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就芒格而言,思維模型可以簡單理解為任何能幫助你更好理解現實世界的理論框架。這篇文章原標題是Tools for better thinking,作者Adam Amran在文章中用通俗易懂的圖文結合方式跟大家介紹了14個思維模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圖片來源:worqiq
1. 冰山模型一句話概述:所謂冰山模型,即通過觀察隱藏的抽象層次,發現事件的根本原因。
只停留在事件的表面來解決問題往往是不夠的。真正的原因,通常都隱藏在深處。
冰山模型只是一個工具,它可以讓你改變視角,在常人視角的基礎上,看到更多更直觀的內容。它可以幫助你發現事件的根本原因。要想實現這個目的,你只需要通過觀察系統內部更深層次的抽象內容,但它們往往都不太明顯。
如何應用冰山模型?冰山模型從上往下包括四個層次:
冰山模型。圖片來源:Justin Farrugia
進一步從深處研究某單一事件,你可以看到它們隨時間變化的趨勢,這種趨勢即「模式」。這些模式,可以讓你了解其背後的系統結構。結構則是系統內部的彼此關係和反饋迴路,它同時又基於更深層次的心智模型。
通過了解事件和模式,你可以知道現在發生的是什麼;通過了解結構和心智模型,你就可以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
總之,在冰山模型下,如果你挖掘得越深,你認識問題的視角就越清晰。
細看冰山模型4個層次為了更好地了解冰山模型的4個層次,你可以通過以下問題來了解特定問題或情景。
事件:
模式:
結構:
影響這些模式的因素有哪些?
不同模式之間存在什麼關聯?
心智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尤其是涉及心智模型時,畢竟,這方面內容可能很難讓人察覺和認識,更不用說立即就能洞悉最核心的問題了。
舉例:冰山模型讓我們來用一個實際場景案例,進一步理解冰山模型的工作原理。
假如你的產品團隊剛剛發布了新產品,但這個產品存在幾個漏洞。這可以看作是單一事件。對此,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直接做出反應,開始修復這些漏洞。然而,如果你想避免以後再次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這種做法顯然就不夠了。
如果你開始回顧過去的案例,你會發現,每次發布產品的時候,總是會存在產品漏洞。這就是一種模式。進一步挖掘,你還會發現,團隊在發布新產品之前,通常都沒有與測試相關的規劃。此外,團隊還經常在緊湊的期限內發布新的產品或功能。這些都是系統的結構。
再進一步挖掘,你還會發現,相比於產品質量問題,團隊更關注的是按時交付產品。這種緊湊的截止期限是團隊管理者強加所致的,而團隊成員也認為他們應該聽從管理者的管理。
因此,你不難發現,通過表面事件進一步深入挖掘,你就有機會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個時候,你就能真正做到「對症下藥」,更好地來解決這個問題。
2. 關聯圓環一句話概述:所謂關聯圓環,即理解系統元素彼此間的關係,並識別其中的反饋迴路。
關聯圓環是一種工具,它可以用視覺化的方式將故事或系統元素的關係完整呈現出來。關聯圓環可以幫助你認識系統中的因果關係,從而理解更宏觀、複雜的內容。
此外,關聯圓環還可以幫助你認識反饋迴路(包括增強迴路和調節迴路)。
上圖就是關聯圓環的示意圖。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創建關聯圓環呢?
