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藝術家創作巨型粉紅兔子雕塑在奧地利展出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德國藝術家創作巨型粉紅兔子雕塑在奧地利展出 (1/5)

"← →"翻頁

當地時間2014年4月17日,奧地利維也納,德國藝術家創作的為「Duerer Rabbit」的巨型粉紅色兔子雕塑被吊車提到阿爾貝蒂娜博物館頂部展示。

發布時間:2014-04-18 09:43:28 【編輯:陳靜】

德國藝術家創作巨型粉紅兔子雕塑在奧地利展出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當初被義大利衛星拍攝到的「巨型兔子」時隔多年,如今成什麼樣了
    維也納的格林汀藝術團隊,這些可愛可敬的人用五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玩偶奇蹟——一隻可以在太空看到的巨型的粉紅兔子。 這隻兔子身長60多米,躺在義大利阿爾卑斯山的山頂。它大到在太空在衛星地圖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不是一隻普通的玩偶兔,它是藝術家們愛的創作,藝術家們預測它會保留到2025年。
  • 南京獲贈以色列已故藝術家雕塑「和平之吻」
    記者27日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悉,該館獲贈已故以色列藝術家瑪納什·卡迪詩曼生前創作的「秋之落葉」裝置藝術中的四枚「金屬臉」雕塑與「和平之吻」雕塑。  瑪納什·卡迪詩曼1936年8月出生於以色列特拉維夫,2015年8月去世,是以色列著名雕塑家、畫家,他創作的雕塑、繪畫作品和公共藝術品遍布世界各地。
  • 全球最「詭異」的60座雕塑,令人印象深刻
    2007年9月18日,英國倫敦,一座巨型「男子遊泳運動員」雕像在泰晤士河的河岸亮相。遊自己的泳,讓看的人傻眼去吧。雕塑家說:「我想創造一個雕塑幾乎每個人,不論其背景。這個雕塑是關於通過創作過程中實現自由的鬥爭。」任何人都有權從敵對的環境中解脫出來,變成自己喜歡的自己。
  • 2019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展展出,聽聽這些藝術家的「年度小結」
    作為展示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創作與研究的常規展,每年一度的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展日前開展,將展至6月30日。「年度創作與研究課題」是油畫創作室、雕塑創作室和理論研究室的創作與理論研究人員,按年度各自創作與理論研究課題項目,為產生具有原創性與創新性的作品和理論研究成果所進行的實踐與探索。
  • Google衛星地圖發現一隻61米長的兔子(圖)
    日前,義大利山區出現了一隻巨大的毛絨玩具兔子,體積之大竟能在谷歌地圖上的衛星圖片上找到。  這個手工編制的粉紅色兔子長61米,由維也納的吉力丁藝術集團設計製作,該集團主要為人們設計戶外可以攀登、睡覺以及玩耍的雕塑。吉力丁藝術集團表示,這個毛絨玩具兔子是由柔軟、防水材料製成,並且其中被塞滿了稻草。
  • 英國藝術家惡搞霍金雕塑 被認為是新藝術觀(圖)
    第1頁:英國藝術家惡搞霍金雕塑第2頁:英國藝術家惡搞霍金雕塑   在首都博物館的展廳裡,一件雕塑作品引發了人們的爭議。雕塑表現的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霍金,坐在輪椅上,表情憂慮,他的輪椅在懸崖上搖搖欲墜,好像馬上就要墜落山崖。
  • 60米大的粉紅兔子,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現在變成這副模樣
    筆者-小文兔子是一種可愛的生物,但如果它們的體型變得過於龐大,就會顯得有點嚇人了,而體型過大的兔子又被稱為「巨型兔」,它們長毛、產崽和抗病的能力也很強,壽命一般在12年左右。德國一名退休人員曾經培養出了和狗一樣大的兔子,並引起世界各地媒體的關注,朝鮮政府甚至還想邀請他協助建造巨型兔的養殖場,以解決糧食溫飽問題。這名退休人員名叫卡爾·斯茲莫林斯,住在德國東部,他養殖的兔子名為羅伯特,這隻兔子的體重達到了10.5公斤,它的主人還因餵養出世界上最大的兔子而獲得了獎項。
  • 全球「最貴兔子」誕生 創在世藝術家最高拍賣價
    (觀察者網訊)美國藝術家傑夫·昆斯(Jeff Koons)創作的一隻不鏽鋼兔子雕像「Rabbit」,當地時間周三(15日)晚在紐約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以9100萬美元(約合6.3億人民幣)高價成交,創下了仍然健在的藝術家作品最高拍賣價世界紀錄。
  • 杭州這場雕塑展有看頭,8位雕塑藝術家年紀最大的94歲,最小的84歲
    11月28日下午,杭州城西休閒公園·品空間,《潤物無聲——師者自選雕塑作品展》正式開幕。這八位雕塑藝術家,年紀最大的94歲,年紀最小的84歲,按年齡的大小分別是:沈海駒、沈文強、王建武、潘錫柔、仲兆鼐、達榴生、傅維安、高照。這次展覽匯集了老一輩雕塑藝術家對藝術和人生的思考。
  • 從一根木頭到4米長的巨型章魚木雕,創作過程曝光
