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首屆長三角財經大數據應用能力大賽決賽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舉行。記者注意到,這場比賽「曠日持久」,歷時5個月,來自復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上海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浙江職業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十餘所高校參與比賽,並最終決出十一支隊伍進入決賽。
近年來,財經大數據的現實應用成為長三角地區高校財會專業關注的重點。此前,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就多次舉辦「大數據+會計」、「大數據應用於財務轉型」等專題的培訓營,意在加強財會專業人才朝著大數據業務方向融合轉型。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也在2019年5月成立財經大數據中心並開始相關平臺建設,2020年3月上線運行。目前,該平臺已建成包括超過25億條財經基礎數據、部分特色數據,以及大數據管控平臺和多個應用系統,訪問量超百萬次。其中,財經基礎資料庫涵蓋面廣,包含綜合金融、滬深上市公司、財務基礎等資料庫;特色資料庫包含財經文本、保險行業、家庭金融理財與健康管理等資料庫。就在今年10月,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還以33.8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一款大數據金融風控實驗平臺,供學生在教學中學習應用財經大數據。
但是,高校紛紛加碼「財經大數據」領域,並不代表這個高難度的跨學科專業就能培養大量實戰應用人才。一名211財經類大學財經大數據專業學生告訴記者,這門學科需要至少一門計算機、一門財經類專業的本科基礎才能真正談得上「應用」二字。
首屆長三角財經大數據應用能力大賽的重點就在「應用」上。參與這項比賽的隊伍在對財經數據的處理、加工、建模、分析與挖掘的基礎上,通過對「農村眾籌的扶貧效應」「上市公司股權高轉送預測」「長三角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評價體系」「保險產業保費收入的影響因素」等多個方向進行了頗有意義的探索。
來自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雷雨欣、張琪,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戴揚,上海師範大學的蘭孟燁等學生組隊的參賽作品《基於文本挖掘法的長三角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評價體系》最終奪得特等獎。該作品利用文本挖掘技術與基於詞頻特徵的內容分析法構建定性指標,經過模型分析與驗證,優化風險評估的準確性與靈活性,從而為科技型企業融資與銀行貸款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大數據對金融財會領域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何將大數據的價值最大化,幫助金融財會行業轉型升級不僅是各機構、企業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更是推動行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在這種背景之下,金融財會行業對高端財經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