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城市中的「垃圾島」,後來怎樣了?

2020-12-05 LAC景觀網

那些城市中的「垃圾島」,後來怎樣了?

景觀中國網 2019-06-28 來源:景觀中國網

原創

從日常生活的垃圾分類,到越來越多的工業廢棄地改造項目,以及藝術家們對於垃圾的重新利用,這些行動所傳達的無一不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熱愛地球,只有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才能在這場與垃圾的「戰役」中取得勝利。

近日,上海垃圾分類成了熱門話題,然而,垃圾並不僅僅是上海的問題。這是一場事關全人類的「戰役」隨意丟棄、未妥善處理的垃圾,正在侵蝕著地球,這些垃圾將何去何從,也是人類正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

| 漂浮的垃圾島共和國 | 

在加利福尼亞州與夏威夷之間的海域,漂浮著一個「太平洋垃圾島」。8萬噸塑料垃圾匯集在這裡,面積幾乎相當於六分之一的中國國土面積。

為了引起人們對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視,美國非盈利組織塑膠海洋基金會和英國社群媒體娛樂公司LadBible合作,向聯合國遞交了申請,希望能夠成立垃圾群島共和國(Trash Isles)。有超過24萬人自願成為垃圾島的公民,甚至為其設計了國旗、護照、郵票、貨幣。

所有人都希望,這是海洋上第一個垃圾島國,也是最後一個。

在我們的城市中

也存在著一些類似的「垃圾島」

可能是一些工業廢棄地

或者是垃圾填埋場

這些場地不僅佔用了土地資源

還帶來了各種汙染問題

看看景觀設計師們

都是如何應對這些難題

| 那些城市中的「垃圾島」後來怎樣了 | 

天津橋園公園:鹽鹼地的修復

土人設計

天津橋園曾是廢棄的靶場,場地低洼,有魚塘若干;場地現狀垃圾遍地,汙水橫流,鹽鹼化非常嚴重。在修復過程中,運用了簡單的填-挖方技術,營造微地形形成海綿體,收集酸性雨水,中和鹼性土壤,修復城市棕地,形成一個能自我繁衍的生態系統,同時形成一個美麗的城市公園。讓自然做工,將生態修復的過程變為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的過程。

設計策略主要包括兩條:一是針對天津獨特的鹽鹼地條件,通過地形設計形成一套人工溼地系統,對雨水進行收集過濾;二是利用收集的雨水,形成與不同水位和不同酸鹼度水質相適應的鄉土植物和人工溼地景觀,從而實現鹽鹼地上的生態恢復。

紐約長碼頭公園:與河道的親密接觸

Reed Hilderbrand LL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在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該地區的土地逐漸失去了價值——從廢棄的鐵路壁板和渡輪倉庫到燃料儲存場和鹽堆放作業,再到汽車垃圾場。十多年前,設計團隊開始對其進行修復,將這裡改造成了一個能夠應對海平面上漲和濱水環境退化的場地。

該項目在海港南部的邊緣設立了一個名為Beacon Point的互動式雕塑裝置進行了結構加固。原有的退化溼地被進行了重組,以優化集水、存水、淨化和洩洪的生態功能。數十個廢棄混凝土板被重新改造為停車場和新皮划艇廣場。

圖片 © James Ewing

中山岐江公園:工業棕地生態修復

Zhongshan Shipyard Park

公園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充分利用廢棄造船廠原有植被,進行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建設成一個開放的反映工業化時代文化特色的公共休閒場所。圍繞這一主題,形成一系列公園的特色,其中生態性和親水性是本公園主要特色之一。

德國Zollverein公園:在廢墟上重生

Planergruppe GmbH Oberhausen

「該場地原本是Zollverein煤礦廠的所在地,距離城市較遠,且外部由圍牆和柵欄環繞,因而很少有人踏足。廢棄的工業園區內出現了多樣化的開放空間——有小樹林、深色灌木、湖泊、開闊的視野,可以看到樹影斑駁的小徑。」

設計師希望在保留工業建築的同時,使其從一個封閉的工業區轉變為向公共提供多重體驗的旅遊景區。簡單不刻意的形態與原有的大型工業建築以及各種自然生長的植被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與碰撞。