如何創建關聯圓環?1. 首先,在紙上畫一個圓。
2. 其次,確定你想了解的系統中的關鍵要素。對於如何了解關鍵要素,它必須滿足以下3個標準:
它對系統的變化很重要;
它對系統可以起到增強或調節作用;
它可以用一個名詞(詞組)來描述。
3. 在圓圈周圍分散地寫下這些關鍵要素(最好不超過10個)。
4. 尋找其中的因果關係。具體而言,包括以下3個步驟:
5. 找到所有的因果關係。這些關係可以基於數據,也可以基於假設。
6. 最後,尋找其中哪些關係網絡可以形成閉合迴路,這即是反饋迴路。
舉例:關聯圓環假如說,一直以來都有用戶對我們的產品感到不滿意。我們已知,這些用戶一直在抱怨產品有許多漏洞,有時候客服支持的響應時間也過於緩慢(因為用戶發起的支持請求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我們為了讓用戶更加滿意,也在不斷地推出新的功能。
現在,讓我們來畫一個關聯圓環,從而進一步理解這個問題。
根據上述背景,我們可以確定5個關鍵要素:不滿意的用戶、產品漏洞、響應時間、支持請求,以及全新功能。
然後,我們在圓圈周圍分散地記錄這5個關鍵要素,並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我們開始來尋找並標註他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例如,我們知道不滿意的用戶只會發起更多的支持請求。更多的支持請求,即意味著響應時間會變得更久,這可能會導致更多用戶不滿意。
我們試圖通過推出新的功能,來減少一部分不滿意的用戶數量。但隨著新功能的推出,還會產生更多的產品漏洞,從而導致更多用戶不滿意。
把這些因果關係用箭頭關聯起來,並標註有關增強或調節信息,就如下圖所示:
根據以上關聯圓環圖,我們就可以直觀地了解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其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一個反饋迴路,並如下圖所示。
完整的關聯圓環圖和你發現的反饋迴路,可以讓你更好地理解整個系統,從而可以極大地幫助你做出你需要的改變。
小結關聯圓環是理解系統的有效工具之一。簡單來講,關聯圓環即首先要識別系統中的關鍵要素,然後把他們之間的因果關係標註出來。這個有效工具還可以幫助你識別反饋迴路。
3. 調節反饋迴路一句話概述:所謂調節反饋迴路,即調節某種變化,以維持平衡。
調節反饋迴路是一種機制,它可以抑制在某個方向的進一步變化。當遇到某個方向的變化時,它會朝著相反的方向做出變化。總之,它的存在,就是尋求系統的平衡穩定。
在各種系統中,我們在發現調節反饋迴路的同時,還會發現增強反饋迴路。後者與調節反饋迴路剛好起相反的作用,並且會產生指數級的變化。
調節反饋迴路是如何工作的?調節反饋迴路包括以下3個重要組成因素:
當調節反饋迴路識別差距時,它會引發糾正措施,將實際水平調節至與期望水平相當的狀態。
識別和理解某個特定調節反饋迴路的關鍵,在於去發現目標或期望水平。就這一點,有時候可能並不直觀,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發現。
舉例:調節反饋迴路恆溫器是理解調節反饋迴路的最實用典例。恆溫器可以檢測室溫(「實際水平」),當室內溫度低於或高於某設定值(「期望水平」)時,它就會自動加熱或冷卻房間,從而將室溫控制在設定值。
在上述恆溫器的例子中,整個迴路都是「有意圖」的,並且相關糾正措施也是設計好的。
實際上,你還可以發現許多自然的調節反饋迴路,比如熱茶冷卻過程。當你泡好一壺茶,把它放置在一邊過後,茶溫會從最開始的最高溫(「實際水平」)慢慢地冷卻,直到它達到室溫為止(「期望水平」)。
在這個例子中,糾正措施即茶與空氣的熱量傳遞。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因此這背後不存在任何意圖。
小結調節反饋迴路主要的目的在於穩定系統。它可以引發糾正措施,從而達到某個既定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可以理解為「自動校正」。
另外,它也是增強反饋迴路的對立面。增強反饋迴路可以產生指數級的變化。
4. 增強反饋迴路一句話概述:增強反饋迴路主要需要去了解指數級變化背後的力量。
只要某個迴路中的行為或事件存在相互增強的效果,你就會發現增強反饋迴路。這種迴路可以擴大過程的影響力。
雖然聽起來過於抽象,但實際生活中,也存在許多增強反饋迴路的案例。
複利就是一個很常見的例子。你在銀行裡存的錢越多,你得到的利息就越多。利息也會以現金的形式增加至你的帳戶餘額中,這樣一來,你得到的利息就會更多。
增強反饋迴路的效果是呈指數級的,而非線性的。它可以導致指數級的增加或減少,而調節反饋迴路則體現的幾乎是水平變化,其目標是保持穩定。通常,在一個系統中,你可以發現增強反饋迴路和調節反饋迴路同時存在。
增強反饋迴路如何工作?所有的反饋迴路,其基本特徵是一個迴路的輸出,是下一個迴路的輸入。就增強反饋迴路而言,輸入就會進一步擴大下一個輸出。
在迴路中,至少存在有兩個變量。這些變量還可以互相增強。然而,也可能同時存在影響迴路的外部變量。我們最好以具體例子來說明。
舉例:增強反饋迴路前文已提到,複利是一個常見的增強反饋迴路例子。你銀行帳戶的錢越多,你能夠獲得的利息也就越多。利息會以現金形式增加至帳戶餘額中,因此,你獲得的利息也就會更多。這個迴路可以循環往復。
在這個例子中,迴路中有兩個變量,即帳戶餘額和利息收入。影響這個迴路的,還可以是外部變量,比如銀行利率。這個變量會直接影響這個反饋迴路的輸出,但它不會改變這個迴路的核心機制。
小結增強反饋迴路是了解系統的核心工具之一,它幾乎是無處不在的。通過這個概念,你就可以解釋指數級變化。
在現實中,系統往往是由增強反饋迴路和調節反饋迴路的組合構成的。因此,認識和了解這兩種迴路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延伸閱讀:
譯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