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北美洲︱日不落帝國的第一縷陽光

2020-12-03 澎湃新聞

北美洲的殖民史裡,最重要的殖民勢力當屬英國了。當今北美洲的兩大主要國家——美國和加拿大——都是由曾經的英國殖民地發展而來的。直到今天,加拿大還是大英國協的一部分,其國家元首仍然是英國女王。那麼,在最初的時候,英國人是如何在北美大陸上立足的呢?

16-17世紀的英國早期殖民活動示意圖

開創之艱:消失的羅阿諾克

英國人在北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是紐芬蘭島的聖約翰。它最初建於1497年,是由尋找「西北航道」的航海家們在北大西洋設立的一個多國共享的前哨補給站,後來在1583年被劃入了英國的版圖,成為英國的第一個官方的海外殖民地。

但由於緯度偏高,冬季漫長寒冷,聖約翰最初只是個夏季才有人居住的「臨時據點」。而英國人在北美洲最早的永久定居點,是位於今天美國東海岸的詹姆斯敦。詹姆斯敦的建立是一段非常艱辛的歷程。在詹姆斯敦成功立足北美洲之前,還存在過一個失敗的羅阿諾克殖民地,在北美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未解的謎團。

幾個世紀之前,北美洲可不是什麼好地方,那裡除了滿懷敵意的印第安人和遍地亂跑的火雞,別的幾乎什麼也沒有。那麼,除了那些為王室效力的航海家們以外,其餘的英國人最初為什麼要到北美去?理由很簡單:為了財富。

那時候,西班牙的殖民者為了尋找理想中的黃金之城,走遍了北美大陸上的窮山惡土。他們雖然沒有找到真正的黃金之城,但從印第安人手裡,還是掠奪來了不少的財富。英國人聽說北美可以找到黃金,也躍躍欲試。他們選中了氣候溫和宜人的北美洲東海岸——也就是今天的切薩皮克灣一帶——進行新的探索。但這一次新的探索,卻探出了一樁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懸案,思之令人毛骨悚然。

1584年,一則謠言傳到了倫敦:西班牙人在北美洲找到了黃金之國多拉多(El Dorado),獲取了數不清的財富。這則謠言在倫敦被傳得有模有樣,讓不少英國貴族和航海家們心裡直痒痒,這其中包括沃爾特·羅利(Walter Raleigh)。羅利出生在一個航海世家,他自己是一位多面手,集探險家、將軍、政客和詩人等稱號於一身。年輕時他就率軍鎮壓過愛爾蘭人的起義,後來又率軍佔領了千里達及托巴哥,為英國立下過不少功勞。這次他聽說了黃金之國的傳言,於是就去找女王,請纓出徵,帶領英國人去北美洲尋找更多的財富。

沃爾特·羅利的畫像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自然也聽到了這則謠言。這位雄心勃勃的女王也夢想著在新大陸上找到黃金。於是女王就和羅利籤訂了一條協議:女王資助羅利進行北美探險,但不管情況有多難,羅利務必在此次探險裡,幫助英國建立一個北美殖民地。

羅利心滿意足地獲得了資金,準備開始北美之旅。但羅利最初並沒有打算親自前往遙遠的北美洲,而是先後派出了三撥探險隊,代他去探索這片新的大陸。

他派出的第一路探險隊由他的得力助手亞瑟·巴洛(Arthur Barlowe)帶領,先去探路。巴洛率領一隊追逐財富的英國人來到北美洲,登上了羅阿諾克島(Roanoke)——一個靠近大陸的小島,位於今天的北卡羅來納東北部。

羅阿諾克島的位置示意圖

雖然沒有找到黃金,但巴洛卻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那裡氣候宜人,有滿地飛奔的家禽和兔子,還有茂盛的植被,到處種著葡萄,還有友善的原住民。返回時,巴洛還邀請了兩位原住民,和他一起回到了倫敦。見到羅利之後,巴洛極力地推薦羅阿諾克島,聲稱那裡是最適合建立新的殖民地據點的地方。

1585年5月,羅利派出了他的第二路探險隊:他委託航海家理查·格倫維爾(Richard Grenville)率五艘船再去北美探險。這次探險的目的地包括了北美大陸的東海岸,以及加勒比海的一些島嶼。羅阿諾克島自然也成了目的地之一,列進了格倫維爾的備忘錄裡。

但是格倫維爾出師不利,剛航行到葡萄牙附近就遭遇了風暴,五艘船被衝散了,計劃完全被打亂。按照計劃,如果船隻在途中因故分散,就該前往位于波多黎各的指定地點集合。可是,格倫維爾在波多黎各等了很久,也不見其它四艘船的到來。物資即將耗盡,格倫維爾決定率隊北返。然而不幸的是,走到切薩皮克灣附近的時候,剩下的物資因為一場事故而報銷了多半。