德國漢堡垃圾山景觀改造:化身能源之丘

Häfner/Jiménez Büro für Landschaftsarchitektur

該項目的所在地之前是一個垃圾填埋場,一直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末,包括各種建築垃圾、工業廢棄物等多種垃圾都會被運到這裡進行集中掩埋,垃圾山中的有毒物質甚至已從山腳逃逸,滲入地下水。

對垃圾場的整治工作大約持續了30年,一項由企業、政府部門與公眾聯合行動的處理方案付諸實施,垃圾山被覆蓋了塑料密封膜、最厚達三米的土層,並進行了綠化改造。終於,垃圾山變身為漢堡的「能源之丘「,長約千米的空中走廊更為遊人提供了俯瞰漢堡市區的絕佳視角。

圖片 © Hanns Joosten

除了景觀設計師以外,藝術家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行動著,他們或是以藝術的方式傳遞著環保的理念,或是幫助廢棄物品完成華麗變身,重新激發它們的價值。

| 被我們丟棄的垃圾去了哪裡 | 

用垃圾建造的教堂

西班牙老人胡斯託·加列戈·馬丁內斯在馬德裡郊外的小鎮,用廢棄的鋼鐵、塑料、木料、塑料等垃圾,建了一座8千平的教堂。主樓結構的巨大穹頂是由食品塑料管制作的、柱子由廢棄的油桶做成的、拱門是從卡車和公交車的零件中拆卸再組合而來的。

昌迪加爾「垃圾公園」

印度昌迪加爾巖石花園又稱「垃圾公園」,是印度城市昌迪加爾的奇蹟,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遺產稱號。這是一個這個由巖石、煤渣、廢品建起來的公園。在這座10公頃大小的公園內,城市廢料變成創世佳作,無生命力的巖石變成了藝術珍寶。

海洋垃圾動物園

2016年,美國環保組織Washed Ashore在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國家公園展出了一系列的「海洋垃圾」雕塑。雕塑的材料全部來自於組織創始人兼藝術家的波奇從海灘上收集而來。如今,這些雕塑也持續地在美國各地展出。

傳遞癌症病人的聲音

藝術家兼攝影師Stuart Haygarth為了傳遞癌症病人的情緒,沿著450英裡的沿海步道我收集了被衝上海岸的人造物品。他將大海被視為「未知」,而收集的物品形成了一個存檔,成為了生活的碎片。

從日常生活的垃圾分類

到越來越多的工業廢棄地改造項目

以及藝術家們對於垃圾的重新利用

這些行動所傳達的

無一不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熱愛地球

只有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

才能在這場與垃圾的「戰役」中取得勝利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於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註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繫。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10-62747757



