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物園展出「海洋垃圾」雕塑

2020-11-26 參考消息

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最近出現了一隻樣子怪異的大海豹。它是美國環保組織「Washed Ashore」創辦人兼藝術家波齊(Angela Haseltine Pozzi)利用從海上撈起來的垃圾製作而成的。

過去五年,數以千計的義工共收集了超過17噸海洋垃圾,製作了超過66種海洋生物雕塑,告訴世人人類製造的垃圾正威脅著這些物種的生存。

這些雕塑目前正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展出,直到9月5日。

相關焦點

  • 海洋已成人類垃圾場?藝術家以垃圾雕塑繪畫呼喚關注海洋汙染
    從早前的工業廢水、塑料垃圾,到現在的防護用品,每年有成千上萬噸的人造垃圾源源不斷流進大海。有研究人員預測,50年後海洋裡的垃圾將比魚還多。海洋已然變成了人類藏汙納垢的巨大垃圾場,你永遠想像不到,看似美麗平靜的水面之下,都藏著些什麼。
  • 那些城市中的「垃圾島」,後來怎樣了?
    8萬噸塑料垃圾匯集在這裡,面積幾乎相當於六分之一的中國國土面積。為了引起人們對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視,美國非盈利組織塑膠海洋基金會和英國社群媒體娛樂公司LadBible合作,向聯合國遞交了申請,希望能夠成立垃圾群島共和國(Trash Isles)。有超過24萬人自願成為垃圾島的公民,甚至為其設計了國旗、護照、郵票、貨幣。
  • 古埃及祭祀夫妻神像雕塑鄭州展出
    1月17日,河南博物院,在現場展出的古埃及祭祀夫妻神像雕塑當日,「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物展正在展出中,共展出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館藏的144件(套)總計235件珍貴文物,包括木乃伊、神祇、法老的雕像和護身符及日常生活用品等。
  • 動物園犀牛河馬館犀牛雕塑刻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感覺犀牛正面就向我們走來了,而且感覺這個館設計更有新意了……」4日上午,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重裝擴建後正式亮相。在嶄新的犀牛河馬館,兩隻犀牛在圍觀遊人的矚目下悠閒地在新擴建的運動場上散步,而新建的犀牛雕塑前也聚集著不少遊客爭相合影。據介紹,在國慶節前夕,北京動物園完成了犀牛河馬館改擴建工程。
  • 德國藝術家創作巨型粉紅兔子雕塑在奧地利展出
    德國藝術家創作巨型粉紅兔子雕塑在奧地利展出"← →"翻頁 當地時間2014年4月17日,奧地利維也納,德國藝術家創作的為「Duerer Rabbit」的巨型粉紅色兔子雕塑被吊車提到阿爾貝蒂娜博物館頂部展示
  • 德藝術家打造500人垃圾人部隊 場面宏偉似異性生物來襲
    廢品垃圾就真的沒用嗎?不,它們還可以變成藝術品。有不少藝術家就盯上了這些既省錢又環保的回收材料,日本藝術家富田菜摘曾用廢品組成各種各樣的動物雕塑,以此呼籲愛惜資源。當地時間4月6日,德國概念派藝術家HA Schult再次打造垃圾人部隊,500人真人大小的「垃圾人」列隊以色列特拉維夫市阿里爾·沙龍公園,似異性生物來襲,引來遊客驚嘆。
  • 英國動物園展出斑馬與驢雜交後代
    北京時間3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一所最奇怪的動物園將於3月31日展出斑馬和驢的雜交品種。提到瘋狂的雜交繁育,這些奇怪的動物確實能獲得一些名聲。斑馬馬、斑馬和驢的雜交斑驢(zonkey)、雄斑馬與雌驢所生的雜交斑驢(zedonk),這名字拗口的三個動物都無法掩飾它們擁有一位斑馬父親(或母親)的事實。
  • 令人反思:這些逼真的大型雕塑,都是用垃圾製作的
    照片上的這隻公雞被裝飾在牆上,充滿了做舊復古的藝術感,但實際上,它的材料都來源於垃圾,比如雞冠,就是用鐵皮牆製作出來的。這組作品來自阿爾圖爾·博爾達洛,他用回收的垃圾製作了一系列的動物雕塑,並將它們命名為《大型垃圾動物》系列。
  • 科學網—英國動物園展出斑馬與驢雜交後代
    北京時間3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一所最奇怪的動物園將於3月31日展出斑馬和驢的雜交品種。提到瘋狂的雜交繁育,這些奇怪的動物確實能獲得一些名聲。 斑馬馬、斑馬和驢的雜交斑驢(zonkey)、雄斑馬與雌驢所生的雜交斑驢(zedonk),這名字拗口的三個動物都無法掩飾它們擁有一位斑馬父親(或母親)的事實。
  • 紐約動物園在裝猩猩鐵籠中展出非洲人,114年後道歉:我們錯了
    據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31日報導,7月29日,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正式發布聲明,向114年前,其下屬機構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曾關押展出的黑人奧塔·本加(Ota Benga)道歉。 據了解,本加是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姆布蒂族人(居住在剛果森林中,是俾格米人的一支)。
