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恆星風並不是球形的 而是類似於行星狀星雲
Decin, ESO/ALMA)(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唐鳳):像環、像啞鈴、像貓眼,甚至像愛斯基摩人……行星狀星雲有著千奇百怪的形狀。通常,恆星也會「刮」風,這些恆星風及高能輻射可以形成「泡泡雲」,而當質量較小的恆星進入晚年後,它們會緩慢釋放外層氣體至恆星風,最終形成行星狀星雲。但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恆星風是球形的。
-
在行星狀星雲中發現超近距離恆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雙星中的一顆,雙星在三個多小時內圍繞對方完成了一個軌道運行,位於行星狀星雲M3-1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恆星可以驅動新星爆炸,這是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件,基於我們目前對雙星演化的理解。
-
太陽的未來,行星狀星雲的秘密
❝在恆星結束生命的末期,也就是紅巨星的階段,恆星外層的氣體殼被強勁的恆星風吹送進太空。紅巨星在大部分的氣體被驅散後,來自高溫的行星狀星雲核心(PNN,planetary nebula nucleus)輻射的紫外線會將被驅散的恆星外層氣體電離。吸收紫外線的高能氣體殼層圍繞著中央的恆星發出朦朧的螢光,使其成為一個色彩鮮豔的行星狀星雲。
-
M57的真正形狀是什麼?-行星狀星雲漫談
對行星狀星雲的研究,是到了二十世紀才開始的。在1918年,HD Curtis 首先將行星狀星雲分類成:螺旋狀、環狀、盤狀、不定形狀以及星球狀。他同時也注意到一般用來解釋環狀星雲的模型有問題。在當時,一般的都認為環狀星雲是一個中空的球殼氣體在視線上投影的結果(參考圖三),此時中心部分的亮度應該大約是環狀部分的一半。
-
行星狀星雲,恆星一生中最美的瞬間
大約再過50億年,太陽就會進入生命的末期。然後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形成絢麗的行星狀星雲。 其實,行星狀星雲和行星沒有半點關係。在200多年前,天文學家赫歇爾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發現天上有些可以看到圓面的天體,看起來很像行星,於是命名為「行星狀星雲」。 銀河系中大約有3000個行星狀星雲。相對於恆星數十億年的生命歷程,行星狀星雲只持續約一萬年,可以說它是恆星一生中最美的瞬間。
-
哈勃望遠鏡拍攝「行星狀星雲」的最新影像,蝴蝶星雲好美啊!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兩張行星狀星雲新圖像,展示了哈勃望遠鏡驚人的成像能力。這些圖像描繪了兩個年輕的行星狀星雲,NGC6302(蝴蝶星雲)和NGC7027。這兩個星雲都是已知的塵埃行星狀星雲之一,都含有異常大量的氣體,這使得它們成為一組研究人員平行研究的有趣對象。作為核聚變引擎,大多數恆星都過著數億到數十億年的平靜生活。
-
蝴蝶星雲好美啊,哈勃望遠鏡拍攝出「行星狀星雲」的最新影像!
這些圖像描繪了兩個年輕的行星狀星雲,NGC6302(蝴蝶星雲)和NGC7027。這兩個星雲都是已知的塵埃行星狀星雲之一,都含有異常大量的氣體,這使得它們成為一組研究人員平行研究的有趣對象。作為核聚變引擎,大多數恆星都過著數億到數十億年的平靜生活。 但在生命接近尾聲時,它們可能會變成瘋狂的旋渦,噴出外殼和熾熱氣體。
-
白矮星與行星狀星雲
有很多天文的名詞,經常出現在我們眼前,比如經常會提到白矮星或是行星狀星雲,那白矮星和行星狀星雲星到底是什麼,讀了下文我想你會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不至於以後,我們開口閉口一個白矮星一個行星狀星雲,卻不知道到它們到底指的是什麼。
-
太空探索:天文學家發現土星星雲的奇怪結構!
地圖揭示了塵埃中的大量錯綜複雜的結構,包括炮彈,光環和奇特的波浪狀特徵 - 將有助於天文學家了解行星狀星雲如何發展其奇怪的形狀和對稱性。土星星雲位於水瓶座(The Water Bearer)中,距離我們約5000光年遠。它的名字源自它的奇怪形狀,類似於每個人最喜歡的環繞行星。但實際上,行星狀星雲與行星無關。
-
最新研究:球狀恆星的星云為何形狀各異?
被稱為行星狀星雲是因為天文學家最初發現這些天體時,看到它們呈現類似於行星的圓盤狀,但又有著霧濛濛的雲氣,所以結合「行星」與「星雲」創造了這個新名詞,一直沿用至今。按照常規的想法,恆星個個都是渾圓的球體,為什麼膨脹後形成的星雲卻有著各式各樣的形狀?近期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份研究給出了一種解釋。
-
一顆恆星說:啊!我要死了……-恆星,行星狀,星雲,死亡,宇宙,天文...
