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機槍槍管,戰鬥機機頭的那根管子作用原來是這樣

2021-01-10 寧城風語

大家對戰鬥機非常熟悉了,安裝在機頭部位的那根鐵棒非常引人注目,特別在國產戰鬥機上很常見,「這根槍管真棒,它的火力肯定很猛」,常有小朋友這樣稱讚它,還有人調侃說它是拼刺刀用的,那麼這根管子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它真的是機槍槍管嗎?

這根管子並不是機槍槍管,它對於飛機相當重要的,它是用來測量戰鬥機在飛行時的速度和高度的裝置,它的學名叫「空速管」、「總壓管」和「靜壓管」,俄羅斯的專家又稱呼它為「皮托管」,它的構造很複雜,不是由單純的一根管子做成,它有兩個一大一小的兩根管子形成同心圓狀子疊裝在一起,內部那根為總壓管,外邊的管子是靜壓管,它在外部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管內部和戰鬥機精密儀器連接在一起,並將測量數據顯示在機載電腦上,方便飛行員控制戰鬥機的速度與飛行姿態,在戰鬥機飛行的時候,這根管會給戰鬥機提供當實時空氣流強度和方向的數據,然後轉化成電信號顯示在儀表上。

它是很重要的測量工具,位置要求很嚴,必須在外面氣流會被飛機影響最小的區域,這也是為什麼空速管一般在機頭的原因,它也可以在垂尾或翼尖前方,但機頭的位置最佳,空速管測量戰鬥機速度的原理是戰鬥機向前飛行時候,同時氣流會進入管中,在管子末端有個感應器,它受到氣流衝擊時會形成一種力量,這就是動壓,飛行速度越快動壓就越大,這一動壓與空氣靜止時的壓力即靜壓相比,就可以計算出戰鬥機的速度了。

另外還有一種叫「膜盒」的裝置,膜盒是密封的,它只有一根管子與空速管線連接,在飛行速度快的情況下膜合會鼓起來,用小槓桿和齒輪等組成的裝置可以把膜合的變形測量出來,並用指針顯示,這就是飛機的控速表的構造,在飛行速度過快的時候,它會發出報警提醒飛行員當前速度過快。

俄羅斯、法國的客機曾經就因為負責監測並傳送大氣數據的空速管在空中結冰堵塞,使飛行員獲得錯誤的航速信息,駕駛員沒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進而引發一連串錯誤情況,導致飛機失事,為保險起見,一般客機都安裝有三根空速管,並設計有專為防止其結冰的加熱裝置,可見空速管對飛機來說十分重要。

世界上很多型號的戰鬥機,在原型機上都安裝有空速管,在試飛時收集各種數據,可以計算出飛行速度、測量飛機迎角等,收集完畢後,在最後定型時都取消了機頭部位的空速管,因為這跟管子外露,將增加飛機雷達的反射面積,影響戰鬥機的隱身性能,同時也使機載雷達對目標的探測造成幹擾,一般最後定型時都將它取消,採用了更加先進的傳感器代替了機頭部位的空速管,所以很少看見國外的飛機機頭有這麼一根管子。

空速管在我國早期戰鬥機常見到,後來的殲—16、殲—20等新型戰鬥機,機頭部位沒有了空速管的身影,由安裝在機身其它部位的壓力傳感器代替,可見我國正逐步縮小和西方在航空技術上的差距。

