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適應系統思維模型-人生需要不斷的適應、學習和進化

2020-10-21 撿芝麻_丟西瓜

一、    複雜適應系統的由來

複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以下簡稱CAS)理論是美國霍蘭(John Holland)教授於1994年,在Santa fe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時正式提出的。複雜適應系統(CAS)理論的提出對於人們認識、理解、控制管理複雜系統提供了新的思路。

CAS理論包括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

在微觀方面,CAS理論的最基本的概念是具有適應能力的、主動的個體,簡稱主體。這種主體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遵循一般的刺激—反應模型,所謂適應能力表現在它能夠根據行為的效果修改自己的行為規則,以便更好地在客觀環境中生存。

在宏觀方面,由這樣的主體組成的系統,將在主體之間以及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表現出宏觀系統中的分化、湧現等種種複雜的演化過程。CAS理論雖然提出不久,但是由於其思想的新穎和富有啟發,它已經在許多領域得到了應用,推動著人們對於複雜系統的行為規律進行深入研究。

二、    複雜適應系統的概述

複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理論認為系統演化的動力本質上來源於系統內部,微觀主體的相互作用生成宏觀的複雜性現象,其研究思路著眼於系統內在要素的相互作用,所以它採取「自下而上」 的研究路線;其研究深度不限於對客觀事物的描述,而是更著重於揭示客觀事物構成的原因及其演化的歷程 。

與複雜適應系統思考問題的獨特思路相對應,其研究問題的方法與傳統方法也有不同之處,是定性判斷與定量計算相結合,微觀分析與宏觀綜合相結合,還原論與整體論相結合,科學推理與哲學思辨相結合。

複雜適應系統建模方法的核心是通過在局部細節模型與全局模型間的循環反饋和校正,來研究局部細節變化如何突現出整體的全局行為,其模型組成一般是基於大量參數的適應性主體,其主要手段和思路是正反饋和適應,其認為環境是演化的,主體應主動從環境中學習。正是由於以上這些特點,CAS理論具有了其它理論所沒有的、更具特色的新功能,提供了模擬生態、社會、經濟、管理、軍事等複雜系統的巨大潛力。

我們把系統中的成員稱為具有適應性的主體(Adaptive Agent),簡稱為主體。所謂具有適應性,就是指它能夠與環境以及其它主體進行交互作用。主體在這種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或「積累經驗」,並且根據學到的經驗改變自身的結構和行為方式。整個宏觀系統的演變或進化,包括新層次的產生,分化和多樣性的出現,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體的出現等等,都是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派生出來的。

複雜適應系統(CAS)理論把系統的成員看作是具有自身目的與主動性的、積極的主體。更重要的是,CAS理論認為,正是這種主動性以及它與環境的反覆的、相互的作用,才是系統發展和進化的基本動因。宏觀的變化和個體分化都可以從個體的行為規律中找到根源。霍蘭把個體與環境之間這種主動的、反覆的交互作用用「適應」一詞加以概括。這就是CAS理論的基本思想:適應產生複雜性。

複雜適應系統理論的主要特點是:1、主體是主動的、活的實體。2、個體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是系統演變和進化 主要動力。3、把宏觀和微觀有機地聯繫起來。4、引進了隨機因素的作用,使它具有更強的描述和表達能力。

三、    複雜適應系統的主要特徵

人們每時每刻都處在並能看到許許多多的複雜系統, 如蟻群、生態、胚胎、神經網絡、人體免疫系統、計算機網絡和全球經濟系統。所有這些系統中, 眾多獨立的要素在許多方面進行著相互作用。在每種情況下, 這些無窮無盡的相互作用使每個複雜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產生了自發性的自組織。霍蘭把這類複雜系統稱為複雜適應系統。

儘管在不同領域中存在著眾多的複雜適應系統, 並且每一個複雜適應系統都表現出各自獨有的特徵, 但隨著人們對 複雜適應系統認識的不斷深化, 可以發現它們都有四個方面的主要特徵:

1)  基於適應性主體

適應性主體具有感知和效應的能力, 自身有目的性、主動性和積極的「活性」, 能夠與環境及其他主體隨機進行交互作用, 自動調整自身狀態以適應環境, 或與其他主體進行合作或競爭, 爭取最大的生存和延續自身的利益。但它不是全知全能的或是永遠不會犯錯失敗的, 錯誤的預期和判斷將導致它趨向消亡。因此, 也正是主體的適應性造就了紛繁複雜的系統複雜性。

