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泰國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在上周泰國空軍舉行的慶祝武裝部隊日閱兵中,一款新型雷達搭配從我國進口的凱山-1CM地空飛彈(紅旗-12飛彈的出口版)出現在了閱兵場上。經過辨認後確認,該雷達為我國中電14所研發的YLC-18A「狐獴」高機動中程低空三坐標雷達。作為一款主要針對中低空目標的探測雷達,YLC-18A不僅在技術體制上非常先進,而且還專門優化了對低慢小目標的檢測,這在面對新時期由無人機和低空巡航飛彈等目標組成的威脅時,是非常有利的。
左側就是YLC-18A
根據14所在珠海航展中的宣傳可知,YLC-18A雷達工作在S波段,採用的是全固態、全相參、全數字相控陣探測體制。這個全固態指的是雷達的發射機使用的全是電晶體器件,而不是以前的真空管器件,由於電晶體又被稱為全固態器件,所以全部採用電晶體器件的雷達就被稱為全固態雷達。而全固態雷達的優點就是系統的重量和體積能大大減小,同時機動性和可靠性能得到提高。至於全相參則指的是雷達發射機的基準震蕩信號,調諧信號和發射信號三者保持嚴格的相位同步,這有利於雷達使用脈衝壓縮和抗幹擾技術。全數字相控陣指的則是YLC-18A雷達的波束探測使用了二維電掃模式,配合天線的機械轉動,能夠完成對360度範圍目標的預警探測。
YLC-18A
在具體的性能上,YLC-18A比之前的YLC-18有提高,由於換了新底盤,所以機動性提高明顯,但是探測性能上兩者總體上還是差不多,其對中高空2平米雷達反射面積目標的最大預警探測距離在250到300公裡左右,高度則是覆蓋12000米以下。不過雖然能夠探測萬米高空目標,但該雷達主要還是針對中低空目標的探測,所以其天線特意設計了可放倒伸縮的高架裝置,這樣就有利於克服地面障礙和地球曲率,擴展對超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在作戰配置中,YLC-18A一般也是用作防空系統的低空補盲雷達,對中高空目標的預警探測有條件的用戶都會另配雷達,沒錢沒條件的也可由YLC-18A兼任。由於是三坐標探測雷達,所以YLC-18A除了做預警之外,也可以直接為防空飛彈的火控雷達做先期指引,其對目標的方位和距離探測精度還不錯,誤差分別可控制在0.3度和50米以內,但是測高精度一般,200公裡距離時的高度誤差最大有600米。
YLC-18
泰軍KS-1CM
在泰軍中,YLC-18A主要搭配同樣從我國進口的凱山-1CM防空飛彈,不過這款飛彈在我國豐富的外貿防空系統中並不突出。它實際上是航天工業在上世紀80年代搞的早期紅旗2防空飛彈的改進,其動力由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改為了固體燃料發動機,所以體積大大減小,勤務性、保障性和使用便捷性都有了極大提高,同時火控雷達也給成了無源相控陣體制,但是飛彈的制導體制仍然是紅旗2的指令制導,所以抗幹擾能力和射程都受到了影響,雖然從90年代就推入外貿市場了,但直到21世紀才有緬甸這個買家。我軍雖然也買了一些並將其命名為紅旗-12,但部隊對這種「打雞血版」紅旗2仍然是不滿意的,所以這才又有了深度改進版紅旗22。
凱山-1C彈箱發射版
泰國進口的凱山-1CM是凱山-1A的改進型,主要是射程從早期的40公裡提高到了70公裡,針對的是中高空目標。受限於制導體制,該彈對遠距離的低空和超低空目標該彈的攔截能力有限。比較有意思的是泰國進口的這一版本仍然是採用的導軌發射,而國內最新推出的凱山-1C則是換成了發射箱發射。不過雖然性能一般,但是由於泰國空軍的戰鬥機力量很強,其F-16和鷹獅戰機的性能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都是領先的,所以在國土防空方面並不是很看重防空飛彈,進口凱山-1C這類經濟型防空武器保衛基地也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