(本文資料來自網絡,歡迎閱讀評論,若有侵權,請聯繫編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機槍種類全科普,從馬克沁到IAR,各類機槍的名稱定義
    首先來說,機槍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在特定環境下起到自己應有的作用,而不是一定把自己去套死某個名稱。而且各個國家或對機槍的應用理解方式也不同,我們只能最大客觀的去看待機槍們。我們從機槍之初的重機槍開始說起,真正意義上第一挺機槍就是用火藥燃氣動力完成自動裝填的馬克沁。
  • 戰鬥機前面有根「長針」是幹嘛用的?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嶽江鋒  策劃:宋雅娟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戰鬥機前面有根「長針」是幹嘛用的?  專家解答:  如果您去過軍事主題的展覽館或公園,往往能看到亮閃閃的退役飛機,機頭前方安裝了一根「長針」,有的還可以折上去。那麼這根「長針」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 殲10機頭細長針狀物至關重要,沒有它飛都沒法飛,是什麼東西呢?
    我們在網站上新聞上還是報紙上經常看到戰鬥機的圖片,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幾乎戰鬥機的機頭都有一個細長的針狀物,在一開始我也是很困惑的,為什麼好端端的戰鬥機機頭要加那麼個東西呢?難道跟步槍加上刺刀是一個作用嗎?
  • 為何坦克上的高射機槍打不到飛機還要安裝?原來竟是這項作用太大
    導語:為何坦克上的高射機槍打不到飛機還要安裝?原來竟是這項作用太大作為陸軍地面部隊的最主要作戰武器的坦克,其作用哪怕在高科技武器層出不窮的今天,坦克也依然起到無法忽視的作用,其對於地面部隊火力支援堪稱不可代替。
  • 「大白朗寧」的小知識:電影膠片也能當發射藥&換個槍管累出豬叫
    ▲白朗寧M1921 .50英寸口徑重機槍構造圖不帶冷卻水空重79磅(約35.8kg),全長56英寸(約1422mm),槍管長36英寸(914mm),射速500-650發每分鐘——作為在固定陣位使用、除非大規模維護保養否則不必拆卸的海岸炮兵用高射機槍,M1921的這一串紙面數據自然是合格的,然而美軍其他各軍兵種對這種新型大口徑重機槍都有這樣那樣的意見,期望作出這樣那樣的改進
  • 導氣結構,槍管後座,槍機後座,扯扯常見的那些槍械自動原理
    槍管後座:這也是最早的槍械自動原理,1884年,美國人馬克沁創造了槍管後座原理,並且造出了第一挺正兒八經意義上的重機槍——馬克沁機槍。從此之後,打仗抱團衝鋒成了找死的最佳途徑。這種原理的特點是槍管和槍機通過子彈發射的後坐力一起往後退,退到一定程度之後槍管復位,槍機繼續往後,完成退彈,然後又通過後面的復進簧復位,完成進彈,閉鎖。
  • 螺旋槳戰鬥機射擊時為什麼不會擊中自己的螺旋槳?
    當然是裝備優秀的戰鬥機了,自從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世界各國都對天空有了新的認識,也很快發現了飛機的軍事用途,給它加大航程,裝上機槍,安上座艙。於是第一架戰鬥機出現了,當第一架戰鬥機出現在敵人的上空時,可以想像他們是何等的恐懼。在未知的武器上,人們總是充滿了好奇,在不斷的改進中,武器也越來越適應戰場。
  • 二戰各國主力戰鬥機的武備對比,要槍還是要炮?
    噴火戰鬥機一般每門機炮帶彈120發,每挺機槍帶彈350發。英國戰鬥機基本不在機頭裝備武器,武器分散在機翼上,帶來的一個問題是需要經常校槍,設定8挺機槍的射擊交匯點。4挺12.7毫米機槍,開戰後換裝「野貓」「地獄貓」「海盜」「野馬」等飛機也都是配備6挺,「雷電」這樣的大型戰鬥機更是配備了8挺,而各類轟炸機的配備更多,可見其產量之大。
  • 日本四式戰鬥機疾風(圖)
    中島飛機廠對此高度重視,故全盤啟用了原來參加過上述兩種飛機研製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其中包括小山悌主任設計師、西村節朗、飯野優和近藤××等人。16.5%-8%、根稍比 1.82、展弦比 6.08、翼面下扭角 2.5 度、上反角 6 度。
  • 機槍中「霸王槍」,大口徑機槍中的王中王
    M2最初是一款水冷式防空機槍,20世紀30年代開發出了其氣冷型用於裝備坦克。該槍使用粗重槍管散熱,因此稱為HB,意思是重槍管(Heavy Barrel)。該槍由不同公司製造了大約300萬支,幾乎裝備於除前社會主義國家外的每支武裝部隊。從1921年就開始使用服役直到21世紀。
