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維:介紹一套讓你重新理解網際網路產品的思維模型

2020-12-04 騰訊網

編輯導語:系統思維,對於各行各業的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在網際網路行業,系統思維的重要性更是顯著。本文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一套能夠重新理解網際網路產品的思維模型,幫助我們理解一款網際網路產品,理解爆款產品背後驅動增長的底層因素。

系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相結合的有機整體,系統的整體不等於其局部的簡單相加。系統思維揭示了客觀世界的某種本質屬性,有無限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系統論作為普遍的方法論,是迄今為止人類所掌握的最高級思維模式。

一、網際網路產品是什麼?

討論「FOR」模型之前,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網際網路產品是什麼?

我的理解下網際網路產品是這樣定義的:「網際網路行業中由企業或個人產出並中長期運營的商品,以便滿足網際網路用戶現實或潛在需求的無形載體。」

這裡面雖然把網際網路產品定義為無形載體,但其實對照在使用渠道上,無非可以分為PC端、WEB端、APP端、H5端、小程序端等;同時,即使網際網路產品是無形的,但依然存在明確清晰的體系架構。

常規意義上,我習慣把網際網路產品定義為由橫向的信息架構,與縱向的業務流程所組成的「T字白箱」,如圖1所示。

圖1-「T」字白箱模型

網際網路產品通過T模型定義,T字橫向指的是產品頁面的信息架構,其中主要由導航控制項將用戶引導向內容瀏覽,與功能體驗兩大主要入口。縱向是貫穿產品頁面、功能、後臺的業務操作流程,抽象來看包含業務出發、業務進行、業務完成。

之所以稱之為白箱,是因為無論是橫向的信息架構,還是在縱向的業務操作流程中,產品中的每個組件與交互入口都是所見即所得,用戶可以通過觀察領會其產品框架的。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用戶通過產品內不同頁面上的信息架構引導,進入分屬的不同各業務入口,通過業務流程引導完成各項操作以滿足自己的使用訴求。

進一步,我們可以思考下網際網路產品的信息架構,由什麼組成?

信息架構一般分為自頂向下的架構和自底向上的架構。

建立信息架構的目的,就是把龐雜的大量信息按照一定的類別與邏輯,通過高度組織化的形式進行有序的分布排列與管理,方便用戶便捷、高效、準確的獲取到信息。

通信行業創始人——克勞德·香農(CE Shannon)曾在《資訊理論》裡給出如下定義:信息是對事物的運動狀態與存在方式不確定的描述。

克勞德·香農

人類獲取信息的過程就是消除不確定性的過程,因為描述信息混亂與不確定性的概念是「信息熵」,所以你也可以把人類獲取信息的的這個過程看做是一個「信息熵減」的過程。

信息架構的組件一般包含:組織系統、標籤系統、導航系統、搜索系統,如圖2所示。

圖9-2 信息架構組件構成

1. 組織系統

把信息組織起來讓人們能夠找到問題的答案,並提供了了解這些答案的場景。它支持隨意瀏覽和定向搜索,由組織方案和組織結構組成的。組織方案,我們可以理解為把信息歸類、排序的方案。

組織結構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層級結構,它是一種自頂向下的方法。還有一種是資料庫模式的,它是一種自底向上的方法。

2. 標籤系統

是指將同類內容通過標籤的形式進行集合併創建索引。當我們查詢該話題時,就可以看到所有添加該話題所發布的內容。

例如網站或移動軟體的菜單,或者手機頂部的圖標等都是標籤,常見的標籤類型有:情景式連結的標籤、標題的標籤、導航系統內的標籤、作為索引詞的標籤、圖標的標籤。

3. 導航系統

主要分為嵌入式導航、輔助導航和高層級導航的方法。大多數網站中都會包含3種主要的嵌入式導航。

輔助導航它可以提供查找內容和完成任務的輔助方法,嵌入式導航常見的三種,分別是全局導航、局部導航、情景式導航。搜索系統主要包含確定搜索區域、選擇要建立索引內容的組件、搜索算法、顯示結果、設計搜索界面。

一款用戶量較為穩定的網際網路產品,每天會有大量的用戶註冊、瀏覽、操作、互動等行為後產生的數據、信息、內容。

如何將這些信息有效組織,並通過搭建組織系統、標籤系統、導航及搜索系統對信息進行標準化、清洗、分析後,找出隱藏在數據背後的用戶行為及心理動機,是輔助產品經理進行決策並為產品迭代提供依據的關鍵。