2)  共同演化

適應性主體從所得到的正反饋中加強它的存在, 也給其延續帶來了變化自己的機會, 它可以從一種多樣性統一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多樣性統一形式, 這個具體過程就是主體的演化 。但適應性主體不只是演化, 而且是共同演化。共同演化產生了無數能夠完美地相互適應並能夠適應於其生存環境的適應性主體, 就像花朵靠蜜蜂的幫助來受精繁殖、蜜蜂靠花蜜來維持生命; 共同演化是任何複雜適應系統突變和自組織的強大力量, 並且共同演化都永遠導向混沌的邊緣。

3)  趨向混沌的邊緣

複雜適應系統具有將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種特殊的平衡的能力, 它的平衡點就是混沌的邊緣, 也即一個系統中的各種要素從來沒有靜止在某一個狀態中, 但也沒有動蕩到會解體的地步。一方面, 每個適應性主體為了有利於自己的存在和連續,都會稍稍加強一些與對手的相互配合, 這樣就能很好地根據其他主體的行動來調整自己, 從而使整個系統在共同演化中向著混沌的邊緣發展; 另一方面, 混沌的邊緣遠遠不止是簡單地介於完全有秩序的系統與完全無序的系統之間的區界, 而是自我發展地進入特殊區界。在這個區界中, 系統會產生湧現現象 。

4)  產生湧現現象

湧現現象最為本質的特徵是由小到大、由簡入繁 。沃爾德羅普認為: 「複雜的行為並非出自複雜的基本結構, 極為有趣的複雜行為是從極為簡單的元素群中湧現出來的。生物體在共同進化過程中既合作又競爭, 從而形成了協調精密的生態系統; 原子通過形成相互間的化學鍵而尋找最小的能量形式, 從而形成分子這個眾所周知的湧現結構; 人類通過相互間的買賣和貿易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 從而創建了市場這個無處不見的湧現結構。」

湧現現象產生的根源是適應性主體在某種或多種毫不相關的簡單規則的支配下的相互作用。主體間的相互作用是主體適應規則的表現, 這種相互作用具有耦合性的前後關聯, 而且更多地充滿了非線性作用, 使得湧現的整體行為比各部分行為的總和更為複雜。在湧現生成過程中, 儘管規律本身不會改變, 然而規律所決定的事物卻會變化, 因而會存在大量的不斷生成的結構和模式。這些永恆新奇的結構和模式, 不僅具有動態性還具有層次性, 湧現能夠在所生成的既有結構的基礎上再生成具有更多組織層次的生成結構。也就是說, 一種相對簡單的湧現可以生成更高層次的湧現, 湧現是複雜適應系統層級結構間整體宏觀的動態現象。

四、    複雜適應系統的模型特徵

複雜適應系統是由適應性主體相互作用、共同演化並層層湧現出來的系統。霍蘭圍繞適應性主體這個最核心的概念提出了在複雜適應系統模型中應具備的七個基本特性, 分別是:聚集、非線性、流、多樣性、標誌、內部模型以及積木。

1)  聚集,有兩個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指簡化複雜系統的一種標準方法, 即是把相似的主體聚集成類, 相互作用, 這是指主體聚集的條件。第二個含義是指較為簡單的主體的聚集相互作用, 必然會湧現出複雜的大尺度行為。

例如:股票市場中,有散戶聚集形成的散戶群,有大戶聚集的大戶群,有代表國家意志的主權基金,有代表不同群體的各種基金,在交易中象單獨的個體行動。

2)  非線性,指主體以及它們的屬性在發生變化時, 並非遵從簡單的線性關係。特別在主體與系統或環境反覆的交互作用中, 這一點更為明顯。複雜適應系統理論認為個體之間相互影響不是簡單的、被動的、單向的因果關係, 而是主動的適應關係。

例如:股市是非線性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混沌性、突變性和隨機性。

3)  流,可以看成是有著眾多節點與連接者的某個網絡上的某種資源的流動。在複雜適應系統中, 網絡上的流動因時而異, 節點和連接會隨著主體的適應和不適應而出現或消失。