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東城首個城市生態島投用 「大小垃圾」在這裡變廢為寶
    參觀過程中,居民實地了解了大件廢棄物處理流程,目睹了廚餘垃圾轉化有機肥及其它副產品用途,並實地參觀學習了垃圾分類科普知識。地區分類達人還現場分享了自己參與垃圾分類的心得體會,向大家傳授分類小妙招。、廚餘垃圾轉化、垃圾分類科普宣傳於一體的城市生態島項目。
  • 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原標題: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封閉垃圾車在運送垃圾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11月22日,在日本香川縣豐島,封閉汽車向處理廠運送垃圾。在日本瀨戶內海的諸多島嶼中,有一座以臨海梯田、藝術博物館出名的島嶼——豐島,但同時它曾經被譽為日本的「垃圾島」。1975年至1990年的15年時間裡,日本關西都市地區的92萬多噸工業垃圾被丟棄於此,掩埋深度達20米,並露天焚燒。
  • 與垃圾為鄰 被垃圾定義:人類與垃圾不得不說的故事
    「你甚至會琢磨,萊奧尼亞人所真正熱衷的究竟是享受不同的新鮮事物,還是排洩、丟棄和清除那些不斷出現的汙物。」在這樣一座城市中,清潔工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日復一日、以一種近乎宗教儀式的虔誠工作著。他們將萊奧尼亞生產的垃圾搬運到城外。隨著城市的逐年擴大和垃圾的逐漸增多,「萊奧尼亞周圍的垃圾變成堅不可摧的堡壘,像一座座山嶺聳立在城市四周。」
  • 太平洋上的新大陸:垃圾島共和國
    過去幾十年所製造的塑膠垃圾即使像塑膠這麼輕的東西這些垃圾總重量竟達八百萬公噸  環太平洋人口大約是十億也就是我們平均每個人都貢獻了兩千件塑膠垃圾而且這個數量目前仍在急速增加中這一片垃圾島最初被發現的時候面積只有現在的一半
  • 第八大陸:垃圾島
    目前,該島正在申請獨立成為國家,並已有了10萬國民和自己的國旗、護照、貨幣和郵票。成為了除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外的「第八大陸」。幾百年來,海員和漁夫們從來都不會去一個區域:赤道和北緯50度,也就是美國加州和夏威夷中間的地段。這裡處在太平洋的亞熱帶氣流中心,是赤道的無風地帶,被稱作「海洋中的沙漠」。
  • 「天堂」裡的「垃圾島」
    原標題:「天堂」裡的「垃圾島」 > 時間:2018年3月6日 地點:馬爾地夫Thilafushi島 惡臭刺鼻,灰塵瀰漫,滿地是隨處拋灑的塑料瓶、包裝紙以及腐爛的食物,一座濃煙直衝雲霄、龐大不可想像的垃圾山在海邊巍峨矗立,與湛藍的天空、透明的海水、白色的沙灘形成鮮明的對比。
  • 「垃圾島」變身「生態洲」
    然而,如果是4個月前來到塔礁洲,卻是另一番景象:垃圾亂堆,雜草叢生,臨搭雜亂……蝶變,源自閩侯縣從今年7月開展的江心島、無人島等島洲整治。沿線幹部群眾齊心協力,2個多月時間就讓閩江閩侯段100多公裡內的13個島洲恢復生態,再披美妝。縣領導表示,閩侯將繼續以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囑託,不斷譜寫「生態美」的新篇章。
  • 現代城市的「熱島效應」
    在現代城市中,每當夏季來臨,烈日炎炎之際,許多人都想到了「城市熱島效應」。這是一個目前比較流行的生態學名詞,是指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這也是一個形象的說法,高溫區域的城市,就像突出在海平面上的一座座島嶼,與廣大的城市以外區域形成明顯的溫度反差,就被稱為「城市熱島」,也稱「熱島效應」或「城市熱島效應」。並且其城市越大,現代化程度越高,這種效應就越加明顯。這種「熱島效應」在冬季,也許不成為問題,因為它不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 熱島效應:「發燒」的城市
    屋頂綠化是降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辦法,可是由於觀念和經費方面的問題,北京屋頂綠化總面積還不到應綠化面積的1%  文/ 李微  入夏以來,頻繁的雷暴導致北京首都機場的航班大面積延誤,讓那些「空中飛人」們只能眼看著錯過的會議乾瞪眼。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6月7日夜間,夜空上千次地被「撕裂」——這是北京地區今年以來遭遇的最強雷電。
  • 北太平洋「垃圾島」要獨立建國
    和其他島嶼不同的是,組成這個「島嶼」的是海洋上漂浮的塑料垃圾。據路透社報導,包括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英國著名演員朱迪·丹奇女爵士、英國中長跑名將法拉赫在內的11萬多人都已獲得了垃圾島「公民」資格。戈爾是垃圾島首位「公民」,朱迪·丹奇則已同意擔任垃圾島的「女王」。
  • 詩歌中的氣候知識——城市熱島效應
    其實,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常見的熱島效應。所謂熱島效應,就是指城市中的空氣溫度明顯高於城市外圍郊區的現象。從近地面溫度圖上看,郊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高溫區在溫度圖上就像是從海裡突出海面的島嶼,因此形象地稱這種效應為城市熱島。熱島效應往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加強,城市氣溫逐漸增長,造成城市和鄉村之間氣溫差加大。如今,城市熱島效應已經變成了城市生態問題中最嚴峻的問題之一。那麼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有哪些呢?城市熱島,這一概念是在1958年被氣象學家Manley首次提出。
