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的最利武器——多元思維模型

2021-01-08 網易

  老師在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是耐心的和他講道理,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律師在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是詢問他哭的理由,因為這個理由而哭鬧的合理性;兒科醫生在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多半不理,因為他在醫院見太多了哈哈。

  不同職業的人遇到問題的解決思路很可能不一樣,這是因為由於在長久的學習或工作的環境裡人們會逐漸形成一種特有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上述的例子中不同對待問題的方法策略可以叫思維模型,一般的思維模型是我們在遇到問題時的態度、解釋和看法等,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而這種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行為導向和結果。

  由於我們做事的決策和我們對事情的態度、看法等有關,所以我們的思維模型是行為的關鍵因素。但是有一點是,由於我們的態度、看法等多是根據我們的個人經驗而形成延伸,所以這種思維模型處理問題有個人的局限性,需要一種從問題背後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出發的強大的思維模型來幫助我們突破個人局限,從宏大客觀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而《好好思考》這本書詳細描述了這種終身學習的利器——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先是美國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提出的一種思維方法,他對於多元思維模型的解釋是這樣:「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他提倡要不斷學習眾多學科的知識來形成一個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要多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用上,不是只用那幾種。

  只用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來解決所有問題的話,就像手握錘子的人,世界在他眼裡都是釘子,除了錘子,不知道還能用什麼。

  

  多元思維模型首要的事情是建立思維模型,開頭的例子中只是人生中遇到的一個小問題,因為人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很多種思維模型去解決,那我們怎麼獲取思維模型呢?

  《好好思考》中介紹了在常見的讀書工作中尋找思維模型的方法。

  從讀書中尋找思維模型,以點、線、面三個層面獲取。

  查字典法。《新華詞典》不需要從頭讀到尾,因為它是一本工具書,我們只需要在遇到字詞問題時翻開字典查找對應答案。這樣的話,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只要通過閱讀其他方法工具類的書籍的目錄或標識查找對應的解決方案,就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找到相關的思維模型。

  這種以一查一的尋找方式就是點狀的層面。這個方法雖然快,但可能掌握得不牢固,因此自己在了解之後要對其思考加深理解和記憶。

  關鍵詞法。如果只是了解特定的思維策略,有一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片面認識,因此只藉助於點狀查找不能知道書籍的整體內容和整體思想。這時候就需要用關鍵詞法,將單點找模型轉變為分析全書的邏輯和系統思維。

  具體的做法是邊閱讀邊思考全書討論的核心問題,以及作者運用的知識、概念和思維模型來分析這個問題,找到之後將這些用關鍵詞的形式組成解決問題的主要結構網。還有一個省事的辦法,一般在書的封面、序言或附錄裡就有總結介紹。比如《好好思考》這本書的結語裡作者就提供了書的問題關鍵詞結構網,實在不行也可以網上查找借用別人總結的結構圖。

  知人論世法。這個方法不像前兩個方法只關注作者的表達內容,這個方法需要我們同時關注書的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個人經歷等相關知識,因為書只是向我們闡述觀點和理論,我們只能死板的接收,有時候甚至不認同作者的想法觀點,而作者為什麼產生這樣的觀點理論,我們只能在了解書外的相關背景才能更加透徹理解作者的表達內容和寫作思想。而這就是知人論世,跳出書籍,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和思維方式,再回過頭讀書。

  在工作學習中積累思維模型。

  找到別人的優勢策略,把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思維模型。隱性知識是那些未被表述的做事經驗和思考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多向別人學習請教,挖掘別人身上的隱性知識。核心方法就是通過做筆記的方式把工作中的隱性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思維模型。

  怎麼樣做筆記呢?作者設計的「五星筆記法」——每次做筆記之前畫一個五角星,一個角是一個問題,這五個問題是:1、預判核心內容2、對方的講解邏輯3、自己的疑問和啟發4、疑問和啟發可以轉化什麼思維模型5、哪些啟發可以下一步行動。

  五星筆記法的過程就是解答這五個問題的過程,為什麼這麼做筆記,因為如果只是記錄別人的內容,很難變成自己的,而對別人的知識再思考就容易轉化成自己的思維模型,再通過行動強化。

