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家測量球迷大腦對比賽的反應—論文—科學網

2020-12-03 科學網

 

和2020年的其他事情一樣,今年的感恩節也有所不同。但電視上仍然播放足球比賽,如果你觀看任何一場比賽,大腦將以你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方式處理它們。在11月25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Neuron(《神經元》)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了觀看體育比賽時的驚訝感是如何改變大腦模式的。神經科學家了解這些變化很重要,因為它們有助於形成特別強烈的記憶。

「當在世界各地走動時,我們傾向於把事件分割成不同的『塊』。」該研究第一作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James Antony說,「我們後來把這些『塊』記憶為離散事件。所以問題就出現了,『我們的大腦如何決定一個片段何時結束,另一個片段何時開始?』結果證明,當意外發生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為了在自然環境下研究驚訝感,研究人員觀察了人們觀看體育比賽的情況。他們選擇籃球賽是因為在這類比賽中頻繁得分提供了更多機會觀察人腦是如何對變化做出反應的。20名自認為是籃球迷的人觀看了2012年NCAA男子「瘋狂三月」錦標賽9場比賽的最後5分鐘。之所以選擇較久遠的比賽,是因為參與者當時大多是大學生,他們不太可能之前看過或記得這些比賽。

為了衡量驚訝,研究人員首先計算了每支球隊在每次控球中獲勝的概率,然後將驚訝計算為每次控球概率的變化。因此,比分緊咬、得分交替領先的比賽比一邊倒的比賽更精彩。

當參與者觀看比賽時,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眼睛追蹤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以測量神經活動。研究人員發現,在更令人驚訝的時刻,前額葉皮層活動和瞳孔擴張發生了更大的變化。有趣的是,驚訝對這些活動模式的影響不同,取決於這些時刻與當前關於哪個團隊更可能獲勝的信念相矛盾或一致。

「神經成像通常是在一個高度受控的環境中進行的,但我們想做一些更自然的事情。」Antony說,「與此同時,有一種趨勢是通過大量精確測量來利用大數據。這就是我們的獲勝概率度量能夠做到的。」

研究人員還追蹤了富含多巴胺區域的活動,多巴胺攜帶有關獎勵的信息。與這些獎勵效應一致的是,他們發現,當受試者支持的球隊得分時,這些區域的活動更活躍。

目前,研究人員正重新分析收集的數據,看看能否將獲勝概率度量與參與者神經測量結合起來。他們還計劃調查體育迷在真實生活中最美好和最糟糕的賽場記憶,看他們能否將這些記憶與自己的驚訝程度聯繫起來。

「觀看體育比賽是感知和預測事件的一個很好的範例,因為這些預測是可以量化的。」Antony說,「此外,儘管體育運動與生存無關,但它們在興奮感和社會聯繫方面挖掘了人類的深層天性。」(來源:科學網 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neuron.2020.10.029

