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sheesh「小費;津貼;給小費」的運用及起源

2021-01-10 E語Tong

Word of the Day : January 9, 2021

baksheesh

小費;津貼;給小費

noun BAK-sheesh

Definition

: payment (such as a tip or bribe) to expedite service

付款(例如小費或賄賂)以增進服務質量

Examples

"Penn noted that from 2014 until May, the state's largest utilities pumped some $57 million in campaign contributions to members of the Florida Legislature.… And just to make sure that investment in turning the state House and Senate into a buffet line of legalized baksheesh was protected, the utilities also spent $6 million on lobbying…." — Daniel Ruth, The Tampa Bay (Florida) Times, 12 July 2019

「彭恩(Penn)指出,從2014年到5月,該州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向佛羅裡達州立法機關的議員投入了約5,700萬美元的競選捐款。 在受到保護的情況下,公用事業公司還花費了600萬美元用於遊說……。

"Guides are often well-trained Egyptologists whose function is not only to educate but also to divert the many locals who will have their hands out for baksheesh, whether they've earned it or not." — Tim Murphy et al., Condé Nast Traveler, 26 Mar. 2015

「Guides 通常是訓練有佳的埃及學家,其職能不僅是教育而更多的是去伸手援助他們費用,無論他們是否賺到錢。」

Did You Know?

British subjects traveling abroad in the 17th century likely picked up baksheesh in Asia, where they would have heard the term used to mean "gratuity, a present of money, tip"—a meaning they directly adopted. Etymologically speaking, baksheesh is from Persian bakhshīsh, which is also the source of the word buckshee, meaning "something extra obtained free," "extra rations," or "windfall, gratuity." Buckshee never made it across the pond to the U.S., and is strictly used in British English.

17世紀出國旅行的英國臣民很可能在亞洲知道了baksheesh,在那兒他們會聽到這個詞曾經的意思是「grtuity「酬謝」,a present of money「錢財」,tip「小費」」,這是他們直接採用的意思。 從詞源上講,baksheesh 來自波斯語的 bakhshīsh,也是buckshee 一詞的源頭,意思是「something extra obtained「剩餘的部分是免費獲得的」」,「extra rations「額外費用」」或「windfall「暴利」,gratuity「酬金」」。 但Buckshee從未跨境到達美國,嚴格講使用它用在英式英語中。

