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為高校學科建設做「健康診斷」。 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素質育人體系專業品牌團聚力研發出的第二課堂系統、能力評估三角計量法和青年成長飛輪模型等服務,正契合了學科評估工作的諸多要求;團聚力通過相關系統進行信息採集、存儲、建模、分析、評價、發現等多維數據以及分析,提供全數據閉環流程,為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提供智能支撐服務,驅動評價體系重構,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評估中發揮積極作用。
打破「五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長久以來,素質教育的口號喊的震天響,但學校和家長仍然難逃「分數至上」觀念的桎梏,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也提出,要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對此,引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被認為是推動扭轉「五唯」的有效途徑。
依託於科學建模方法和專家經驗,團聚力建立了完備的指標策略與資料庫,打造了高校第二課堂育人管理系統,打破了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統一了身份認證;其次,第二課堂系統設計了包括參加黨團教育、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學術活動、創新創業、素質拓展、文體競賽、擔任團學幹部等諸多素質教育指標,通過信息化手段深入全場景和全流程,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在應能、應會、應備等方面需要提高哪些技能,讓高校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各個環節實現可測量、可優化。
助力高校科學決策 讓素質教育成果清晰可見
如何把一個青年的成長和職業發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素質,以可計量、可對標、可改善的直觀形式呈現出來,為社會和企業培養與崗位匹配度最高的人才呢?以改觀、提升和強化學生素質教育工作項目的聚合帶動作用,實現學生培養與時俱進的發展,多年從事青年人力資源領域研究工作的團聚力給出了答案。
圖:團聚力成長飛輪模型
團聚力研發出青年素質能力成長飛輪,確定了頂層的四個維度,又拆解了十個要素、41個能力點,構建了面向大學生的能力素質成長模型。就好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高度智能的虛擬夥伴,去獲取各個維度的能力點,獲得全面成長。
系統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統計每個學生的學情概況、學業分析、課堂評價,幫助老師發現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和能力優勢,從而制定個性化的素質教育培養路徑,完成樹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
學生的素質能力可以通過青年素質能力成長飛輪模型呈現,那麼如何判定這種呈現的準確度呢?團聚力另一核心成果解決這一問題。團聚力採用能力評估三角計量法,評估以行為軌跡大數據計量為主,輔以360度評價與心理量表測評加以佐證;這種基於大數據進行的三角驗證評估,具備高可信、難造假的特徵,讓能力評估的結果準確、真實。
團聚力助力高校提升數據可靠性和評價科學性與準確性
大數據正在驅動教育模式的變革,重構教育評價體系。第五輪學科評估方案中著重強調了信息核查、問卷調查等評估程序,一個是通過材料形式審查、信息邏輯檢查、公共數據比對、證明材料核查、重複數據篩查、重點數據抽查、學科歸屬分析等措施,對評估信息進行全面核查和「清洗」;再有就是通過網絡調查平臺對學生和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
傳統信息化往往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沒有發揮出真正價值,而團聚力的目標是為了數據成效看得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減輕高校工作負擔。
通過團聚力第二課堂系統為高校構建兩個資料庫,學生素質能力畫像資料庫和學生素質能力軌跡資料庫。高校在做相關信息收集時,不需要準備複雜材料,基於系統數據即可生成學生成長學情報告。這能夠幫助學校和老師全面了解學生的綜合發展情況,讓學校教育資源統籌和管理有據可依、有跡可循;有效助力學校科學實施教學計劃,落實素質教育發展方針,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團聚力第二課堂系統留存了大量的畢業生數據沉澱和積累,對已經畢業的學生問卷調查,跟蹤畢業生就業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都十分便捷;同時也能將評價轉化為企業用人的能力素質項,「這就既解決了學校素質育人無法量化評價的問題,又解決了學校育人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脫節的問題。」
服務120所高校,助力高校學科建設接受全面體檢
團聚力以讓素質教育成果清晰可見為目標,已覆蓋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120所高校,為150萬高校學生提供包含價值證實、成長資源推送、工作推薦等人力資本服務。青年人力資本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洪峰表示:高校應該重視本次評估工作,以學校教育質量評價改革為切入點,破除片面質量觀,加大高校素質教育貫穿於整個課程改革的評價全過程。
「一方面,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加快落地,將使教育服務更精準、更高效;另一方面,科技的應用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成長、老師的持續發展和管理的科學有效。團聚力將持續在有效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養,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助力各高校實現從知識評價走向綜合素養評價,從課程學習評價走向人的發展評價,關注人的增值評價,從評價學生『是什麼人』走向培養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為全國各大高校在人力方向提供更專業的支持,助力高校學科建設接受全面體檢。「宋洪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