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2.3億年 湖南婁底深藏了一處喀斯特地貌奇觀,即將全新亮相!

2021-01-12 納蘭小魚

公元1402年,朱棣率大軍南下攻佔明朝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成為千古謎團。然而,600多年以來,在湖南漣源市湄江鎮一帶,一直流傳有建文帝避難隱居在此的故事。

相傳,建文帝逃離京城後,顛沛流離,千方百計逃避追殺,隱居於湄江的觀音崖一帶。建文帝自稱應文和尚,在此誠心向佛,終了一生,大名鼎鼎的藏君洞因此而得名。建文帝在湄江一帶留下了許多故事以及對聯詩話。其中曾對觀音崖風光寫了這樣的詩句「峰如巢風彩,崖似臥龍文」。觀音崖下的圓通寺,傳說為朱允炆遁入佛門所建。

建文帝避難隱居的湄江觀音崖位於湖南婁底漣源市西北部的湄江鎮,如今已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全名為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是湘中地區唯一的國家地質公園,擁有3處國家級地質遺蹟,20處省級地質遺蹟。

湄江國家地質公園距漣源市區30公裡,婁底市區40公裡,長沙170公裡,有207國道、華常高速、洛湛鐵路、湘黔鐵路、滬昆高鐵路穿境、伴境而過,交通非常便利。

湄江國家地質公園 ,地處湘中丘陵帶北部邊緣,宋朝之前為鮮為人知的梅山蠻居住區域,多為地方王制自治統治。自梅王起義接受招安之後,這裡才成為朝庭政府大宋版圖的一部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裡人跡罕至,被封存多年。因此,至今依然保存著近似原始狀態的生態環境。

建文帝眼中的湄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湄江國家地質公園以喀斯特地貌為主,但卻又明顯區別於雲南石林、廣西桂林、貴州荔波等喀斯特景區。公園集崖壁、峰林、溶洞、瀑布、湧泉、峽谷、巖溶湖、天生橋、深坑、地下河等等地質遺蹟景觀為一體,具有雄、奇、險、秀、幽等特色。

湄江國家地質公園的景色為何如此奇特呢?

在2.3億年以前,湄江一帶是華南淺海的一部分.在地殼運動作用下,歷經海、湖的交替變化,沉積了巨厚的碳酸鹽巖和含煤巖層。此後,通過燕山構造運動而成北東向的山脈,巖層發生斷裂和輕微褶皺。喜馬拉雅運動使山脈進一步抬升,在距今6500萬年到2500萬年,地下水對巖石發生溶蝕作用,因而形成今天千姿百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

湄江國家地質公園可劃分為大江口 、仙人府一香爐山、塞海一龍泉峽、觀音崖一藏君洞和仙女寨等五個景區,總面積136.64平方公裡,擁有一代帝陵、二湖秀水、三道巖門、四片綠洲、五座寺廟,六大飛瀑、七裡峽谷、八面險景、百個奇洞、千塊巧石、萬樹臘梅等景觀。其間,讚譽度頗高、最為奇特的當數觀音崖、十裡畫廊、三道巖門等。

觀音崖,海拔高度為499.8米,相對高差達300米,為一環抱半圓型峭壁,環形直徑約500米,侵蝕形成的環圓形巷道式峭壁。觀音崖原為落水洞因地殼上升,不斷崩塌而形成。崖壁上發育有觀音洞、藏佛洞、羅漢洞、盤蛟洞、藏經洞等絕壁五洞。崖頂有巖溶臺地,崖底為湄江河谷。觀音崖下建有圓通寺,據說許願特別靈驗,因此600多年以來一直香火旺盛。

圓通寺前有一湧泉,自五個直徑為1~2米的泉眼流出,面積約1200平方米,稱為蓮花湧泉。遠遠看去似朵朵蓮花蕩漾池中,近看時卻泉池鼎沸如沸騰的鍋壺,泉水譁譁有聲,非常罕見,堪稱一絕。

十裡畫廊,長3500米,與河床相對高差達360米。懸崖斷面近乎直立,懸崖峭壁上因風化作用形成姿多彩的奇異畫面。在碧綠湄江以及五彩民居的映襯下,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三道巖門,位於塞海湖上,是湄江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性的景觀。三道巖門是在水流侵蝕、溶蝕下產生崩塌後形成的特殊地貌景觀。在1.5公裡長的江面上,三座石山如斧劈開,分成兩岸,似三道大門層層疊疊,依次矗立。兩岸絕壁如刀劈斧削,分立對峙,又彼此深情對望著,雄偉壯觀!

