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嫦娥」之後,中國「摘星」計劃,再次震驚世界!

2020-12-03 天下大不同

摘顆星星送給你,這首歌我想很多人都聽過,可是真讓你去摘顆星星,我想很多人都會呵呵一笑,因為這簡直是做夢,不過這個夢很快不再是夢,而是現實,實現這一夢想的就是我們中國。

不久前,中國科學家對外宣稱將在2034年完成這一壯舉,這次摘星計劃,不是美國人玩的那種小把戲,不是捕獲什麼行星碎片,而是要把一顆完整的小行星帶回地球,此消息發布後,國外媒體並沒有大肆宣揚,甚至很沉默,只有部分科學界的人士表明這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我們將會持續對中國進行觀察。

西方媒體沉默可以理解,畢竟這是一種他們最不願意看見的事情,可是不管你願不願意,事實就是事實,那麼有人問了,如何把一顆小行星帶回地球,這真的可能嗎?當然可能,其實這一計劃最早提出的是美國人,不過他們遲遲未能成行,如今中國已經開始準備前期工作,並且開始製造有關飛行器,這項計劃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它涉及領域和科技,超出你我的想像。

目前中國科學院已經選定了一顆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直徑大概有600釐米,重量約有幾百噸,關鍵是這顆小行星富含各種稀有礦物質。

那麼要如何將一顆小行星抓住並且帶回來呢,首先我們要製造一個太空飛行器,這個太空飛行器身上會攜帶一個巨大的袋子,太空飛行器用袋子將整顆小行星罩住,然後將小行星緩慢拖拽至地球軌道附近,在步入地球軌道後,利用飛船幹預其行星軌道,緩慢將其拉入地表。

那麼這項技術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幫助嗎?幫助很大,首先我們知道來自小行星撞擊地球這種危機一直是我們最為關心的事情,就在本周三,一顆有埃及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將會與地球擦肩而過,而且是兩次,而且目前我們跟蹤的小行星數量多的驚人,這些編號不同的小行星每年都會闖入太陽系,按照科學家分析,地球大約每十萬年就會有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雖然對地球不會造成什麼大的損害,可是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任何一顆小行星撞擊過來,都是滅頂之災,如果在近地軌道利用核武摧毀小行星,其實並不是一個好辦法,因為如果小行星體積夠大,你無法將它徹底擊碎,那麼大的碎片一旦撞擊過來,一樣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小行星還未到達地球,直接將它抓住,改變其軌道。

另外,捕獲小行星還可以研究宇宙起源,另外小行星上攜帶的大量資源也是對我們有很大幫助,接下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期待著這一人類從未完成的壯舉,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華人!

各位看官如果你喜歡我,點下關注唄,謝謝!

