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英語環境要「認命」

2021-01-13 雙語帶娃一小句


最近單獨開闢了一個【帶娃打卡】欄目。前幾年帶娃都不打卡,如今開始打卡的目的其實是想固定一批「套話」語料。


我給跳跳的輸入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弱點,就是我一直追求的是英語能覆蓋全場景全主題,所以我自雞英語也會儘量多挖掘新語料,學會了馬上跟孩子說。但是以我每天帶娃著一兩小時的量來說,相同內容復現率難以保證,復現的間隔也不確定,導致孩子理解不清,也記不住,難以輸出。不能應用的內容也很容易忘掉。我自己也會出現邊學邊忘的情況,不能及時給孩子和自己復盤,這可能是跳跳輸出較少的原因之一。
 
可能有一些喜歡英語,覺得自己英語水平還不錯的家長都會犯我類似的毛病,那就是由於思想上「只」認同天然母語環境的形式,從而會不自覺地還原自然英語環境的以下幾個特徵:

我剛開始學習親子英語的頭半年,我還會按照進度輸入我當天所準備的內容,但是問題是,孩子不會按照家長的安排來玩,超出準備範圍的英語我又hold不住,能隨機hold住任何場景的英語成了我當時的最大需求。


經過一年,無論隨機遇到什麼主題什麼場景,我都能隨機說幾句,隨即也懶得再去備課,每天都是看心情帶娃啟蒙。那麼問題來了,場景、主題、情節、語言各個維度全部隨機,雖然能見招拆招,避免了孩子不配合的問題,但是大大降低了復現率。


蓋兆權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所說的教材的必要性可能就是如此吧。在二語路線中,比起豐富靈活的口語交流,優先需要的是能保證高復現率的有固定內容且有循序漸進體系的教材。所以我接下來要調整的是要繼續跟一套教材,按主題每周補充一些固定內容,陪著孩子反覆應用,同一主題滾動複習並且在滾動的同時加入新的內容。


積累一套固定的表達不必全靠口語來輸入,海量的主題兒歌、經典繪本歌曲都是增加復現率,讓孩子積累第一桶語言模板的好材料。這就引出我犯的第二個問題,缺乏刻意練習。


由於一心追求OLOP(一人一語),我一直期待能自然而然地得到豐富靈活的口語帶來的好處,然而忽略了刻意練習。這裡的刻意練習不是說要教孩子,逼孩子重複,而是巧妙利用海量的主題兒歌、經典繪本(或改編歌曲)幫孩子熟練記憶幾十個常見場景的固定表達。通過家長把兒歌或繪本(或改編歌曲)轉化為可理解性輸入,再配合豐富的口語表達進行補充,這才是完美的輸入方式。所以家長不能因為自己英語好了就偷懶,備課一直都要堅持。


另外,不要被「刻意」二字嚇到,雖然我不希望像學校教學那樣教孩子考孩子,但是用好玩的方式重複是必要的。比如需要練習的內容可以唱著說,或者有節奏地用rap來說,或者用誇張的語調說,這些都能引起孩子對語言的關注和重複。


這是又一個對雙語啟蒙的誤解,我相信誤解的人不只我一個。理論上兒童是可以做到完全的外語思維,所以我們會認為只要不翻譯,孩子就自然會用英語思考。但是實際操作是這樣的麼?我發現給孩子聽過了漢語的小豬佩奇音頻後,再來看英文小豬佩奇動畫片,孩子由於理解得更深刻興趣也比之前只看英語版增加了很多。孩子也會出現自發的翻譯,將中英文相同的內容對應出來,顯然使用了母語,對英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效率也更高了。


在實際操作中,孩子使用哪種語言作為思維語言是可以控制的麼?我暫且想到以下幾個引導孩子外語思維的要點。



用哪種語言更符合情感需求,孩子就會用什麼語言來思考。例如,英文經典兒歌,翻譯成漢語兒歌后,孩子不愛聽了。給我們的啟示是,想留住孩子的外語思維,優先要選擇有趣的活動,每次孩子想到這個有趣的活動,關聯的思維都是英語的。好聽的兒歌、有趣的繪本、動畫、互動等是長期的重要陪玩內容。


跳跳從兩歲半開始會主動要求我們說漢語,日常交流(無趣)的內容,理解起來效率又低,孩子有權懷疑使用這門外語的必要性。培養必要性,就要先從增加趣味性開始。無趣的內容的比例要等熟練程度增加後,慢慢提高。不能為了多和孩子說點英語,做挫傷孩子興趣的事情。趣味性增強了,熟練度增強了,再來增加日常交流(無趣/不熟練)內容的比例。




蓋兆權的《規劃師》這本書提出的是3歲起點的「二語習得」的路線。但是包括我在內都更希望孩子能更加貼近母語習得的路線,因此很多人都選擇了0歲起點。那麼問題來了,「母語路線」和「二語路線」本質的差別在哪裡呢?