二、「輕架構」與「重架構」產品

任何網際網路產品都有信息架構,或複雜或簡單。

一種是比較簡單的信息架構,例如大多ToC產品,微信、QQ音樂、愛奇藝視頻等;另一種是比較複雜的信息架構,例如大多ToB產品ERP類產品、組件管理系統、業務支撐系統等。

第一種稱為「輕架構」產品,第二種稱為「重架構」產品。

輕架構產品,需要提供給用戶一個簡單明了的信息架構,讓用戶使用方便、體驗流暢。輕架構產品不能讓用戶迷路,不能帶來太多的學習成本,面對海量普通用戶要做到可用且效率高。輕架構產品可以通過做減法來聚焦。

重架構產品,需要提供功能完備、結構嚴謹的信息架構,讓用戶能通過操作流程以使用各個功能。這樣的架構會帶來一定的學習成本,有些重架構產品甚至需要對使用人員進行培訓。

重架構產品的用戶群體一般比較聚焦,重架構產品很難通過做減法來聚焦,而是需要對海量功能進行合理整合、靈活布局來聚焦核心用戶場景。所以對重架構產品,信息框架更難,且更重要。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開個腦洞,聊聊人類身體中的一個非常強大的組織:幹細胞,如圖3所示。

圖3 幹細胞有組織性的分化能力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在成體組織裡,幹細胞擔任身體的修復系統,補充成體組織。

在胚胎發展階段,幹細胞不僅能分化成所有的特化細胞,而且能維持新生組織的正常轉移,例如血液、皮膚或腸組織。

幹細胞的特殊之處在於,雖然它作為具有很強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能力的原始細胞,但是並沒有根據人體內的組織器官情況,進行逐一分化。

而是先分化為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單能幹細胞,再根據一定的環境因素及催化條件下,分化為胚胎幹細胞、臍帶幹細胞、神經幹細胞、肌肉乾細胞等。

幹細胞的分化能力具有很強的組織性,根據不同層級進行逐一分類,再根據環境變化分化為對應器官組織的幹細胞,體現了人體細胞組織高度的協調性與有序性,信息架構的作用同樣如此。

三、FOR模型的三大特徵

基於信息架構的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具有哪些特徵的產品更可能在未來獲得更高的價值?新美大聯合集團CEO陳琪曾給出一個非常簡單的判斷模型——「FOR」模型,見圖4。

圖4 「FOR」模型

這個模型由三個特徵組成:

1. 碎片(Fragments)

在一款產品(主要指toC產品)中由平臺或用戶生產與流通的主要內容,一定是要是碎片化的,並且是結構類似,類型統一的。

比如抖音把「一切內容」碎片為時間長度為15-60s的短視頻+視頻標題文字+一段視頻描述文字+用戶評論文字,蘑菇街把「所有美好的女性商品」碎片為一張圖+一小段描述+一個商品購買地址(包括線上和線下)。

碎片其實在產品中指的就是信息。在內容供給鏈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信息的豐富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產品的規模。

這個邏輯不難理解,信息的產生分為兩個方面:

一種是用戶貢獻的內容化信息,如文字、圖片、視頻等,主要用於其他用戶之間的互動與消費;另一種是用戶使用產品功能調用接口而產生的數據信息,如定位信息、註冊信息、操作信息等。無論是哪一種,信息的繁榮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戶的量級與活躍度。

2. 組織(Organize)

碎片需要根據用戶使用場景進行有序的組織,以便於用戶瀏覽、互動、搜索。

對碎片的組織工作主要由上文中提到的信息架構中的組織系統與便籤系統完成,組織系統將碎片按照產產品功能劃分,標籤系統按照碎片內容主題或用途劃分。

從目前的產品發展趨勢來看,對碎片的組織越來越注重輕量化。

一方面可以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碎片的流通效率。比如抖音採用沉浸式的頁面設計,弱化頁面邊界和導航欄,只保留對熱門內容曝光的標籤系統,用戶在產品內瀏覽視頻內容時只能進行上下滑動內容的操作。

而「看一看」中公眾號內容的展示邏輯,因為可以保證足夠的公眾號內容以及熱門內容推送,則採用了隨機性的內容展現。

正如陳琪老師所言,這種組織一定是非常自由的,任何兩塊碎片,都有可能被組織到一起。組織的方式越自由,信息流動的速度越快,相應的也無法獲得沉澱,獲得最大的利用效率。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些特殊情況。

比如電商產品,由於其主要的碎片內容為商品描述信息,相對穩定不會因為用戶對碎片的互動行為而產生碎片的流動。

所以流轉相對較慢,以在一定程度上沉澱碎片的附屬內容,如用戶評論信息等,進一步豐富碎片本身的質量,從而挖掘出「最熱」的商品來引導有「從眾心理」的用戶。

3. 再組織(Re-Organize)

