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整理 | 鉑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管理,看這篇就夠了

2020-12-06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鉑類藥物因其獨特的抗癌機制和廣泛的抗癌譜,已成為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的化療藥物之一,作為基本藥物被廣泛用於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頭頸部腫瘤等常見惡性腫瘤的治療。


鉑類藥物雖然好用,不良反應也很多。我們一起來看各種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


血液學毒性


作為非周期特異性細胞毒藥物,鉑類衍生物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人體正常的造血細胞亦有不同程度的損害,血液學毒性是鉑類衍生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


鉑類藥物引起骨髓抑制的臨床特徵


鉑類藥物引起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等症狀的處理原則與其它細胞毒類藥物類似。需根據患者骨髓抑制程度、疾病類型、化療方案、患者是否具有高危因素以及治療的目的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粒細胞減少


對於有指徵的患者可考慮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預防或治療化療引起的粒細胞減少,必要時可考慮下一療程調整鉑類藥物的給藥劑量。


血小板減少


對於高出血風險的血小板減少患者,應根據其血小板計數及出血情況,考慮在未出血前預防性輸注血小板;一些藥物如重組人白介素-11、重組人促血小板生長因子,對於血小板的恢復有一定的幫助;必要時可考慮下一療程調整鉑類藥物的給藥劑量。


貧血


一般來說,輕度貧血、中度不伴隨嚴重症狀的貧血可選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EPO治療無效的慢性症狀性貧血以及沒有時間和機會接受EPO治療的嚴重貧血可考慮輸血治療。


消化道反應


噁心、嘔吐


化療相關性噁心嘔吐(CINV)是鉑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根據藥物引起CINV的發生率,鉑類藥物屬於中-高致吐級別細胞毒藥物。


鉑類藥物催吐性分級


與大部分的細胞毒藥物相似,鉑類藥物引起的CINV按發生時間分為急性(給藥24h內)、延遲性(給藥24h後)、預期性、爆發性、難治性5類。


應用NK-1受體拮抗劑(如阿瑞匹坦)、5-HT3受體拮抗劑(司瓊類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多巴胺受體抑制劑(如甲氧氯普胺)、精神類藥物(如氟哌啶醇、奧氮平等)以及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異丙嗪)等藥物,可以對鉑類藥物引起的CINV起到預防與治療作用。 


腹瀉


鉑類藥物可引起腹瀉。其中奧沙利鉑(發生率為41%,III°及以上為5%)引起化療相關性腹瀉的發生率較高,卡鉑(6%)、奈達鉑(5%)、洛鉑(3.5%)、順鉑(<1%)的發生率較低


發生腹瀉一般常規給予洛哌丁胺(易蒙停)治療,首劑4mg,以後每2小時2mg,末次腹瀉後再服6次,但用藥時間不超過48小時;嚴重腹瀉時若易蒙停治療失敗,推薦使用奧曲肽100-150μg,皮下注射,Q8h;同時需注意水電解質平衡,伴發熱或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時,考慮使用抗菌素。


肝毒性


鉑類藥物引起的肝臟毒性主要表現為肝酶(ALT/AST/ALP)或膽紅素(TB)的升高,多表現為一過性、可逆性的改變,其中卡鉑、奧沙利鉑的肝功異常發生率較高,分別為24%與46%。


奧沙利鉑引起的肝損傷可出現特徵性的「藍肝」,與奧沙利鉑損害肝竇內皮細胞引起肝竇阻塞症候群(HSOS)有關,臨床上常表現為肝區疼痛、體重增加、腹水、肝腫大和黃疸;病理學特徵為肝竇擴張充血、小葉中央靜脈纖維性阻塞、竇周纖維化、小葉中央肝細胞壞死等。


懷疑鉑類藥物引起的肝損傷,出現以下任何一項者需停用可疑藥物:


①ALT或AST>8ULN;

②ALT或AST>5ULN,持續2周以上;

③ALT或AST>3ULN,並且TBIL或INR升高至1.5-2倍ULN;

④ALT或AST>3ULN,並有進行性加重的乏力、噁心、嘔吐、右上腹疼痛的徵象,或發熱、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肝損傷急性期建議使用解毒抗氧化護肝藥聯合抗炎護肝藥物治療,待血清生化指標穩定或好轉,可改用抗炎護肝藥物聯合多烯磷脂醯膽鹼等必需磷酯類藥物治療,一般不主張同時使用三聯以上的護肝藥物。鉑類藥物主要經腎臟排洩,目前尚無肝功能異常情況下的鉑類用藥劑量調整方案,原則上待肝ALT/AST、ALP降至1級,TB恢復正常後可開始下一周期化療。