「母語路線」的出發點是通過豐滿高質量的口語和大量輸入時間,使孩子自然習得類母語水平的英語,關鍵點在【語言環境】上;而「二語路線」是雖然也有口語輸入,但是口語輸入只是輔助地位,家長更重要的工作是幫助孩子建立能夠適應人工英語環境的學習習慣,關鍵點在【習慣】上,這個習慣的建立需要將家庭和社會資源調配起來形成一套生態。說人話就是,利用多媒體、閱讀以及親子口語來習得語言的環境,這個人工語言環境不如母語環境那麼可理解並天然無痛,所以需要孩子養成適應它的習慣,培養這個習慣需要所有家庭成員和社會機構以及幼兒園的等等的輔助。


雖然我一直是以為自己走的「二語路線」,但其實行的是「母語路線」之實。我是半年前徹底宣告我的「母語路線」破產的,然而由於慣性,拖了很久沒有著手改變方向。其實當時選擇母語路線也是不得已。


「二語路線」其實更加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首先多媒體的運用,需要孩子的認知水平匹配,我在孩子一歲半時開始用TPR學英語,完全不如3歲以後TPR的效果好,大大挫傷我的動力。閱讀也是同理,3歲之前通過閱讀來輸入,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孩子可以一兩歲就看分級讀物,但是跳跳三歲半了,仍然不太喜歡這種語言重複又無趣的書。


因此,0歲起點是非常「費媽」的。除非孩子的閱讀習慣很好,有可觀量的閱讀,否則家長只能被迫選擇母語路線,從而走上大量口語輸入的路。然而大部分家長的英語是不能滿足孩子發展的需求,所以漢語強勢的來臨,孩子優先選擇漢語思維是早晚的事。


在3歲前被迫採用了母語法的家庭,也不能忽視【習慣】的培養。一邊用母語法打醬油學點英語,等到3歲左右習慣也養成了,就及時轉到「二語路線」上,最不浪費時間。


雙語啟蒙圈流傳這樣的說法

每天1小時是外語水平

每天2小時是二語水平

每天3小時是母語水平


我認為這是一個為了簡化問題而不得已提出的量化指標。要達到外語/二語/母語水平要走的路線是不同的,所以這個1小時/2小時/3小時中要做的事情也不同,因此,也不能僅僅按照暴露在語言中的時長去預測將來的英語水平。與其考慮每天有沒有達到輸入時間指標,不如考慮輸入的形式是否在有效執行「二語路線」的目標。


比如,如果家長一天僅有2小時陪孩子,那麼與其提供2小時低水平重複的口語輸入,不如分配為親子口語+動畫片+基於動畫片的操練+閱讀+基於閱讀的操練等等,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彌補家長口語輸入質量的缺陷。家長如果能積極備課,讓少量的親子口語和多媒體材料有機融合,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寫這些不是說口語輸入不應該,親子口語是可理解性最高的,是啟蒙路線中必不可少的方面。然而,走「二語路線」的家長,譬如我,又要同時警惕親子口語的陷阱,避免自不量力地跑偏到母語路線上,親子口語恰到好處即可,口語輸入時長並非決定性的指標。



最後我要說「認命吧」。


在中國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社會語言環境的支持大大不足,人工英語環境的質量無論是如何都是不能滿足母語習得的需求的。花費全部精力營造更加接近母語環境的語言環境,其實性價比非常低。家長更應該發揮餘熱的地方是,幫助孩子建立起適應人工英語環境的【習慣】,讓孩子能夠常年保持很高的英語學習動機,願意通過閱讀、動畫、適量的英文交流主動學習英語。說到底,更需要的是一個英語學習的良性生態環境,而不是語言環境。


