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是耐心的和他講道理,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律師在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是詢問他哭的理由,因為這個理由而哭鬧的合理性;兒科醫生在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多半不理,因為他在醫院見太多了哈哈。
不同職業的人遇到問題的解決思路很可能不一樣,這是因為由於在長久的學習或工作的環境裡人們會逐漸形成一種特有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上述的例子中不同對待問題的方法策略可以叫思維模型,一般的思維模型是我們在遇到問題時的態度、解釋和看法等,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而這種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行為導向和結果。
由於我們做事的決策和我們對事情的態度、看法等有關,所以我們的思維模型是行為的關鍵因素。但是有一點是,由於我們的態度、看法等多是根據我們的個人經驗而形成延伸,所以這種思維模型處理問題有個人的局限性,需要一種從問題背後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出發的強大的思維模型來幫助我們突破個人局限,從宏大客觀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而《好好思考》這本書詳細描述了這種終身學習的利器——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先是美國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提出的一種思維方法,他對於多元思維模型的解釋是這樣:「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他提倡要不斷學習眾多學科的知識來形成一個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要多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用上,不是只用那幾種。
只用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來解決所有問題的話,就像手握錘子的人,世界在他眼裡都是釘子,除了錘子,不知道還能用什麼。
多元思維模型首要的事情是建立思維模型,開頭的例子中只是人生中遇到的一個小問題,因為人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很多種思維模型去解決,那我們怎麼獲取思維模型呢?
《好好思考》中介紹了在常見的讀書和工作中尋找思維模型的方法。
從讀書中尋找思維模型,以點、線、面三個層面獲取。
查字典法。《新華詞典》不需要從頭讀到尾,因為它是一本工具書,我們只需要在遇到字詞問題時翻開字典查找對應答案。這樣的話,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只要通過閱讀其他方法工具類的書籍的目錄或標識查找對應的解決方案,就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找到相關的思維模型。
這種以一查一的尋找方式就是點狀的層面。這個方法雖然快,但可能掌握得不牢固,因此自己在了解之後要對其思考加深理解和記憶。
關鍵詞法。如果只是了解特定的思維策略,有一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片面認識,因此只藉助於點狀查找不能知道書籍的整體內容和整體思想。這時候就需要用關鍵詞法,將單點找模型轉變為分析全書的邏輯和系統思維。
具體的做法是邊閱讀邊思考全書討論的核心問題,以及作者運用的知識、概念和思維模型來分析這個問題,找到之後將這些用關鍵詞的形式組成解決問題的主要結構網。還有一個省事的辦法,一般在書的封面、序言或附錄裡就有總結介紹。比如《好好思考》這本書的結語裡作者就提供了書的問題關鍵詞結構網,實在不行也可以網上查找借用別人總結的結構圖。
知人論世法。這個方法不像前兩個方法只關注作者的表達內容,這個方法需要我們同時關注書的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個人經歷等相關知識,因為書只是向我們闡述觀點和理論,我們只能死板的接收,有時候甚至不認同作者的想法觀點,而作者為什麼產生這樣的觀點理論,我們只能在了解書外的相關背景才能更加透徹理解作者的表達內容和寫作思想。而這就是知人論世,跳出書籍,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和思維方式,再回過頭讀書。
在工作學習中積累思維模型。
找到別人的優勢策略,把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思維模型。隱性知識是那些未被表述的做事經驗和思考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多向別人學習請教,挖掘別人身上的隱性知識。核心方法就是通過做筆記的方式把工作中的隱性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思維模型。
