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我今天的皖南遊記。
在皖南的日子裡,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在歙縣只要是在山上的村子,大多都會或多或少保留一些徽派老房子,以前我走過的古村落裡,不管是否衰敗得有多嚴重,也不管年輕人是否都出村打工或者生活了,村子裡或多或少有不少老年人在村裡生活。
但是今天,在當地朋友的指導下,我到達了一個我在皖南從未見過的村子——金竹嶺村。雖然進村之後,給我的感覺不像其他古村落那邊古味十足,但是卻給我印象深刻。一方面因為這座村子的歷史真的值得去探討,另一方面則是我在歙縣見過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村。一大片房子,只有一兩戶人家住在村子裡。
金竹嶺,位於歙縣南部,隸屬北岸鎮。之所以叫金竹嶺村,是因為早年山中盛產金竹,且村子位於山嶺之間,所以取名金竹嶺。但是金竹嶺村的名氣並非因為村裡的竹子,而是在宋朝之時,該村便栽種菊花,在清朝的時候,這裡的菊花成為皇家貢品。金竹嶺的貢菊又被稱為黃山貢菊(也叫徽州貢菊),與杭菊、滁菊、亳菊並稱中國四大名菊。
在到達金竹嶺村的時候,進入眼帘的便是村口的巨大的樟樹。樟樹中間已經因為蛀蟲空了不少,但依然堅挺的活著。初入金竹嶺村,我頗有一些失望,在最初的想像中,我覺得這應該到處都是徽派古建築的房子。但事實上,很多房子都是九十年代之後建造的。
但是隨著更加深入地走進了金竹嶺村,我發現村子裡散落著不少的老房子,而在進村口一直往上走,有一排氣勢軒昂的徽派老房子。只是可惜,裡面早就雜亂無章,就連門頭的磚雕都被挖走了。而散落在後建房子的徽派老房子和後來建成的房子命運都相同,基本上已經破敗不堪。
今天白天當我我一個人走在金竹嶺村的時候,心裡甚至有些膽怯,更不要說如果在夜間裡來到金竹嶺村了。據說因為村子所處的位置為當地的地質災害點的緣故,整個村子的村民都搬到了山下。唯一見到的,也就一兩戶老人還住在村裡面。
走在金竹嶺村裡,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個村子失去了往日的生機,你看不到炊煙嫋嫋,也聽不到雞鳴狗叫,只剩下人去樓空後的破敗以及令人唏噓的感慨聲。但這種破敗與悽涼的感覺卻能給人以更多的思考,有繁華逝去的無奈感,也會增添對農村未來的思考,當我們都進入了城市,未來的農村將會是什麼樣子?
因為時間的問題,這次在金竹嶺村也沒有仔細深入的探索。畢竟皖南類似的村子實在是太多了,每天踩點兩個,要在一個月內踩點完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所以關於金竹嶺村,就暫時寫到這兒吧。等未來有了更多的時間,深入詳細地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村子。我想,如果真的成了一所被廢棄的村子,也許反而也能吸引不少遊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