設浪潮的「中堅力量」。這些企業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幾乎都在同一時間(2016年)成立,而2016年被成為人工智慧元年。吹盡狂沙始到金,四年多的時間,它們向行業證明了自身的技術和商業實力。
  • 背靠阿里生態,智能搜索app夸克上線醫療搜索功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樓純9月14日,智能搜索app夸克正式上線全新的醫療搜索功能。引入阿里健康醫鹿等行業專業合作方,夸克已覆蓋近萬種常見病症的查詢。除了智能過濾廣告幹擾的醫療搜索體驗,此番升級的夸克醫療搜索,還推出了AI問診工具、精選專家問答等服務,拓寬醫療健康領域「內容+服務」的新場景。聚合醫療健康信息,承接用戶主動查詢需求。夸克為什麼要做醫療搜索?近年來,搜尋引擎成為滿足用戶各類病症問題和健康知識的核心平臺。智能精準的信息服務,也成為網際網路醫療的核心競爭壁壘。
  • 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
    構建醫療數據應用生態體系,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無論是政府、市場還是資本,都紛紛加碼醫療大數據行業,宏觀環境不斷朝著利好方向推進。然而,即便醫療大數據備受關注,不可否認其數據缺乏標準化、交換性數據量大,數據類型複雜,臨床數據管理和整合能力欠缺和大數據高效分析能力欠缺的行業痛點。而區塊鏈的出現有望打破這一僵局,MTT醫療大數據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解決醫院信息孤島問題,挖掘歷史數據價值、將數據進行分層處理,更可減少資源消耗,實現數據的統一入出管理、實現數據標準統一。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傳統醫療企業也紛紛跨向了這個技術行業,並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新康界就目前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的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方面做一系列闡述,今天發布「AI+醫療」第一篇《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 比網際網路影響更深更廣,智能醫療將帶來顛覆性變革
    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例,智慧型手機和4G的基礎技術突破,導致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催生了微信、支付寶、蘋果商店、滴滴、摩拜等新商業應用的大規模爆發。回顧歷史,基因療法獲得突破之前,有著70年的曲折攻堅歷史。自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以來,人們就希望通過基因來治療疾病。基因療法希望通過將遺傳物質導入細胞來補償或糾正異常的基因,從而實現「釜底抽薪」的根本性療效。
  • AI賦能醫療,距離真正應用還有多遠?
    本次活動從前沿技術、產品以及商業化落地等多個角度出發,旨在為智能醫療行業內的玩家們提供新的思考。現場,他們就人工智慧如何賦能智能醫療、智能醫療商業化路徑等話題進行了多維度的熱議和探討。腫瘤/癌症診斷,新技術如何各顯神通?2011年IBM利用AI認知系統Watson閱讀醫學文獻、論文、協助醫生提供個性化專業治療建議,這一舉動拉開了AI賦能醫療行業的大幕,掀起了智能醫療的浪潮。
  • 全息投影等亮相2020中關村論壇 科技創新賦能建築 醫療無限想像
    ;並在領先的數字建築平臺服務商——廣聯達(002410,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聯達)與全球人工智慧醫療創新高科技企業——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推想科技)相關負責人的介紹下,深入了解目前國內在數字建築與智能AI醫療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和成就。
  • 2020第三屆上海交大-衛寧健康智慧醫療挑戰賽獲獎名單揭曉!
    相比往屆賽事,本屆比賽規模擴大,面向各大高校團隊以及科研院所、初創型企業、醫院等所有社會型單位。自啟動以來,得到了來自海內外廣大AI領域優秀人才的熱烈關注,逾百名選手報名參賽。分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Mount Holyoke Colleg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