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植物幹細胞:從實驗室走向產業

2020-11-23 科學網

 

張憲省(左二)與團隊成員分析植物分生組織關鍵蛋白的功能。楊宇攝

近十幾年來,張憲省團隊圍繞激素對植物幹細胞的調控機理開展了深入研究,已經發現了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調控幹細胞的機理。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響應信號在莖端分生組織重塑呈現出十分有規律的變化過程,逐漸從相互重疊的均勻分布變成相互拮抗的分布模式,最終細胞分裂素分布在原分生組織的中心,生長素在細胞分裂素的上方周圍區域呈環狀分布。

■本報記者 李晨 通訊員 楊宇

「海棠苗木繁育仍採用扦插、嫁接等老辦法,樹苗的脫毒、品質控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聯盟成立後,我們將建立山東農業大學組培實驗室,依靠科學技術和專家力量來提高海棠組培苗木品質和生產水平。」

「育苗是果樹產業發展的關鍵。我們希望參加這個聯盟後,利用最先進的組培等技術提高苗木繁育和生產水平,促進蘋果產業的轉型升級。」

……

近日,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來自4省區的12家苗木企業、科研單位聯合成立植物幹細胞與生物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山東省聊城綠澤園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群述和甘肅省靜寧縣果樹果品研究所所長李建明等與會者希望,通過此舉加強產學研合作,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動植物組織培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高價值物種難以組培的謎團

植物特別是木本植物的有性生殖獲得的後代往往性狀雜亂不一;而營養繁殖是對親本的「克隆」,優良性狀得以完全保留。

組織培養(簡稱「組培」)就是一種營養繁殖方式。相對於扦插、壓條等,組培苗有生長勢更好、更加整齊、生產過程更容易控制、佔地面積小、速度快、不受季節限制、適合工廠化大規模高效生產等優勢。組培還是植物基因工程操作和分子設計育種的必要步驟。

「組織培養已經成為農業科學研究和農業現代化生產的手段和重要途徑。」 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憲省教授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蘋果、櫻桃和一些花卉、林木可以通過組織培養來進行工廠化生產,實現快速繁殖,但還有許多經濟價值高的物種或性狀優異的品種難以實現組織培養。

例如,很多生物技術企業組培生產的花卉僅限於非洲菊、蝴蝶蘭、紅掌等,而牡丹、芍藥、玫瑰、月季等經濟價值更高、市場更大的花卉卻從未見有人利用組培進行生產。原因就在於它們再生困難,很難建立組培再生體系。

再如,很多公司利用組培生產大櫻桃矮化自根砧苗木,基本都生產吉塞拉等幾個品種。原因就是其他品種,哪怕是性狀更加優良的品種,也很難建立組培體系。

為什麼會產生上述情況?

科學家認為,只有搞清楚外源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誘導莖端幹細胞再生的作用機制,才能徹底揭開這個謎團。

揭開謎團的重要一步

近十幾年來,張憲省團隊圍繞激素對植物幹細胞的調控機理開展了深入研究,已經發現了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調控幹細胞的機理。

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桑亞林告訴《中國科學報》,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響應信號在莖端分生組織重塑呈現出十分有規律的變化過程,逐漸從相互重疊的均勻分布變成相互拮抗的分布模式,最終細胞分裂素分布在原分生組織的中心,生長素在細胞分裂素的上方周圍區域呈環狀分布。

「這一特定模式是誘導幹細胞產生的必要條件。」桑亞林說。

他們經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這一特定模式是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信號轉導和合成途徑中的基因相互抑制造成的,而其中細胞分裂素信號轉導通路中的B類響應因子直接啟動幹細胞調控基因的轉錄。

「這些結果為我們進一步提高難再生物種和品種的再生能力,進而建立組培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張憲省說,從理論上講,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可以誘導產生,這與使用的培養材料,以及激素的種類、激素的水平等都有密切的關係。

過去一般都是利用莖、葉通過誘導愈傷組織來進行組織培養,而該團隊最近的研究發現,用根經過轉分化過程培養產生的芽不僅數量多,而且時間短。

科研人員介紹說,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拓展,將來有可能直接產生花瓣、心皮、雄蕊,甚至果實,建立真正的「植物工廠」:生產心皮和雄蕊,從而直接在培養基上結出大米;生產果實,讓太空人只帶接種了植物組織的培養基上飛船,便可以在太空中吃到新鮮的番茄……可以說,組織培養為現代農業帶來美好的前景。