上文我們提到,好的產品一定是在打造「閉環」。

對於對碎片組織後的碎片流動,還需保證碎片在完成流動後可以重新進行組織。

換句話說,一款成熟的網際網路產品,當信息碎片在初始態被以某種形式組織好之後,在碎片流動過程中還會允許對信息碎片以非常自由的手段進行再組織。

舉幾個非常常見的例子,比如「搜索」功能,就是把別人生產的信息碎片通過搜尋引擎以某種排序邏輯再次展現給需要的用戶:

比如「收藏欄」功能,就是把用戶瀏覽過的精品內容通過點擊收藏後集合在一個欄目或頁面中,供需要的用戶查閱;再比如「評論」功能,就是把針對某一內容的用戶發布的評論信息以集中形式進行展示,方便用戶對內容產生二次互動。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再組織的本質作用是將有限的內容儘可能充分地重複展示並產生進一步流動,以此提升碎片豐富度及碎片流通效率。

效率的提升主要體現在碎片的觸達路徑上。

以「收藏」欄為例,如果不將某用戶的收藏後的碎片信息進行展示,那麼其他用戶想觸達到該信息的渠道只有通過首頁推送或者主動搜索、好友分享三種渠道。

而如果開放了收藏欄的公開展示,則又增加了一個觸達路徑。不要小看多了的這一條路徑,帶來的碎片曝光流量可能帶來10%-15%的提升。

這一點上,從抖音平臺中對用戶點讚後的內容在同一頁面向其他用戶進行集中展示的設計思路上就可以看出。當然,這部分碎片信息屬於經用戶操作流通後的「私域」碎片,是否用作公開展示還需徵得用戶體驗,以保證用戶體驗。

對用戶來講隱私大於便利,更大於平臺流量。所以,要讓「再組織」發揮作用,就必須要求用戶整體對內容的選擇能力很強,而且產品本身有通過「積累用戶利已行為得到利他結果的機制」。

以上三個點組成了這個模型的基本框架,我把它叫做「 FOR」模型。

相信通過上面的闡述,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一款網際網路產品,理解爆款產品背後,驅動增長的底層因素。

