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入侵物種——尼羅羅非魚

2020-09-05 東七居士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中文俗名:羅非魚、吳郭魚、非鯽

形態特徵

  • 體長卵圓形,側扁,尾柄較短。頭略大,背緣稍凹。吻鈍尖,吻長大於眼徑。口端位。上、下頜幾乎等長;上頜骨為眶前骨所遮蓋。上、下頜齒細小,3 行。
  • 眼中等大,側上位。眼間隔平滑,顯著大於眼徑。鼻孔細小。
  • 前鰓蓋骨邊緣無鋸齒,鰓蓋骨無棘。鰓耙細小,基部較寬,末端尖銳。下咽骨密布細小齒群。體側有 9~10 條黑色的橫帶,成魚較不明顯。
  • 背鰭鰭條部有若干條由大斑塊組成的斜向帶紋,鰭棘部的鰭膜上有與鰭棘平行的灰黑色斑條,長短不一;臀鰭鰭條部上半部色澤灰暗,較下部為甚;尾鰭有 6~8 條近於垂直的黑色條紋。
  • 雄魚的背鰭和尾鰭邊緣有 1 條狹窄的灰白色帶紋。


生物學特性

  • 棲息於水體中下層,最適生長溫度為 28~32℃,繁殖水溫 20℃以上。
  • 對環境適應能力很強,耐低氧;能生活在淡水和低鹽度海水水體中。
  • 雜食性,食性廣,幼魚主要攝食浮遊生物。
  • 尼羅羅非魚在適溫條件下,約 6 個月達到性成熟。為多次產卵類型,雄魚營巢挖窩,雌魚含卵口孵魚苗。

地理分布

  • 原產尼羅河流域,分布地:塞內加爾、甘比亞、尼日、查德等,目前有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養殖記錄。

入侵歷史

  • 1978 年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從尼羅河引進我國大陸後,尼羅羅非魚迅速在全國各地推廣養殖,成為羅非魚養殖的主要品種。
  • 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等地已經形成能夠越冬的自然群體。全國養殖範圍甚廣,除上海、青海、寧夏三省(區、市)無羅非魚產量記錄外,其他地區(包括臺灣)均有羅非魚的養殖。

入侵危害

  • 尼羅羅非魚適生能力強,雜食性,生長迅速、繁殖力強,有強烈的領域和護幼行為。通過競爭、捕食等作用對本地魚類威脅很大。
  • 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一些河流中,已形成地方優勢種群,造成本地魚類減少或消失,物種多樣性趨於單調。

防控方法

  • 對於池塘養殖,應做好防逃逸工作,不要選擇羅非魚進行放生活動。

相關焦點

  • 外來物種入侵重慶!!!
    網友的調侃固然可以付諸一笑,但是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近幾年卻層出不窮,並且危害越來越大。目前,重慶外來入侵生物多達53種,其中最具危害性的有空心蓮子草(水花生)、鳳眼蓮(水葫蘆)、福壽螺等6種。入侵路徑作為有用植物引入一般而言,外來物種的進入分為無意引入和有意引入兩種途徑。
  • 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太受人待見,但開發潛力巨大
    我們知道,許多來自國外的物種,到了我們國內後會泛濫成災,影響生態系統平衡,這樣的物種就被定為外來入侵生物。大部分的外來入侵物種都有害,但也有一些具備開發利用的價值,比如小龍蝦,美國水蛙等。今天我們介紹的這種生物,來自非洲,雖然它不太受待見,但是卻具備很大的開發潛力。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生態平衡已受威脅,這些危機鮮有人知
    在這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中,發現有71種外來入侵物種對自然生態環境已造成或存在潛在威脅,已經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而從我國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調查中,存在215種外來入侵物種,也就是說,這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經進入我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其中有41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
  •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 外來入侵物種什麼意思
    目前,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比如很多新病蟲害造成農業損失,因為改變生態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水土、氣候問題,那麼你知道外來入侵物種是指什麼嗎?外來入侵物種入侵途徑有哪些?趕緊了解一下吧!
  • 中國外來海洋生物概述(物種定義、存在問題、入侵途徑、利弊及管理措施)
    在我國養殖業中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威脅生物多樣性,外來入侵物種通過競爭或佔據本地物種的生態位,排擠本地物種或與當地物 種競爭食物,或直接扼殺當地物種,或分泌釋放化學物質,抑制其他物種生長,減少當地物種的種類與數量,甚至導致當地物種瀕危或滅絕。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中國吃貨所喜愛的羅非魚,為什麼會在野外泛濫成災,成高危入侵物種?
    按道理來說,羅非魚在中國應該活不過童年,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羅非魚是一種入侵物種,在野外已經泛濫成災。(Oreochromis niloticus)在珠江流域的分布和早期發育形 態,證實尼羅羅非魚種群快速擴張,已對土著魚種構成嚴重威脅,認為羅非魚已經成為珠江水系高危入侵物種。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外來物種入侵!抱歉這裡是中國 —盤點外來物種入侵失敗案例
    但如果有外來物種的侵入,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1、小龍蝦小龍蝦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原產北美洲,上世紀30年代入侵我國,60年代發現其食用價值,90年代開始興起吃小龍蝦,90年代末因為市場的興起,中國開始養殖小龍蝦,從此小龍蝦從外來入侵物種變為本地水產養殖物種,小龍蝦在中國的安穩日子也就短短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5/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福建寧德市古田縣水口鎮閩江段水口庫區灣口村村民向記者展示生長極為迅速的外來植物
  • ...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5、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第三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整理,點文中「更多」查看更多內容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將第三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整理,點文中「更多」查看更多內容反枝莧 學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 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圖為重大外來入侵害蟲西花薊馬。該害蟲是世界性入侵害蟲,也是昆蟲種間競爭研究的主要案例之一。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供圖 外來生物入侵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大生態難題,其範圍遍布全世界。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副主任高玉林博士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斯圖爾特·雷茨(Stuart Reitz)博士聯合研究發現,外來生物入侵加劇了物種競爭取代及種群地位的演化。
  • 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關於發布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的通知(此件業經中科院李家洋會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中科院有關研究所(院):2003年原國家環保總局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該名單的發布不僅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對相關部門和地方及科研單位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
  • 外來入侵物種——反枝莧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入侵歷史19 世紀中葉發現於河北和山東。本種的入侵途徑主要為人工引種或農產品運輸傳播擴散。
  • 小龍蝦屬入侵物種是怎麼回事?牛蛙、小龍蝦屬嚴重入侵類外來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經對生態環境、生產或者生活造成明顯損害或者不利影響的外來物種。  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形勢嚴峻。雲南省發布了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農業農村部印發的《2019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提出,將推動外來物種管理立法,提出第二批國家重點管理外來物種名錄。  新京報訊 5月21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以下簡稱《名錄》),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 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發布
    本報訊 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近日聯合制訂並發布《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指導相關部門和地方防控外來入侵物種。  據了解,第四批入侵物種共18種,包括長芒莧、垂序商陸、光莢含羞草、五爪金龍、喀西茄、黃花刺茄、刺果瓜、藿香薊、大狼杷草、野燕麥、水盾草、食蚊魚、美洲大蠊、德國小蠊、無花果蠟蚧、棗實蠅、椰子木蛾、松樹蜂。
  • 吃貨多也沒用,外來入侵物種必須警惕!
    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