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技術視點 | 身份的五種思維模型(終篇)

2020-12-03 金色財經

作者:Joe Andrieu, Nathan George, Andrew Hughes, Christophe MacIntosh, Antoine Rondelet

來源:https://github.com/WebOfTrustInfo/rwot7-toronto/blob/master/final-documents/mental-models.pdf

本主題的系列視點總共分為3個章節:

Part 1

什麼是身份和思維模型,為什麼要建立身份的思維模型

Part 2

介紹五種關於身份的思維模型

Part 3

五種身份思維模型的交集和推薦做法

上一章節我們講到五種思維模型的主要特徵和具體解釋,通過分析原因和介紹示例,我們理解了時間-空間、展示、屬性、關係和勝任力思維模型背後的合理性。本期我們將帶來兩個思維模型交集的模式及隱患,以及一些人際溝通的建議。

思維模型交集

幾種模式和隱患

如果兩個人的思維模型不同,討論身份這一問題時,他們的對話會順理成章地集中在兩種思維模型交集之處,有些時候,兩個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他們對身份的見解來源於不同的視角。

在埃德溫·艾伯特所著的經典科幻小說《平面國》中,作者創建了一個虛擬世界,小說講的是二維物體在二維世界的平面中活動時會如何理解三維物體。小說的主人公第一個意識到這些特殊物體實際上是三維物體,於是費勁心思將他的理解介紹給二維世界的其他物體。這些物體都認為主人公瘋了,但最後證明主人公說的是對的。整本小說都在講述主人公與他人的觀念抗爭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我們將自己的思維模型比喻成二維平面,並且認同大多數人都是從單一視角解讀身份的,我們就可以考慮這些平面的交集如何塑造了對話。兩個平面的交集是一條線,這條線同時存在於兩個平面內,而且,在我們的比喻中,從任何一種思維模型的二維角度出發都可以完全理解這條線。也就是說,任何一種思維模型的人都能夠完全對這條線認知、理解和討論。而每個人又都無法理解他們思維模型以外的概念,就像兩個二維平面世界的物體無法理解平面以外的三維物體一樣。

下文中展示了幾種思維模型交集的情況。

01

「時間-空間」與「屬性」思維模型的交集

「時間-空間」 思維模型的人和「屬性」思維模型的人交流時,他們的對話往往會引向兩個關鍵問題:

所有現代信息系統都依賴於數據,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時間-空間」的思維模型必然會與「屬性」思維模型有所交集。如果應用不夠成熟,會出現為了增強對一個實體個體身份的確認,導致過採樣的情況,我們通常將這種情況成為「監控」。如果你把某個人一整天內所有可觀察的動作都用數據記載下來,你就可以無限增大系統正確確認這個人身份的可能性,因為系統極有可能確定,這一天開始時的這個人在物理和事實層面和這天結束時的這個人是同一個人。如果一座監獄每天都全天候24小時不停地記錄一名囚犯的行為,監獄就可以充分確定,處於監禁下的實體個人並未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越獄。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種交集也會導致過於自信的情況,會僅僅基於存儲於資料庫中的屬性對實體個人輕易下結論,這種現象有時被稱為「數據暴政」。小說中有時會有這種荒誕可笑的情節:官方記錄上寫著「此人已經死亡」,而其實人還活著。而現實生活中,當印度身份認證服務 Aadhaar 的系統出現錯誤,導致要領補貼艱難求生的人們無法獲得救濟,這樣的現象就全無詼諧的意味。

02

「勝任力」和「關係」思維模型的交集

「勝任力」與「關係」思維模型的交集在於,勝任力間接意味著一種人際關係,或者擁有某種人際關係意味著具備一種勝任力。

例如:

美國的軍校有規定,美國最高榮譽「美國榮譽勳章」持有者的子女可以不受名額限制進入軍校學習。背後的邏輯是,無論是基因還是成長氛圍,榮譽勳章持有者的子女與通過國會代表評選的候選人(國會代表評選是主要錄取途徑)相比,其成為優秀軍官的潛質絕對不亞於後者。

歐洲的貴族制度和印度的種姓制度中也存在這類現象。其背後的預設是:你家庭的關係能充分顯示出你是否有能力擔任某些社會角色。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舉個傳奇故事的例子,亞瑟王有拔出石中之劍的能力,便證明他有統治整個王國的血統和權利。由此看出,亞瑟王的勝任力重新確立了他和王國之間的關係。