自2018年起,湄江國家地質公園進行全封閉提質升級改造。今年10月1日,湄江將以嶄新的姿態向社會開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圖 納蘭小魚

相關焦點

  • 湖南有處低調罕見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優美,明朝建文帝曾在此避難隱居!
    公元1402年,朱棣率大軍南下攻佔明朝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成為千古謎團。然而,600多年以來,在湖南漣源市湄江鎮一帶,一直流傳有建文帝避難隱居在此的故事。
  • 世界十大地理奇觀,中國3處美國2處,你知道第一名在哪嗎?
    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會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奇觀,美國《國家地理》曾經評選出了世界上十大地理奇觀,每一處都能驚豔你的眼眸,不知道你欣賞過多少了呢?烏尤尼鹽沼就位於玻利維亞的波託省的西部高原之上,海拔約為3656米,是南半球的一處奇觀,成為南美洲旅遊必去的打卡地。一望無際的鹽灘之上倒映著澄澈的藍天和白雲,除此之外還有粉紅色的火烈鳥、千年仙人掌等珍稀動植物為其增光添彩,鹽中含有不同的礦物質,在陽光之下又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綠色、青色、磚紅色等,讓人稱奇。
  • 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區,為何世界喀斯特地貌看這裡
    相信很多人就算沒親眼看到過喀斯特地貌,也一定在學習地理的時候領略過它的風採。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山水運動形成的地理奇觀,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叫做巖溶地貌,除此之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等作用,形成了特別的喀斯特地貌。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多少?
    喀斯特巖溶地貌是大自然的傑作,鬼斧神工。滴水可以穿石,聚沙可以成塔。喀斯特地貌就是大自然一刀一刀,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傑作!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 2021國考行測備考:石林是喀斯特地貌嗎?
    那麼,石林是如何形成的,屬於地貌類型中的哪一種,今天圖圖就帶大家來學習下。   一、地球歷史與地質年代   地球的歷史已有46億年,正像人類歷史被分為不同的朝代一樣, 地質學家也將地球的歷史劃分為不同的時代。
  • 這片石林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華,被稱為「天下第一奇觀」
    昆明有一片石林非常出名,它形成於2.7億年前,從海洋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成了今天的石林景區。又因它涵蓋了地球上眾多的喀斯特地貌類型,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華,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如圖為昆明石林風景區地圖,這些石林都被河流環繞,而這片石林被認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歷史最久遠、分布面積最廣、類型齊全、形態獨特的古生代巖溶地貌群落。一大早我就來到石林景區觀賞,當天天氣很好,藍天白雲,剛進去就只見到一小座一小座的石山,在導遊的帶領下,被告訴從哪面看像什麼,漸漸意會了看石的妙處。
  • 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而陽朔十裡畫廊,更是一步一風景,觸目皆畫面。騎車漫遊於這條位於陽朔月亮山的長約十裡的山徑,遊人們將欣賞到沿途如詩如畫,秀麗奇異的風景,仿佛置身於偌大的自然美術館中欣賞一幅幅傳世畫卷一般。這便是十裡畫廊的由來,而創造了一幅幅神奇畫作的偉大畫家,便是大自然,如果要給這些畫家們劃分出一個藝術流派,那一定非「喀斯特地貌」派莫屬。
  • 重慶被忽略的一處大裂谷,是一條長10公裡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態峽谷
    談到大裂谷,許多遊客都知道,大裂谷是大自然的傑作,也是地球給人類的「禮物」,儘管在我國有不止一處大裂谷分布,但從世界範圍來看,許多地方的大裂谷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而且受到大多數遊客的青睞,而在重慶這處大裂谷看來,它卻具有極高的發展特色,是當地開發中比較重要的一處景點。
  • 廣西發現全球唯一融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於一體的奇觀,未來必火
    銅石嶺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說它是世界上唯一融丹霞地貌與卡斯特地貌於一體的自然奇觀。中國的丹霞美景很多,比如說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廣東丹霞山、強抬升深切割高原峽谷曲流的代表——福建泰寧、密集型圓頂丹霞峰叢代表——湖南崀山、疏散形丹霞峰林的代表——江西龍虎山、高位孤峰型地貌代表——浙江江郎山等,這些都是世界聞名的地質遺產,名氣都比銅石嶺大得多。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滷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
