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傳統戲曲和古裝電視劇常常出現一種檢驗親子關係的方法——「滴血認親」。「滴血認親」主要分成兩派:一是合血派,即將兩個活人的血各取一滴,滴進器皿內,看是否融合,融合的便是一家人,若有沉澱則說明兩人不存在親屬關係;一是滴骨派,即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滲進去就是一家人。那麼,這些方法真的可信嗎?
血型是什麼?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類型,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類型。紅細胞ABO血型系統及Rh血型系統最為常見。
ABO血型是指,根據紅細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與抗原B,而將血液分成4種血型。紅細胞上僅有抗原A為A型,只有抗原B為B型,若同時存在A和B則為AB型,這兩種抗原俱無的為O型。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體,但不含有對抗自身紅細胞抗原的抗體。如:在A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體,而不含抗A抗體。
當人的紅細胞上的抗原與恆河猴紅細胞上的抗原相同時,稱為Rh陽性血型,不含有此種抗原的則稱為Rh陰性血型。Rh血型系統是紅細胞血型中最複雜的一種,目前已發現40餘種Rh抗原,其中D抗原抗原性最強,因此通常將紅細胞上含有D抗原稱為Rh陽性,而缺乏的稱為Rh陰性。
「合血派」可信嗎?
不可信!血型是人類的遺傳性狀之一,一般終生不變。但是以血液是否能夠融合來檢測兩人是否為親緣關係,根本不靠譜。
「合血派」認為,血液能融合在一起就代表著有血緣關係,其實這只能說明兩個人可能有相同的血型;非親屬關係血液不能相融,則是因為血型不同導致的凝集現象。由於同類型的抗原抗體結合,紅細胞重量增加而沉積,這一現象為凝集。
比如說,如果將一滴A型血與一滴B型血混在一起,A型血紅細胞結合B型血中的A抗體而沉澱,B型血紅細胞也會結合A型血中的B抗體而沉澱,如此便會產生很多沉澱性顆粒。這就是不同血型的血相混合會產生沉澱的原理。
在電視劇裡,血液被直接滴入清水,此時紅細胞吸水膨脹導致細胞膜破裂,無法與抗體大量結合,並不能產生肉眼可見的沉澱。
血型相同的血液合在一起確實可以相融,但是不同血型的血液合在一起也有可能相融。O型血是萬能供血者,這種血型與任何血型都可以相融,若一名受試者是O型血,則另一名受試者無論是什麼血型,無論是否有親緣關係,血液都能相融;但若一名受試者是A型血,另一名受試者是B型血,則即使兩人有親緣關係,血液也不能相融。
血型是否相同與是否親生並無關係。即使是具有親生關係的父母和子女,血型也可能不同。比如,父母分別是AB型血和O型血,子女可能是A型血或者B型血,與父母完全不同。所以,「滴血」並不能「認親」!
「滴骨派」可信嗎?
不可信!骨骼不管保存在露天,還是埋在泥裡,它的軟組織都會腐敗,然後溶解消失。沒有皮肉等軟組織的保護,骨骼表面就腐蝕發酥,血能滴進,水也能滴進;若骨骼還未乾枯,其表面存有軟組織時,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會發生浸入現象。因此,古代的滴骨法更不科學。
如何科學地進行親子鑑定?
除了「滴血認親」無科學依據外,HLA鑑定法、染色體多態性鑑定法也被證明是不夠準確的。
與紅細胞類似,白細胞也有各自的複雜的型別,稱之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型別。因HLA具有高度的遺傳多態性,使用HLA不僅能排除親子關係,還能肯定某些親子關係。但HLA在親子鑑定,尤其在單親親子鑑定(即夫妻雙方只有一方和孩子進行鑑定,而缺少另一方的樣本)的應用中有其局限性。HLA等位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會使血清學出現較多、較強的交叉反應,影響分型結果的準確性。
20世紀80年代,主要用染色體多態性檢測分析來鑑定親子關係。染色體多態性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見的各種染色體形態的微小變異,是可以遺傳的。但染色體多態性分析是靠技術人員的主觀判斷,其準確率也不盡如人意。
受制於準確性,HLA鑑定法、染色體多態性鑑定法越來越少被使用了。DNA鑑定早已成為新的「殺手鐧」。DNA攜帶有合成RNA和蛋白質所必需的遺傳信息,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人的血液、毛髮、唾液、口腔細胞及骨頭等都含有DNA,可用於親子鑑定。
人體細胞有23對(46條)成對染色體,同一對染色體同一位置上的一對基因稱為等位基因,一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利用DNA進行親子鑑定,只要做十幾至幾十個DNA位點檢測。如果全部一樣,就可以確定親子關係,如果有3個以上的位點不同,則可排除親子關係。DNA親子鑑定,對親子關係鑑定的準確率可達到99.99%,是目前最為科學、便捷的鑑定方法。
小結
必須提醒大家的是,私人做親子鑑定應先到當地司法部門辦理委託手續,然後到權威部門去做,並由專家負責解釋鑑定結果,切勿隨意濫做。如果鑑定技術不過硬,出現失誤,將會對被鑑定家庭造成傷害。
互動環節
大家還知道哪些有關親子鑑定的謠言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參考文獻
[1]滴血可以認親?[J].科技傳播,2014,(13).
[2]李元.「滴血驗親」不靠譜[J].農村百事通,2014,(9):59-60.
DOI:10.3969/j.issn.1006-9119.2014.09.033.
[3]科普中國. 電視劇裡的"滴血認親",你信嗎?不知道這件事,可能滿大街都是親戚.
https://mp.weixin.qq.com/s/zb6RQH9RBhVONjHzKJS47w
[4] 金慰鄂.從滴血認親到DNA親子鑑定[J].家庭醫學,2017,(1):57.DOI:10.3969/j.issn.1001-0203.2017.01.068.
作者 | 方泳臻
編輯 | 趙穎
插圖 | 鄧心儀
音頻 | 肖豔虹
初審 | 劉茜子
審核 | 何凌南
終審 | 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