03

「展示」和「關係」思維模型的交集

身份不僅僅屬於一個實體本身,還涉及外界觀察者基於這一對象如何展示自己以及其他信息,對這一實體得出的認知。而「其他信息」就來源於觀察者自己的判斷,這些信息會以不明顯的方式將對象的自我展示進行改變、扭曲和重塑。一個對象盡可以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展示自己,但不同的觀察者會基於自己與對象的關係,對這些展示方式得出不同的理解。比如,如果是朋友或者戀人要求享有特權,你的反應往往與對手或者敵人要求特權待遇時不同。

隨著關係從兩人之間的互動,拓展到社會範圍的活動,便有社會規範來規定人們根據社會期待和慣例可以分享哪些信息。在社會契約的要求下,我們必須公布某些數據,比如向執法警官出示駕照、跨越國境線時出示護照等。社會契約可能同樣會促使人們在文明的對話中對某些話題避而不談,想想那些經久不衰的經驗之談:不要問一個女人她的年齡,不要問一個男人他的年薪,不要問一個性別中立者是否具備 Y 染色體。在我們與他人關係的基礎上,這些社會規範為人們展示自我信息時構建起一個規範結構,鼓勵自由展示的同時也作出了某些限制。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對於「這是我最喜歡的食物」這一類信息,自我聲明可能會奏效;但對於「我不是壞人」這樣的信息或許就沒那麼管用了。正因如此,許多系統會尋求他人的參與,使用一些憑證系統,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參與方聲明下,讓信息具有真實感,從而為系統帶來信任或權威。此類信息從來源中提取,經過信息持有者的過濾和呈現,由信息依賴方從其自身視角進行解讀。在此情況下,分享的信息以多方之間的關係為基礎,也因此脫離了其中任意一方的單一控制。這些關係促成信息展示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信息展示出的面貌。這種多方參與的結構既存在於「可驗證憑證」的概念之中,也包含在駕照和護照等實體憑證中。

04

「展示」和「屬性」思維模型的交集

一個人將信息展示給別人,看到的人又將關於這一對象的信息以數據的形式再次展示出來。後者展示出的信息是前者展示信息的子集,而且獨立於接收方可能對對象產生的理解。這一子集以屬性為中心展示身份信息。子集中既不包括對象的全部信息,也不是關於對象的唯一數據。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不同的環境中,一個人可能以不同的形象示人,與不同的接收者分享不同的信息,或者在不同的時間共享不同的信息。

自我聲明的做法完全處於「展示」和「屬性」思維模式的交集中。當一個人進行自我聲明時,他們完全在自己做主展現自己的某個屬性。

05

「屬性」與「關係」思維模型的交集

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與數據來源之間的關係,對數據進行不同的解釋。如果我們的兄弟姐妹告訴我們某件事,與父母告訴我們這件事時,我們對這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理解。對於老師告知我們孩子的表現和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表現,我們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此外,社會結構也影響著每個實體對待事實的方式。例如,人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對待時間的態度有很大差異。雖然世界各地人們使用的日曆不同,但一個人的出生日期是事實。每個人都出生在某個特定的時刻。然而,社會結構將這一刻塑造和定義為個人的出生日期。我們如何記錄和解釋這一時刻取決於記錄這一時刻的人所處的社會結構。

通常人們都會假設,具有相似屬性的實體容易建立關係,即俗話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約會或婚介服務通常會根據兩個人具有多少共同屬性衡量他們的親密程度,從而嘗試讓這兩個人建立關係。當然,這種婚介服務忽略了「異性相吸」這個同樣很有道理的經驗之談。但是不管怎樣,「物以類聚」和「異性相吸」這兩個例子都表明,人們會使用屬性來評估潛在關係的質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用數據分析評估個人的已知屬性、尋找模式和關係時,背後的原因也是「屬性」「關係」思維方式的交集。數據分析可以推斷出群體狀態相關的共同特點,該特點可能與生活事件有關(比如該對象懷孕了)、與購買規律有關(該對象可能會買一輛車),或者顯現出更為明顯的關係(該對象是恐怖組織的支持者或恐怖組織成員)。

