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否有真實的目的?
一個終極問題困擾著人類:生命存在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有人會說:「為了名、為了利、為了愛情、為了事業,等等,這些不就是生命明顯的目的嗎?」
可是,如果人腦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的話,再多的「為了」,也不過是一種程序而已。這樣的「心理」活動與物理機械運動,就沒有本質區別,只是簡單和複製的區別而已。
問題的問題是: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是否「問這個問題的動作」,也是一種程序設定?
「生命是否有真實的目的」,實質上就是「生命是否存在自由意識」的問題。
經典物理學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經典物理學之中,最小的物質是一個個剛性小球,它們通過碰撞的方式來傳遞力和能量,發生聯繫傳遞信息。要假定這些剛性小球具有「意識」,顯然很幼稚很荒唐。
人們常常在問:人由原子組成,人有意識,那組成人的原子有意識嗎?
如果回答「原子有意識」,一定會被人嘲笑。
如果回答「原子沒意識」,那「意識」又是從哪裡無中生有的呢?
現在的教科書給出的答案是:這些剛性小球(物質)之間高度聯繫,就產生出了意識。
可是,不管它們怎樣高度聯繫,它們始終都是一個個剛性小球。
量子物理學的否定了「剛性小球」作為物質的基本單位。亞原子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具體屬於什麼狀態,取決於你的觀察方式。在量子論和相對論之中,能量和物質的界限是模糊的。特別是弦理論,認為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單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線」,電子、質子、夸克之類的基本粒子,都是由佔有二維時空的「能量線」所組成,本物質不是佔據空間單獨一點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維的弦。弦理論之中的物質和時空的界限是模糊的。
當我們認為自己沒有搞清楚「意識的本質」是什麼的時候,其實不知道自己連「物質的本質」也沒有搞清楚。
既然都沒有搞清楚,就不妨礙我們用量子論的方法去探索意識的奧秘。當然,理論上可以大膽想像,最終還得落實到實驗上的小心求證,否則就會陷入純粹的玄學思辨。
量子疊加態原理,為自由意識的存在,提供了物理條件。大腦神經內部的亞原子粒子,處於非觀察狀態時,以不確定的量子疊加態存在,其行為完全處於自由選擇,不受外界幹擾左右。
我們能否感知發生在愛人身上的事情,即使她遠在千裡之外?
意識現象和量子現象,在今天都是沒有完全解開的謎團。現在很多人喜歡用量子糾纏原理來解釋心靈感應。以目前的科學認知,量子糾纏本身不傳遞信息,而一個心理活動事件卻承載著大量的信息。
用量子糾纏解釋心靈感應,似乎有點牽強。心靈感應現象究竟存不存在,還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
很多科學家傾向於認為不存在,讓神秘論者很不高興。常常有「母子連心」的說法。母親疼愛自己的子女,心中自然時常思念和擔憂。我也是有一對兒女的父親,很喜歡小孩,會在吃飯、走路、駕車的時候想孩子們,猜想他們在幹什麼,會不會遇到什麼危險,除非在工作忙碌的時候。
母子連心牽涉著濃厚的情感色彩,許多人傾向於承認心靈感應的存在。說實在話,我也希望心靈感應存在。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存在呀!可是,科學最基本的精神是求真,有就是有,無就是無。
科學需要不斷探索,我們先不要急著下定論。或許心靈感應的確存在,或許它的運行機制不是量子糾纏,而是更深層次的原理。
直覺是否包含關於未來事件的信息?
在微觀量子世界,時間箭頭被打斷,現在事件可以影響過去事件,未來事件可以影響現在事件。我們的直覺和預感,或許就包含著未來事件的影響。當然,這需要搞清楚大腦內部的信息處理機制,現在的一切都只是猜測。
我們可以不藉助常規感官獲得這些信息嗎?
宇宙中的基本物質,表面上各自獨立,實則彼此交互。它們一旦產生交互,時空聯繫就會保留下來,而我們的心靈也以類似的方式纏繞在一起。因此,諸如預感、千裡眼、心靈感應等神秘現象,或許確實存在,是進化的自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