#專欄作家#

穆寧,公眾號:穆寧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北郵碩士,前京東平臺、百度商業化產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簡單易懂的思維模型:系統思維篇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
  • 揭秘:高級運營常用的思維模型
    很多初入職場的運營同學,都有一個致命的理解誤區:以為運營的工作都是由細節和瑣碎組成,只需要日積月累就可以提高運營能力,自然而然升職加薪。這個想法真的大錯特錯!!!其實運營和產品一樣,有可以很多學習參考的思維模型和系統的方法論。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你大腦中做決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好的思維模型,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你更好地認識世界。約翰·繆爾曾經說過:「如果我們試圖理解一樣看似獨立存在的東西,我們將會發現它和宇宙間的其他一切都有聯繫」。只有不斷升級思維認知,建立思維模型,才能更好更快速的解決複雜問題。
  • 「金字塔思維模型」成功的另一種說法,掌握了多少種不同的思維模型
    殊不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你本身,或表演的無趣,或內容的空洞,這一切幾乎都源於一個因素:缺乏金字塔思維模型。一、什麼是金字塔思維模型呢?二、生活工作中金字塔思維模型效用性有哪些?為了讓他人能更容易地理解我們想要傳達的東西,我們在進行思考和表達的時候,也一定要遵循大腦理解事物的規律——呈現金字塔結構般有邏輯的表達。
  • 萬字長文:詳談產品思維
    你有你的產品思維,我有我的產品思維,不會是一家之言,同時對於產品人來說,結合不同朋友對於產品的看法見解等,相對比自身的思維方式(這邊側重指產品思維),總結出適合自身的產品思維,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對於自身有價值的方式。產品思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 產品經理底層內核之——熵減思維
    直到吳軍老師的《數學之美》,以及一些類似的文章給了我啟發,讓我重新思考了基礎學科中的理論對實際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熵減思維便是我從熱力學中得到的啟發。一、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嚴格來說跟人的原生家庭、成長環境、所受教育強相關,屬於意識層面的東西,也是非常難以改變的。
  • 淺談網際網路思維(二)——網際網路發展觀
    基於個人水平有限,這篇文章三種人適合看:熱愛或困於思考的人、入門級別的網際網路從業者、對網際網路感興趣的同學們。今天主要是想介紹兩個網際網路的觀念,可以結合企業轉型來介紹。這兩個觀念對我很有啟發,希望你也能有所收穫。
  • 終身學習的最利武器——多元思維模型
    而《好好思考》這本書詳細描述了這種終身學習的利器——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先是美國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提出的一種思維方法,他對於多元思維模型的解釋是這樣:「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
  • EC營客通:讓網際網路思維落地
    最近參加一個中小企業論壇,跟幾位老闆在閒聊時,聽到一種抱怨:雖然現在網際網路思維十分火熱,但也只是在理論上,中小企業的網際網路思維落地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網際網路思維強調的是用戶至上,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和大數據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眾所周知,網際網路思維最重要的不是網際網路而是思維,如何將這種思維實現落地?這才是中小企業最關心的問題。
  • 本體技術視點 | 身份的五種思維模型(終篇)
    ,為什麼要建立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2介紹五種關於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3五種身份思維模型的交集和推薦做法上一章節我們講到五種思維模型的主要特徵和具體解釋,通過分析原因和介紹示例,我們理解了時間-空間、展示、屬性、關係和勝任力思維模型背後的合理性。
  • 通證經濟模型設計:打破線性結構,樹立分布式思維
    來源: 區勢傳媒    通證經濟模型還處於探索階段,當前並無成功案例。不少探討通證經濟模型的言論,進入線性思維的誤區。通證經濟是分布式思維,與線性思維完全不同。
  • 正確的產品思維,決定產品優劣
    滴滴帶來的選車和即時評價系統,使得乘客不僅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車型,也能查看司機的評價。乘客就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服務購買者,被欺凌的現象就大大降低。司機端也有功能支持評價乘客。這樣,乘客和司機能進行雙向選擇。這時候,你就能理解「強調『用戶服務』和『用戶體驗』」的那一批企業為什麼能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了。若為難你的用戶,用戶也會為難你。
  • 都在談網際網路思維造車,吉利SEA浩瀚做對了什麼?
    到了今天,汽車和網際網路的邊界進一步模糊。你能準確判斷,特斯拉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還是一家汽車企業呢?當然,網際網路汽車或者汽車網際網路看起來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完美,在一大批創新應用落地實踐的同時,也有一批創變者們還在黑暗中摸索,直至深陷泥沼亟待脫困。
  • 被追捧的思維模型到底應該怎麼用?
    關於思維模型,查理芒格是這麼說的: 「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
  • AI產品經理的必修課:系統化思維
    這樣的兩個人在溝通的時候,是很難互相理解的。系統化思維是指在看問題的時候,不僅看到表現,還看到了背後的聯繫。2、物理思維,從簡單到複雜的認知體系學習物理時,最開始接觸到的運動模型是「光滑平面上勻速運動的物體」;當加入摩擦這個條件時,就為系統引入了力和加速度;在圓周運動中,我們進一步學習了速度、加速度、力三者在不斷變化的運動系統。如果不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學,而是一上來就學習圓周運動,會非常困難。
  • 淺談,網際網路思維及其非線性傳播
    網際網路時代,許多人在談網際網路思維,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有人說,網際網路思維,就是在(移動)網際網路 +、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 《深度思維》:8個思維方法,讓你成功突破極限,實現成功逆襲
    由此分化出四種發展戰略:使用單一產品,進入單一市場,稱為市場滲透;使用單一產品,進入多個市場,稱為市場開發;使用多個產品,服務一個市場,稱為產品延伸;使用多個產品,服務多個市場由此,作者還衍生出3個模型,我們簡單總結一下:衍生模型1:淘金模型(共生):共生模型,不只是盯住某個點,而是思考整個生態市場環境的狀況,思考如何與競爭者進行共生。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用理解生命的思維來解析複雜電腦系統
    人類的認知極限限制了理解複雜技術系統的可能。在物理學思維中,我們都是通過統一和簡化去觀察各種現象的明顯趨勢,最終得到一個極簡化的統一理論,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在生物學思維中,則更願意去接受多樣性,傾向於陳列大量事實,而不在意這些事實是否能用某個統一理論來解釋,因此生物學思維需要就是一個模型,
  • 盤點運營人必須知道的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
    在電商的運營中我們可以在個性化推薦中加上購買過本產品的用戶還購買了XXX來提高用戶的客單價。色慾:色慾被稱為網絡第一流量,我理解的色慾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色慾你懂的,與sex相關;廣義的色慾就是顏值即正義。以前的醍醐隨筆中總結過一個社交電商運營的五字訣叫:潘、驢、鄧、小、閒,其中的「潘」指潘安之貌,也是顏值的意思。
  • 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這就是經濟學中典型的複利思維。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去運用複利,也體會不到複利的威力。複利思維需要我們用發展和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事物。02反熵增思維模型從一個系統、一個組織,再到一個星球,甚至我們每個人,都符合熵增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