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迅速 商業航天離我們有多近?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符志民在近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由該公司投資的火箭產業園、衛星產業園的產線建成後,將向廣大商業航天企業開放使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其建設速度與規模,反映了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情況。在此次論壇上,大批產業項目籤約入駐該基地。
-
未來宇航牛旼:國內商業航天投資仍以早期為主
11月5日,2020年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航天基地召開,未來宇航研究院創始人牛旼現場發布了《2019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據未來宇航研究院數據統計,截止2019年年底,國內已註冊的商業航天領域企業已達到194家,較2018年增加37.6%。其中,衛星製造企業50家,衛星發射企業33家,衛星運營企業46家,衛星應用企業65家。
-
成都商業航天未來在哪?
劉百奇創立星河動力時,其實是國內商業航天發展的第二階段。從2014年開始,翎客航天、藍箭空間等一批民營商業火箭公司陸續成立。但2018年則被認為是全球商業航天發展全面加速的一年。2018年2月初,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的「重型獵鷹」火箭將一輛跑車發射到太空。由此拉開了全球商業航天領域激烈競爭的序幕。
-
揭秘NASA未來幾年的商業載人航天計劃
這幾次任務被歸於商業載人飛船的運輸能力計劃合同之中,這讓兩個合作商獲得了總共各六次的載人運輸任務。波音公司與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41號航天發射複合體添置了新的發射塔和延伸臂,以此發射宇宙神五號火箭,將載人飛船(CST-100)以及太空人送入宇宙。
-
中美商業航天「搭橋」,促進世界商業航天發展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據悉,中美商業航天研討會於9月19日如期舉行,兩國能夠在如此敏感的時期繼續召開商業航天研討會,這也算是一個極大的進步,根據會議的演講信息,我們得知中國的商業航天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這種商業航天的起步比較高,相對於美國的商業航天來說
-
馬斯克終於實現航天夢,商業載人航天開始,未來將在亞軌道飛行
NASA表明,這是搭載美國太空人的飛船首次通過濺落方式返回地球,而布裡登斯廷在新聞招待會上也坦言,這次試飛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開始。此前在5月30日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
-
2020未來宇航論壇暨商業航天供應鏈展
活動快訊:未來宇航論壇暨商業航天供應鏈展將於2021年1月中旬在北京市海澱區舉辦。
-
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舉辦
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航天人肩負使命,造夢未來的腳步從未停止。古絲綢之路起點的西安東南,全國唯一以航天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航天基地,正站在商業航天風口,登高望遠、前瞻布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1所常溫推進劑發動機研究室主任、學術帶頭人孫海雨與載人航天工程應用任務規劃論證工作負責人、空間站多功能光學設施總調度邸鳳萍分別從國家航天和商業航天兩個方面以沉浸式演講的形式發表了感言。航天人"肩負使命,造夢未來"的強大信念與航天精神都讓現場觀眾十分動容。航天基地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牛愷在致辭中向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
SpaceX成功了;我們的商業航天在哪
今天講講我們的商業航天從以下維度講解:第一、商業航天市場有哪些商業航天市場對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發射衛星,經常在新聞資訊中看到我國幫助他國發射衛星,如:2014年12月7日,我國長徵四號乙為巴西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此種多為是國家層面戰略合作研究,
-
我國商業航天企業已超160家 推動航天科技研發及商業航天的發展
截至目前,我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已超過160家,這是記者24日從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了解到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資產經營部部長萬彥輝在論壇上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60家商業航天企業,涉及產業包括火箭、衛星等配套和總體製造、衛星測控、地面設備製造、通信衛星及遙感衛星的運營服務。 萬彥輝說,在航天國際合作比如宇航產品出口方面,我國現已進行了50多次國際商業發射,完成在軌整星交付14顆,商業航天正成為我國高科技產品「走出去」的名片。
-
留住商業航天,北京推千億級重大航天項目
在全國上下爭相發展商業航天的局面下,作為中國航天發源地、大本營的北京終於出大招了。近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林劍華宣布,將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建設一個千億級的空天產業集群。
-
商業航天30強丨航天仿真軍轉民,愛太空航天科學教育助力航天大眾應用
自2015年初步在國內掀起熱潮,我國商業航天的故事已經在資本市場以及創業圈層流轉了4年之久,雖取得了不少突破,但鮮有精彩的故事。今年春節以來,一部面向C端消費者的《流浪地球》卻意外崛起,一舉突破44億票房大關,在該片的帶領之下,國內也興起一股航天熱,激發了公眾對商業航天乃至於航天科普教育產業的關注。
-
商業航天提速「升空」
對標「星鏈計劃」,中國商業航天領域也開始加速發展。10月初,民營衛星研發公司銀河航天發布消息,公司將在南通開工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建成後衛星的年產量將達到300至500顆。10月9日,中科宇航發布消息稱,由其建設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已落戶廣州市南沙區,首期將於2022年正式投產,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
-
2020,中國商業航天的轉折點
邁入2020年代,中國商業航天進入轉折點,即商業公司開始大規模開展業務的時刻。儘管新冠疫情在今年初關閉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事實證明,該國的航天部門具有令人吃驚的韌性,其發射繼續令人刮目相看(截至發稿日,2020年中國進行了19次發射嘗試,3次失敗)。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受邀參加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
9月19日,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在福州市圓滿舉辦。航天馭星受邀參加,並榮獲「青年領袖獎」和「最受媒體關注企業獎」兩項大獎。此次論壇以「跨界、創新、融合、生態」為主題,聚焦「新航天、新基建、新業態」,在發布航天相關政策信息的同時,研討當前商業航天發展的趨勢和關注的熱點。
-
商業航天產業聯盟首屆年會在海口舉辦
該產業聯盟由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未來之旅(海南)航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天風證券等六家單位聯合發起,經過表決,多家商業航天企業成為聯盟理事單位和會員單位。11月25日,2020新形勢下的商業航天暨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年會在海口舉行。
-
經開區商業航天加速起飛
業內專家表示,本次發射,實現了衛星物聯網+商業發射在全球範圍內的「雙領先」。而隨著此次搭載的天啟星座之一的11星等低軌道星座的進一步建設與更新,使得中國的民營發射服務產業將迎來持續發展壯大的機會。 「與國有體制不同,商業航天以市場為主導,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我們就會提供什麼樣的火箭,未來將實現定製化的快速發射能力。」劉百奇說。
-
深圳四十,已然成為商業航天大城
在這份超前的規劃中,深圳確定了衛星導航、航空航天材料等優先發展領域,以及微小衛星、航天生態控制與健康監測等重點培育領域,並配套了衛星導航應用工程、航空航天材料產業發展工程、微小衛星產業壯大工程、航天技術及應用工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等重大工程項目,計劃到2020年實現航空航天產業規模1500億元。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背後,商業航天的博弈與使命
長徵八號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我國首款國家立項的商業運載火箭,具有性價比優、易用性好、安全性高等特點。具備5噸級運載能力的長徵八號火箭將和長徵家族新一代運載火箭一起,共同提升中國航天進出空間的能力;同時,將技術與經濟平衡的長徵八號也將成為商業發射的有力競爭者。而商業航天,正是近年來航天博弈的一大熱土。
-
馬斯克的意識形態掛帥,商業航天與第二次太空競賽的想像力
為了進一步釋放民用航天、商業航天的活力,最大程度減輕政府財政負擔,2015年歐巴馬更進一步,籤署並頒布了《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該法案涉及到美國民用航天、商業航天的太空探索的各個方面,包括未來10年內美國對國際空間站的承諾、取消對航天私人企業的各種限制並賦予私人太空採礦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