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與經濟周期的耦合

2020-12-05 中國發展門戶網

科技革命與經濟周期的耦合關係,發生在世界經濟和國家經濟兩個層次上。在世界經濟層次上,大致有兩個模型可以用來解釋它們的關係:創新周期與經濟長波周期的關係、技術—經濟範式的更迭。在國家經濟層次上,大致可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它,包括發展浪潮的四階段模型、反經濟周期政策和危機管理政策等。

1. 創新周期與經濟長波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和熊彼特等認為,經濟長波周期與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的周期有緊密關係(表8)。熊彼特提出了「創新周期說」,解釋經濟長波周期。

8  18世紀以來的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與經濟長波

經濟長波周期

第一長波

第二長波

第三長波

第四長波

第五長波

17851844

18441890

18901945

19501990

1990

創新周期

 

 

 

 

 

產業革命

主導產業

第一次

紡織產業

第二次

鋼鐵工業

第三次

電力工業

第四次

汽車工業

第五次

信息產業

技術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五次

 

科學革命

 

 

第二次

第三次

 

 

1925年,前蘇聯經濟學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在其著作《長波周期》中,研究了資本主義140年中36種價格、價值額和產品生產量指標的時間序列,提出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著半世紀左右的長期波動,從1780年到1920年共分為兩個半長周期,1920年代正處於長波的下降波。他認為,經濟長波的產生是因為主要固定資本產品更新換代在經濟生活中所引起的長期平衡周期。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1939年出版的《商業周期》中第一次提出,技術革新是資本主義經濟長期波動的主要起因。他用技術革新來解釋經濟長期波動的理論被後人稱為長波技術論。以熊彼特的長波技術論為基礎,以西歐現代長波技術論為主體,由包括西歐大部分長波學者和美國一些長波學者形成了三大西方長波學派之首的現代長波技術論學派。這一流派高度強調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科技政策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在這一流派中,英國克•弗裡曼的勞工就業長波論,美國格•門斯的長波變形模式論,荷蘭範•杜因的創新壽命周期長波論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長波理論。他們都把基礎技術創新看作制動長期波動的主要槓桿和最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
    工具製造革命使人區別於動物,人類進入原始文化發展時期。農業革命使人從食物採集者變為食物生產者,人類進入農業文明發展時期。工業革命使人從手工生產者變為機械化生產者,人類進入工業文明發展時期。知識革命使人從物質消費追求者變為精神消費追求者,人類進入知識文明發展時期。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是第一次現代化,從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變是第二次現代化。
  • 智能經濟時代到來 人工智慧引領第四次科技革命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中,把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變遷產生廣泛影響的技術定義為通用技術。換句話說,正是因為通用技術能夠輻射幾乎所有經濟領域,最終促進社會生產效率提高,人類社會才會隨著技術的更迭,持續進步。而歷史上,新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正是科技革命。
  • 三次科技革命之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緊跟著第一次科技革命發生的,從英國開始向西歐,然後向北美蔓延。日本也是在這一時期,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或改革獲得了統治權,政治權力的掌握,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技術革新提供了政治保障。經濟基礎的支持第一次的技術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獲得了大量的利益,物質豐富,資金充足。經濟的基礎條件對新的技術革新提供了物質和資金的幫助。
  • 三次科技革命之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的科技革命是上個世紀的事,目前還有許多人是見證過這次科技革命,親歷過那個時代。這次科技革命發生在二戰之後,從美國開始發生的。,因為戰亂到美國躲避戰亂的全球頂尖人才,美國移民國家的那種探索創新的民族精神,這些條件為美國可能出現科技革命創造了基礎條件。
  • 科技革命中政府的作用及啟示
    二是科技革命對經濟、社會影響,如鄧向榮等針對新科技革命背景下我國製造業升級和創新跨越開展了研究;包利民等從倫理學角度出發,研究了新科技革命對現代性公共倫理範式等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三科技革命的產生與發展除了自身因素外,也往往受到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從科學社會學視角看,哲學革命往往是科技革命爆發的思想先導,科學理論危機和經濟危機是誘因,現實重大需求是驅動力,科學建制創新是科技革命更迭的表現。
  • 許田:基因科技+人工智慧+金融資本將掀起新一波科技革命
    2020年8月20日,美國耶魯大學遺傳學系原副系主任、終身教授,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副校長許田走進「復旦金融公開課」,以「顛覆性的基因科技:漫談健康、生活與未來」為題,與學院學術訪問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魏尚進展開了深入探討。
  • 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發展分析
    ,從系統耦合視角構建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模型,實證考察了各省市經濟發展與人才資源耦合協調的時空演化規律,並對成因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經濟綜合指數、人力資源綜合指數和耦合協調度三者變化趨勢趨同,時序上均呈逐步上升態勢,空間上均具有由東至西逐級遞減特徵,且耦合協調程度較低。
  • 第六次科技革命:生物科技時代到來!
    原標題:第六次科技革命:生物科技時代到來! 在過去五個世紀裡,發生了五次革命,即近代物理學誕生、機械革命、電力和運輸革命、相對論和量子論革命、電子和信息革命。而以「新生物學和再生革命」為主題第六次科技革命已經到來,其影響力將遠超信息革命!
  • 康波中的科技與經濟周期—論創業板戰略機遇