從這個角度講,選不選雙語幼兒園就看這家幼兒園能不能成為這個良性生態環境中重要的一環,如果不太重要,又很貴,放棄也不可惜,而不能只看它有沒有好的語言環境。





80後 日語翻譯

日本京都大學 外國語教育學碩士

自寶寶0歲 實踐雙語啟蒙

「玩」系養娃


相關焦點

  • 「加拉帕戈斯象龜」在「野生」和「人工」環境的成長比較
    不過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的陸龜,成長的速率向來也備受關切,很多愛好自然的人士認為,生物應該順其自然來生長,人為的揠苗助長的做法,恐怕會帶來不良的後果。瑞士研究學者的這篇研究,最明確的結論就是:在經過四年的飼養之後,人工環境飼養的加拉帕戈斯象龜,背甲長度是野生環境個體的兩倍;而體重更是超過野生飼養個體的十倍!
  • 科學家開發出「人工舌頭」,可以品出不同年份的威士忌
    最近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團隊開發一種「人工舌頭」,可以品嘗出不同年份的威士忌。雖然號稱「人工舌頭」,但它實際上只是一塊微小的玻璃晶片,但「麻雀最小五臟俱全」,根據該團隊介紹,這塊「人工舌頭」由三個獨立陣列組成,每個陣列中包含了 200 萬個「人工味蕾」,這些「人工味蕾」比人類味蕾小 500 倍,邊長只有 100 納米。
  • 「因此」、「所以」英語怎麼說?五分鐘讓你完全搞懂
    「因此…」、「所以…」最常見的英語說法是therefore或so。但其實還有更多用法可以來表達「因此..」、「所以..」的英語。以下整理了四種「因此…」、「所以…」的英語用法,趕快學起來增強英語能力吧!
  • 「麵包英語」,成人英語培訓的另一種思考
    「麵包英語」是基於微信開展教學的,這樣的模式與傳統培訓有很大不同,學習的內容更多落實到現實場景中去口語鍛鍊,與此同時沒有特定的上課地點、沒有路上的通勤時間,學英語變成一件更隨意更生活的事作為絕對意義上的移動化英語學習平臺,「麵包英語」學員通過在微信群內上課的方式和老師一對一互動,授課方式以語音為主文字為輔,上課的時間和授課場景相對靈活,同時作為學員更可以幾乎零門檻地用最自然的方式和授課老師溝通
  • 「整理」英語怎麼說?整理的相關英語詞彙、短語一次告訴你!
    家裡是每個人每天都會待的地方,那麼整理房間跟房子、春節大掃除、擦桌子、拖地、洗地板…等的英語應該怎麼說呢?小編整理了以下與「整理」有關的英語短語、詞彙!1.Clean out 清空Clean有清潔、打掃的意思。
  • 「輕英語」英國人最怕碰到的3種英語腔調
    1)培養直覺:遇上子音就要接元音日本腔英語,最顯著的特性就是「多音節」,除了子音結尾n之外,其他都會再接元音;例如:He is on the beach,多數人會說He is on the "biichi",看到尾音ch加一個i音就對了。
  • 「標題黨」用英語到底怎麼說? | 一周熱詞
    原標題:「標題黨」用英語到底怎麼說? 現在「標題黨」這個概念的出鏡率是越來越高了, 如果你是UC一類平臺的用戶,那你的體會應該更深, 不過你知道「標題黨」用英語到底怎麼講嗎?
  • 外國人居然也「相親」?相親用英語怎麼說你知道嗎~
    ②「催婚」push/pressure/urge somebody to get marriedpush 是推動和促使的意思,urge 是力勸和催促的意思,pressure 有施加壓力的意思。你們為什麼要催我結婚,我才24.
  • 「HAY!17」語音識別PK賽 英語流利說完勝科大訊飛
    「HAY!17」語音識別PK賽 英語流利說完勝科大訊飛 12 月 16 日,由著名科技媒體PingWest品玩主辦的「HAY!17·無限奇境」嘉年華在北京炸裂開場。
  • 二十年前的全民學英語風潮,如今變成了「學 Python」
    他可以熟練地列舉 Python 的各種好處:「資源太豐富了,你想學人工智慧,框架和庫一堆一堆,多到你不知道用哪個好。」「應該這麼說,大家都用 Python,可以說是生態環境決定了吧。底層和類庫,你當然也可以用其他語言,不過這一大堆東西,你自己再擼一遍,那不是重複造輪子嗎?」阿峰總結道。還有一些人,他們學 Python 並不指望用它解決實際的問題。
  • 「最美應用」knudge.me:這一個假期,英語水平要彎道超車了
    「假期不是用來玩樂的,而是趕超對手的最佳時期。」這是每次放假前聽出繭子的話,但是好像正直的我們都不會做這種偷雞摸狗的事,光明正大地把假期都荒廢在看劇和玩遊戲上了。這個假期,只恨發現了一款叫做 knudge.me 的應用,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 每日知識點:英語裡的各種「小心」的說法你都會嗎