  • 馬克沁重機槍槍管前邊的圓鐵片,是用來幹啥的?原來還有這作用!
    馬克沁重機槍大名鼎鼎,很多人都聽說過,但馬克沁槍管上有一個圓形金屬片這一細節,相信了解的人並不多。這個圓鐵片為何放置在那裡、有什麼作用?今天不妨來聊聊這個話題。馬克沁重機槍槍管前面確實有一個圓形的金屬片,它主要是用來擋火焰氣體和散熱的。
  • 中國大口徑機槍全球最輕:美軍想造更輕的 卻慘遭失敗
    國產89式重機槍是我國相關單位於上世界八十年代末開始發展的一種12.7毫米口徑重機槍,主要用以殺傷敵集群目標,壓制輕型武器火力點,毀傷輕型裝甲目標。必要時,它還可實施高射,對武裝直升機等低空目標進行射擊。該系統由重機槍、白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穿爆燃彈和穿燃彈曳等組成。
  • 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可惜的是它的設計師還未看到飛機投入大批生產就英年早逝,享年僅42歲。此後"噴火"飛機的改進發展,由其助手史密斯完成。  "噴火"飛機的設計成功之處在於採用了大功率的活塞式發動機(如梅林63型的功率為1710馬力)和良好的氣動外形設計。半紡錘形機頭,有別於當時大多數飛機的平禿粗大機頭,整流效果好,阻力小。發動機安裝在支撐架後的防火承力壁上,背後便是半硬殼結構的中後部機身。
  • 二戰英國集民間科技,研發出著名的噴火戰鬥機
    集民間技術研發的新一代戰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英國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和航空技術的進步,對戰鬥機的研發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新的戰鬥機的最大速度能在440千米每小時以上,可以安裝6至8挺機槍、具備高爬升率和大航程的實力,當時超級馬林公司一位著名的飛機設計師雷金納德·米切爾設計的S.6B系列競速飛機不斷刷新速度記錄
  • 截擊超級堡壘的日本川崎3式Ki-61「飛燕」戰鬥機
    二戰兵器全集|截擊超級堡壘的日本川崎3式Ki-61「飛燕」戰鬥機 與通常安裝水冷直列發動機的飛機如Bf109或者P-51不同,日本川崎3式Ki-61「飛燕」式戰鬥機(Kawasaki Ki-61 Hien)的機頭螺旋槳漿罩位於偏下方位置,這是它最明顯的特徵
  • 最快的日本戰鬥機,中島4式「疾風」戰鬥轟炸機
    「疾風」戰鬥機是一種被寄予厚望的火力強大的戰鬥機,速度、機動俱佳,但回天乏術,註定是末世之運。 「疾風」戰鬥機恐怕是大戰中飛的最快的日本飛機,從飛機名稱看這倒也算名副其實。
  • 搏擊長空手遊雜談 「假零式」KI43中島隼式戰鬥機
    它以二戰為遊戲背景,收集了數十款二戰名機,今天的這架戰機就是出自這款遊戲。它的外形跟著名的零式戰機很像,許多盟軍飛行員都誤把它當成零式,實質上它是日本陸軍裝備的標準戰鬥機,在島嶼作戰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這款戰機便是KI43中島隼式戰鬥機。今天小編就向大家講一講它的故事。
  • 殲-15機頭上為什麼有「核輻射」標誌?真正的作用是什麼
    殲15可有細心的人發現,中國有些戰鬥機在機頭的位置也會有這樣的標誌。難道是戰鬥機也存在輻射嗎?當然不是。戰鬥機所標誌圖案與核設施所標誌的圖案不同,就拿殲15艦載機曾在機頭有一個標誌。大家以為是核輻射標誌,其實圖案是不同的,它是黃底兩片黑色葉片,比核設施的標識少了一個葉片。所以說它們代表的意義也不同。
  • 義大利人翻身之作菲亞特G.55「半人馬座」戰鬥機
    菲亞特G.55「半人馬座」(Fiat G.55 Centauro)戰鬥機是一種全金屬下單翼單座戰鬥機,設計師是Giuseppe.Gabrielli,也就是G.50「弗利西亞「的設計師。與G.50相比,G.55有著巨大的進步。該機的設計思想是將先進的航空動力學原理與堅固的機體結構相融合,製造出新型實用的戰鬥機。
  • 坦克為什麼還要裝備高射機槍?作用可不只是打飛機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二戰期間,戰機的速度和高度都不是特別強,裝甲部隊用來對付戰機的話,一般都會選用裝有高射機槍的坦克手動操作來對敵方的戰機進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