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不僅講述了佳節思念親人之情,同時也告訴我們了那個時候的重陽節的習俗。每每到重陽佳節,都能想起來小時候學的這一首古詩,重陽節,是農曆九月初九,九乃數之極,因此這一天在古人的心目是相當的重要,所以重陽節也稱作老人節,九九又和久久諧音,因此這一天也有人們對健康長壽,生命得到持久的祈願。一到重陽佳節,人們就會登高、賞菊、還有就是王維詩中說的插茱萸,等等。
菊花又名重陽花,其實除了插茱萸,人們頭上佩戴菊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習俗。菊花是和重陽節分不開的,因為菊花是一種象徵著長生和延壽的花朵,菊花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延壽客」,在重陽節頭上戴一朵菊花也是人們祈求健康長壽的做法,在唐朝的杜牧就曾經寫過:「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這首詩可以看出在那時候頭上戴菊花是一個非常流行的風俗。
古人們頭上戴花其實並不是只在重陽佳節戴菊花,女子們會在不同的季節帶不同的花朵,比如說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多帶一些富貴而又不是端莊的花朵,像芍藥、牡丹;在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人們也會戴一些茉莉花、梔子花這些清新而顯得清心的花朵來中和因為炎熱而產生的暑氣;到了秋天,雖然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但是秋天也是萬物凋零,回歸寂靜的季節,這個時候的人們就會戴一些素雅而挺立的葵花和菊花。發展到了宋朝的時候,已經形成不同的節日帶不同的花的習俗,元宵戴梅花,端午戴茉莉等等。
其實重陽節這一天要戴菊花在唐朝就出現了,然後代代相傳,這一天不管男女老幼基本生上都會戴菊花,而且人們也相互贈送菊花,當然有些菊花並不是真正的花朵,而是人們剪出來的花朵,可見古代的剪紙藝術水平是相當高超的。人們登高望遠,在戴一朵菊花,襯託在天地之間,也算是對天地的一種敬畏。
古代的人們都普遍認為菊花可以增加壽命,並且還有闢邪消災的功效,就和桃木差不多的原理,當然這只是封建迷信,但是菊花確實有一些功效,比如說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菊花茶,隨著時間的推移,頭上戴菊花的風俗到了清朝就慢慢的進行了演變,人們都通常把菊花貼在門和窗戶上,雖然形式變了,但是人們對美好的嚮往是沒有變得。各位小夥伴那裡重陽節有什麼好玩有趣的習俗嗎?歡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