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創新思維方法的本質特徵
毛澤東創新思維的方法與途徑之間密切關聯,有著共同的本質屬性與特徵,即科學性、實踐性和群眾性。
科學性。毛澤東一貫重視對哲學問題的研究,特別是認識論、方法論的研究,並在這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創新思維方法正是他這方面思想的具體體現。這就決定了科學性是其必然特徵。
實踐性。在毛澤東看來,「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⑧人們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檢驗和發展真理。他歷來反對「紙上談兵」。事實上,他的創新思維方法都離不開實踐,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展開的。
群眾性。毛澤東始終採取與人民群眾休戚與共的立場,強調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這就決定了其創新思維的動機、性質和內涵。他注重吸取群眾的智慧和經驗,相信不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只要依靠群眾,辦法總是有的。胡喬木回憶說,毛澤東「有些認識最初也並非正確無誤……。但是他有一個極大的優點,能集思廣益,博採眾長,知錯即改,縝密比較,科學概括,最後形成並提出更為全面、更為正確的思想觀點或重大決策。」⑨群眾性是毛澤東創新思維的鮮明特徵。
毛澤東的創新思維方法是其世界觀、認識論的生動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智慧和經驗的結晶。今天,我們正站在歷史發展的新起點上,面臨著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信息化、國際化的難得發展機遇和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要實現各方面的科學發展和偉大的民族復興,就更加需要創新思維。(作者單位:渭南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化傳播系)
注釋
①⑤⑥⑦《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9,261,392~393,299頁。
②金衝及:《毛澤東傳(1893~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714頁。
③⑧《毛澤東著作選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9~50,100頁。
④《毛澤東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48頁。
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9頁。
(責任編輯:侯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