相關焦點

  • 神經科學家測量球迷大腦對比賽的反應
    但電視上仍然播放足球比賽,如果你觀看任何一場比賽,大腦將以你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方式處理它們。在11月25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Neuron(《神經元》)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了觀看體育比賽時的驚訝感是如何改變大腦模式的。神經科學家了解這些變化很重要,因為它們有助於形成特別強烈的記憶。「當在世界各地走動時,我們傾向於把事件分割成不同的『塊』。」
  • 神經科學家測量球迷大腦對比賽的反應,試圖挖掘人類的深層天性
    2020年,帶走了全球無數球迷的青春。那麼,球迷為什麼對體育比賽如此瘋狂?也許在你觀看任何一場比賽時,大腦都在以你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方式處理它們。11月25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Neuron(《神經元》)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了觀看體育比賽時的驚訝感是如何改變大腦模式的。神經科學家了解這些變化很重要,因為它們有助於形成特別強烈的記憶。
  • 先有睡眠還是大腦?—論文—科學網
    先有睡眠還是大腦?無腦水螅揭示睡眠機制在大腦發育之前就已形成   保持清醒的時間越長,大腦反應就越慢。
  • 螞蟻大腦也分區—新聞—科學網
    DAVID FERNANDES 人腦存儲記憶時有不同的區域分工,比如左側大腦存儲言語信息,而右側大腦專攻視覺信息,這被稱為大腦發育過程中的偏側化。本周,英國蘇賽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即便是小小的螞蟻,其大腦也出現了偏側化。
  • 心臟跳大腦抖 神經元分類更精確—新聞—科學網
    這項研究有助更好地理解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細胞如何相互作用,從而產生認識和行為。相關論文日前刊登於《細胞報告》。 按照慣例,科學家基於神經元的波形對其進行分類,波形即每一個神經元在處於激活狀態時所發射的特徵電活動模式,也就是「尖峰」。每一個神經元的波形各不相同,通過測量波形的寬度,科學家可以將神經元分為兩類:窄波形神經元、寬波形神經元。
  • O(1D)+CHD3反應發現新化學反應機理—論文—科學網
    9月4日,由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傅碧娜、張東輝、楊學明院士等撰寫的論文 「Trapped Abstraction in the O(1D)+CHD3→OH+CD3 Reaction」發表在最新出版的
  • 馬寧論文也被查!球迷向所在學院實名舉報,一稿多發學術不端
    近日馬寧取代了沈寅豪成為了中超賽場上熱度最高的裁判,其中包括了此前京魯大戰中作為VAR裁判搶戲,上海德比前裁判「出徵」時的大哥範兒,還有比賽期間他在加時賽吹掉了莫雷諾的兩個進球,同時單場比賽給出11張黃牌,再加上此前外界對於馬寧的印象就不是很好,所以馬寧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 神經元樹突在大腦計算處理信息能力中的作用出乎意料| Neuron
    神經科學家此前曾懷疑,樹突可能很少活躍,僅僅在特定情況下。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發現,當神經元的主細胞體活躍時,樹突幾乎總是活躍的。"看起來樹突棘是我們大腦中神經元如何實現計算處理信息的內在屬性。 這種情況並不是罕見的事件,"Lou Beaulieu-Laroche 說,他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也是該論文的主要作者。
  • 如何測量地下世界—論文—科學網
    研究人員還提出了一個整體系統:基本生物多樣性變量,它是測量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參數。這些將使世界範圍內的土壤狀況及其作用能力得到有效記錄和長期監測。 專家強調,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預警系統,有了它的幫助,人們就有可能在早期階段,確定現有的自然保護目標是否可以用目前的措施實現。
  • 論文查重軟體向傅明道歉!承認「論文抄襲」不實,球迷:什麼操作
    在昨天,論文查重軟體「paperfree」的公司湖南寫邦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致歉公告」,對涉及著名裁判傅明的「傅明抄襲論文」一事,進行了公開道歉,並要求相關轉載媒體和自媒體帳號刪除信息,盡力消除影響。這一變故讓球迷們也看傻了眼,紛紛留言道:這是什麼操作?
  • 大腦如何產生情緒和欲望?
    希望了解大腦編碼語言的神經科學家,一般研究的是大腦的細胞網絡是如何對感覺信息做出反應並產生行為的,比如運動或語言。但他們無法從細節上了解兩者之間的重要信息——能揭示動物情緒或欲望模式的大量神經元電活動,以及哪些活動能幫助調整動物的行為。即使就在幾年前,測量腦內部狀態背後的特定網絡的活動也是不可能的。一系列新技術的出現開始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 兩場比賽25助攻!廣州最強大腦全面爆發,郭士強喜獲第二趙繼偉
    北京時間12月4日,CBA聯賽結束了一場焦點對決,結果廣州隊以93:90爆冷戰勝新疆,帶給了很多球迷巨大的驚喜。在上一場對戰遼寧隊的比賽當中,廣州隊就展現出了超強的團隊作戰能力,前三節比賽全部領先,若不是郭艾倫在第四節超強發揮,或許上一場廣州隊就已經取得了勝利。
  • 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新聞—科學網
    這種古老人屬的大腦比分布在東非各地的黑猩猩大腦更大。 最近,一項對遠古幼童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南方古猿阿法種有著類似猿類的大腦結構,但大腦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發育到成年的大小,這表明它們的嬰兒可能更依賴於看護者的照料,這是一種類似人類的特徵。 科學家通過測量和分析人類遠古祖先的頭骨化石,以估計其大腦的體積和生長。
  • 實驗室創造出的大腦會有意識嗎?
    2019年8月,Muotri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報告創造出了能產生協調活動波的人腦類器官——類似於在早產兒中看到的活動波[1]。這些波持續了幾個月,直到課題組停止了實驗。這種全腦協調的電活動是大腦有意識的特性之一。
  • 副院長論文抄襲被球迷檢舉,過了3個月仍沒動靜
    或許不少球迷還記得沈寅豪這個名字。在2020年10月17日進行的山東魯能對陣北京國安的比賽中,作為當值主裁判的沈寅豪吹給北京國安一粒爭議點球,最終導致魯能不敵國安,止步於爭冠組淘汰賽八強。沈寅豪的爭議判罰直接影響了比賽結果,因此有氣憤的魯能球迷拿出了奇招來對付沈寅豪。
  • 新技術幫助研究人員量化有機體差異—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Chung Lab/MIT Picower Institute 利用人類幹細胞培養的大腦類器官或「迷你大腦」,為科學家提供了了解人類神經發育和疾病的可操作實驗模型。但沒有兩個類器官是相似的,也沒有一個像真正的大腦。這個問題阻礙了科學的發展,使得有科學意義的定量比較難以實現。
  • 日本棒球比賽現場出現機器人球迷,現場尬舞氣氛詭異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 據 japantoday 報導,東京近日舉辦了日本職業棒球聯盟 (NPB)福岡軟銀鷹隊對陣樂天金鷲隊的比賽。不過受疫情影響並沒有觀眾入場觀看比賽,不過陪伴球員比賽的還有一個特殊群體:機器人。
  • 科學好故事|窺探大腦內部:我們是如何產生情緒和欲望的
    神經科學家希望能夠了解大腦的編碼語言。一般來說,傳統的做法是研究大腦的細胞網絡如何對感覺信息做出反應,以及如何產生行為,比如運動或說話等。然而,他們無法詳細觀察這兩者之間重要的中間環節——大量的神經元活動。這些活動隱藏了代表動物情緒或欲望的模式,而正是這些模式幫助動物校正自己的行為。
  • 日本棒球比賽現場機器人球迷助威場面新奇
    據外媒報導,7日,在東京舉辦的日本職業棒球聯盟(NPB)福岡軟銀鷹隊對陣樂天金鷲隊的比賽現場上,原本空無一人的看臺上出現了數十個機器人球迷視頻截圖原來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這些機器人作為福岡軟銀鷹隊的球迷在現場加油助威,比賽前它們還跳起了球隊的戰舞。
  • 咖啡易融:大腦如何產生情緒和欲望?
    神經科學家正在檢查大量數據,希望從中了解大腦是如何產生情緒和其他內部狀態的,比如攻擊性和欲望。希望了解大腦編碼語言的神經科學家,一般研究的是大腦的細胞網絡是如何對感覺信息做出反應並產生行為的,比如運動或語言。但他們無法從細節上了解兩者之間的重要信息——能揭示動物情緒或欲望模式的大量神經元電活動,以及哪些活動能幫助調整動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