  • 廣西發現一處2000多年的老銅礦,竟然融丹霞和喀斯特地貌於一體
    我國幅原遼闊,即有碧海銀沙,又有雪域冰川,既有大漠孤煙,又有原始森林,幾乎有著全世界所有類別的自然景觀,獲得世界自然遺產的地方就有十二個批次,其中丹霞地貌( 貴州、福建、湖南、廣東、江西、浙江)和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貴州、重慶、廣西)都是多地打包共同申報,這兩種地貌在我國的分布都比較廣
  • 喀斯特地貌解說
    喀斯特(KARST)就是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衝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巖高原的地名。
  • 貴州這個地方,擁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譽為「天下奇觀」
    是我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它景觀眾多而奇特,峰巒疊嶂,氣勢磅礴,被稱為「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又被譽為「天下奇觀」。據說踩一踩八卦田,升官又發財,八卦田中央的那塊圓形的窪地,學名稱為「喀斯特漏鬥窪地」,當地人叫「落水天坑」,它連通著地下暗河,既不枯竭也可以排洪。萬峰林西峰林:西峰林:萬峰林西峰林的峰叢之間,鑲嵌著古樸的村寨和田園,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人間淨土!
  • 廣西喀斯特,究竟藏了什麼驚天的秘密?
    喀斯特地貌塑造了許多奇觀和風景因其發育有典型的巖溶地貌後人就將「喀斯特」作為巖溶地貌的代表我國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上廣西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最初是在淺海等沉積環境中形成的石灰巖
  • 天坑:喀斯特地貌獨特景觀
    這是由兩類喀斯特形成作用中水動力性質及活動能量的巨大差異決定的。在中國南方喀斯特的具體條件下,天坑一般都是當地喀斯特地貌中最年輕的成員。此外,在旅遊觀賞方面,是否具備稀有、險峻、雄奇、壯觀、生態環境獨特和生物多樣性等綜合屬性,也應被認為是鑑別天坑與一般漏鬥或豎井的重要指標之一。
  • 濰坊發現喀斯特地貌"石海" 專家稱具開發價值
    原標題:出沒山谷中,「石海」掀蓋頭◎青州雲駝風景區發現幾處喀斯特地貌,最大一處近30畝◎專家稱對地質研究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具保護開發價值濰坊新聞網11月14日訊2009年,我市在臨朐縣冶源鎮海浮山上發現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海」(曾作報導),日前有市民向記者爆料,在青州市雲駝風景區幾處山谷中又發現了大片「石海」。11月12日、13日,記者前往青州探訪發現,藏在雲駝風景區內的「石海」地貌雖然沒有海浮山上的典型,但也十分壯觀。
  • 中國十大最美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嗎?
    主要景點有:犀牛塘、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巖、八仙過海等近20處。由於這一景區有古石橋群、田園風光、宋橋、唐城遺址、漢墓群等,使景區蒙上一層古色古香的神秘色彩。 大榕樹景區中心,有一棵已有1400多年樹齡的大榕樹,相傳是廣西壯族歌仙劉三姐與情人阿牛哥的定情處,著名的音樂電影《劉三姐》部分外景畫面就在此拍攝。
  •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理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國家有很多地形都是喀斯特地貌,那麼喀斯特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鹽類巖石地區,地下水和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與沉澱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
  • 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
  • 鬼斧神工,把中國喀斯特地貌歸個類,竟然有這麼多美景
    我們生活的地球美麗壯觀,有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各種各樣的地貌,其中喀斯特地貌最為奇特,它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而中國喀斯特地貌,為世界罕見,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為我們造就了一批世界級的自然奇觀,比如:陽朔峰林、路南石林、長江三峽以及重慶武隆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陽朔峰林位於廣西東北部,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陽朔堪稱甲桂林。它是中國南方一顆燦爛的明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絕而博得了「風景甲天下」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