簡而言之,人們可以使用屬性來推斷關係(反之亦然),而關係也會影響我們對屬性的解釋。

建議與結論

在與他人合作時,最好能夠考慮到人們使用的思維模型不同,這樣溝通會更順利,也可以使身份系統更為全面。

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我們認為,如果你用別人能理解的語言進行交流,讓你的工作充分考慮到別人的需要,一定更有可能實現目標。

我們中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全面地認識宇宙,也無法完全掌握真相。對身份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案應當直接、開放,傾聽並考慮每個個體、每個組織的需要。要實施這個方案,勢必會進行一系列權衡與協調,在安全與自由、功能與成本、系統建設者的需要和系統使用者的需要之間進行取捨。我們認為,要創造出效率最高的系統,最好的方法就是透徹了解你的合作夥伴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以及他們對於身份的訴求,然後攜手努力,讓最終設計的機制能夠完美實現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目標。

簡而言之,為他人做到最好。用開放的心態接收新觀點,嘗試去理解,嘗試將他人的視角吸收到自己的思考方式中。剛聽到時感覺「不對」的觀點可能含有重要見解,而你從自己原來的思維模式出髮根本無法察覺到。一起合作,我們才最有可能將事情做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文終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相關焦點

  • 本體技術視點 | 身份的五種思維模型(二)
    3個章節:Part 1什麼是身份和思維模型,為什麼要建立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2介紹五種關於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3五種身份思維模型的交集和推薦做法上一章節我們講到,思維模型是真實、假設或虛構情況的心理學表示。
  • 第四種思維狀態——認知本體
    直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認知本體。如果你能很容易的安住第三種思維方式——清淨心地,就能很容易地回歸到直覺狀態。如果你不能安住清淨心地,那麼就很難回歸到直覺狀態。為什麼呢?當你進入清淨心地的狀態時,說明邏輯思維已經不那麼控制你了。我們說過,清淨心地,是超越對錯的。你不那麼執著對錯,對錯也就不那麼捆綁你,你就能從二元的思維狀態裡逐漸剝離,回歸到自己本具的認知本體當中。
  • 第四種思維方式——認知本體
    直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認知本體。如果你能很容易的安住第三種思維方式——清淨心地,就能很容易地回歸到直覺狀態。如果你不能安住清淨心地,那麼就很難回歸到直覺狀態。為什麼呢?當你進入清淨心地的狀態時,說明邏輯思維已經不那麼控制你了。我們說過,清淨心地,是超越對錯的。你不那麼執著對錯,對錯也就不那麼捆綁你,你就能從二元的思維狀態裡逐漸剝離,回歸到自己本具的認知本體當中。
  • 簡單易懂的思維模型:系統思維篇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
  • 本體技術視點 | 如何在區塊鏈上實現數據等資源的交換?(一)
    摘要通用資源交易協議(Generic Resources Exchange Protocol,GREP)是一套建立於本體主鏈基礎設施上的去中心化資源交換協議。通過使用 GREP,用戶可以快速建立數據等資源的鏈上確權和流轉平臺。
  • 身體到思維,思維到意識,克隆體和本體一樣嗎?
    在科幻作品之中,人類通過不斷克隆自己的本體,從而實現意識的永存,每當自己的身體走向死亡的時候,就克隆一個新的個體,新個體擁有自己的思維和記憶,繼續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並將所經歷的一切通過克隆技術傳給下一個「自己」。當然,這些只是科幻作品中的描述,而在現實世界之中,克隆技術也是切實存在的,那麼克隆體和本體一樣嗎?
  • 支持7種語言的本體官網全球版現已重磅上線
    本體官網全球版現已上線!? https://ont.io/為方便全球用戶進一步了解本體技術、動態、品牌信息,我們在新版本官網提供英語、漢語、日語、韓語、俄語、西班牙語和德語總計7種語言版本支持。看點一前沿技術馬上掌握關於本體去中心化身份 ONT ID、去中心化交換協議
  • 「金字塔思維模型」成功的另一種說法,掌握了多少種不同的思維模型
    殊不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你本身,或表演的無趣,或內容的空洞,這一切幾乎都源於一個因素:缺乏金字塔思維模型。一、什麼是金字塔思維模型呢?金字塔思維模型金字塔思維模型是指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這個中心論點往下是論據
  • 霍雨浩媽媽的身份並不簡單,很可能與本體宗有關
