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閔非
中午博文認為今日大盤偏弱勢,無特殊意外難以上漲但也不會大跌,正常收盤應是陰線但以小陰線概率為大。昨日博文提示大盤需要震蕩,今天大盤符合預期,而且這個震蕩大概率沒有結束還需要繼續。
午後復盤,大盤重心開始上移,但仍然未能脫出震蕩調整範圍。收盤為一根略低開後探底回升下影線大於上影線的小陰線。
這根同比略縮量陰線的頂底和收盤價均略下移。縮量加小陰,調整概率為大,因此日線級別的上漲大概率不會就此結束,調整結束以後再創新高應值得期待。那麼何時可知調整結束呢?今天為大家說幾種調整結束的模型(肯定還有其它的方法來判斷。此處只說閔非熟悉也是常用的幾路方法——注意:以下模型是建立在更大周期上漲態勢完好的基礎之上;如果更大周期已經出現變化,那就不叫調整而是下跌)。
第一種當然是用TD體系來分析,因為TD體系可以量化,而且可以量化到今後的上漲(反彈)幅度;所以,如果在日線的次級別(可以是30分鐘周期,也可以是60分鐘周期)上大盤完成了完善並且可操作的TD買入結構9,那就大概率意味著調整即將結束(左側交易)。那麼目前大盤30分鐘周期無TD買入結構(中午前盤中消失了),而60分鐘周期TD買入結構5;假設這個結構不再消失而能夠完成,時間指向就是明天收盤,即意味著如果此結構不能消失,明天還將繼續調整而且低點應低於今天的低點。
第二種可用形態結合纏論來分析,即正常調整最常見的形態為ABC,假設在日線的次級別中出現ABC調整模型,那麼就可用纏論的背馳來加以確認。假設C的幅度大於A,那麼此處大概率已不是正常調整,此後無論怎樣折騰反彈,大概率還將至少再刷一次前低,因為這已不是ABC而是12345,至少在日線的次級別上已屬於下跌形態。但如果C的幅度小於A,並此後出現止跌信號底分型,那麼調整就有結束的可能性,當然確認這個結束還需等到底分型形成後再出一根過前高的陽線,並最好能夠出現一筆上(即5根沒有包含關係的K線)。目前大盤60分鐘周期仍運行於3344點以來的一筆上過程中,即60分鐘周期3465點後並未出一筆下,並形態上也屬於明顯的震蕩而無法分清有ABC模型,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即看30分鐘周期。30分鐘周期上, 3465點後已構成一筆下,並形態略似ABC。見下圖:
上圖為上證30分鐘周期。目前大盤在此周期已初步構成ABC模型,即上圖從B至C為A的下跌,C至D為B的反彈,此後需要防D至E的下跌。圖中所示,如果明天大盤不跌而直接上漲過前高,那麼30分鐘周期目前BC段的一筆下說明已被「小轉大」終結(譬如5分鐘周期已經出現背馳);但如果明天不能如此運行,那麼就表明大盤大概率仍要繼續震蕩,即需要去完成圖中綠線的DE段下跌,即ABC的C下跌。如此,就可用DE下跌的幅度去和BC相比較,看哪個幅度和力度更小。假設明天(也可以是下周初)DC段的幅度小於BC,那麼調整就有了結束的可能;反之,此周期就不能算作調整而需要看作下跌(至少是分時波段的下跌)。需要防備的另一個種形態,是調整的ABC並不出現在本周期而出現在上一級周期。譬如說60分鐘周期需要走ABC調整模型,那麼30分鐘周期ABC的模型就很可能只是60分鐘周期上的A波,即需要有兩個30分鐘周期ABC模型才能疊加到一個60分鐘周期AB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