相關焦點

  • 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
    (相對於世界文明的中心亞非歐大陸,美國就是一個大洲級島嶼,因此有島國心態)去過美國的人都會對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深有感受。一,美國自外於世界,使用英制單位。二,美國小費。小費源於18世紀英國倫敦,當時酒店的飯桌中間擺著寫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的碗。顧客將零錢放入碗中,將會得到招待人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把上面幾個英文單詞的頭一個字母連起來就成了tips,譯為小費。大概付總支出的5%至25%。
  • 小費不到位 送屍工不開冰庫門
    病人在醫院去世,喪家所付小費不合推車工人要求,遺體送入太平間時竟被擱置門口,談妥「價格」方被「恩準」送入冰庫。昨天,讀者趙建亞致信本報反映自己的遭遇,經記者聯繫,院方初步商定今天登門道歉。   【事件回放】    嫌小費少不開冰庫門   接到來信,記者立即與趙先生取得聯繫。
  • 緬甸海關說著中文要小費,中國小夥假裝聽不懂!
    中國遊客大多是跟團旅遊,很多還買了緬甸翡翠,可是剛一過機場安檢,就被海關要小費。因為緬甸的翡翠只有正規發票才能帶出國,如果是路邊攤或者一些小店買過來的翡翠都是不允許帶出國。中國很多遊客買的翡翠沒有發票,就被要小費了,100塊人民幣或者10美元。這是逃不過的,因為不給錢,那些沒發票的翡翠就可能被沒收。
  • 我在美國中餐廳打工,每個月工資兩萬,顧客喜歡給小費
    因為晚上到餐廳吃飯的顧客更多,得到的小費也更多。因為會講英文,我的工作是當服務生。在美國當服務生,經常可以收到小費。顧客到餐廳吃飯,一般都會給小費。一般小費金額最低一美元,有時候客人喝酒之後,心情愉快,可以給10-20美元的小費。特別是在周末晚上,給小費的美國顧客很多。對此,你怎麼看?
  • 餐廳員工獲贈最貴「土豪」小費 1萬美元貂皮大衣
    「土豪女」送餐廳員工最貴小費:1萬美元貂皮衣  據外媒報導,美國德州的一家快餐汽車餐廳(Drive through)的收銀員近日收到了她人生中最貴重的一筆小費—一件價值1萬美元的貂皮大衣。
  • 搞笑段子: 對不起先生, 我們不收小費
    「對不起先生,我們不收小費……」 剛剛老師在群裡說忘記說作業了要現在布置
  • 奈及利亞海關官員苦練漢語,會說「我們不收小費」
    原標題:奈及利亞海關官員苦練漢語,會說「我們不收小費」    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 對不少到過奈及利亞的普通中國人,尤其是英語不好的商人來說,辦綠卡和出入海關曾經是件非常頭疼的事。人們經常抱怨說,尼海關官員和移民局官員有收錢的習慣,很難纏。
  • 日本要給小費嗎?現在去日本穿什麼?這篇文章告訴你
    兌換:1人民幣≈19.2307日元 1日元≈0.052人民幣 【小費】 日本沒有單獨給小費的習慣,無須另外給服務員個人小費。
  • 真相背後:服務員收2萬小費,竟是照顧華人的明星企業家
    前幾天,美國華盛頓貝爾維尤一家普通的小咖啡館如平時一般開門營業,與平時不同的是,一位顧客在付款時留下一張3000美元的小費支票以及39.6美元現金,讓這些正在準備聖誕節活動的店員們感覺「惶恐不安」,因為這家偏僻的咖啡屋,平均一星期能收到100美元小費就算不錯了。
  • 揭秘鄭州女代駕:開豪車掙小費一晚能賺200塊
    能開豪車掙小費,也被顧客索電話為啥做代駕,做代駕有啥感受?李鳳苓和周慧雅都覺得,做代駕,既充實了生活又能掙錢,至少比夜晚抱著手機玩兒有價值,在她們看來,憑勞動掙錢,贏得顧客發自內心的尊重,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 pugilism「拳擊」的運用及起源
    Word of the Day:January 6, 2021pugilism(空手打的)拳擊noun PYOO-juh-liz-umDefinition: boxing「體」拳擊Examples"Floyd Mayweather says he'd be willing
  • 形容詞:multifarious「各種各樣的」運用及起源
    在16世紀末期出現多語言之前,使用了另一個在形式和含義上相似的詞:multifary,意思是「 in many ways「在許多方面」」在15世紀出現,然後消失了。在任何一個英語單詞出現之前,都有一個中世紀的拉丁單詞 multifarius,來自拉丁文 multifariam,意思是「in many places「在許多地方」」或「on many sides「在許多方面」」。 您可能知道,Multi-是一種組合形式,意思是「many「許多」」。
  • 美國89歲老頭送披薩外賣,竟收到粉絲10萬小費
    其中一名顧客在社交媒體上擁有不少粉絲,他將老人的遭遇分享到了網上,老人的境況令人同情,人們為其籌集了約10萬元的小費。據悉,89歲的德爾林·紐維(Derlin Newey)每周會做30個小時的披薩送餐員,並贏得了一些忠實的顧客,紐維健談的性格和他的招牌口頭語很受瓦爾迪茲一家的喜愛。以至於每當他們下訂單時,就會特別請他送餐。
  • 病毒起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坐實「美國投毒」?
    彼時中國網絡充斥「病毒系人工合成」「病毒是從P4洩露的」「軍方接管P4」「某研究生是『零號病人』」「研究院實名舉報所領導」繁雜的信息。而隨著涉事研究機構出面否認,以及官方輿論管控,這一論調戛然而止。如今看來,該說法多被認為是由境外傳導至中國輿論場,意圖歸罪中國政府。
  • devious「曲折的,欺詐的」的運用及起源
    Devious在16世紀時使用,它的含義是字面意義上的徘徊,暗示著蜿蜒或沒有固定路線的事物(例如「a debious route「曲折的路線」」或「 devious breezes?不明白」)。 但是,相對較快地,這個詞用來比喻而不是字面意義上描述的是隱喻地偏離正確道路的某人或某物,或者是描述了欺騙而不是直截了當的行為。
  • apologia「書面辯解;辯解書;辯解文」的運用及起源
    拉丁文的阿波羅語源自希臘文前綴apo-(意為「away from「遠離」」)和logia一詞的組合,該詞來自希臘語lógos(意為「speech「演講」」)。 在最早的英語用法中,apologia與apology意思基本相同:a formal defense or justification of one's actions or opinions. 「對自己的行為或觀點的正式辯護或辯護」。
  • cohesive「凝聚的,有結合力的」運用及其相關詞的差異
    要弄清楚stickness「黏性」這個詞,可以查看該詞的詞源:cohesive「凝聚力」最終源自拉丁語 haerere,意思是「 to stick「去粘貼」」。在英語中 haerere 的其他衍生詞還包括 adhere(字面意為「 to stick「去粘貼」」),相對的 adhesive(指的是那些能將物質粘在一起的物質),inhere(意為「屬於自然或習慣的一部分」),還有 hesitate (表示在採取行動之前保持在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