    霍雨浩媽媽的身份並不簡單,很可能與本體宗有關文/號外小麗 圖/網絡霍雨浩作為鬥二的男主角,他的武魂一直是我們所七怪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家對於霍雨浩的媽媽霍雲兒的身份一直持著懷疑態度,霍雲兒絕對不止戴浩侍女那麼簡單。根據鬥一中,大師的理論研究,我們可以知道,武魂的出現,與父母有著莫大的聯繫。而後代的武魂是什麼,主要取決於父母雙方那個武魂更加強大。就像在昊天宗之中,因為昊天錘的霸道,只要是昊天宗的嫡系,基本都是昊天錘,也就唐三那一代出了意外,不然的話也是如此。
  • 97思維模型:圖爾敏論證模型
    歐幾裡得使用五條公設和五條公理作為大前提,建立了宏偉的幾何學大廈。演繹思維三段論不僅在自然科學中使用,更衍生到社會科學,包括政治、經濟和法律等,而社會科學比自然科學更複雜,三段論在自然科學中精密性沒有辦法衍生到社會科學。因為社會科學是模糊的、複雜的、不確定性的。所以三段論無法應對社會科學的複雜性,這也是傳統形式邏輯的局限性導致的。
  • 「俯瞰視點、SCQA框架、MECE分析法」,高效分析問題的3種手段
    但是由於缺乏系統思維和結果導向,他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宣傳產品的性能上,反而對客戶購買力和市場環境缺乏系統分析,結果提出的方案出現了大量的產品技術指標,學術性很強,實用性很差。領導看到他的方案後非常生氣,不僅當場對小王提出了批評,還把他從總公司下放到分公司去進行實踐鍛鍊。那麼,我們如何高效的分析問題呢?
  • 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這個「普世智慧」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芒格根據這樣的認識,總結出了100多個多元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型將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的思想理論結合起來)。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這些思維模型搭建時的邏輯,就是「為什麼學習思維模型最好去學習那些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因為這些理論具有最大的確定性以及普適性,這是獲得智慧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最小的路徑。
  • 揭秘:高級運營常用的思維模型
    其實運營和產品一樣,有可以很多學習參考的思維模型和系統的方法論。也唯有真正掌握並學會運營了這些模型,我們的運營工作才算是正式入門哦~下面給大家分享幾種簡單實用的思維模型,運營小白也可以輕鬆掌握,讓我們一起逆襲成大神吧!
  • 思維模型丨MECE法則
    思維模型的運用能夠幫助我們快速認清和分析現狀,
  • 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2017年01月29日 10:49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孫正聿 字號 內容摘要:哲學意義的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並不是相互割裂的關於「存在」、「本體」和「
  • 終身學習的最利武器——多元思維模型
    而《好好思考》這本書詳細描述了這種終身學習的利器——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先是美國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提出的一種思維方法,他對於多元思維模型的解釋是這樣:「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
  • 汙水處理技術篇:五種典型的工藝
    北極星環保網訊:汙水處理工藝多種多樣,小編通過汙水處理技術篇向大家介紹五種典型工藝。
  • 印度佛教本體論簡述——方立天
    實際上,中觀學派視空、空性為離開人們思維和語言的直覺世界的真實本質,這就是排除思維、拒絕語言的人為區別,用以凸現世界本相、本性、本質的本體之學。中觀學派所講的空、空性是標示世界本質的哲學範疇,是有其特定內涵和豐富意蘊的,並不是通常講的「無」。中觀學派說的空、空性不是無本體,非本體,而是即本質,即本體。空、空性即是中觀學派本體之學的核心思想。
  • 本體攜手Waves搭建DeFi領域跨鏈通訊基礎設施
    近日,專注數字身份與數據管理的高性能開源區塊鏈項目本體(Ontology)宣布與區塊鏈協議 在雙方合作的基礎上,本體與 Waves 還將推出激勵計劃,吸引 DeFi 開發者通過使用兩大平臺的基礎設施開發出具備高兼容性的跨鏈應用。雙方在發力技術合作的同時也將帶來具備互操作性的 DeFi 解決方案,推動跨鏈技術與 DeFi 生態的繁榮發展。
  • 一起來了解: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_終末期肝病模型_MELD_總...
    如何利用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MELD)判斷肝病患者的病情?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覆作用形成的瀰漫性肝損害,是各種慢性肝病的終末病理階段。肝硬化早期可無任何明顯症狀,後期則出現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礙、門靜脈高壓和多種併發症,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