    」。所以呀,學好英語還是很!重!要!的!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英語裡常見的「小心」都有哪些單詞或短語,希望大家學完後,可以學以致用。 be careful這個是我們一開始學英語就會接觸到的注意、小心、仔細點兒。 Be careful, you could end up by getting hurt. 當心, 你可能最終會傷到自己的.
  • 「前英語老師」羅永浩第二次直播的詞典筆,為什麼說是英語學習神器?
    還有一個產品與他「前英語老師」的身份密切相關,那就是有道詞典筆 2.0。「詞典筆,這個我很喜歡」這款詞典筆是一個英語學習「神器」,在 2019 年的極客之選年度評選中獲得了「年度智能學習硬體」。它可以像螢光筆一樣快速在書本上進行掃描,集查詞、翻譯、跟讀功能於一身。
  • 專業成人英語教育「口語粉碎機」走進首都兒科研究所
    2019年11月,口語粉碎機應首都兒科研究所的邀請,為其院青年醫生舉辦了3期英語講座。這是繼4月份,口語粉碎機在北京同仁醫院的開設英語青年講堂後,又一次在國家頂級醫院開設英語培訓講座。
  • 一份「清單」和一個「坐標軸」:這是2018年我看教育的方法論
    這篇文章將針對這兩個問題,首先分享一個優秀教育產品的「檢查清單」,然後探討一個幫助快速判斷的「坐標軸」。希望你無論是消費者、創業者還是投資人,看完文章後,都能對教育產品有更清晰的認識。當在線化無法解決學習動力、而物理環境和老師可以的時候,教育創業的機會就是為這些人服務。春節前,我在兩篇報導《嘗試過純線上產品之後,「人工智慧課堂」認為教室這個場景太重要了》和《針對三、四線城市的K12校外輔導機構,「學有幫幫」用重服務支持S2b2C的擴張模式》中提到了這種新的模式。
  • 「涼宮春日的憂鬱」入選11區高中英語教科書
    由谷川流創作,2003年發行,2006年被改編為TV動畫後成為大熱門的輕小說「涼宮春日的憂鬱」,將從今年4月起加入高中1年級的英語教科書。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團長大人也終於在教科書中出道啦。書中使用的是本系列第1卷「涼宮春日的憂鬱」的開頭部分,換了座位後春日和阿虛坐到了窗邊,春日想到建立一個新社團。除了收錄小說插畫作者伊東雜音的插圖,原作的開頭部分以外,還有本系列第7卷「涼宮春日的預謀」的插圖。收錄涼宮的教科書名為「World Trek English CommunicationI」(桐原書店,平成29年度版),是高中1年級的英語交流教科書。
  • 學好英語,從練好音標入手(「s」和「z」)
    往期文章學英語,從練好音標入手(「k」和「g」)二. 音頻在線三. 發音規則碰一碰四. 讀單詞句子模仿① 含有/s/的單詞與句子> 單詞>>cease/ sis / v. 終止>>say/ se / v.
  • 英語習語: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小事一樁」
    如果您說某事是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那就意味著它很容易完成。For example:I finished my exam 30 minutes early. It was a piece of cake!
  • 小米「小愛老師」體驗:讓你專心英語的多功能翻譯機
    小米的這款「翻譯機」叫做「小愛老師」,在完整的翻譯機功能之外,「小愛老師」還具備了電子詞典、背單詞、錄音筆、練口語等功能,小米將這款產品描述為「英語學習新物種」。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小米大家電事業部總裁王川親自負責打造的第四款產品,前三款分別是小米盒子(2011 年)、小米電視(2012 年)、小愛同學(2017 年)。
  • 「大閘蟹」用英語怎麼說?
    原標題:「大閘蟹」用英語怎麼說? 中華絨螯蟹是一種經濟蟹類,又稱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閘蟹。為中國久負盛名的美食。其螯足用於取食和抗敵,掌部內外緣密生絨毛,絨螯蟹因此而得名。 大閘蟹用英語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