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裕
引言:唐朝出了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他就是聞名中外的一行禪師。他不僅是中國佛教唐密的祖師爺,更重要的是他精研天文,進行子午線測量,精準編制日曆,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一行禪師在當陽整整生活了7年,才被唐玄宗恭請到京城,輔佐朝政,編制日曆。本文為您講述的就是這段鮮為人知的史實。
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有一尊和尚的半身塑像,一雙大眼充滿睿智,仰望著星空。這尊塑像,就是唐朝時期,當陽走出的和尚天文學家一行。一行俗名張遂,他是佛教密宗教理的組織者,也是在世界天文史上頗具影響的歷史人物。
一行千裡走當陽
一行是河南人,生於唐高宗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自幼天資聰敏,博覽經史,過目不忘。20歲左右到長安求學時,已精於曆象陰陽五行之學。一次,長安有名的大學者尹崇為了測其學識,送他一本西漢揚雄寫的《太玄經》,非常難懂。他僅僅用了幾天時間就弄懂了書中的道理,寫出了具有獨特見解的論文《大衍玄圖》和《義訣》各一卷,得到了尹崇高度評價,一夜之間,一行聲名大震,成為京城有名的學者之一。
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想與一行交往。一行為了避開武三思的糾纏,來到河南嵩山嵩陽寺,正好普寂禪師在寺裡講經,參聽之後,深受感動,就拜普寂為師,落髮出家,取法名一行。
普寂禪師是禪宗北派祖師神秀國師的大弟子,也是國師級的高僧,神秀國師在當陽生活了20年,101歲時圓寂於洛陽,這樣說來,普寂禪師也算當陽佛門的弟子。
有一次,嵩陽寺舉辦文化盛會,邀請著名文人盧鴻為大會寫了一篇千字講話稿。稿子寫成後,盧鴻把它放在桌子上,宣稱如果有人能誦讀這篇文章,就收他為弟子。一行上前只看了一看,就離開了桌子。盧鴻頗為不滿,正想開口指責他,一行忽然回過頭來,一字不差地把整篇文章背誦出來。盧鴻極為驚訝,他告訴普寂沒有能力教導這樣的高徒,應該讓一行自己去遊學。一行得到普寂的許可,四出參訪。先到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參學,後來徒步千裡,來到當陽定居。
一行駐錫圈椅山
一行到當陽後,並沒有住在玉泉寺或度門寺,而是去南庵子拜見了另一位師父惠真法師。
南庵子又名大雲寺,在玉泉寺南五裡的山衝中,庵裡住的惠真法師,是從國外取經回來的高僧,唐中宗皇帝勅封他為大惠禪師,他有許多有名的弟子,如東渡日本6次的鑑真法師,淨土宗第三代祖師承遠法師,就是他的得意門徒。
惠真法師是天台宗玉泉寺系列的高僧,深通律藏和世俗間學問,一行來到南庵子後,恭敬地向惠真法師請教,深得老和尚信賴,情同父子。一行在當陽開闢了一處道場,這道場在古鎮河溶東北約12裡的圈椅山腰,圈椅山的東邊,是大片的平地,視野開闊,這兒除了宜居,也便於對日月星辰、天體變化的觀測。
一行在寺院圍牆外,僱人挖了三口水井,分別叫福井、祿井、壽井。相傳在天宮裡,玉皇大帝手下,有三位吉祥的星官,他們是三個逍遙自在、灑脫不羈、具有正義感的神仙,民間習慣叫福、祿、壽三星,是數千年來黎民百姓最愛的「喜神」,只要三星照耀,人間便充滿祥瑞之氣。
一行挖井的目的,第一是給附近的農民提供清涼飲水。第二是用於天文觀察,探究天人關係,三口井平面呈等邊三角形,是測量天體的坐標點。第三是向福、祿、壽三顆星辰祈禱,禳解人間災難,讓平民百姓增福延壽,地方官員仕途亨通。後人為紀念一行,將圈椅山更名三星山。
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行的當陽縣誌上,有如下記載:「三星山在治東六十裡,唐僧一行道場,有三井在山寺左右,乃一行鑿以禳三星者。」古人楊宣樓詩云:錫卓盛唐聞一行,寺傳破額紀三星;孤磬乍傳林樾去,野猿或抱石頭聽。