產學研合作提高創新水平

「基礎研究要為技術創新提供指導。我們剛申報了山東省植物幹細胞與生物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目的是讓這些最新研究成果在推動農業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我們不僅希望通過與國內外頂尖科研單位加強合作取得一流研究成果,而且希望與企業加強合作,讓這些研究成果接地氣、指導生產實踐,用科技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的水平。」張憲省說。

記者注意到,聯盟中既有山東豐沃農業有限公司、山東聊城綠澤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苗木行業的知名企業,也有地方科研和推廣單位。

桑亞林認為,企業最想看到的就是越來越多的重要物種或品種建立組培體系,由它們來進行工廠化的生產。而科研工作者最看重的是揭示某個生物學過程的機理。「聯盟的意義在於,讓企業告訴高校,哪些物種或品種經濟價值最大;由高校根據自己的基礎研究積累,去建立這些物種或品種的組培體系;再由高校和企業一道,優化方案,降低成本,建立可商業化的成熟體系。」

著名果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束懷瑞指出,幹細胞和組織培養研究是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特色優勢方向,已經取得的重要成果要想應用於生產,必須與企業結合。通過建立聯盟,把創新能力強的相關單位聯合起來,強強聯合,形成合力,這樣才能保證研究成果和產品是高水平、高效益的。

「希望這個聯盟瞄準生產需要來研究問題,爭取大項目、出大成果,推動產業做大做強,這樣我們的產學研結合才有力量。」束懷瑞說。

《中國科學報》 (2019-06-11 第6版 農業科技)

