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處低調罕見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優美,明朝建文帝曾在此避難隱居!

2021-01-11 騰訊網

公元1402年,朱棣率大軍南下攻佔明朝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成為千古謎團。然而,600多年以來,在湖南漣源市湄江鎮一帶,一直流傳有建文帝避難隱居在此的故事。

相傳,建文帝逃離京城後,顛沛流離,千方百計逃避追殺,隱居於湄江的觀音崖一帶。建文帝自稱應文和尚,在此誠心向佛,終了一生,大名鼎鼎的藏君洞因此而得名。建文帝在湄江一帶留下了許多故事以及對聯詩話。其中曾對觀音崖風光寫了這樣的詩句「峰如巢風彩,崖似臥龍文」。觀音崖下的圓通寺,傳說為朱允炆遁入佛門所建。

建文帝避難隱居的湄江觀音崖位於湖南婁底漣源市西北部的湄江鎮,如今已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全名為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是湘中地區唯一的國家地質公園,擁有3處國家級地質遺蹟,20處省級地質遺蹟。

湄江國家地質公園距漣源市區30公裡,婁底市區40公裡,長沙170公裡,有207國道、華常高速、洛湛鐵路、湘黔鐵路、滬昆高鐵路穿境、伴境而過,交通非常便利。

湄江國家地質公園 ,地處湘中丘陵帶北部邊緣,宋朝之前為鮮為人知的梅山蠻居住區域,多為地方王制自治統治。自梅王起義接受招安之後,這裡才成為朝庭政府大宋版圖的一部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裡人跡罕至,被封存多年。因此,至今依然保存著近似原始狀態的生態環境。

建文帝眼中的湄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湄江國家地質公園以喀斯特地貌為主,但卻又明顯區別於雲南石林、廣西桂林、貴州荔波等喀斯特景區。公園集崖壁、峰林、溶洞、瀑布、湧泉、峽谷、巖溶湖、天生橋、深坑、地下河等等地質遺蹟景觀為一體,具有雄、奇、險、秀、幽等特色。

湄江國家地質公園的景色為何如此奇特呢?

在2.3億年以前,湄江一帶是華南淺海的一部分.在地殼運動作用下,歷經海、湖的交替變化,沉積了巨厚的碳酸鹽巖和含煤巖層。此後,通過燕山構造運動而成北東向的山脈,巖層發生斷裂和輕微褶皺。喜馬拉雅運動使山脈進一步抬升,在距今6500萬年到2500萬年,地下水對巖石發生溶蝕作用,因而形成今天千姿百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

湄江國家地質公園可劃分為大江口 、仙人府一香爐山、塞海一龍泉峽、觀音崖一藏君洞和仙女寨等五個景區,總面積136.64平方公裡,擁有一代帝陵、二湖秀水、三道巖門、四片綠洲、五座寺廟,六大飛瀑、七裡峽谷、八面險景、百個奇洞、千塊巧石、萬樹臘梅等景觀。其間,讚譽度頗高、最為奇特的當數觀音崖、十裡畫廊、三道巖門等。

觀音崖,海拔高度為499.8米,相對高差達300米,為一環抱半圓型峭壁,環形直徑約500米,侵蝕形成的環圓形巷道式峭壁。觀音崖原為落水洞因地殼上升,不斷崩塌而形成。崖壁上發育有觀音洞、藏佛洞、羅漢洞、盤蛟洞、藏經洞等絕壁五洞。崖頂有巖溶臺地,崖底為湄江河谷。觀音崖下建有圓通寺,據說許願特別靈驗,因此600多年以來一直香火旺盛。

圓通寺前有一湧泉,自五個直徑為1~2米的泉眼流出,面積約1200平方米,稱為蓮花湧泉。遠遠看去似朵朵蓮花蕩漾池中,近看時卻泉池鼎沸如沸騰的鍋壺,泉水譁譁有聲,非常罕見,堪稱一絕。

十裡畫廊,長3500米,與河床相對高差達360米。懸崖斷面近乎直立,懸崖峭壁上因風化作用形成姿多彩的奇異畫面。在碧綠湄江以及五彩民居的映襯下,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三道巖門,位於塞海湖上,是湄江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性的景觀。三道巖門是在水流侵蝕、溶蝕下產生崩塌後形成的特殊地貌景觀。在1.5公裡長的江面上,三座石山如斧劈開,分成兩岸,似三道大門層層疊疊,依次矗立。兩岸絕壁如刀劈斧削,分立對峙,又彼此深情對望著,雄偉壯觀!

