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基層之土」,當好發展「園丁」

2020-12-03 河北新聞網

「佳麗雖然是一位女同志,但巾幗不讓鬚眉,有能力,敢擔當,聽民意,老百姓口碑佳。」錢洪瑞當過30年的村黨支部書記,特別欣賞這樣年輕有為的鄉鎮幹部。金佳麗從事基層工作已十餘年,從一名大學生村官,到一名駐村幹部,再到如今的駐村指導中心副主任,已把根扎在農村。對她來說,走村就好比回家,村民就是自己的家人。(浙江新聞 )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勾勒出了未來奮鬥的藍圖。而其構成,則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以及工業、農業、服務業的生產。因此,要增強人民的獲得感,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就必須要到承載著人民的土地上去,看一看路通了沒有,問一問水電氣有沒有保障,幫著群眾一起看一看莊稼,跟著一起想一想發展點產業,是種點果樹還是養點禽畜,將群眾集合起來抱團取暖。

到最為基層的第一線去,紮實丈量好每一寸土地的長短,才能穩固發展的根基,避免出現「木桶效應」。共同富裕的目標是定下了的,而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倒是先富起來了,但是「先進帶後進」、對口援建、駐村幫扶,這樣的一系列措施,是為了切實補足短板的。脫貧攻堅不讓一個群眾掉隊,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不能落下任何一個後進的村。因此,把幹部放到基層去耕耘,去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啃下硬骨頭,才能當好基層建設的「園丁」。

找準群眾的卡點、難點,找到問題的痛點、堵點,必須要深入群眾,換位思考,孜孜不倦當好政策的傳播者、執行者、協調員,也才能融入群眾。「村民富不富,關鍵看幹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下派一批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善作為的年輕幹部到一線去,當好群眾的「領頭雁」,沉下去找準民生短板,深挖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面對面溝通交流,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將問題化解在一線,將困難破解在基層,真正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才能讓群眾依賴,民心安穩,從而凝心聚力共促發展大計。(張雷)