  • 聯手親子家庭創作環保藝術展橫琴長隆展出300多公斤「垃圾魚」
    6月8日是第九個聯合國統一確定的「世界海洋日
  • 跑鞋、磚塊、「黑洞」垃圾桶,黑科技如何「吃」掉海洋垃圾
    2017年12月,在肯亞舉辦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肯亞當地一家公司展出廢塑料製成的磚塊。(南方周末記者 劉佳/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跑鞋、磚塊、「黑洞」垃圾桶 「吃」掉海洋垃圾》)全球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利用大多數仍是嘗試,能否推廣還是未知數。「對一個塑料產品要從整個生命周期來關注,生產到使用到再回收,必須是一個閉環。」
  • 圖文:印尼動物園展出體長15米的世界第一巨蟒
    圖文:印尼動物園展出體長
  • 創意落葉雕塑扮靚校園獲網友點讚
    受訪者供圖落葉在平常人看來,除了偶爾欣賞「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詩意,更多的時候被當作垃圾被踐踏、清理,今年初冬,九江學院眾多學子開動腦筋利用這些「垃圾」做成藝術品,展出後一躍成為「網紅」。奇思妙想讓落葉「變廢為寶」以落葉作畫,留聲機、靴子、書籍、落葉、雨傘、兔子……甚至還有巨大的恐龍和階梯,這是九江學院在11月底展出的三維空間形態的雕塑裝置作品,被學生傳至網絡上,引起眾人圍觀,紛紛點讚,「創意十足!」
  • 巴黎動物園將展出奇特生物,可自愈並有720種性別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巴黎動物園本周六將展出一種奇特的生物,其表皮是亮黃色的,能以每小時4釐米的速度爬行,儘管沒有大腦也能解決問題,被切成兩半也能自愈。這種生物被稱為「斑點」(blob),即一部1958年由史蒂夫·麥奎因主演的美國恐怖電影中的外星生物名字。它的學名其實是「多頭絨泡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或真菌。這種生物沒有雌雄兩性,而是有720種性別。根據動物園的一份新聞稿稱,它還可以分裂成不同的生物體,然後再融合在一起。
  • 紐約一動物園將非洲人裝在猴屋中和猩猩一起展出,114年後終於道歉!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1906年9月,紐約布朗克斯區動物園將一名來自非洲的男子關在猴舍的圍欄裡和猩猩一起展出了整整一個星期。114年後,管理這家動物園的機構於本周三發布了道歉聲明。
  • 「難纏」的海洋塑料垃圾
    圖 | unsplash.com  最近,Oceana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中首次詳細說明了塑料垃圾對美國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的影響數據——在研究的1792個實例中,有88%是被列為瀕危的海洋動物,其中包括夏威夷僧海豹、海牛、斯特勒海獅等六種瀕臨滅絕的物種。
  • 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 海洋塑料汙染方面排名全球第三
    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同時,在造成海洋塑料汙染方面,美國排名全球第三。這項新研究挑戰了曾經認為美國已經充分「管理」塑料垃圾的假設,即收集、適當地填埋、回收或以其他方式包裝塑料垃圾。此前的一項研究使用了2010年的數據,認為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對廢物管理不善造成的海洋塑料汙染排名第20位,但當時沒有考慮塑料廢物出口的數據。研究人員使用了2016年世界銀行報告的關於217個國家或地區垃圾產生情況的數據。
  • 強制垃圾分類,海洋垃圾治理迎利好
    那麼此次,經過近20年的「倡導」,上海終於「動了真格」,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具有了強制性,其效果也就顯現出來。在我看來,此次上海實行的強制垃圾分類,不僅有助於緩解上海「垃圾圍城」的困境,對海洋垃圾治理來說也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眾所周知,海洋垃圾的重要來源就是陸地。一條條奔騰入海的河流不僅給海洋帶來了水和營養物質,也將居民生活垃圾和企業生產垃圾帶到了海洋。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 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Borrelle等,2020)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就先後發現美國東部新英格蘭近海及馬尾藻海中分布著塑料垃圾,這表明7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的數量已經相當驚人。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又報告了美國西部的外海北太平洋海域環流區域有大量漂浮塑料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