相關焦點

  • 鏈動|湖南源品:全力以赴打造幹細胞產業「湘軍」
    源品實驗室。源品實驗室。產業園外景。紅網時刻記者 陸繼華 長沙報導在長沙經開區,有一個很有特色的產業園——那就是由湖南源品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國內首個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產業園。產業園自2019年6月30日開園並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湖南省細胞組織庫、臨床級細胞工廠-湖南省細胞製備中心、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轉化中心、沉浸式生命科學體驗館等核心模塊,可儲存細胞500萬份以上,因此也被業界稱之為「生命銀行」。
  • 幹細胞療法利用免疫系統修復心臟—新聞—科學網
  • 裴雪濤團隊利用幹細胞技術研製人工血液取得突破—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北京7月25日訊(通訊員沈基飛、張郡 記者張林)記者今天從軍事醫學科學院了解到,該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
  • 幹細胞治療研究進展和產業分析
    幹細胞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中最複雜、最先進的療法之一,在很多傳統手段無法攻克的疾病面前,幹細胞療法讓人們看到了希望。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幹細胞治療技術和產業化快速發展,各國家密集發布支持性政策,多種成熟產品陸續走向市場,幹細胞產業即將翻開新的篇章。
  • 產業現狀&發展前景——幹細胞
    目前,國際上已有9個幹細胞產品獲準臨床應用,例如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臍帶血幹細胞製品Hemacord用於兒童和成人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韓國食藥監局批准臍帶血間充質幹細胞藥物Cartistem用於植入治療關節軟骨缺損;加拿大衛生部批准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藥物Prochymal用於治療兒童移植物抗宿主病。除此之外,20多個幹細胞製品分別進入I、II、III期臨床研究。
  • 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啟動建設—新聞—科學網
    該實驗室以發展同位素及相關技術為核心,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蘭州理工大學共同建設,建設期為兩年。 揭牌儀式現場,首任實驗室主任、近代物理所副所長趙紅衛介紹,該實驗室將主要聚焦三個研究方向,即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超重元素合成研究和超重穩定島探索、面向國家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位素技術研發和面向甘肅省產業升級的同位素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 總結2019年幹細胞發展走向的4個特點,幹細胞未來可期
    2019年,國家發布了多部幹細胞政策文件,鼓勵與支持幹細胞的研究發展。業內人員根據幹細胞政策文件總結了2019年幹細胞發展走向的4個特點,幹細胞未來可期!國家層面:2019年7月31日,發改委在《關於推動我國細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答覆函中提及,要加快構建基於幹細胞與再生技術的醫學新模式,持續深化幹細胞與再生技術臨床應用,支持幹細胞庫等一批生物產業創新發展平臺建設。
  • 上海暖綠生物:幹細胞產業新軍的全產業鏈布局
    幹細胞產業由上遊的幹細胞採集與、中遊的幹細胞製劑生產研究和下遊的幹細胞臨床治療與應用三部分組成。目前,上遊的採集與儲存則是我國幹細胞產業較為成熟的領域。  上海暖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運營總監宋雨峰表示,我國幹細胞儲存和免疫細胞儲存市場預計規模超過千億元。以為人熟知的臍帶血為例,多家上市公司已有布局。
  • 未經證實的幹細胞療法不斷上市—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變身行業監督者
  • 全球首個3D列印「人造心臟」問世 自體幹細胞技術離我們有多遠
    此次實驗採用的是自體幹細胞技術,是再生醫學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對此,深圳百年幹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林雄斌博士認為,相比於異體幹細胞,自體幹細胞技術具有風險小、來源穩定、無排異、無倫理風險等多項優勢,尤其是未來結合3D列印技術,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都可以像零部件一樣實現重建和製造
  • 植物幹細胞兩大基因「星星」相「吸」
    植物幹細胞研究不僅是植物發育生物學的核心研究命題,也是作物分子遺傳改良和植物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基礎。STM與WUS是調控植物幹細胞發育的兩個明星基因。  距離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憲省團隊第一次發現STM蛋白與WUS蛋白之間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已經過去整整8年了。8月2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該團隊關於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調控機制的成果。
  • 植物幹細胞兩大基因「星星」相「吸」
    植物幹細胞研究不僅是植物發育生物學的核心研究命題,也是作物分子遺傳改良和植物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基礎。STM與WUS是調控植物幹細胞發育的兩個明星基因。距離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憲省團隊第一次發現STM蛋白與WUS蛋白之間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已經過去整整8年了。8月2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該團隊關於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調控機制的成果。
  • 植物幹細胞:兩個明星基因的「星星」相「吸」
    山東農大供圖 植物幹細胞研究不僅是植物發育生物學的核心研究命題,也是作物分子遺傳改良和植物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基礎。 「撲朔迷離」的明星基因 植物幹細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不斷產生各種分化細胞的原始細胞,主要位於根尖和莖尖的分生組織以及形成層,幾乎所有的植物細胞都來源於幹細胞。幹細胞在植物整個生命周期中保持著自身的多能狀態,並控制著植物的生長發育。
  • 植物幹細胞:兩個明星基因的「星星」相「吸」
    STM和WUS的結合位點對於CLV3維持幹細胞的活性至關重要 山東農大供圖植物幹細胞研究不僅是植物發育生物學的核心研究命題,也是作物分子遺傳改良和植物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基礎。「撲朔迷離」的明星基因植物幹細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不斷產生各種分化細胞的原始細胞,主要位於根尖和莖尖的分生組織以及形成層,幾乎所有的植物細胞都來源於幹細胞。幹細胞在植物整個生命周期中保持著自身的多能狀態,並控制著植物的生長發育。
  • 【3·15特刊】幹細胞美容:世界在試驗,中國已瘋狂
    (勾犇/圖)一個號稱全國最大的幹細胞企業如何演繹宣傳中的美容療程是這樣的:先從自己身上抽取幹細胞,隨後送至專業機構加工處理,剔除了無用成分的幹細胞再重新打回臉上。這個過程花費不菲,低者五六萬,高者數十萬。而回報則是目前沒有任何幹細胞研究科學家敢承諾的事情:返老還童、恢復青春。在2006年被揭穿為「十大科技騙局」而受到重創之後,幹細胞美容已捲土重來。「幹細胞美容已經替代羊胎素等產品,成為美容業的新寵。」
  • 科學網—成也幹細胞 敗也幹細胞
    總計有幾十個小組在爭分奪秒地研究利用幹細胞治療心臟病,每一位研究者不僅僅想為患者減輕痛苦,還想成為創造歷史的人。華盛頓大學心血管病理學家Charles Murry說:「每一個人都想第一個取得突破,永載史冊。」 正如其他許多科學實驗一樣,幹細胞修復心臟的起點來自老鼠實驗。
  • 植物愛吃太陽能電池的鉛—新聞—科學網
    植物或許也愛吃鉛。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
  • 行業大咖聚廣州推動打造國家幹細胞產業創新中心
    以「創新戰疫化危為機」為主題的2020國際(廣州)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產業化大會,8月8日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行業專家、企業家及科技科技工作者,圍繞推動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產業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應用、推動打造國家幹細胞產業創新中心進行了交流與合作
  • 產業深度:2021-2026年幹細胞治療產業調研及前景報告
    18第四節 幹細胞治療行業發展的分析 20一、行業內競爭 20二、進入威脅 20三、替代威脅 20第二章 中國幹細胞治療行業產業鏈(上、下遊及關聯產業)狀況分析 20第一節 上遊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20第二節 下遊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21第三節 關聯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21第三章 中國幹細胞治療市場規模分析 22第一節 2015
  • 「藥浴」後,體細胞「返老還童」成幹細胞—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