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改變未來通信的頭號技術是什麼?
A: 過去,網際網路和不同的無線網絡都關注在數據的通信方面,主要是人和人之間的數據通信。未來,由於各種各樣的物聯網(IoTs)應用,通過資源有限的異構網絡傳輸大量的原始數據將是非常昂貴和低效的。我認為未來的網絡應該足夠智能,以支持知識的創造和交流,而知識是未知的,隱藏在大量的數據中,因此,傳統的透明網絡正在向新型智能網絡發展,這種新型智能網絡利用了整個網絡內部越來越多的計算、通信、存儲和人工智慧(AI)能力,將事物與雲端連接起來。
Q: 中國如何引領通信科技的未來?
A: 在我看來,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其在不同應用領域和領域的巨大市場,這將有效地推動新的商業模式和相應的生態系統在多個行業中被創建、發展和成熟。
Q:未來通訊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A: 在我看來,未來通信最大的障礙是我們現有的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式已經被不同垂直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所形成和鞏固。為克服這一問題,在網際網路技術(IT)、通信技術(CT)、運營技術(OT)等的學術界和工業界,建立的一個覆蓋範圍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學科標準化組織,應率先架起橋梁,統一多個行業的共同要求和不同流程及方法。
專家簡介
楊暘教授現任中國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上海霧計算技術研究所(SHIFT)聯席所長。在此之前,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學、布魯內爾大學(UK)、倫敦大學(UCL,UK)和中國科學院SIMIT擔任教職。
楊暘教授是國家科技重大項目「新一代移動無線寬帶通信網」(2008-2020)首席技術委員會委員。該項目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資助。此外,他還是由科技部(大部分)資助的國家863高新技術研發項目「5G系統研發重大項目」的首席技術委員。自2017年1月起,他一直擔任 OpenFog 聯盟的董事會成員和大中華區總監。
楊暘教授目前的研究領域包括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霧計算、開放5G和先進的無線試驗臺,已發表論文180餘篇,申請無線通信技術專利80餘項,是IEEE的會員。
5G Wireless Systems
楊暘教授參與撰寫的最新圖書
© 2018 Springer,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