  

  獲取思維模型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對其熟練掌握。

  書中提出了多維記憶舉一反三兩種方法來幫助我們記住掌握。

  多維記憶

  多維記憶不是簡單的記住模型的概念,而是在記住概念的前提下靈活的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擴展記憶的維度,關鍵做法是在不同的時間、空間的條件下運用思維模型,這是由於除了模型外,我們的記憶會順便記住運用模型時的情況、場景、心境等,以此來增加記憶的維度。有三種方式促進多維記憶:情景學習、交替學習、回顧測試。

  1、情景學習,是學習時要變換學習場景。這是因為切換不同的場景會帶給大腦更多記憶的點,在需要的時候就會很容易提取記憶。在教室、圖書館、臥室等地方隔一段時間切換學習,保證記憶的效率。

  除了簡單的切換場景,還有進階版的場景構建,就是提前記憶搭建未來可能出現的場景。比如去陌生的地方,總是記不住路,就會留意標誌性物體或者幾個路口,這就是給將來的自己搭建特定場景,形成記憶鏈。

  2、交替學習,是學習時要變換學習的內容。這是因為大腦如果長時間學習一類知識的話會接收疲勞,從而降低效率。所以要有意的更換知識類別,保持大腦的愉悅。前面我介紹過的番茄工作法也是這個原理,只不過是學習和休息的交替。

  3、回顧測試,是回顧與測試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要定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二是以測試的方式進行回顧。測試的常用的形式就是提問了,用提問自己問題來回顧知識。這種測試回顧也是對知識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加深知識的記憶。

  舉一反三

  多維記憶主要是記住思維模型的知識,而舉一反三就是要在記住的基礎上理解掌握了。舉一反三我們都很熟悉,這裡就是用相同的思維模型應用不同的情景。作者提供了「思維模型撲克牌法」來進行舉一反三的應用,這個方法是將已經掌握的思維模型製成一張張模型卡片,遇到問題時就對應卡片上的模型,是否能處理當前的問題。如果適合,就把這個問題記錄在當前的思維模型裡。

  撲克牌法實際操作有三個步驟:

  1、製作卡片時,記錄的不是思維模型的名稱或者概念,而是這個模型的用途。如果只記得概念的話就不方便找到問題與模型之間的聯繫,降低這個方法的效用。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家服裝店老闆,你經常會遇到顧客砍價的行為,這時候你抽到了錨定效應這張卡片,上面寫的是影響人們對物品等的價值判斷時採用的策略。這個就提醒你是否可以用錨定效應將價格提前錨定好,以此來確保利潤空間。

  2、製作卡片後,要經常拿出來思考,提高應用思維模型的靈敏性。在回顧自己某一段時間的時候,就把那些模型拿出來,邊回顧邊快速瀏覽,這樣可以讓我們察覺到適用於某個問題的相關模型,也是對我們腦海裡的思維模型的深刻理解和應用。

  3、隨著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要更新思維卡片的用途範圍。這是由於應用思維模型的問題很多後,我們對思維模型的認識更加透徹,不免會發現有些模型背後的原理或者規律是一樣的,這時候就可以對卡片進行整理合併。

  

  新手和大師的區別就是,大師在通過大量的刻意練習後對他的行業裡的問題都有快速直覺的判斷,他們馬上能察覺或解決的事情,新手要花費很長時間都不一定看出來。

  所以我們掌握住思維模型不是代表著擁有了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將思維模型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反應和解決。

  內化的核心有兩個:一是用「熟悉」理解「陌生」,二是用「重複」提升「速度」。

  「熟悉」理解「陌生」就是用類比的方法,將熟悉的知識類比陌生的知識,從而更容易理解新的知識。比如怎麼理解攝像機的光圈原理呢,把光圈比作一個水龍頭,擰開的口越大,單位時間裡水流出的越多,同理,攝像機的光圈越大,單位時間內進的光就越多。

  「重複」提升「速度」核心是,通過不斷的重複練習越來越熟練,慢慢內化成行為直覺,這是最終目的。

  怎麼對思維模型進行刻意練習,作者推薦寫反思日記,它能作為對標別人思維模型的載體,比如每學習一個新的思維習慣,然後在反思日記中實踐。也能作為思想實驗的載體,比如經常記錄遇到的問題和變化,以及可能用的思維模型,過一段時間在記錄實際的情況,對比設想與現實的差距。

