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繞的意念:當心理學遇見量子力學

2021-01-16 量子科學

生命是否有真實的目的?


     一個終極問題困擾著人類:生命存在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有人會說:「為了名、為了利、為了愛情、為了事業,等等,這些不就是生命明顯的目的嗎?」


     可是,如果人腦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的話,再多的「為了」,也不過是一種程序而已。這樣的「心理」活動與物理機械運動,就沒有本質區別,只是簡單和複製的區別而已。


     問題的問題是: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是否「問這個問題的動作」,也是一種程序設定?


     「生命是否有真實的目的」,實質上就是「生命是否存在自由意識」的問題。


     經典物理學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經典物理學之中,最小的物質是一個個剛性小球,它們通過碰撞的方式來傳遞力和能量,發生聯繫傳遞信息。要假定這些剛性小球具有「意識」,顯然很幼稚很荒唐。


     人們常常在問:人由原子組成,人有意識,那組成人的原子有意識嗎?


     如果回答「原子有意識」,一定會被人嘲笑。


     如果回答「原子沒意識」,那「意識」又是從哪裡無中生有的呢?


     現在的教科書給出的答案是:這些剛性小球(物質)之間高度聯繫,就產生出了意識。



     可是,不管它們怎樣高度聯繫,它們始終都是一個個剛性小球。


     量子物理學的否定了「剛性小球」作為物質的基本單位。亞原子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具體屬於什麼狀態,取決於你的觀察方式。在量子論和相對論之中,能量和物質的界限是模糊的。特別是弦理論,認為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單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線」,電子、質子、夸克之類的基本粒子,都是由佔有二維時空的「能量線」所組成,本物質不是佔據空間單獨一點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維的弦。弦理論之中的物質和時空的界限是模糊的。



     當我們認為自己沒有搞清楚「意識的本質」是什麼的時候,其實不知道自己連「物質的本質」也沒有搞清楚。


     既然都沒有搞清楚,就不妨礙我們用量子論的方法去探索意識的奧秘。當然,理論上可以大膽想像,最終還得落實到實驗上的小心求證,否則就會陷入純粹的玄學思辨。


     量子疊加態原理,為自由意識的存在,提供了物理條件。大腦神經內部的亞原子粒子,處於非觀察狀態時,以不確定的量子疊加態存在,其行為完全處於自由選擇,不受外界幹擾左右。


我們能否感知發生在愛人身上的事情,即使她遠在千裡之外?


     意識現象和量子現象,在今天都是沒有完全解開的謎團。現在很多人喜歡用量子糾纏原理來解釋心靈感應。以目前的科學認知,量子糾纏本身不傳遞信息,而一個心理活動事件卻承載著大量的信息。


     用量子糾纏解釋心靈感應,似乎有點牽強。心靈感應現象究竟存不存在,還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


     很多科學家傾向於認為不存在,讓神秘論者很不高興。常常有「母子連心」的說法。母親疼愛自己的子女,心中自然時常思念和擔憂。我也是有一對兒女的父親,很喜歡小孩,會在吃飯、走路、駕車的時候想孩子們,猜想他們在幹什麼,會不會遇到什麼危險,除非在工作忙碌的時候。


     母子連心牽涉著濃厚的情感色彩,許多人傾向於承認心靈感應的存在。說實在話,我也希望心靈感應存在。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存在呀!可是,科學最基本的精神是求真,有就是有,無就是無。


     科學需要不斷探索,我們先不要急著下定論。或許心靈感應的確存在,或許它的運行機制不是量子糾纏,而是更深層次的原理。




直覺是否包含關於未來事件的信息?


     在微觀量子世界,時間箭頭被打斷,現在事件可以影響過去事件,未來事件可以影響現在事件。我們的直覺和預感,或許就包含著未來事件的影響。當然,這需要搞清楚大腦內部的信息處理機制,現在的一切都只是猜測。


我們可以不藉助常規感官獲得這些信息嗎?


     宇宙中的基本物質,表面上各自獨立,實則彼此交互。它們一旦產生交互,時空聯繫就會保留下來,而我們的心靈也以類似的方式纏繞在一起。因此,諸如預感、千裡眼、心靈感應等神秘現象,或許確實存在,是進化的自然結果。



