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胖、近視、網絡成癮等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愈發突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如何在青少年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發展的關鍵時期,有效保護、積極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也成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個核心議題。
前不久,圍繞「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話題,銘師堂教育與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終身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在美國進行了一次深入訪談。今天,我們將整理後的訪談內容分享給大家。
菲利普·津巴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會(APA)前主席,現為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兼恐怖主義跨領域政策、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被美國媒體稱為「心理學的形象和聲音」,並曾榮獲希爾加德(Ernest R.Hilgard)普通心理學終身成就獎。
津巴多是一位傳奇的教師,他改變了我們對於社會影響的思考方式。沒有一個學心理的人不知道津巴多的名字,他設計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堪稱心理學史上最殘忍、最震撼的實驗之一,而他主編的普通心理學教材則被譽為「比小說還好看的教科書」,吸引著全世界無數學生邁入心理學的殿堂。在歷時半個多世紀的研究和教育生涯中,他始終致力於用心理學的力量讓人類變得更好,在人們的心目中,他就代表著「當代心理學的形象與聲音」。
Q
A
銘師堂
銘師堂教育
採訪代表汪瞻
津巴多
享譽世界的
心理學大師
科技讓我們中的許多人變得不合群
銘師堂
目前的中國青少年群體是被稱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一代人,從出生就帶有網際網路的基因。站在青少年成長的角度來講,您是否覺得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利大於弊?
津巴多
科技革命在很多方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大部分是為了更好的未來,但也有一些危險,所以我選擇對於這部分危險發出警告,試圖抵消它們的負面影響。
像我這樣的老人家,幾乎不可能回憶起我在擁有iPhone之前的日常生活,或者通過Skype對世界各地的同事進行心理訪談,或者是與大洋彼岸的人聊天。但是,我們之中有太多的人變得太依賴這些技術了,連走路、說話、聊天、開車、甚至吃飯的時候,都在發送和接收信息。我們永遠把手機放在掌心裡!
作為一名社會心理學家,我開始擔心,這項技術實際上讓我們中的許多人變得更加「不合群」。也就是說,我們本應該是為了個人友誼而交換聯繫方式。和我們喜歡的人在一起,和我們有共同價值觀的人在一起,這遠比了解你認識的每個人此刻在做什麼要重要得多。
銘師堂
您曾在Ted演講中說過,新科技對男性在無形間的扼殺,這個應該如何理解呢?
津巴多
在我的《雄性衰落》一書中,我寫了很多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世界上有太多年輕人都沉迷於玩電子遊戲。他們不寫作業,逃學,放棄工作,放棄與朋友面對面的社交,甚至停止聊天,因為他們認為這很浪費時間;他們不鍛鍊也不運動,經常不參加家庭聚餐。
沉迷電子遊戲,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他們在學校裡表現不佳,成績很差,甚至面臨輟學。但是他們願意忍受所有這些負面的東西,以便成為虛擬世界裡的戰術家,或在其他遊戲裡統治他們的敵人。
我同樣擔心的是,許多年輕的男孩和男人都沉迷於免費的網絡色情。在每個有電子遊戲和色情作品的國家,這對年輕人來說,都是很嚴重的打擊。
銘師堂
從幫助當代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您有什麼應對建議嗎?
津巴多
我確實對科技給全球數百萬人的思想和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發出過警告,但我也同時研究了許多實用的解決方案,比如HIP項目。
如果我們要挑戰科技對男孩和男性造成的思想與健康的這種新的負面影響,我想這些方案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同時,汪瞻(銘師堂教育採訪代表)告訴我ICD11已經將網絡成癮納入其中,我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銘師堂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孩子普通比上一代人更加聰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您覺得教育工作者應該注意什麼?
津巴多
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技術正在改變每個用戶的大腦,從很小的時候就會開始,一直到成為中學生之前可能都無法停止。與上一代人相比,現今孩子們的思維速度更快,能夠處理更複雜和更廣泛的信息,與他們的長輩、父母和親戚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從一個心理學家的角度來看,心智成長不僅僅是簡單有效的信息處理。我們每個國家的教育體系都必須注重價值觀,比如慈悲心和同理心,以及社會利他主義。我們需要鼓勵團隊合作,與同學們分享想法和信息,願意也樂意幫助這些需要關懷的孩子。
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應該是培養每一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銘師堂
17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Pascal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生活在信息洪流中的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孩子什麼能力,才能避免隨波逐流,做到真正的獨立思考?