    康復蕭條期之所以會出現自資產價格和經濟數據的反向運行,它的典型原因就是來自於貨幣政策,這個貨幣政策是各國政府在熨平經濟周期的一個嘗試當中,所運用的一個常規手段。我們可以抽象來看這樣一件事,首先這樣的過程它背後產生差異的原因並不是經濟周期造成的,經濟周期來看,這些點包括2020年都處於康波蕭條期,但最後我們看到的差異是來自於政府應對的變化。實際上如果我們把經濟周期看做是一個人的一生的話,它也有一個春夏秋冬,它也有一個青年壯年老年的過程。
  • 科技的飛速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還有政治和軍事等很多方面發展變得不平衡,從而導致了各個國家之間開始市場經濟的掠奪,也導致爭奪世界霸權變得愈發激烈。第二次世界大戰隨之爆發。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率先登上了第三次革命的快車,也就是「科技革命」。
  • 北極光創投鄧鋒:科技項目不能唯技術論,交叉融合是科技革命的重要特點 | 超級觀點
    科技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精神,鄧鋒認為,中國想要在科技創新投資上有新的建樹,一定要推動「耐心資本」的設立,科技這條跑道足夠寬足夠長,只要沉得住氣,就能迎來好的回報。36氪:經濟周期最本質的是由科技革命來帶動的,基本五六十年一個周期,像是蒸汽機革命,過去的信息化革命,進而帶動整個網際網路大的浪潮。最近,馬斯克的腦機接口也引起了一波關注。在你看來,下一輪什麼樣的科技革命會給經濟帶來新的增長? 鄧鋒:今後的科技革命不會是在某一個時點突然爆發,而是持續進行,不會間斷。
  • 科技革命改變世界發展格局
    總書記指出:「歷史經驗表明,科技革命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與近代科學革命相伴的是英國和歐洲的思想解放、經濟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和勝利。 18世紀出現了瓦特發明的旋轉式蒸汽機(1871),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進入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舞臺,火車、輪船、汽車飛速奔馳,資本主義取代了封建主義,幾千年的農業時代從此進入了工業時代,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歷程。
  • 張杰:思考新的科技革命
    在今天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對知識的追求成為人類的主要需求,知識轉化為財富的速度空前加速,所以今天這個時代是叫知識經濟時代。 回顧過去的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們幾點啟示—— 啟示一:科技革命作為產業革命先導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科學和技術是什麼關係?
  •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光電晶片引領第四次科技革命,將成投資...
    為主題的投融資專場論壇上,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作了《光電晶片引領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題演講,他認為,目前IT產業正處於從集成電路到集成光路的範式轉移,未來在信息的獲取、傳輸、計算、存儲、顯示這五個方面,都將以光電子晶片為核心來進行產業布局。核心布局光電子晶片產業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新的經濟形態和競爭格局。
  • 宏觀經濟專題丨中國省級經濟周期的一致波動、區域協同與異質分化
    Mastromarco and Woitek(2007)對義大利的研究同樣驗證了區域協同假說,文章利用譜分析對義大利1951—2004年間的區域經濟周期結構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義大利的經濟周期結構具有明顯的區域分化特徵,各區塊內的經濟周期具有較高的協同性;但是南北經濟周期的關聯性卻相對較弱,其中,北部經濟周期與國家經濟周期高度耦合,二者在大部分時間內均領先於南部周期變化。
  • 《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出版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研究和撰寫的《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日前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研究員介紹,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從2010年開始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研討,選擇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蘇聯)、美國和中國等國家為案例,著力探討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工業革命)與現代化之間的互動關係。
  • 2020中考歷史知識重點: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定義: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標誌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革命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2、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是計算機產業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
  • 極端乾旱區人口—經濟—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動態特徵與對策
    ,依據相關文獻和吐魯番市的實際情況,運用頻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區域人口、經濟與環境耦合協調度指標體系,運用耦合協調度的模型分析了吐魯番市11年的人口、經濟、環境耦合協調度變化動態特徵及其主要影響因子。
  • 中國城市工業汙染強度與經濟增長耦合關係
    摘要 利用冪函數模型對中國46個重點城市1993 - 2006年人均GDP和7項工業汙染強度指標進行曲線擬合, 用於描述和分析我國城市經濟發展與工業汙染強度的耦合狀態, 經模型推導提出了「效率彈性係數」, 作為度量城市經濟與工業汙染控制協調發展程度的指標。
  • 人類新一輪科技革命到來!呈現怎樣的特徵?
    人類歷史就是科技創新史從歷史上,世界經濟中心幾度轉移,但其中始終圍繞一條清晰的脈絡,就是科技創新。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20世紀的科學技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本身發生了一系列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性變革。20世紀初,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代表的物理學革命,促成了整個人類科學觀念的根本性變化,帶動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學等學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