  還能形成自己的反思檔案,方便復盤總結,不斷提升我們思維能力。所以反思日記是一個很好的內化工具,思維模型的內化跟肌肉反應練習一樣,只不過需要將時間花費在剖析思考上。

  多元思維模型需要我們學習更多不同門類知識裡的思維模型,通過刻意練習形成自己的的內在思維,自然而然地解決問題。

  關於多元思維模型,《好好思考》這本書中有更全面、系統的闡述,作者也舉了很多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感興趣的話可以去閱讀全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一眼看透人心世事的高手修煉秘籍:多元思維模型
    其實,成人學習最關鍵不是看了多少書,記住了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成甲稱之為「多元思維模型」。成甲的新書《好好思考》,被稱作國內第一本研究運用多元思維模型,培養深度思考力的書。全書內容都在討論一個問題:未來,我們面對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 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93歲的智慧老人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曾共同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提倡要學習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普世智慧」,用它去研究商業社會和投資領域的各種問題。這個「普世智慧」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
  • 孩子學習很認真卻總考不好?平衡動機,用多元思維擺脫詹森效應
    孩子一旦進入學不好——考不好——學不好的線性思維,再要糾正過來,難度就非常大了。二、建立多元思維,賦予合理預期,走出詹森效應怪圈。那麼,走進詹森效應怪圈的學生,怎樣才能走出來呢?1. 建立多元思維模型。
  • 2分鐘學會查理芒格閱讀法,建立多元思維模型,超越90%的人
    ④精讀重點,反覆吃透重要的內容可以多遍反覆閱讀,閱讀的過程中拿著筆和本子,把本子中寫上關鍵詞,並用思維導圖把關鍵詞給串聯起來,一本書的知識結構就清晰明了呈現出來,便於下次複習回顧。很多人讀書有的時候讀到了這一步就結束了。這只是閱讀中的一個小部分。
  • 橫看成嶺側成峰,掌握多元學科思維,讓世界在你眼中從此不同
    本文是查理·芒格普世智慧解析系列之多元學科思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多元學科思維是查理·芒格普世智慧的兩大支柱之一,如果說逆向思維是看待事物的方法 論,那多元學科思維就是這一方法 論下的配套工具箱。世界不止一維,世界也不一定是你看到的樣子。
  • 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
    一個原因是,「前人」們的普遍缺點是,重「模型」思考,卻沒有多少「故事」應用。我們可以走偏「故事」的一條路,在輕快表述中,露出自然、社會、思維的「運行機制」)答:看到思維模型,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你大腦中做決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好的思維模型,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你更好地認識世界。只有不斷升級思維認知,建立思維模型,才能更好更快速的解決複雜問題。那麼如何去構建我們的思維模型呢?
  • 對話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終身教授津巴多:教育重在培養批判性思維
    津巴多 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應該是培養每一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不是簡單地學習學科知識可以做到的。 津巴多 我在史丹福大學的同事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寫了一本重要的書《終身成長》(國內翻譯版本),我強烈推薦給你們。她指出,我們所有人具備兩種基本思維方式:一種是靜態的、穩定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動態的、增長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 學會思維模型,過好這一生!
    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構建起自己的思維模型。提到思維模型,我建議你一定要去讀一讀成甲老師的《好好思考》這本書。成甲老師作為國內「思維模型」研究者中的佼佼者,他在《好好思考》裡面對「思維模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忍不住問什麼是思維模型呢?這是一個好問題。