  • 關於城市熱島效應,你知道多少?
    炎炎夏日,你是否有發現,城市市郊的溫度往往比市區低一些?其實,這是因為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的氣溫比郊外的氣溫高。而且,氣溫持續在較高值時,城市生產和生活用電、用水量也會增加,造成電力緊張,供水困難,會直接造成經濟損失。除此之外,高溫會加快城市廢氣中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的光化學反應形成光化學煙霧,使地表臭氧濃度增加,破壞大氣環境。
  • 海洋「垃圾島」不斷擴容,日益成為海洋毒瘤
    近日俄羅斯海洋探險家和保護者菲利普·庫斯託再次對公眾呼籲,地球上的海洋「垃圾島」面積正越來越大,最大的已經3倍於法國本土面積,這些「垃圾島」多由塑料垃圾組成,對海洋生物和人類經濟社會危害巨大。 全球有5座「垃圾島」,最大的約160萬平方公裡 8月11日,庫斯託在接受俄媒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的相對隔離狀態給海洋帶來了些許喘息機會,但海洋環境問題卻不能因此被忽略,「一個事實是,海洋中的『垃圾島』體積越來越大,是時候引起人們的重視了」。
  • 世界第八大陸:日本垃圾島面積與德克薩斯州相同
    一個巨型日本「垃圾島」正漂向美國西海岸,它的主要構成是2011年日本海嘯的殘留物,重量可能超過100萬噸,覆蓋面積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相同。報導稱,如果「垃圾島」繼續吸收周圍的漂浮垃圾,可能將變得比美國還要大,理論上重量可達500萬噸。這些數據均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上周發布的報告。
  • 地球上最大的 「垃圾島」與法國面積相當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海洋專家雅克•伊夫•庫斯託之孫、海洋探險家和保護者菲利普•庫斯託及其妻子阿什蘭•布洛克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地球上最大「垃圾島」的面積與法國相當。布洛克表示:「海洋中有5個巨大的『垃圾島』。它們因洋流的特點形成,來自世界各地的塑料匯聚在此。
  • 天堂的另一面:馬爾地夫垃圾島塑料瓶堆積如山(組圖)
    原標題:馬爾地夫另類的垃圾島   據每日郵報,無數塑料瓶隨著潮水湧上岸,細軟的沙灘上塑料瓶成堆,垃圾如山電影製作人艾莉森-蒂爾(Alison Teal),參觀了人稱「垃圾島」的馬爾地夫Thilafushi島,記錄下了馬爾地夫的另類風光,希望能引起人們對保護馬爾地夫生態環境的重視。上圖:艾莉森走在馬爾地夫Thilafushi島堆積如山的垃圾中。
  • 科學家有妙招,用垃圾建造人工島,可容納50萬人居住
    至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的生產能力大大加強,不過造成的後果是人類產生的垃圾也在呈幾何式增長在美國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間,出現一個由400萬噸塑料垃圾形成的島嶼,這座島嶼面積高達140萬平方公裡,足有4個日本這麼大。這座垃圾島也被大家稱為「世界第八大陸」。垃圾島的出現不僅會破壞海洋環境,而且被魚蝦吞食後會產生大量的毒素,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類體內。那麼這樣一個龐大的垃圾島該怎樣處理呢?荷蘭科學家給出了解決方案。
  • 巨型日本「垃圾島」正漂向美國西海岸
    原標題:日本巨型垃圾島漂向美國  面積或將超過美國一個巨型日本「垃圾島」正漂向美國西海岸,它的主要構成是2011年日本海嘯的殘留物,重量可能超過100萬噸,覆蓋面積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相同。「垃圾島」被稱為「有毒的怪物」,現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之間,距海岸1700英裡。
  • 垃圾島:島國日均填埋400噸垃圾,每天增加4平米國土
    這座24小時飄著濃煙的「垃圾島」叫斯拉夫士,曾經只是個7公裡長、200米寬的環礁瀉湖,被馬累漁民當成分揀漁獲、清洗漁船的臨時港口(馬累漁港常年擁堵)。一開始馬代居民很開心,以後再也不用為垃圾處理而發愁。然而,事情遠遠不如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 來到日本,看看那些公共垃圾箱到底放在哪裡,又是如何垃圾分類的
    這段時間,「垃圾分類」一下子就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而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上海,已經在本月1號正式開始了「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的實施。我們在「圍觀」上海的同時,也來看看作為地球上最乾淨的國度之一的日本又是怎麼分類和處理垃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