怎麼樣做筆記呢?作者設計的「五星筆記法」——每次做筆記之前畫一個五角星,一個角是一個問題,這五個問題是:1、預判核心內容2、對方的講解邏輯3、自己的疑問和啟發4、疑問和啟發可以轉化什麼思維模型5、哪些啟發可以下一步行動。
五星筆記法的過程就是解答這五個問題的過程,為什麼這麼做筆記,因為如果只是記錄別人的內容,很難變成自己的,而對別人的知識再思考就容易轉化成自己的思維模型,再通過行動強化。
獲取思維模型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對其熟練掌握。
書中提出了多維記憶和舉一反三兩種方法來幫助我們記住掌握。
多維記憶
多維記憶不是簡單的記住模型的概念,而是在記住概念的前提下靈活的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擴展記憶的維度,關鍵做法是在不同的時間、空間的條件下運用思維模型,這是由於除了模型外,我們的記憶會順便記住運用模型時的情況、場景、心境等,以此來增加記憶的維度。有三種方式促進多維記憶:情景學習、交替學習、回顧測試。
1、情景學習,是學習時要變換學習場景。這是因為切換不同的場景會帶給大腦更多記憶的點,在需要的時候就會很容易提取記憶。在教室、圖書館、臥室等地方隔一段時間切換學習,保證記憶的效率。
除了簡單的切換場景,還有進階版的場景構建,就是提前記憶搭建未來可能出現的場景。比如去陌生的地方,總是記不住路,就會留意標誌性物體或者幾個路口,這就是給將來的自己搭建特定場景,形成記憶鏈。
2、交替學習,是學習時要變換學習的內容。這是因為大腦如果長時間學習一類知識的話會接收疲勞,從而降低效率。所以要有意的更換知識類別,保持大腦的愉悅。前面我介紹過的番茄工作法也是這個原理,只不過是學習和休息的交替。
3、回顧測試,是回顧與測試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要定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二是以測試的方式進行回顧。測試的常用的形式就是提問了,用提問自己問題來回顧知識。這種測試回顧也是對知識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加深知識的記憶。
舉一反三
多維記憶主要是記住思維模型的知識,而舉一反三就是要在記住的基礎上理解掌握了。舉一反三我們都很熟悉,這裡就是用相同的思維模型應用不同的情景。作者提供了「思維模型撲克牌法」來進行舉一反三的應用,這個方法是將已經掌握的思維模型製成一張張模型卡片,遇到問題時就對應卡片上的模型,是否能處理當前的問題。如果適合,就把這個問題記錄在當前的思維模型裡。
撲克牌法實際操作有三個步驟:
1、製作卡片時,記錄的不是思維模型的名稱或者概念,而是這個模型的用途。如果只記得概念的話就不方便找到問題與模型之間的聯繫,降低這個方法的效用。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家服裝店老闆,你經常會遇到顧客砍價的行為,這時候你抽到了錨定效應這張卡片,上面寫的是影響人們對物品等的價值判斷時採用的策略。這個就提醒你是否可以用錨定效應將價格提前錨定好,以此來確保利潤空間。
2、製作卡片後,要經常拿出來思考,提高應用思維模型的靈敏性。在回顧自己某一段時間的時候,就把那些模型拿出來,邊回顧邊快速瀏覽,這樣可以讓我們察覺到適用於某個問題的相關模型,也是對我們腦海裡的思維模型的深刻理解和應用。
3、隨著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要更新思維卡片的用途範圍。這是由於應用思維模型的問題很多後,我們對思維模型的認識更加透徹,不免會發現有些模型背後的原理或者規律是一樣的,這時候就可以對卡片進行整理合併。
新手和大師的區別就是,大師在通過大量的刻意練習後對他的行業裡的問題都有快速直覺的判斷,他們馬上能察覺或解決的事情,新手要花費很長時間都不一定看出來。
所以我們掌握住思維模型不是代表著擁有了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將思維模型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反應和解決。
內化的核心有兩個:一是用「熟悉」理解「陌生」,二是用「重複」提升「速度」。
「熟悉」理解「陌生」就是用類比的方法,將熟悉的知識類比陌生的知識,從而更容易理解新的知識。比如怎麼理解攝像機的光圈原理呢,把光圈比作一個水龍頭,擰開的口越大,單位時間裡水流出的越多,同理,攝像機的光圈越大,單位時間內進的光就越多。
「重複」提升「速度」核心是,通過不斷的重複練習越來越熟練,慢慢內化成行為直覺,這是最終目的。
怎麼對思維模型進行刻意練習,作者推薦寫反思日記,它能作為對標別人思維模型的載體,比如每學習一個新的思維習慣,然後在反思日記中實踐。也能作為思想實驗的載體,比如經常記錄遇到的問題和變化,以及可能用的思維模型,過一段時間在記錄實際的情況,對比設想與現實的差距。
還能形成自己的反思檔案,方便復盤總結,不斷提升我們思維能力。所以反思日記是一個很好的內化工具,思維模型的內化跟肌肉反應練習一樣,只不過需要將時間花費在剖析思考上。
多元思維模型需要我們學習更多不同門類知識裡的思維模型,通過刻意練習形成自己的的內在思維,自然而然地解決問題。
關於多元思維模型,《好好思考》這本書中有更全面、系統的闡述,作者也舉了很多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感興趣的話可以去閱讀全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