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多年來廣布全球的農藥草甘膦能否降低癌症發生率呢?從最近的報告看,這一想法非常樂觀。3月下旬,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報導中,將草甘膦(農達除草劑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劃歸為「可能的」癌症誘發因子。草甘膦是全球用量最大的除草劑。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顯示,2012年美國至少有283,500,000磅(128.6x106千克)草甘膦噴施在農田裡。
農達除草劑於1974年由孟山都公司研發,雖然其專利權已過期,但這種除草劑經常和該公司研製的轉基因作物如玉米、大豆配合使用。這些經過基因改造的作物自身具有抗除草劑的特性,農民噴施除草劑僅殺死雜草而不影響農作物生長。除草劑雖有多種用途,但因其與轉基因作物的配合使用使它多年來備受食品家的譴責。即便如此,全球的農民、生物學家和家庭園藝者都在使用草甘膦。
IARC近期發布的關於草甘膦的報告應該不會改變目前草甘膦的使用現狀。報告中,來自世界各地的17位科學家組成的小組稱草甘膦可能是危險的。IARC對之前同行評審發布的研究數據進行了評估,這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數據服務,但沒有進行自己的研究。IARC的首席研究員Aaron Blair提到:「『可能的』是指有充分的數據證明存在極大的可能性,但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就是致癌物。」Blair也擔任國家癌症研究所的名譽科學家,數年來一直研究農藥影響,他說:「這意味著應該對草甘膦有所擔心」。
但該有多少擔心呢?過去的40年裡進行的大量研究並沒有發現草甘膦和癌症有任何關聯。草甘膦的使用已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包括環境保護部門等管理機構的許可。而且,在IARC的評估報告中並不包括草案的分析,因為這些草案可能會更改。為此,他們並未引用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一項新的綜合性研究的結論。該評估研究所審查了數百項毒理學方面的研究以及近千份的報告,提出:基於目前的研究數據,無論是草甘膦的致癌性和誘變性還是草甘膦物質對實驗動物的生育、繁殖、胚及胚胎發育都是無毒害作用的。(2012年9月,法國卡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等人在《食品與化學毒理學》雜誌上發表了大鼠長期服用抗草甘膦的轉基因農達玉米會致癌的研究,其研究與共識存在較大矛盾,論文已被撤回,其研究嚴謹性、研究方法受到激烈的批判。)
即使缺乏科學數據,對GMO尖銳的批判仍然接踵而至,比如草甘膦可引發從癌症到自閉症等疾病的說法。IARC在《柳葉刀》發表的報告成為反對轉基因的最新武器,而反轉常常極富情緒化且無理。這項研究一發布,泰晤士報的專欄食品作家Mark Bittman即發表「人類不能再當小豚鼠」一文,稱:孟山都必須證明除草劑是安全,否則除草劑應撤出市場。
可是怎樣證明一種物質是安全的呢?不僅孟山都公司其他任何人都沒有能力去證明這一點,正如沒有人能保證疫苗不會給兒童帶來不適。任何事物風險與利益的評判都需要經過複雜的科學數據的評估,對此,我們也需要分析數據。數據是很明確的:經過近40年的使用,並沒有發現草甘膦與人類癌症有某種關聯。
但這不表明我們應該停止研究草甘膦是否存在潛在影響,包括對農作物、農民、人類和動物可能的短期和長期累積的影響,這當然也不意味著我們叫停草甘膦或者其他農化產品。許多農民濫用草甘膦,反而嚴重傷害了作物,也給生活環境帶來嚴重影響。
為了理解這篇報導的真實意圖,我們需要查看其內容。來自密西根大學的Andrew Maynard製作了一個精彩的解釋性的視頻,他的理解是IARC的劃分並沒有說明草甘膦會引發癌症可能性是多大。它等同於說,一塊石頭能夠砸死人,但沒有指出這塊石頭從多高落下。該視頻第一次是出現在一篇關於IARC報導的博文的結尾,這篇博文是備受信賴的Nathanael Johnson寫給《穀物》(Grist)的。
潛在的和可能的致癌物的清單是極長的,包括燒烤、值夜班引發的睡眠紊亂、燃燒產物(burning fires)和許多我們日常的食品及用品。IARC的報導並沒有指出,「可能的致癌物」就表示在使用草甘膦後就極有可能得癌症,也沒有提出草甘膦應該從市場上撤回。農民使用草甘膦的原由也應該被提出來,風險和利益共存。與其它除草劑相比,草甘膦的毒性是比較低的,因而草甘膦取代了其它除草劑,而且使用草甘膦可以免耕從而降低土壤侵蝕。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名譽教授、病理學專家Colin Berry稱:「至少有60多項關於草甘膦遺傳毒理學方面的研究,但都沒有提出任何人類接觸的警示。在人類流行疾病學方面開展的研究,有7個研究團隊和14個病例,也沒有任何一個支持致癌性的論斷。」
這不表明我們該忽視這一研究。同時我們也需注意不能盲目訴諸於多數活動家主張的「預防原則」。理論上,這一原則難以譴責:預防原則本質是將一項技術在被認為是安全之前不應該研發和使用。然而,安全是個模糊的概念。許多人自願滑雪,而滑雪本身是有危險性的活動。雖有數百人在自家的浴缸裡溺水,但我們仍洗澡。對預警原則的嚴格解讀將要求我們停止駕駛,因每年都有數**在高速公路上喪生。甚至,這一原則將會防止如抗生素、疫苗、X-射線、電梯、飛機及其他許多現代生活物品的產生和使用。
醫學上的第一格言是:不談劑量就是耍流氓。我們日常使用的任何物品,無論是草甘膦還是我們洗手的肥皂都同時伴隨著風險。但是大部分產品是有利的。我們應該自己想清楚用或不用之間哪個危害更大。
Michael Specter系紐約客的特約撰稿人,一直關注發展中國家的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等問題,以及生物技術、禽流感、全球淡水資源與合成生物學問題。(生物谷Bioon.com)
推薦閱讀:
許智宏(原北大校長):中國仍然需要科學啟蒙
駁斥崔氏謬誤
神奇的植酸酶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