星官是華夏古文明確定天空方位的手段,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天空劃分為88個星座,福、祿、壽三顆星辰,即獵戶星座的腰帶三星。
獵戶星座是冬季星座之王,主要由6顆亮星組成,肉眼辨識度極高。五車二、北河三、南河三、天狼星、參宿七和畢宿五,這6顆星連成一個不規則的六邊形,如以線條連接,像一個手持盾牌的獵人昂首挺胸。六邊形裡還有一顆紅星叫參宿四。在它下方整齊地橫排三星,距離相等、亮度相同。由右向左依次為參宿三、參宿二和參宿一。三顆星排成橫線,就像系在獵人身上的腰帶,所以叫腰帶三星。
腰帶三星從左至右為「壽星」「祿星」「福星」。每當臨近春節,夜空中三星耀眼,民諺雲「三星高照,新年來到」,意味著「合家團圓,吉祥如意」。
唐玄宗是一位開明的皇帝,他在先天元年(712)即位後,在全國進行了一次學者普查。想辦法找到了一行的去向。
唐開元五年(717年),玄宗皇帝派了一行的叔叔禮部郎中張洽到當陽,恭請一行進京,輔佐朝政,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行的當陽《玉泉寺志》有如下記載:開元五年,玄宗徵師至京。師泣辭惠真而自咎曰「弟子於和尚法中,痛無少分。」既至京,玄宗置師於光太殿,數就訪安國撫人之道。言皆切直,無有所隱。
這段話的意思是,君命不可違,一行離開河溶之前,又返回南庵子向惠真老和尚告辭,哭著說,我與師父的緣分,到此就結束了。一行到京城,唐玄宗安排一行住在皇宮內的光太殿,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皇帝經常來光太殿,請教安邦興國之策,態度極其誠懇。
一行京城編曆法
這次唐玄宗請一行進京,有兩件事要做:一是協助高僧善無畏翻譯梵文版的《大日經》,二是整理曆法。從新舊《唐書·律曆志》的記載看來,開元九年(721),一行開始草擬名叫《大衍曆》的曆書,到開元十五年(727)基本完成,共六七年時間。《新唐書·天文志》說:開元十一年(723),一行與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用銅鐵鑄成可以測量星宿運動和考察月球運行規律的黃道遊儀。
一行一生,除了佛教著作、天文著作有《七曜星辰別行法》一卷、《北鬥七星護摩法》一卷、《宿曜儀軌》一卷。
一行《大衍曆》是一部具有創新精神的曆法。它繼承了古代天文學上的優點,但又不全盤照搬。它比較正確地掌握了太陽在黃道上運行速度的變化規律(實際是地球繞太陽運行速度的變化規律)。同時通過計算得出,太陽在冬至運行速度最快,以後逐漸慢下來,到夏至最慢,夏至以後的情況和夏至前的情況相反。這種計算方法雖然還沒有分辨出地球近日點與冬至點,地球遠日點與夏至點之間的區別,但基本上是符合天文實際的。
一行的計算結果在天文學上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大衍曆》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日曆。《大衍曆》自唐朝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可見《大衍曆》在我國曆法上的重要地位。一行的研究工作極其緊張,日夜運算,過於勞累,就在《大衍曆》擬成草稿之後,一行不幸去世,年僅45歲。
《大衍曆》後經左宰相張說和歷官陳玄景等人整理成書。從開元十七年(729)頒行於全國,使用30多年。開元二十一年(733)《大衍曆》傳入日本,在日本使用近百年之久。一行在天文、曆法、儀器製造等方面的功績,震驚朝野,他不僅是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而且也是世界上公認的著名天文學家,一行的天文學觀點,有的比世界著名天文學家早1000多年。
三星寺屬玉泉寺般舟堂腳廟,自一行建寺起,一直香火不斷。清代《玉泉寺志》記載,一行在當陽生活了7年,從景雲元年至開元五年(710-717)。一行用短暫的一生,在中國佛教史和中國天文史上做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