腎毒性


腎臟是鉑類藥物的主要排洩器官,因此腎臟很可能受到鉑類藥物的損害,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血肌酐升高、低鎂血症、蛋白尿等。順鉑引起的腎毒性發生率為28-36%,卡鉑為27%、奈達鉑為10-15%,奧沙利鉑、洛鉑引起的腎毒性少見。


腎毒性是順鉑的劑量限制性毒性,無論急性腎毒性還是慢性腎毒性均與順鉑作用有關。水化可以減少順鉑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一般來說,順鉑劑量>50mg/m2時即需要水化,否則可能引起不可逆的腎臟損害。


生理鹽水、高張生理鹽水、水化中加入甘露醇、呋塞米利尿等水化方案均能有效降低順鉑引起的腎毒性,目前對於順鉑水化尚無統一的標準方案,水化的目的是保證患者有足夠的尿量(順鉑治療後至少6小時內尿量在100-200ml/h之間)。


因此總的來說,水化方案需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腎功能、化療前血容量、患者是否對「鹽負荷」存在禁忌(如:失代償心臟疾患、全身水腫)、患者對口服補液的依從性等進行實施。


神經毒性


鉑類藥物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害,主要表現為外周神經毒性、聽力下降、中樞神經毒性。其中奧沙利鉑、順鉑的神經毒性最為常見,卡鉑在常用劑量下神經毒性少見。 


不同鉑類藥物引起的神經毒性的臨床特徵

 

順鉑的神經毒性呈劑量依賴性,症狀通常出現在接受累積劑量達500-600mg/m2的患者中。神經病變通常可逆,但往往需要1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氨磷汀、維生素E、穀胱甘肽可能對順鉑引起的外周神經毒性起到保護作用,但療效目前尚不確切。抗抑鬱藥如度洛西汀可用於治療順鉑引起的神經性疼痛。


神經毒性也是奧沙利鉑的主要劑量限制性毒性:


急性神經毒性:表現為一過性的感覺異常、感覺遲鈍、感覺減退,或發生急性咽喉感覺異常症候群,該症候群(發生率為1-2%)主要特徵是伴吞咽困難和/或呼吸困難的主觀感覺,但無任何呼吸困難的客觀徵象(無發紺或缺氧症的發生),也不伴有喉痙攣或支氣管痙攣(無喘鳴或哮鳴)。


急性神經毒性發生的可能性與嚴重性與奧沙利鉑的給藥劑量及輸注速度有關;遇冷更容易觸發急性神經毒性或使症狀加重。85-95%的患者在輸注的數小時內會出現,但一般為輕度,在幾小時或幾天內可緩解。延長輸注時間(6h輸注)可減少咽喉感覺異常的發生。


慢性神經毒性:與奧沙利鉑的累積給藥劑量密切相關,當累積劑量為750mg/m2時,15%的患者會出現,當累積劑量達1170mg/m2時,50%的患者會出現,主要表現為初始時肢體感覺麻木和感覺異常持續不退,隨後發生震蕩感受降低、本體感受遲鈍、精細分辨力減退。發生慢性神經毒性的患者大部分可恢復,中位恢復時間為治療終止後13周。


鈣鎂合劑、抗癲癇藥、穀胱甘肽、α-硫辛酸、維生素E、氨磷汀、神經生長因子等藥物對奧沙利鉑引起的慢性神經毒性可能有緩解作用,但療效目前均不確切。臨床目前採用間歇使用奧沙利鉑的「打打停停」(「Stop and Go」)策略給藥,以提高患者發生慢性神經毒性的累積劑量的閾值,對療效影響較小或不受影響。抗抑鬱藥如度洛西汀可用於治療奧沙利鉑引起的神經性疼痛。


過敏反應


鉑類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屬I型過敏反應,由IgE介導,通常在化療開始數個療程後出現,主要表現為瘙癢、蕁麻疹、面部腫脹、支氣管痙攣、低血壓等。 


不同鉑類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的臨床特徵


發生I-II級過敏反應的患者,下一程化療仍可以繼續給予鉑類藥物,可採用以下方法降低過敏反應再次發生的風險:①延長鉑類藥物的輸注時間;②給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藥物進行「預處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並不能完全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患者在化療過程中仍需注意嚴密監護。發生III-IV級過敏反應的患者不應再重新使用鉑類藥物

 


其它


血管刺激性


大部分鉑類藥物屬於血管刺激劑,輸注過程中可引起疼痛。鉑類藥物在輸注過程中應注意防止外滲,發生外滲時的處理方法如下:


立即停止輸注,不要衝管,避免外滲部位加壓;

抬高患肢,保留針頭,儘量回抽滲漏在皮下的藥液;

局部冷敷,15-20min/次,一日至少4次(奧沙利鉑遇冷刺激會誘發神經毒性,應採取局部熱敷的方法);