例如:股市中信息流、資金流的高效程度決定了股市的演化進程

4)  多樣性,複雜適應系統的多樣性是一種動態模式, 其多樣性是複雜適應系統不斷適應的結果。每一次新的適應都為進一步的相互作用和新的生態位開闢了可能性。

例如:股市裡面充滿了多樣性,有老韭菜和新韭菜,還有割韭菜的,有韭菜培訓班,還有忽悠韭菜的大師。

5)  標誌,在聚集體形成的過程中, 始終有一種機制在起作用, 這種機制就是標誌。在複雜適應系統理論中, 標誌是為了聚集和邊界生成而普遍存在的一個機制。

例如:在股市裡面,每個個體或群體都要標籤,有大戶、散戶和機構投資者,便於相互作用中的識別。

6)  內部模型,在複雜適應系統中, 當適應性主體接收到大量湧入的輸入時, 就會選擇相應的模式去響應這些輸入, 而這些模式最終會凝固成具有某項功能的結構,即內部模型。

例如:股市中每個投資者都有自己的分析模型,都有自己對股市預測的方法論。比如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就是幫助巴菲特進行投資分析的內部模型。

7)  積木,複雜系統常常是在一些相對簡單的部件的基礎上, 通過改變它們的組合方式而形成的。因此, 事實上的複雜性往往不在於塊的多少和大小, 而在於原有積木的重新組合。內部模型和積木的作用在於加強層次的概念。  

例如:從散戶到大戶,再從大戶到機構投資者,每一個層級需要的內部模型不同,所以升級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模型,象積木一樣,建構自己的知識大廈。

通過上述七個基本特性的刻畫, 複雜適應系統模型可以看做是以內部模型為積木, 通過標誌進行聚集等相互作用並層層湧現出來的動態系統。其中前四個是複雜適應系統的通用特性, 它們將在適應和進化中發揮作用; 後三個則是個體與環境進行交流時的機制和有關概念。

五、    複雜適應系統的應用

複雜適應系統理論應用範圍很廣,可用在工程、生物、經濟、管理、軍事、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其中又在軍事和經濟上的應用為主要方向

應用分析一:在證券股票市場的應用

股票市場的複雜性主要表現在:

1.宏觀經濟與股市走勢之間存在複雜的非同步相關性;

2.企業價值及其市場估值之間存在複雜的不確定性;

3.股票交易者行為存在複雜的易變性和多變性;

4.公司業績與股價波動之間存在複雜的非線性關係;

5.多空消息與股價漲跌之間存在複雜的非邏輯關係。

……

股票市場的多面性主要表現在:

1.從生物學角度分析,股票交易是對人類本性的博弈;

2.從行為學角度分析,股票交易是對未來預期的博弈;

3.從數學的角度分析,股票交易是對漲跌概率的博弈;

4.從投資的角度分析,股票交易是對企業價值的博弈;

5.從投機的角度分析,股票交易是對股價趨勢的博弈。

……

作為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演化證券學的理論精髓,在於它摒棄了機械論的思維方式和理想化假設,揭示股市運作背後的生物進化邏輯,指出股市波動在本質上是一種複雜多變的「生命運動」,而不是傳統經濟學認為的鐘擺式的「機械運動」。

其典型特徵包括: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和節律性等。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波動既有一定規律可循,又無法被定量描述和準確預測的最根本原因。

應用分析二: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僅取決於企業自身制定的戰略,更取決於與其它企業和組織之間的作用關係以及相應的應變能力。因而,適應性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重要能力,企業如何增強其適應性能力已成為當前管理領域研究的熱點。

複雜性科學的發展,尤其是CAS理論的提出,正好滿足了管理科學對這些問題研究的需要。現在管理科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就是將企業管理作為一個複雜系統的管理來研究,利用複雜性科學尤其是CAS理論的成果,探討複雜環境條件下企業管理的原理與方法。

對於企業系統來說,首先企業是有層次性的,企業員工主要是在所屬部門形成團隊並相互作用,同時企業內部可劃分為兩個層次:企業中的每一位員工和以員工為基本個體組成的部門,這兩個層次上的個體均具有智能性、適應性、主動 等特徵;其次企業發展過程中,個體的性能參數在變,個體的功能、屬性也在變,整個企業系統的結構、功能隨之產生變化;最後企業系統中個體並行地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反應、進行演化,而且存在大量隨機複雜性因素。

企業系統的特徵和CAS理論有很好的契合性,用CAS理論對企業更具有描述性和表達能力,這也使 CAS理論在管理領域的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

六、    複雜適應系統的啟示

複雜系統可謂無處不在,比如我們常說的:生態鏈、蜂群、蟻群、人際關係網、神經網絡、人體免疫系統、計算機網絡和全球經濟貿易等等。所有這些系統中,眾多獨立的智能體在許多方面進行著相互作用。