正在格倫維爾絕望的時候,他的助手提醒他:這裡距離羅阿諾克島不遠。出發前,羅利告訴過格倫維爾,羅阿諾克島是個物產豐富且適宜居住的好地方。意識到羅阿諾克就在附近,格倫維爾大喜過望,他讓船上的一百多名水手乘小船前往羅阿諾克島,在那裡建立據點,並等待支援。他自己則駕駛著物資耗盡的空船前往紐芬蘭去尋找補給。

於是,一百多名英國人登上了羅阿諾克島,在岸邊建立了羅阿諾克殖民地。這個消息傳回了倫敦,羅利也非常欣喜。於是他趕緊組織起了第三路探險隊,去羅阿諾克島趁熱打鐵地建設殖民地。

16世紀末的羅阿諾克島地圖

1586年,羅利派出了第三路探險隊,由他的好友——藝術家兼航海家約翰·懷特(John White)——率領,前來「驗收」羅阿諾克殖民地。懷特為羅阿諾克殖民地帶來了大批的物資,也給那一百多名英國人帶來了羅利以及女王的問候,還有不少新的夥伴們。同時,在羅阿諾克逗留期間,懷特的女兒也出生在島上,成為有史可查的第一位在北美洲出生的英國白人。

懷特繪製的描繪早期殖民地的水彩畫

懷特並沒停留多久,就返回了英國。走之前,他承諾留在那裡的人,自己會在第二年再次帶著物資前來支援他們。可是,懷特沒能在1588年回來。這一年,英國海軍和西班牙無敵艦隊在大西洋上大戰了一場,戰火阻斷了懷特返回羅阿諾克的路線。1590年,戰事平息,懷特終於有機會返回羅阿諾克。但這一次,等待他的卻是一樁世紀懸案。

懷特靠近羅阿諾克的時候,遠遠就看見島上點著求救用的狼煙。他立即率隊登島,卻發現羅阿諾克殖民地裡空無一人。那些留在殖民地的英國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除了在一棵樹上刻著幾個沒人能讀得懂的字母以外,沒有留下任何災難、瘟疫、戰鬥或者屠殺的痕跡。而他們飼養的家禽和家畜,也都不見了蹤影,像蒸發了一樣。究竟發生了什麼,至今也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未解之謎。

考古工作者在羅阿諾克島進行考古(圖片來源Gizmodo.com)

根據約翰·懷特的記錄繪製的維吉尼亞地區的地圖(圖片來源Gizmodo.com)

捲土重來:詹姆斯敦的興起

羅阿諾克殖民地消失了,羅利耗費了巨資,先後派出了三路探險隊,卻在六年時間內一無所獲,讓英國王室非常不滿。新國王詹姆斯一世將他關進了倫敦塔監獄。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先驅者,將北卡羅來納州的首府命名為羅利市。

羅阿諾克失敗了,羅利也身陷囹圄,但英國人尋找黃金的夢想並沒有被撲滅。自從羅阿諾克失敗後,英國人一直都想捲土重來,在北美洲開闢出屬於自己的殖民地。隨著西班牙和法國在北美大陸上的擴張,剩下的「無主之地」越來越少,詹姆斯一世再也按奈不住,下定決心要儘快再度插足北美洲。

在1607年,又有一批英國人來到了北美洲。他們受僱於維吉尼亞殖民公司,並持有詹姆斯一世的特許狀,目的很單純:一定要在北美洲建立起殖民地。這支英國探險隊在切薩皮克灣附近登陸,建起了一個據點,並命名為詹姆斯敦(Jamestown),以致敬國王詹姆斯一世。同時,他們將據點附近的區域納為己有,命名為維吉尼亞(Virginia)殖民地,以紀念剛去世不久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伊莉莎白一世終生未婚,被稱為Virgin Queen即處女女王)。

詹姆斯敦的位置示意圖

詹姆斯敦位於詹姆斯河的北岸的一個半島上,最初的格局大致呈三角形,三條邊由高圓木組成的密集柵欄圍住,而三個角上分別有一座炮臺。在據點的內部,教堂和商鋪位於三角形的正中間;行政小樓以及官員的居所緊靠著西側的柵欄;其餘的早期居民房屋多為半地穴式的土屋,主要散布在靠近主門的東南側以及東北側。到了1608年,人們又在三角形的北側進行了擴建,衍生出了一個梯形的「衛城」,後來人們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小型的工廠。再之後的擴建區域,就都分布在原三角形據點的北側。

1607年的詹姆斯敦復原圖(圖片來源:MPI/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和羅阿諾克不同,詹姆斯敦的所在地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先是酷熱,接著是乾旱,之後又是寒冬,再加上常常前來打劫的原住民,第一批抵達詹姆斯敦的英國殖民者,大部分都沒能熬過第一個冬天便去世了。之後的幾年裡,來自英國本土的新鮮血液不斷地為這處殖民地輸血,但死亡率仍然很高。這樣一來,願意前往詹姆斯敦的英國人也越來越少。