一些解毒劑(如:10%硫代硫酸鈉局部注射:通過保留的靜脈通道每外滲1ml,注射2ml;若已拔針則採用皮下注射)可以減少順鉑、卡鉑外滲造成的損害。


電解質紊亂


電解質紊亂常見於順鉑與卡鉑。


低鎂血症是順鉑最常見的電解質異常,與劑量有關,也可發生在一次單一治療後,與順鉑造成腎小管損傷幹擾鎂的重吸收有關,低鎂血症患者可發生手足抽搐,化療過程中應注意血電解質特別是血鎂的監測。


卡鉑不會對腎小管造成累積性的損傷,血清電解質可發生20-29%的暫時性降低,特別是鈉、鉀、鎂、鈣。


致突變、致畸和致癌作用


鉑類衍生物都具有致突變、致畸和致癌作用。以順鉑或卡鉑為基礎的卵巢癌化療,中度白血病發生的危險性上升4倍;奧沙利鉑給藥後數月或數年,可引發白血病、肺纖維化。


之前還整理過:

鉑類藥物發展史

5大鉑類藥物的臨床應用

可直接點擊查看。


參考來源:

廣東省藥學會. 鉑類藥物臨床應用與不良反應管理專家共識. 2018.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這9點必須記牢!
    藥物不良反應雖不常發生,但必須引起重視! 喹諾酮類藥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諾酮基本結構的抗菌藥,常見的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莫西沙星等等。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
    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3、雙硫侖樣反應使用含有甲硫四唑側鏈的頭孢菌素數日之後,如果飲用酒精類飲料,有時會出現潮紅、噁心、嘔吐、出汗、心動過速、呼吸加快,偶有低血壓和意識模糊的臨床表現,這就是所謂的「雙硫侖樣反應」。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值得收藏!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
  • 抗癲癇藥物怎麼選?看這篇就夠了
    只有當卡馬西平治療失敗或出現不良反應時,拷慮使用其他藥物。 再細細看一下表2、表3 ,你會發現卡馬西平也經常出現在「 可能加重發作的藥物」這一欄中,總結起來就是卡馬平對某些全面性癲癇無效甚至會導致發作加重,特別是肌陣攣發作、失神發作、失張力發作,延伸到症候群方面,就是青少年肌陣攣癲癇、妙年失神癲癇、癲癇性腦病等慎用忌用。
  • 春節飲酒注意藥物不良反應,頭孢類藥物切記遠離酒精
    : 1)不少頭孢類藥物會引發雙硫侖樣反應,用藥期間就別喝酒了。 酒精幹擾,藥物代謝會亂套 上面的新聞裡,當事人注射頭孢兩天後喝酒,出現了休克症狀。這是因為,很多頭孢類抗生素遇上酒精會引發雙硫侖樣反應,導致胸悶氣短、面部潮紅、頭痛噁心等一系列症狀,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 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收藏)!
    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一、青黴素類(阿莫西林等)1、過敏反應青黴素類可發生過敏性休克(Ⅰ型變態反應)和血清病型反應(Ⅲ型變態反應)。3、雙硫侖樣反應使用含有甲硫四唑側鏈的頭孢菌素數日之後,如果飲用酒精類飲料,有時會出現潮紅、噁心、嘔吐、出汗、心動過速、呼吸加快,偶有低血壓和意識模糊的臨床表現,這就是所謂的「雙硫侖樣反應」。
  • 預防抗真菌藥物不良反應,這樣做就對了!
    近年來,真菌逐漸成為引起人類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之一,但隨著抗真菌藥的應用,其不良反應的報導逐漸增多,因此我們有必要認識了解抗真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從而預防此類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及類過敏反應研究進展
    搞清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性質機制,對於其臨床前檢測、臨床防治及生產中的風險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筆者團隊就中藥注射劑的超敏反應特點、產生原因及其機制進行了臨床前研究,發現多數中藥注射劑的超敏反應並不是真正的Ⅰ 型變態反應,而是類過敏反應為主, 表現在中藥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多為首次用藥後產生,不需要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介導。
  •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氟喹諾酮類藥品風險顯著
    據報告介紹,2016年抗感染藥物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嚴重報告數量排名前3位的是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抗結核病藥。抗感染藥物中喹諾酮類藥品嚴重報告比例一直僅次於頭孢類藥品,其中氟喹諾酮類藥品嚴重不良反應較多。
  • 看這篇就夠了
    與他汀類聯用,可明顯提高調脂療效。 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便秘、影響某些藥物的吸收。 此類藥物的絕對禁忌證為異常B脂蛋白血症和血清TG>4.5retool/L(400 mg/dl)。
  • 免疫藥物常見 11 類不良反應,你都知道嗎?