津巴多
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應該是培養每一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不是簡單地學習學科知識可以做到的。
批判性的思考問題是從目標開始,尤其是那些你想要達到的目標;然後需要我們制定一個能夠實現目標的計劃,同時,我們必須能夠識別所有阻礙這條道路的障礙;繼而,找到解決方案,使我們能夠克服這些障礙並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我認為,當我們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我們所有人都有必要將這種思維方式運用起來。
銘師堂
除了「批判性思維「之外,您覺得還有哪些思維方式值得著重培養呢?
津巴多
我在史丹福大學的同事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寫了一本重要的書《終身成長》(國內翻譯版本),我強烈推薦給你們。她指出,我們所有人具備兩種基本思維方式:一種是靜態的、穩定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動態的、增長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我們之中有很多人都過度依賴固定型思維,最終限制了自己的成長。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我們認為自己在某些事情上要麼非常容易,要麼非常困難,這是先天決定的。因此,我們相信,如果一件事一開始就不容易做,那麼我們就會早早放棄,甚至停止嘗試——這就像是學習一門外語,微積分,填字遊戲,藝術表演等等。反之,如果有了成長型思維模式,你會意識到,要想精通任何一項任務或技能,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練習。通過後天的努力,可以扭轉很多先天的不足之處。
每個學生都應該充分認識到:無論是作為學者、運動員、藝術家和家長,培養一種成長型思維對他們人生的成功都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付出必要的努力,投入必要的時間,反覆的實踐,並學會從暫時的失敗中跳出來反思,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當我們得到「No」的時候仍然不放棄,直到我們把「No」變成「Yes」。
銘師堂
在您的項目中,您是通過哪些方式來發展青少年的「成長型思維」?他們有何改變?
津巴多
我的HIP項目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式,面向的是所有中學生、大學生,現在也面向組織和成年人。我們會運用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礎研究,設計一些令人興奮的和誘人的課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圍繞特定的主題,使用多元的方法,比如播放令人興奮的視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動態交互、創建英雄廣場、建立與學生密切合作的隊友等,最後會評估每一堂課的結果。
最終,我們發現了最受歡迎的三個成果是:把被動的旁觀者變成主動的英雄;將靜態的、固定的固定式思維模式轉變為動態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將偏見降低為理解和接受差異。而完成我們課程的學生在很多方面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他們更加開放,沒有偏見;更喜歡團隊協作和社會合作;在學習新材料和在公共場合表演時表現出較少的焦慮和緊張,更喜歡學習新的思想和技術。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
銘師堂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我們應如何鼓勵孩子站起來,反對校園欺凌,不做旁觀者?
津巴多
我們對HIP的使命是激勵和訓練年輕人,讓他們認為自己是「訓練中的日常英雄」。我們要教育他們,如何在他們的生活遇到挑戰的情況下也能站起來、說出來,並採取明智和有效的行動。
父母們需要鼓勵這樣一種可能的、有價值的願景,並在理想的情況下為自己建立一些同樣以社會為中心的價值觀。教師和學校管理者也是如此。
銘師堂
根據您多年的教學經驗,您認為中學生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點分別在哪些方面?
津巴多
作為一名有著50多年教育經驗的教師,我認為,老師和家長都很重視向學生和孩子們傳達對學習的熱愛,這十分重要。
讓教育成為一組令人興奮的挑戰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挑戰可以通過集中的嘗試和錯誤來掌握,在長輩的指導下,通過付出的努力和實踐獲得可獲得的回報。
在我看來,銘師堂教育的使命與我在這次回答中倡導的理念和價值觀是非常吻合的。很期待能夠和瞻以及銘師堂教育一起,為中國的學生們帶來行之有效的心理學知識和技巧,祝願你們在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國學生方面取得成功。
專訪英文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