相關焦點

  • 繼中國的天宮之後,美國又盯上了嫦娥五號
    繼中國的天宮之後,美國又盯上了嫦娥五號  20世紀90年代,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等共16個國家聯合建立了國際空間站,目前由美國和歐洲多個國家共同使用。當年國際空間站在籌劃建設時,中國曾經申請加入,但被拒絕,這個恥辱至今讓人難忘。
  • 嫦娥奔月成為現實,天宮展翅再次飛翔
    9月15日,中秋節來臨,億萬國人「舉頭望明月」,共享皓月當空月圓時,天宮二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般地騰空而起,直插雲霄。  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的發射成功,不僅讓人們在享受月圓時過了一個意義不菲的中秋節,而且還讓人們帶著欣賞月圓的愜意,親眼目睹了一個意義更加重大的「嫦娥」奔月。
  • 大話降龍:嫦娥密謀攻陷天宮計劃,收藏黃金萬兩「慘」變狗糧!
    大話降龍:嫦娥密謀攻陷天宮計劃,收藏黃金萬兩「慘」變狗糧!故事開端,嫦娥密謀已久攻打玉帝天宮的事情已經籌備好,就等待一個好時機。突然,玉帝來月球探訪好久不見的嫦娥。嫦娥聽到了這個消息,整個人都不好了,趕緊叫人把武器藏好,害怕軍情被洩露出去。過了一會兒,玉帝一行人就來到了月球探望嫦娥。嫦娥也只好慌忙出來接待眾人,含笑掩飾自己的慌張。為了防止他們到處逛發現自己的軍事武器,嫦娥趕緊帶他們到客廳陪同他們言歡。抱怨自己在月球上無聊只能養養兔子度日子。
  • 嫦娥、九章……太會起名了!看大國重器的中國式浪漫
    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玉兔號」是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登月地被稱為「廣寒宮」2015年11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宣布,中國「嫦娥三號載人空間站叫「天宮」我國行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來自中國詩人屈原的長詩
  • 長徵、神舟、嫦娥、天宮……都有啥區別?
    (圖片:視覺中國)繼11月5日發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之後,23日上午,長徵三號乙火箭再次將兩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8天兩發!「一月雙射」的壯舉,中國北鬥導航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 航天那些事|長徵、神舟、嫦娥、天宮……都有啥區別?
    (圖片:視覺中國)繼11月5日發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之後,23日上午,長徵三號乙火箭再次將兩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8天兩發!「一月雙射」的壯舉,中國北鬥導航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天宮二號2015年底前後發射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任沁沁 王敏)中國將在2015年底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突破和掌握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關鍵技術,並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3月2日在京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指出,按照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之前,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目標是建成中國正式的空間實驗室大系統。他透露,天宮二號的規模與天宮一號基本一致,也是一個長期在軌自動運行、短期載人的飛行器,是中國建造空間站之前進行技術驗證的重要階段。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作為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中均位列榜首。此外,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等新聞入選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箭60星』開啟『星鏈』星座組網」等新聞入選2019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長徵、神舟、嫦娥、天宮、東方紅,這些飛行器您分得清麼
    航天神舟天宮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航天大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登月計劃、太空實驗室等多個項目成功落地。長徵、神舟、嫦娥、天宮、東方紅,也成為經常在新聞中出現的名字,這些飛行器您分得清嗎?
  • 計劃2022年建成:院士詳解中國空間站"天宮" 技術有望超越國際空間站
    楊利偉介紹,我國發射首個核心艙到空間站完全建成,需十幾次發射,其中最主要的發射有三次,即發射核心艙和先後發射兩個實驗艙,其中計劃於2019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若進展順利,中國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空間站。圖為中國空間站示意圖。
  • 「嫦娥四號」發射時間未定 落月計劃可能取消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1年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現擔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他把15顆國內外的應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為和平利用太空做出了重要貢獻。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飛天,它已經在太空中飛翔了4年,目前距離地球8300萬公裡。其實,「嫦娥二號」不寂寞,它的「妹妹」嫦娥三號也在太空中,只是巡視探測器玉兔發生了一點狀況,目前正在「治療」中。
  • 「嫦娥奔月」中嫦娥為啥不去更好的天宮,而是去了那悽冷的月宮?
    「嫦娥奔月」作為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大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在這裡小編就要說了,天庭所在的天宮那可是天帝所在的地方,環境優美、物產豐富以及各路大仙聚集熱鬧非凡,天宮它就不香嗎?嫦娥姐姐為啥不去如此美好的天宮,反而跑去悽冷荒涼的月宮呢?這裡小編帶大家來走進當時的環境背景,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嫦娥不去天宮而去奔月。
  • 中國提出摘星計劃,欲將小行星帶回地球,多國驚慌
    中國提出了一項摘星計劃,將小行星帶回地球,這似乎再次帶領美國和俄羅斯,使許多國家感到恐慌!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國已經從一個根本不了解甚至需要其他國家技術支持的國家發展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新興國家。在這一領域,我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許多技術。成就,並且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的一個科學家團隊提出了一項選星計劃。這是什麼樣的計劃?
  • 天宮二號計劃執行哪些任務?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武平介紹,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相比,此次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有著鮮明的自身特點和亮點:   ■ 最接近未來中國空間站軌道要求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此前的載人飛行和交會對接任務是在距地面343公裡的軌道高度展開。
  • 嫦娥四號要迎來「新朋友」,美國再次宣布登月計劃,引發世界關注
    隨著中國航天水平不斷提升,我們也開始探索月球。在2004年的時候中國就開展了「嫦娥工程」,共有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部分,目前進行到第一個部分。中國已經發射4顆月球探測衛星,從最初的月球上空拍攝到月球表面探索,嫦娥工程在穩步發展。
  • 天宮二號搭載中國文化理念
    從月滿中秋的這一天算起,中國進入重量級太空飛行器發射最為密集的百天:天宮二號入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並與天空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大推力火箭首射。按照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這標誌中國正實施空間實驗室起步和銜接空間站的關鍵階段。  太空飛行器穿梭於皓月明空之中,給中秋這個凝聚了全球華人和合之美的感性場景帶來更豐富的意境。「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 「嫦娥」翩然落月 「中國再次展現太空領域領先國家的實力」!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影像。視頻來源:國家航天局這次漂亮的「嫦娥落月」,不僅贏得了國際航天界的掌聲,多家外國媒體也紛紛報導說,對探月技術的掌握,讓中國再次展現太空領域領先國家的實力。
  • 「嫦娥」翩然落月「中國再次展現太空領域領先國家的實力」!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影像。視頻來源:國家航天局這次漂亮的「嫦娥落月」,不僅贏得了國際航天界的掌聲,多家外國媒體也紛紛報導說,對探月技術的掌握,讓中國再次展現太空領域領先國家的實力。
  • 「嫦娥」翩然落月「中國再次展現太空領域領先國家的實力」
    視頻來源:國家航天局這次漂亮的「嫦娥落月」,不僅贏得了國際航天界的掌聲,多家外國媒體也紛紛報導說,對探月技術的掌握,讓中國再次展現太空領域領先國家的實力。歐空局還表示,通過其全球跟蹤站網絡,歐空局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後,歐空局位於法屬蓋亞那的庫魯地面站曾對其進行數小時的追蹤。
  • 中國明年將發射神舟十號、嫦娥三號和近20顆衛星
    中國明年將發射神舟十號、嫦娥三號和近20顆衛星 Shenzhou-10 and Chang'e-3 to be launched in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