來源:河北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春分勤耕正當時 願君莫負好時光
    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疊加疫情防控的新挑戰,各項任務時間更緊、擔子更重,尤須珍惜春天好時光,迎難而上、勤耕不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時間組織農業生產,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同步推進脫貧攻堅,繪就一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勤耕畫卷。勤耕「疫情防控」之田,播撒「健康安全」的希望。
  • 【當好新時代的奔跑者】江瑞榮:做好馬鑾灣新城的「園丁」
    一心當個好「園丁」  江瑞榮仍然清晰記得到馬鑾灣新城掛職後的首個「大考」。2019年9月,市城市規劃委員會通過馬鑾灣新城系列規劃優化提升方案,一個月後,他就接到一項針對整個片區內景觀綠化優化提升的任務。  一心為馬鑾灣新城當好「園丁」的江瑞榮二話不說投入鑽研。
  • 智博會完美收官 以技術勤耕未來,打造城市真正的智與慧
    展會以「數字驅動、智能發展」為主題,匯集了近300家國內外數字經濟企業(機構)集中參展,展示智能經濟、智慧城市領域的一批高端前沿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使本屆展會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綜合展,是全行業的風向指南。
  • 當好基層「領頭羊」 共築鄉村振興夢
    當好基層「領頭羊」 共築鄉村振興夢——記合山市第九屆人大代表、北泗鎮黨委書記楊普華「我們要以身作則,傾注真情,扎紮實實做好脫貧攻堅每一項工作,絕不讓一名貧困群眾掉隊。」這是合山市人大代表、北泗鎮黨委書記楊普華逢會必講、逢事必講、逢查必講的一句話。
  • 2010年二級建造師市政資料:水泥穩定土基層
    二、水泥穩定土基層  概念類似於石灰穩定土  特點:良好的整體性,足夠的力學強度,抗水性和耐凍性。  適用範圍:適用於各種交通類別的基層和底基層,不應做高級瀝青路面的基層,只能作底基層。在快速路和主幹路的水泥砼面板下,水泥土也不應用作基層。
  • 「粉壟耕具」和「粉壟定律」築載造福人類夢
    )增糧,讓農業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回歸自然,利用自然之力使人類重新走上一條「依地靠天」的自然綠色生態農業發展之路。犁,過去使用牛等牲畜之力為淺耕型的翻耕碎土,進入拖拉機時代雖可深翻但經碎耙拖拉機重輪碾壓,最終鬆土層也不過十幾二十來釐米,在雜交良種化的今天,要發揮其增產優勢,就不得不靠大量追施化肥和人工灌溉,方能獲得理想的糧食產量。韋本輝發明的粉壟新耕具「鑽頭」,讓農耕進入了 「粉壟農業時代」,一個可減施化肥和人工灌溉量的綠色生態農業時代。
  • 生態.生存.生命「三生共同體」協調耕育足跡發展
    在人類今天的發展道路、生活方式、耕育文明等領域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生存危機,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坐標中審視,「天人合一,生生不息」仍具有重要啟示意義。萬物和諧是人類賴以生存、永續發展的基礎;生存共同體、生態共同體、生命共同體組成的三生共同體,促進了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和諧發展,展現出人類共同體、全球共同體的生態組合和美好前景。
  • 《魔獸世界》園丁之錘如何獲取 獲得流程分享
    導 讀 魔獸世界9.0版本帶來了很多新的物品,比如物品中有一個道具叫做園丁之錘,那麼這個道具怎麼獲得?
  • 「耕育足跡」大足跡促進三生產業可持續發展
    通過相同的單位比較人類的需求和自然界的供給,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衡量一定的生物圈內可以合理承載的人口規模、物質生活水平、技術條件和生態生產力的能力。2、「三生足跡」是耕育足跡的提升三生足跡是「耕育足跡」與生產足跡、生活足跡、生存足跡、生命足跡等與自然和人類生存指數相關的指標,目前,生態志願者開始踐行減少碳足跡、水足跡的生態理念。
  • 朱立倫勤跑基層蔡英文不見人影 綠基層憂選情
    資料圖:朱立倫的卡通造型環球網7月11日消息,距離臺灣年底的「五都」市長選舉只剩下四個多月時間,藍綠新北市長「英倫之戰」競選模式卻有明顯差異。國民黨參選人朱立倫每天行程滿檔、29個鄉鎮市已經跑過三遍。民進黨方面卻還有縣議員沒有見過蔡英文本人,讓綠營基層備感焦慮。
  • 土壤改良指南,拯救你的園土
    雖然我們從不指望身邊的每一片土壤都無可挑剔,但只要不是極端惡劣的土壤環境,加以園丁們的悉心改良,植物們總能克服重重困難,堅強生存。想要改良建築回填土,所耗費的財力精力相比直接換新土是有過之而不及的,為了養出美麗的植物,請務必剷除這類介質。- 怎樣改良土壤 -最奢侈的辦法莫過於徹底換土,但此法耗財耗力,若非土壤環境不堪入目,建議三思而後行。
  • 錢石川:用拆分法讀懂走基層「六深入」其中奧義
    開展走基層「六深入」活動有利於摸清實情、化解矛盾、保障民生,在服務群眾中凝聚共識、凝結力量,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鞏固提升良好發展局面,為決勝全面小康、開創走在前出重彩的嶄新局面營造良好氛圍、提供堅強保障。
  • 基層工作還得「點面結合」
    在基層,我們常看到或聽到這樣的情況:領導對下屬不滿,認為幹部不積極、不主動,工作不賣力,什麼事情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職工牢騷滿腹,覺得領導能力不足、水平不夠,決策有問題,「主將無能,累死三軍」。
  • 雷鼎鳴:香港的生存之本 是當好「中間人」
    摘要 【雷鼎鳴:香港的生存之本 是當好「中間人」】「一直以來我都是相對樂觀的,但現在我對香港的短期和中期的前途感到悲觀。要打破這個局面,政府需要先解決一部分民生問題,緩解社會矛盾。」
  • 孫秀梅:當好村民致富的服務員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我關注最多的是『三農』問題。當好人民的代言人,既要用心,更要上心。」1月5日,在接受採訪時孫秀梅這樣說。孫秀梅在寬甸滿族自治縣建立了黨旗紅寬甸電商扶貧產業聯盟。「在政府支持指導下,藍莓暖棚、冷棚、陸地,一處處基地快速發展,增加了集體收入,助力了脫貧攻堅,但在多年工作中,我發現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為了加強集體經濟和脫貧產業(藍莓產業)配套設施建設,我今年提出了這個建議。」孫秀梅說。「今後,我將繼續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做人民致富的信息員、技術員和服務員,切實擔負起人大代表的職責使命。」孫秀梅說。
  • 培根澆土 成風化人——「掃黃打非」進基層成效顯著
    新華社南昌11月1日電題:培根澆土 成風化人——「掃黃打非」進基層成效顯著新華社記者史競男、林浩1日上午,陽光灑滿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玉泉島校區,校園一隅的報告廳內傳出孩子們清脆的笑聲,著名動物文學作家沈石溪正繪聲繪色講述他與動物的有趣故事。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背後的深刻含義你知道嗎?
    很多俗語都會讓人產生誤會,特別是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很多人不由得就想歪了,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遠比我們想的要更深奧。「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山海經·海內經》中有雲「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在中國古代,皇帝往往喜歡說一個詞叫「社稷」,其中的「社」其實就是土地之神,「稷」則是司農之神。
  • 第五人格:園丁隱藏成就,是所有單排玩家心頭之痛
    本次第五人格更新之後,園丁新增了一個隱藏成就,名曰:木秀於林。那麼,這個隱藏成就如何達成呢?方法很簡單,只需要用園丁持續牽制監管者60秒即可。01園丁牽制60秒,算不算「木秀於林」?其實園丁牽制60秒,這個數據算還可以了。
  • 當好「店小二」,區長鄧勇為企業發展謀良策、支實招
    當好「店小二」,區長鄧勇為企業發展謀良策、支實招 2020-05-10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趕春人③|金華赤西村最後的耕牛人:在機器「圍攻」中,我成了「另類」
    中國花木之鄉、花木城、苗木市場……家家戶戶幾乎都和苗木盆景打交道。赤松鎮赤西村算是最典型的,村裡600多戶1200多人,大多種植盆景苗木維生。在以畝產效益論成敗的當下,種植苗木,單棵賺上萬元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因為做苗木生意而蓋上新房,開上豪車的故事,在當地也漸漸習以為常了。相比之下,種水稻、種蔬菜、養牛、耕田,費時費力,割捨不下這些千年農耕傳統的葉根林,就成了「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