相關焦點

  • 一分鐘看懂量子力學 |當心理學遇到量子力學,就解釋一切心理問題
    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量子力學的發現實際是發現了宇宙萬物,所有物質的基本構成,這個構成的最小單位,就稱之為「量子」。也就是說我們能看見的看不見的一切都是量子構成的,並且可以用量子力學理論解釋除了廣義相對論引力以外所有物質間相互作用的關係。這以為著,量子力學揭開了宇宙萬物的構成和相互之間聯繫的基本原理。
  • 一分鐘看懂量子力學丨當心理學遇到量子力學,就解釋一切心理問題
    轉發自李嘉琪公眾號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6-29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
  • 量子纏繞
    牛頓的經典力學。20世紀最風騷的科學是什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21世紀最風騷的科學是什麼?量子力學。當今量子力學中最撩人的是什麼?量子纏繞。 什麼是「量子纏繞」?答案眾所紛紜,莫衷一是。 以上這兩個量子之間的時髦風騷而牢固的「基情」,現代西方科學界稱之為「量子纏繞」。 有人問,有木有比較正經一點的答案。我的回答是:沒有。 因為,整個量子力學從一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有點不太正經。例如,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
  • 「煙霧纏繞的巨龍」:量子力學與延遲選擇實驗
    牛頓(Isaac Newton)曾斷言光是由粒子組成的;和他同時代的著名科學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光的本質是波動。現代的量子物理學家認為,兩者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光既可以被視為粒子,也可以被視為波。光的這兩種不同特徵會在物理實驗中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它取決於光的哪一種性質在實驗中被測量。這種「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最基礎的原則之一。
  • 心經與量子力學
    因為有色界是由眾多生靈的意念幻化而成,個人的意念則是微不足道,不足以改變這眾多意念幻化出來的東西。所以他即使原本是不存在的,但他被幻化出來了,我們又無法去改變他(除非集眾生之力),所以他也算是真的。為什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呢?因為雖然你身在空中,可是看見的卻是色。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注意!這裡的空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本源空,一種是你想出來的空。汝念此空非真空。
  • 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量子力學    科學的探索和研究是永無止境的,但是對於世界探索的越深
  • 量子纏繞和我們的認知
    據筆者近半年的關注研究和認識,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雖然粒子在空間上可能分開,但兩者是纏繞的,也是會相互影響的。史丹福大學理論物理學家胡安·馬丁等也發現了蟲洞與量子糾纏之間的聯繫,兩個發生「纏繞」的黑洞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形成,這樣處於遙遠時空的兩個事件就可以聯繫到一起,也就是說此類黑洞由處於纏繞態的粒子構成。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其定義上描述複合系統(具有兩個以上的成員系統)之一類特殊的量子態,此量子態無法分解為成員系統各自量子態之張量積(tensor product)。
  • 科學遇見魔法:錢學森堅信人的意念是科技
    而海子寫出迫害他的兩個教授,的確從事特異功能與人體意念的相關研究,至今仍然在大學裡教書。1982年錢學森曾就對外不止一次的說過,特異功能和氣功是人體科學,人們都知道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都是偉大的發現,但人體科學與它們一樣偉大。甚至探索人體科技的潛力,比物理上的其他發現都要偉大。可是他的呼喊,並沒有得到多少回應。
  • 量子力學+心理學=成功解決所有心理問題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19世紀末,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在描述微觀系統時的不足越來越明顯。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譚師出品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
  • 科學異聞錄之量子纏繞——突破光速的信息傳遞
    但是,量子纏繞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定律,再次給科學界帶來了噩夢。量子纏繞前生在人們還不知道量子纏繞之前,就已經有逆天頭腦的科學家假設出了一個看似毫無根據,站不住腳跟,卻怎麼也無法擊破的猜想。什麼是量子纏繞這個猜想是如此大膽,如此得站不住腳,但只要假設一成立,似乎就完美到無懈可擊了。那麼這種假設到底能不能真的存在呢?自然界總是喜歡給人以無限的可能,永遠不會讓人失望。量子力學橫空出世打破了太多得常規,量子纏繞現象終於被人觀察到了。
  • 這種猜想可能將實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大一統!
    現代科學有兩大支柱,一種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一種是無數量子大師創立的量子力學。在平常生活的領域中,牛頓三定律基本可以完美解決問題。但是當物體被放大到天體層面時,牛頓力學便呈現了局限性,需要相對論來補充了。
  • 神秘的量子力學現象—量子糾纏
    這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似乎破壞了經典物理學的一些基本規則: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光傳播得快,它只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科學家們無法解釋這些粒子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是蟲洞嗎?未知的維度?還是愛的力量?這些光子被傳送到了地面,在地面上的多次測試證實,衛星的粒子確實仍然纏繞在一起。現在科學家們嘗試新的實驗:將量子粒子從地面傳送到衛星上,再建立一個分銷渠道,允許每秒傳輸數上萬個光子糾纏對。如果實驗成功。那麼衛星就可以用於量子通信了。
  • 愛情世界裡的「量子纏繞」
    愛情世界裡的「量子纏繞 ——從性格特質看「鋒菲戀」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相輔相成還是水火不容,科學家:未來或將統一
    現在科學有兩大基本理論,第一個為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第二便是由N個人創立的量子理論。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牛頓力學已經可以勝任大多數的問題,但是在微觀世界來看牛頓力學僅僅是一種極為特殊的現象,此時量子力學便粉墨登場。首先我們來說一說相對論的主要產物,他就是黑洞。
  • 因陀羅網與量子纏繞
    因陀羅網與量子纏繞
  • 量子認知的哲學思考: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認知,尋求量子大腦
    量子生物學:運用量子力學探索生物的奧妙中,我們介紹了目前所探索到的生物的生命賴以生存的量子生物行為。菲舍爾認為,所有原子核,如構成它們的基本粒子,都具有稱為自旋的量子力學特性。概略地來講,自旋量化了核「感覺」電場和磁場的程度:旋轉越高,相互作用越大。大腦中的神經元之間的電脈衝是人的認知的直接基礎,隱藏的量子層可能部分地決定了這些神經元如何相關和發射。他提出磷原子的核自旋可以作為大腦中基本的「量子比特」 - 這本質上是使大腦像量子計算機一樣運作。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這個現象呢在量子力學裡面叫做量子穿遂,就是這個電子他自己挖了一個隧道穿過去了。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現象叫做量子糾纏,就是科學家找來兩個電子讓他們成為一對,然後把它分開。然後最初是科學家把這兩個電子拿到分開100公裡的地方然後把一個電子動一下在100公裡外的另外一個電子也同時動了。
  • 新刊|量子力學,就在身邊
    1月9日第1121期《新民周刊》提前看封面故事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大家可能覺得量子理論生澀拗口,完全超乎常人的生活經驗,實在太難以理解了。但它實際上早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中國在量子科技從基礎研究向應用領域的轉化,以及相關的戰略布局也在加速。在這場關於未來的激烈競逐中,中國已經按下了「快進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