自2018年起,湄江國家地質公園進行全封閉提質升級改造。今年10月1日,湄江將以嶄新的姿態向社會開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圖 納蘭小魚

相關焦點

  • 穿越2.3億年 湖南婁底深藏了一處喀斯特地貌奇觀,即將全新亮相!
    公元1402年,朱棣率大軍南下攻佔明朝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成為千古謎團。然而,600多年以來,在湖南漣源市湄江鎮一帶,一直流傳有建文帝避難隱居在此的故事。相傳,建文帝逃離京城後,顛沛流離,千方百計逃避追殺,隱居於湄江的觀音崖一帶。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多少?
    喀斯特(Kar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名稱,當地稱謂,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我國雲貴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 明朝建文帝:親政後接連削藩用意何在?穩固政治不假,卻下錯了棋
    明朝建文帝朱允文,應該是明朝歷史上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個皇帝。至始至終,靖難之役兵敗後,沒人知道建文帝當時的生死和去向,可謂撲朔迷離,吸引了很多史學家的和我們吃瓜群眾的注意。史料中記載當時還是皇太孫的建文帝曾和朱元璋有這樣的對話:太孫曰: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孰(誰)御之?太祖默然,良久曰:汝(你)意如何?太孫曰: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太祖曰: 是也,無以易此矣。
  • 重慶除了喀斯特地貌,這些丹霞勝景也很迷人
    在重慶,我們經常聽到「喀斯特」一詞,這種以天坑地縫、暗河溶洞為代表的地貌,佔據了重慶面積的絕大部分。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聞名的重慶,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中國十大最美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嗎?
    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境內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姿百態 山上竹木繁茂,四季常青,山山有洞,洞洞奇美,洞中乳石遍布,晶瑩剔透,如藝術長廊,似天然迷宮。陽朔的水清澈透明,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形容為「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陽朔灕江景區為灕江風景精華,全線長48公裡,是到桂林旅遊的必遊線路。這一景區江水清澄見底,宛如羅帶的灕江蜿蜒於蒼翠雄奇的群山之間,人稱「百裡灕江,百裡畫廊」。
  • 罕見的地貌奇觀;喀斯特石針林、海蝕柱及冰塔林
    一,馬達加斯加黥基·德·貝馬拉哈自然保護區形狀獨特的喀斯特石針林。如針尖狀聳立刺向天空的石林是保護區內的獨特景觀,時間的傑作,滄海桑田的見證。(滄海桑田再加上雨和風的侵蝕,逐漸形成如刀削斧劈般的石針林)(在馬爾加什語裡,京基的意思是「人無法赤足行走的地方」)(人無法行走,卻阻擋不住生命力強大的植物在此生存和繁衍)二,海蝕柱。
  • 鬼斧神工,把中國喀斯特地貌歸個類,竟然有這麼多美景
    我們生活的地球美麗壯觀,有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各種各樣的地貌,其中喀斯特地貌最為奇特,它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而中國喀斯特地貌,為世界罕見,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為我們造就了一批世界級的自然奇觀,比如:陽朔峰林、路南石林、長江三峽以及重慶武隆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陽朔峰林位於廣西東北部,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陽朔堪稱甲桂林。它是中國南方一顆燦爛的明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絕而博得了「風景甲天下」的美譽。
  • 說到桂林山水只知道喀斯特地貌?千萬別忽略這些丹霞盛景
    桂林山水,是巖溶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從小學就耳熟能詳 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水聞名的桂林 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 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雲南普者黑,罕見的喀斯特地貌如人間仙境
    在昆明東南部350公裡有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裡有個丘北縣,丘北縣有個普者黑。普者黑是一個村子名稱,名稱源於彝族語,意為「盛滿魚蝦的湖泊」。普者黑景區總面積388平方公裡,核心景區165平方公裡,以「水上田園、湖泊峰林、彝家水鄉、巖溶溼地、荷花世界、候鳥天堂」六大景觀而著稱。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滷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