    隨著免疫檢查點藥物的廣泛應用,藥物的不良作用也逐漸明確。現將免疫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列出,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監測。 01 皮膚毒性 皮膚不良反應是免疫治療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皮疹、斑疹、白癜風。皮膚毒性通常發生在治療的早期,治療後幾天或幾周後都有可能出現,也可能延遲至治療數月後。
  • 糖尿病診療45問|解析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治療篇)
    在2018年底CDS大會上,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正式頒布,並於中華內科雜誌2018年12月份刊登,本指南針對的管理人群為年齡≥18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小編根據基層醫師關心的問題整理指南相關內容如下,因為知識點較多,共分為診斷篇、治療篇和綜合管理篇。10.
  • 降壓藥不良反應及處理|患者|處理|不良反應|受體|利尿劑|...
    吲達帕胺禁用於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其緩釋劑不良反應較少。5、其他螺內酯可引起男性乳腺增生、高鉀血症。處理應用小劑量利尿劑可避免大多數不良反應或使不良反應程度減輕。左旋氨氯地平相比氨氯地平發生踝部水腫的不良反應概率降低。4、牙齦增生:大多發生在用藥後1~2年內。處理停藥1~2個月可自行消退。硝苯地平的牙齦增生發生率最高,聯用其他可引起牙齦增生(如環孢素)的藥物時需注意。5、非二氫吡啶類CCB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抑制心臟收縮功能和傳導功能,二度至三度房室阻滯。
  • 藥物引起的皮膚過敏有哪些不良反應
    藥物引起的皮膚過敏有哪些不良反應?藥物是一種常見的致敏物,由藥物引起的過敏可以稱為藥物過敏,而且它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應,那麼藥物引起的皮膚過敏有哪些不良反應?  蘇州膚康皮膚病醫院指出,藥物引起的過敏一般可以使皮膚出現紅疹、瘙癢等過敏反應,但是也有些患者會出現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有發熱、胸悶心慌、喉頭髮緊、臉色蒼白、四肢發麻、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反應嚴重者還可出現神志不清、昏迷、驚厥,如不及時搶救不,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 「科普」這10類藥物要這樣「服用」,太多人做錯了……
    針對這些疑問小編收集整理了這10種劑型藥物的特點及服藥方法怎樣送服藥物才正確呢?答:服用某些藥品時飲酒或飲、食含有酒精成分的飲料、食物,藥物與酒精會發生相互作用,增強某些藥物的作用或產生毒性物質或抑制某些酶的作用,影響藥物代謝,從而發生不良反應。
  • 從分子設計角度 看蒽環類藥物結構及毒性
    作者:強森蒽環類藥物,臨床上被廣泛用作抗腫瘤抗生素,是過去幾十年來研究較多且發展較快的一類抗癌藥物。這類結構由於構效較為清晰,也是藥物設計-合成人員非常熟悉的類別。隨著臨床數據的不斷積累,其具有統計意義的不良反應也成為了這類藥物的附屬特點。因此,了解蒽環類藥物的結構、機制、療效、毒性等概況是藥物設計合成人員日常知識儲備較好的方式。
  • 書名號使用大全,吐血整理
    作者丨端午原標題丨書名號使用大全,木鐸君吐血整理基本用法1.標示書名、卷名、篇名、刊物名、報紙名、文件名等。2.標示電影、電視、音樂、詩歌、雕塑等各類用文字、聲音、圖像等表現的作品的名稱。3.標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稱中佔主導地位的軟體名。4.標示作品名的簡稱。
  • 君實生物回應藥物不良反應率97.7% 業內:單看這一數據無意義
    君實生物已對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解釋,對於上市一年半藥物銷售額達到14億元人民幣,所有不良反應率卻超97%的藥物,業內人士表示,君實生物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單看不良反應率無意義。  拓益所有不良反應發生率達到97.7%?
  • 「沙星」類藥物與「黑框警告」
    如果您經常看微信、朋友圈,您可能會聽說「沙星」類抗菌藥物被增加了「黑框警告」。實際上,這類被警示的「沙星」類抗菌藥的準確名稱應該是氟喹諾酮類藥物。那麼,到底什麼是黑框警告?這類藥物還安全嗎? 01.什麼是黑框警告?
  • 和鉑醫藥-B:今日啟動招股 貝萊德基石領投 FcRn抗體產品亮點突出
    可當這隻軍隊「敵我不分」時,就將會為自身健康帶來許多麻煩,科學家稱之為出現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據公開資料數據統計顯示,全球有2.5%人口,也就是1.95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仍缺乏有效藥物進行治療。此外,傳統治療手段不具備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的通用性與廣譜性。被業內稱之為「革命性療法」靶向 FcRn 抗體藥物的出現,或許能夠改變這一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