    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一般都是十分保密的,因為許多藝術品的創作都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還有的是,創作過程在許多藝術家看來並不完美,所以並不想將不完美的作品讓大家看到,也不排除藝術家們怕被「偷師」的可能性。近幾年網絡變得越來越發達,人們對藝術的喜愛和關注程度變高,難免會探究一些精彩的作品是如何創作而成。許多藝術家也十分大方地將他們創作藝術品的過程拍攝下來供大家欣賞。今天,油畫醬就來和大家欣賞一座巨大的木雕章魚作品創作全過程,這個作品之所以被稱為巨大,是因為這座木雕作品僅重量就高達1.58噸,長度近4.26米。整座木雕作品都是由一顆十分古老的紅木製作而成。
  • [視頻]地球家園:德國灰色巨型兔 掀起「超級兔子熱」
    [視頻]地球家園:德國灰色巨型兔 掀起「超級兔子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3日 22:47 來源: > 掀起「超級兔子熱」    這裡是德國布蘭登堡州的埃伯斯瓦爾德。
  • 日本藝術家用氣球只用瘋狂的方式創作出精美的雕塑
    松本雅志(Masayoshi Matsumoto)是一位來自日本的自學成才的藝術家,他通過扭動普通的氣球並創作令人嘆為觀止的逼真的雕塑,將任何派對變成一個真正的仙境。他不使用任何膠水或粘合劑,這使他的技術更加出色。
  • 雕塑家創作出世界上最大的鷹,比荊州關公還高出2米
    高大壯觀的雕塑總能讓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所以雕塑作品永遠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前不久,一位來自印度的藝術家創作出世界上最大的鳥類雕塑,這個雕塑的形象是一隻倒著的雄鷹。據油畫醬了解,這個雕塑作品高200英尺,換算成米的話為60.96米,比中國荊州的關公雕像還高出了2米多,站在雕塑這個雕塑上面,一片羽毛都比人大。毫無疑問這隻巨型的鷹將成為當地的地標性雕塑,一時間引起網友們的熱議。許多網友都贊這個雕塑為驚人又美麗的雕塑,雕塑的細節也非常精緻。無法想像在這樣的雕塑中,藝術家投入了多少精力。
  • 美國動物園展出「海洋垃圾」雕塑
    它是美國環保組織「Washed Ashore」創辦人兼藝術家波齊(Angela Haseltine Pozzi)利用從海上撈起來的垃圾製作而成的。過去五年,數以千計的義工共收集了超過17噸海洋垃圾,製作了超過66種海洋生物雕塑,告訴世人人類製造的垃圾正威脅著這些物種的生存。這些雕塑目前正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展出,直到9月5日。
  • 尋訪挑山工、創作樂天派雕塑……144秒揭秘《泰山挑山工》雕塑誕生記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潤塏、張得蒂夫婦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雕塑藝術家,創作了眾多名人雕塑。2019年年初,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們,接受約請,準備創作一件有關泰山挑山工的作品。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6日訊為尋找創作靈感,2019年4月初,兩位藝術家來到泰山尋訪挑山工,深入挖掘這群普通勞動者身上的不凡。回到北京後,老藝術家們立即開始了泰山挑山工雕塑的創作。雕塑藝術家張潤塏對團隊提出要求:「稿子雖然小,但是得有泰山挑山工的那種精神狀態。」
  • 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高達57.3米的巨型關公雕像、高達99.9米的水司樓……近年來,一些城市濫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標」,破壞了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風貌,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
  • 巨型「莫比烏斯環」驚現創智天地,亞洲最大互動數字雕塑點亮五角場
    互動數字雕塑主體高約9米,跨度長達13米,外形是一個莫比烏斯曲面體,由12480個三角面組成。昨天晚上,一座巨型的莫比烏斯曲面雕塑亮相於創智天地位於淞滬路口的廣場中央。超現實的白色光柱劃破夜空,創智天地的創業者們共同見證了這座亞洲最大互動數字雕塑的亮燈儀式。
  • 亨利·馬蒂斯《爵士》系列斯坦福康託爾藝術中心展出
    1940年德國軍隊佔領巴黎,他的兒子和女兒參與了抵抗運動。1941年,馬蒂斯被診斷出患有癌症,在手術之後臥床不起。1943年,為了躲避盟軍轟炸,他舉家搬離尼斯。同年,74歲的馬蒂斯開始創作《爵士》,這個系列的作品擁有絢麗的色彩、詩意的題目、歡樂的場景和戲劇的主題。從7月31日開始,《爵士》作品集中全部的20件作品都將在康託爾藝術中心展出,展覽在9月22日結束。
  • 亨利·摩爾:雕塑擁有自己的生命
    不過摩爾本人很少會主動「進入屋內」,他晚年和妻子生活在簡樸的英國鄉下農莊裡,為了便於創作,他的莊園不斷擴大,最後成為一座雕塑公園,而今,摩爾故居佩裡·格林(Perry Green)已經成了亨利·摩爾基金會的所在地。摩爾的作品以綠草、樹木及天空作為背景,約克夏雕塑公園是又一例合適的場景。在藝術家去世以後,他的雕塑展通常都是延續這樣的思路,植物園是慣常使用的舞臺。
  • 在豐塔納的鼓動下,克萊因從環境雕塑轉向建築
    豐塔納有意背離傳統,拒絕依賴單一的媒介或方式,他反覆強調作為空間的藝術(《陶瓷空間》是包括了幾種作品類型的標題)體現了他的一種願望,就是要改變與逃避人們通常所理解的雕塑形式的限制。在1950年代後期有一種普遍的感覺,認為藝術,特別是雕塑,需要尋找新的方向。豐塔納似乎就是指出這個新方向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