  • 廣西不會讓人失望的城市,有著喀斯特地貌風景,讓人流連忘返!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已經說明了它在中國山水中的地位,美麗的風景永遠不會讓你失望。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以山青、水美、洞奇、石美著稱。在桂林,灕江兩岸的風景絕對值得一看。在河上划船,海岸風景映入眼帘,這不僅是一種視覺享受,也是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身心舒暢。當然,空氣也很清新,深呼吸,整個人的心都敞開了。桂林的地形主要是丘陵、階地和喀斯特山區。
  • 中國的喀斯特:上天入地,風光無限
    我國是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熱帶到寒溫帶,從溼潤區到乾旱區,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完全,峰、林、山、谷、湖、石、瀑、泉、潭……幾乎集合了所有天然景象元素,或壯麗、或俊美,或峻峭、或幽深,令文人留戀,讓科學家痴迷,是造物主送給我國人的最美禮物。廣布在我國大地的喀斯特地貌,溶出了絕美風景,也溶出了文明與詩意。
  • 我國最出名的6大溶洞,去了才知道喀斯特地貌的魅力
    說起喀斯特地貌,不得不想到溶洞。在地理說中是這樣描述喀斯特地貌的,是指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的巖石(一般是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包含地表和地下,也稱巖溶地貌。溶洞就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空間,是石灰巖中碳酸鈣在水和二氧化碳長期作用下轉換成了可溶性的碳酸氫鈣。化學式:CaCO3+H2O+CO2=Ca(HCO3)2。
  • 雲南石林-世界喀斯特的精華,中國四大旅遊勝地之一,你有去過嗎
    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區廣,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喀斯特地貌對於農業生產影響很大,但是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自然景觀,卻又是人類另一種寶貴的財富。我國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旅遊景點有很多,但如果要問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好的旅遊景點,當屬雲南省昆明的一個景區,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地貌的風景區,它就是石林景區。
  • 濰坊發現喀斯特地貌"石海" 專家稱具開發價值
    原標題:出沒山谷中,「石海」掀蓋頭◎青州雲駝風景區發現幾處喀斯特地貌,最大一處近30畝◎專家稱對地質研究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具保護開發價值濰坊新聞網11月14日訊2009年,我市在臨朐縣冶源鎮海浮山上發現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海」(曾作報導),日前有市民向記者爆料,在青州市雲駝風景區幾處山谷中又發現了大片「石海」。11月12日、13日,記者前往青州探訪發現,藏在雲駝風景區內的「石海」地貌雖然沒有海浮山上的典型,但也十分壯觀。
  • 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而陽朔十裡畫廊,更是一步一風景,觸目皆畫面。騎車漫遊於這條位於陽朔月亮山的長約十裡的山徑,遊人們將欣賞到沿途如詩如畫,秀麗奇異的風景,仿佛置身於偌大的自然美術館中欣賞一幅幅傳世畫卷一般。這便是十裡畫廊的由來,而創造了一幅幅神奇畫作的偉大畫家,便是大自然,如果要給這些畫家們劃分出一個藝術流派,那一定非「喀斯特地貌」派莫屬。
  •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理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國家有很多地形都是喀斯特地貌,那麼喀斯特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
  • 這裡是亞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它的風景獨具色彩
    豐芽—格邦國家公園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大約是從40億年前開始的,是亞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豐芽和格邦喀斯特地貌都是屬於同一平原地帶。這裡的石灰石是不連續的,中間夾雜著頁巖和沙石混合的沉積層,和該地區的板巖、花崗巖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形。
  • 廣西發現全球唯一融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於一體的奇觀,未來必火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偉大國度,這裡有很多壯美的山川和神奇的景觀,長江三峽、桂林山水、九寨黃龍、三山五嶽、雪域高原、大漠孤煙、遼闊草原……太多聞名世界的風景名勝。但也有很多尚不聞名,卻依然神奇無比的地方,比如今天渝帆要介紹的銅石嶺。
  • 四川「喀斯特地貌」景區,門票價格低廉,曾是《西遊記》取景之處
    行萬裡路,讓我們的眼界更加寬闊,旅行的長度由金錢的多少決定,寬度則由眼界所決定,而我們的心靈卻能夠領略到人生的深度,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看待人生的態度,可對於資金不充足的人們來說,旅行則成了遙遠的夢想,這個擁有「喀斯特地貌」的景區,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風景,而且還它的門票價格還十分低廉,它的所處位置位於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