每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如何才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有時候不是你需要強大,而是對手強大了,你必須強大,不然就要被淘汰。就如同我們前面講到的紅皇后效應一樣,你必須不停的奔跑,才能維持原來的位置,你想要超越,必須拿出兩倍甚至多倍的速度才行。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不斷的學習和進化來適應這個複雜的系統,才能更好的在這個社會中立足。

雖然我們經常喊公平、自由、平等,但是我們不得面對現實,人類社會是分層的,聚集的,多樣性、標籤化、非線性發展的,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可能實現絕對意義公平。每個人都擁有適應這個世界的內部模型,每個人的模型又都不一樣,每個人又與他人相互作用。智慧的積累是積木式的,通過不同的簡單部件的逐漸堆積起來,但是每個人的拼接形狀和高度又不一樣。我們只有通過跨學科的學習,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思維模型,才能更好的適應複雜性系統。

相關焦點

  • 不斷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不斷適應環境不斷進化2020年4月中旬開始,想將每周聽書的自認為記憶深刻的內容摘錄出來,一方面對一周的知識學習做個記錄,另外一方面也試圖打開一扇窗戶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複雜技術系統就像生命迭代進化成長
    人工智慧雖然是模仿人類各種進化而來的能力,尤其是大腦,但是它具備人類大腦所沒有的強大優勢,那是儲存,或者說是記憶,只要空間足夠,理論上一個人工智慧就是可以裝下整個人類的知識,重要的是還能夠快速地進行存儲和檢索功能,這是人類大腦所追趕不及的功能。它就像是一個初級的生命體,正在經歷著最初始進化,不斷的向複雜發展。
  • 101思維模型:適應性創新
    作者:MT模型思維學院 老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思想,達爾文認為:生物是通過不斷的競爭、變異和選擇複雜適應系統認為適應性造就了複雜性,是適應性主體之間的相互適應讓系統變得複雜。所有個體都處於一個共同的大環境中.但各自又根據它周圍的局部小環境.並行地、獨立地進行著適應性學習和演化。個體的這種適應性和學習能力是智能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把這種個體稱為智能體。
  • 強化學習機器人也有很強環境適應能力,伯克利AI實驗室賦能元訓練+...
    另一方面,機器人通常被部署了固定行為(無論編碼還是學習),這讓它們在特定的環境中做的很好,但也導致了它們在其他方面做不好:系統故障、遇到陌生地帶或是碰上環境改變(比如風)、需要處理有效載荷或是其他意料之外的變化。BAIR 最新研究的想法是,在目前階段,預測和觀察之間的不匹配應該告訴機器人,讓它去更新它的模型,去更精確地描述現狀。
  • 適應能力自測,搞定新環境適應,這一篇就夠了(轉給有需要人)
    未來的體檢項目,不只是身高體重的篩查,還要考查老師講的新課能不能聽懂,吃不慣食堂新換大廚做的飯菜的應急處理辦法,如何在宿舍停水停電情況下正常學習和生活。綜上所述,智力可以概括為一個人各種認知能力的綜合,包括觀察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維能力,智力也可以說是人們利用以往知識解決新生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適應環境的能力。由此可見,適應力是智力的主要成分。
  • 揭示無尾兩棲類高海拔適應的平行進化機制
    本報訊(記者張晴丹)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呂彬等揭示了無尾兩棲類物種高海拔適應的平行進化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BMC genomics上。揭示趨同/平行適應的遺傳機制在理解進化的可重複性和可預測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生活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環境中的物種為研究分子趨同/平行進化及其與適應的關係提供了極好的模型系統。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用理解生命的思維來解析複雜電腦系統
    在以往的時間中,我們都是慣用抽象式思維來處理複雜系統,抽象式使得我們在面對複雜系統時,不需要知道整個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只需要了解自身關注的某個具體部分,其他部分的細節會被再次抽象化。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思維方法來處理複雜系統系統問題,不過在此之前,需要先要將迫使我們陷入複雜性、阻礙我們理解複雜性的各種因素找出來。
  • 進化是為了適應環境,為何由類人猿進化的人類適應環境能力很弱?
    那麼,人類到底來自何處,進化論早已經告訴我們,進化來的!,但是相信動物是進化來的! 先用一個哲學的思想去說明這個問題,人類確實在某方面不適應環境,但地球上任何物種都會在某方面不適應環境,不可能存在這麼一個物種,在任何方面都是最適應環境的。如果按照「不適應地球環境的物種就不是進化來的」這個邏輯來下結論,地球上所有物種都不是進化來的!