  • 零基礎的同學如何用stata做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上一期,我們分享了如何用stata做一元線性回歸模型,不知道同學們學的怎麼樣呢?有沒有自己動手操作一遍呢?這一期:我們將學習如何用stata做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這些是小王(邀請者)最近學習計量時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
  • 混沌大學首創思維模型訓練營創新案例分享火爆開講
    現場同學表示,「在混沌大學收穫的不只是思維模型,還能結交更多志同道合、奔跑在創新路上的創業者、企業家們,他們熱情、謙遜、有著對知識的極度渴望,代表著這個時代真正的創新力量!」查理·芒格曾說:我一生都在追求更好的思維模型。作為查理·芒格多元思維模型學習理論的忠實擁躉,混沌大學首創思維模型訓練營形式,通過線上線下交流與分享,讓思維模型真正應用在實踐案例中,從而培養跨學科的創新人才。
  • r語言 多元回歸模型_r語言多元回歸模型殘差分析 - CSDN
    1、多元線性回歸模型1.1多元回歸模型與多元回歸方程設因變量為y,k個自變量分別為,描述因變量y如何依賴於自變量和誤差項ε的方程稱為多元回歸模型。其一般形式可表示為:式中,為模型的參數,ε為隨機誤差項。
  • 《終身學習 學以致用》GDA第九期文獻閱讀評優活動開始了!
    本文闡述了基於終身學習環境的微課設計與製作要點,旨在解決終身學習應用環境中怎樣設計和製作數位化資源才能得到學習者歡迎的問題。關鍵詞:終身學習;資源建設;設計要點。 教師終身學習的必要性 數位化學習具有三個要素: 一是數位化學習環境,二是數位化學習資源,三是數位化學習方式。
  • 複雜適應系統思維模型-人生需要不斷的適應、學習和進化
    複雜適應系統建模方法的核心是通過在局部細節模型與全局模型間的循環反饋和校正,來研究局部細節變化如何突現出整體的全局行為,其模型組成一般是基於大量參數的適應性主體,其主要手段和思路是正反饋和適應,其認為環境是演化的,主體應主動從環境中學習。正是由於以上這些特點,CAS理論具有了其它理論所沒有的、更具特色的新功能,提供了模擬生態、社會、經濟、管理、軍事等複雜系統的巨大潛力。
  • 原理+代碼|Python實戰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文章來源: 早起Python作者:蘿蔔前言「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非常常見,是大多數人入門機器學習的第一個案例,儘管如此,裡面還是有許多值得學習和注意的地方。其中多元共線性這個問題將貫穿所有的機器學習模型,所以本文會「將原理知識穿插於代碼段中」,爭取以不一樣的視角來敘述和講解「如何更好的構建和優化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 多元線性回歸的模型解釋、假設檢驗、特徵選擇
    線性回歸是最流行和討論最多的模型之一,它無疑是深入機器學習(ML)的入門之路。這種簡單、直接的建模方法值得學習,這是進入ML的第一步。在繼續討論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線性回歸可以大致分為兩類。簡單線性回歸:當只有一個輸入變量時,它是線性回歸最簡單的形式。
  • 被追捧的思維模型到底應該怎麼用?
    關於思維模型,查理芒格是這麼說的: 「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
  • 4個學習思維與建模,讓人豁然開朗
    我們經常聽到」倡導終身學習「這句話,其實並沒有認真的考慮過:學習也需學習,學習也是一門科學。學習時,學到的是一個個知識點。我們每個人當初為了記住這些知識點,撓破過頭皮、熬死過細胞。 無數的知識點,再形成知識面,編織成知識網。這就需要用到構建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就是「萬物背後必有道理」的那個道理。它指導我們面對一個問題,該如何去做,如何去解決。甚至還能告訴我們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以及這樣做的原因。
  • 97思維模型:圖爾敏論證模型
    溝通表達不是滔滔不絕,不是妙語連珠,而是用最簡短的語言,最讓人信服的論據,最嚴密的邏輯去達成我們的對話目標。溫莎大學推理、論證與修辭研究中心教授道格拉斯·沃爾頓認為對話有六種類型。在對話的過程中,很多人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邏輯不清。要想有邏輯就要學好邏輯學。
  • 豆瓣評分9.1的《窮查理寶典》,已成為頂級人士思維方式的教科書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遇到問題時有思維模型做支撐可以思考的更有深度,對問題的分析判斷更深刻,在行動時也就更高效。我們可以接受糟糕的結果,但絕不接受毫無準備的倉促應對,所以,把功夫多花在思考上比花在行動上更強。第二、思維模型在工作中的應用思維模型在工作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最重要的就是在工程建築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