NASA近日公布了一張有趣的照片,顯示了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的一顆瀕死恆星。人的死亡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而一顆恆星要徹底死去,需要數十萬年的時間。對人類來說,這無比漫長,但在宇宙尺度上,也是一眨眼的功夫。
-
美麗而詭異的行星狀星雲
展示22個行星狀星雲的近似尺寸的藝術拼圖。行星狀星雲其實與行星並沒什麼關係,因為早期天文學家們用望遠鏡觀測時,發現它們看起來像盤狀物體,所以稱呼其為行星狀星雲。行星狀星雲實際上是處於生命晚期成為紅巨星的老年恆星,它們向外膨脹的氣體殼層被電離形成了發射星雲。近年來,哈勃空間天文臺拍攝的大量行星狀星雲表明這些幽靈般詭異的星雲有著極其複雜和多樣的形狀。大約只有五分之一呈現大致的球形,而其他的都不是球對稱。產生各種各樣形狀和功能的原理我們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但是中央的聯星、恆星風和磁場都可能發揮作用。
-
「星雲」是什麼?「行星狀星雲」又是何物?它是太陽的最終宿命!
>自17世紀天文望遠鏡誕生以來,觀測目標除了行星、恆星、星系以外,天文愛好者及天文學家在夜空中還發現了數量眾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很模糊的雲霧狀天體。「星雲」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雲霧狀天體,一般星雲的密度在10~10^3個氫原子/立方釐米。大部分星雲的形狀很不規則,而且往往沒有明顯地邊界。星雲中包含的所有物質無規則的充盈在其間,呈現出瀰漫狀,所以一般這類星雲被稱為「瀰漫狀星雲」,比如「玫瑰星雲」、「馬頭星雲」等。
-
在6500光年之外,雙子座天文臺,拍攝到美麗的行星狀星雲!
來自雙子座天文臺拍攝的最新圖像,顯示出引人注目的行星星雲CVMP 1,行星星雲是一顆巨星爆炸結果,也是一個輝煌但相對短暫的天文奇觀。隨著這個行星狀星雲的前身恆星慢慢冷卻,這個天體沙漏將耗盡時間,並將在數千年後慢慢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
行星狀星雲的指向,揭露銀河系歷史
圖片來源:NASA/ESA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的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及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新技術望遠鏡(NTT),已經探索了100多個處在銀河系中央核球區中的行星狀星雲。他們發現,形狀類似蝴蝶的一大類行星狀星雲,它們的指向存在著某種神秘的傾向性——考慮到它們的形成歷史各不相同、其他性質也千變萬化,這個結果讓天文學家大吃了一驚。
-
哈勃望遠鏡發現行星狀星雲
從恆星的死亡到其內含物質向宇宙空間的分散,行星狀星雲的存在周期經常是混亂且趨於無序的。而最近由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和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共同構造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在天蠍星座內部恰好觀測到了一個這樣的行星狀星云:ESO 455-10.
-
天空中最著名的行星狀星雲之一「貓眼星雲」
貓眼星雲NGC 6543是天空中最著名的行星狀星雲之一。它是已知的星雲中結構最複雜的之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高解析度觀測圖像揭示出其中獨特的扭結、噴柱、氣泡以及纖維狀的弧形結構。它的中心是一顆明亮、熾熱的恆星,約1000年前這顆恆星失去了它的外層結構,從而產生了貓眼星雲。
-
打破之前的極限,5.5倍太陽質量恆星,美麗的行星狀星雲誕生!
這就電離了先前噴射出的防護罩,形成了行星狀星雲,並提供了一個可見、有價值的恆星質量損失過程的化石記錄(行星狀星雲與行星無關,但之所以獲得這個名字,是因為熾熱的中心恆星周圍發光的電離氣體球體,在早期的觀察者看來,與行星很像)。行星狀星雲理論來自於質量為太陽質量1-8倍的恆星,佔所有比太陽質量大恆星的90%。
-
恆星生命的終點不只是超新星爆發,還有號稱宇宙之眼的行星狀星雲
前言:從宇宙誕生,到浩瀚空間的模樣,從太陽與地球的關係,到各個行星的運行軌跡,人們從數千年前就開始仰望星空,不斷觀測,不斷演算,於是發現了一個又一個屬於宇宙的奧秘。這其中,行星狀星雲便是這些宇宙奧秘中頗為奪目的一個。
-
恆星死亡時圍繞它的倒黴蛋們,賦予了行星狀星雲美麗的外表
、多姿多彩的行星狀星雲是星系裡最漂亮的物體之一。從觀測結果來看,來自恆星的風遵循著一套複雜的體系:有時是無聊的球體,有時是螺旋,甚至有時看起來像只大蝴蝶。這些觀測結果表明,之前關於這種氣體有多少最終會進入星際混合體的假設可能會有高達10倍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