  • 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芒格根據這樣的認識,總結出了100多個多元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型將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的思想理論結合起來)。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這些思維模型搭建時的邏輯,就是「為什麼學習思維模型最好去學習那些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因為這些理論具有最大的確定性以及普適性,這是獲得智慧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最小的路徑。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約翰·繆爾曾經說過:「如果我們試圖理解一樣看似獨立存在的東西,我們將會發現它和宇宙間的其他一切都有聯繫」。只有不斷升級思維認知,建立思維模型,才能更好更快速的解決複雜問題。我們至少應該掌握的思維模型領域分為四類:1、理解物質世界的基礎科學,比如物理學數學和化學,因為我們生活的是一個物質世界,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分析這個物質系的工具;2、理解群體系統規律的科學,如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因為我們人是社會型的動物;
  • Science:自然選擇怎樣影響有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進化
    經典的達爾文進化論認為自然選擇引起生物適應性變化,進而發生進化,而這項研究則認為適應和選擇可能是同步進行的。Leo | 作者劉培源 | 審校鄧一雪 | 編輯自然選擇的傑作隨處可見——松果球表面的油脂是為了抵禦鳥類和嚙齒類動進化而來的;長頸鹿的脖子為其提供了覓食高處食物的優勢。
  • 動物正在尋找意料外的方法來適應不斷升高的氣溫
    今年《自然》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裡,研究人員發現熱帶海洋的生態系統可能從2030年開始崩潰,而森林和山中的生態系統將從2050年開始崩潰。其他報告也發現了假設我們繼續按照目前的速率讓地球升溫,到2100年將有一半的動物失去超過50%的棲息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的主席Robert Watson先生在2019年時說道,我們人類正在一幅「不祥之景」的前面。
  • 終身學習的最利武器——多元思維模型
    而《好好思考》這本書詳細描述了這種終身學習的利器——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先是美國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提出的一種思維方法,他對於多元思維模型的解釋是這樣:「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
  • 100思維模型:控制論一動物和機器控制和通信的科學
    選擇是需要智慧的,選擇也需要運氣,能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將會決定你的命運,人生就是無數個選擇的集合,因為只要選擇之後,你就會被鎖定在這個路徑上,很難重新選擇,即使可以重新選擇,也會付出高昂的時間成本和轉換成本。所以選擇是有成本的,在經濟學上叫做機會成本。
  • 這套工具箱,幫你適應這個複雜的世界
    這就導致了,我們所習得的理論和方法,往往更適合於增進某個動作、某套技能的熟練度,但很難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這同樣也是很多人的毛病所在:為了學習而學習。積累了很多知識點,卻不知道該怎麼用起來。學習並不是知識的囤積,而是為了幫我們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
  • 如何解決初一新生環境易適應,學習難適應問題?
    數據分析:  進入中學後,27.2%的學生表示對作業很多非常不習慣,23.3%的學生對新教師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適應,22.5%的學生面對增多的學習任務時會不知所措。只有近一半的學生對這些問題能很快適應並習慣。  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只喜歡教師的某一種教學方式,而四成多的學生喜歡教師採取多種教學方式。
  • 學習螞蟻,適應環境
    它們有嚴格的紀律和分工,一起工作一起築巢,遇敵時全力抗爭,遇災時傾巢搬遷...螞蟻的適應能力極強,城市、森林、農村乃至鋼筋水泥的繁華大廈,到處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它們弱小的身軀雖不能改變周圍的環境,但能很快適應環境。
  • 史前人類的進化與生態適應
    報告題目:史前人類的進化與生態適應報告人:湯卓煒 教授報告時間:8月29日上午9:00-10:30報告地點: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古生物中心三樓會議室網絡平臺:釘釘群號35204566,也可在報告開始前掃描下方二維碼入群。
  • 古多倍化在被子植物進化適應的遺傳貢獻
    另外,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全基因組複製事件不是在被子植物系統發育位置中漫無目的分散式的,而且暗示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是受環境選擇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出現在白堊紀-古新世(K-Pg)且獨立存在於許多植物譜系中,表明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有能幫助物種度過極端環境的作用。多倍化可以協同C4 grassland的擴張和對最近的冰川期的最大適應。因此全基因組複製推測對於協同度過極端環境和滅絕事件。
  • 從進化視角揭示生命複雜系統的內在平衡
    生命系統常常表現出高度的「可塑性」,這種可塑性反映出系統隨環境變化狀態「可變」的一種特性。當生物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常常可以很快地適應新的環境,這就是一種可塑性;再比如說,我們的大腦可以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這也是一種可塑性;通過選擇與進化,生物變得越來越適應某種環境,這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