轉折點在1614年到來。這一年,來到維吉尼亞的英國人約翰·羅爾夫(John Rolfe)偶然發現,維吉尼亞殖民地的土壤相當肥沃,且氣候溫暖多雨,很適合種植一種源自加勒比群島及南美洲的作物——菸草。菸草葉片當時在歐洲能賣出很高的價錢,被稱作「鈔票作物」(cash corp)。羅爾夫的這一發現,給維吉尼亞殖民地帶來了新的生機:黃金找不到,那不如種植菸草,同樣能夠發家致富。

菸草作物開出的花朵

從此以後,維吉尼亞殖民地找到了新的生存和發展方式,那就是種植業。菸草當仁不讓地成為在維吉尼亞最受歡迎的作物。除此之外,棉花和可可等作物也紛紛地被引入到這一地區。由於找到了致富的方法,越來越多的英國人來到了維吉尼亞,壯大了殖民地的力量。殖民地條件的改善,也大大降低了殖民者的死亡率。由此,詹姆斯敦以及維吉尼亞殖民地逐漸地穩固了下來,為後來的13個英國殖民地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位把菸草引進到維吉尼亞的羅爾夫,後來跟當地的印第安人酋長的女兒寶嘉康蒂(Pocahontas)結了婚,並生下了一個混血兒。這段姻緣也給維吉尼亞的英國殖民者及印第安人之間帶來了和平,也把基督教傳到了印第安人的部落中。可以說,羅爾夫不僅用菸草作物救活了詹姆斯敦,也通過自己的婚姻,為維吉尼亞殖民地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約翰·羅爾夫和寶嘉康蒂的畫像

尋找西北航道:哈德遜灣殖民地的建立

詹姆斯敦的成功讓英國在北美大陸有了立足之地。它是在17世紀初英國最成功的一個海外永久據點。不少歷史學者把詹姆斯敦看做是「日不落帝國的開端」。詹姆斯敦的成功,迅速勾起了英國人的野心:他們要參與到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國對世界的爭奪中。

由於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艦隊控制了傳統的航道,因此如果要和它們競爭,英國就必須要找到更安全、更有效的新航道,以便通往東方。於是,英國在經營大陸殖民地的同時,也在孜孜不倦地尋找傳說中的「西北航道」。和其它殖民帝國一樣,英國人也希望找到這條理論中的水路,使自己能在東亞和印度捷足先登。

雖然探索這條航道的先驅者們在紐芬蘭島建立了聖約翰,但對於航道的本身來說,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收穫。英國的殖民公司也在不斷地物色新的領隊人選,希望找到一位哥倫布式的英雄,為英國搶得先機。1611年,英國維吉尼亞公司的探險隊選中了曾經幫助荷蘭人探索北美的航海家亨利·哈德遜(Henry Hudson),請他擔任嚮導,探索美洲的北側海域。

哈德遜帶領英國的船隊,繞過了拉布拉多半島,進入了一個遼闊水域,也就是後來以哈德遜命名的哈德遜灣。哈德遜灣非常遼闊。哈德遜一看這片廣闊的水域,認為它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太平洋。既然到了太平洋,那對岸就是印度,而印度就有黃金、茶葉絲綢香料,足以讓哈德遜發家致富、名垂千古。

興奮的哈德遜,不顧一切地命令船員們繼續搜索。船員們不幹了:太平洋從沒有人橫渡過,我們去不是送死麼。於是船員們開始鬧情緒、罷工、起義,要求哈德遜返航。作為領隊,哈德遜犯在茫茫的大海上犯了眾怒。憤怒的船員們把他攆到了一艘小船上,自己駕著大船回英國了。一代著名的探險家哈德遜,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哈德遜探尋西北航道時探明的海岸線(圖片來源:Jeangagnon,2007)

照理說,這些造反的船員們按法律都要被處死。但由於他們擁有前往北美西北海域的經驗,因此獲得了赦免。之後,英國繼續派艦隊搜索哈德遜灣海域,並在哈德遜灣沿岸建立了哈德遜灣殖民地。1670年,哈德遜灣殖民公司成立,接手了哈德遜灣的殖民地,並開始經營海狸毛皮的生意。毛皮生意是法國人在北美的立足之本,因此法國人將哈德遜灣殖民地視為眼中釘,一心想要拔除它。乘著英國立足未穩,法國人從蒙特婁北上,步步緊逼,蠶食著英國人的地盤。

1688年,英國國內爆發了光榮革命,法國人乘機將哈德遜灣吞併。1713年《烏特列支條約》籤署之後,哈德遜灣才又回到了英國的控制之下。在那以後,法國和英國就這片領土發生過多次摩擦,直到法印戰爭中法國戰敗、籤訂了1763年的《巴黎條約》之後,哈德遜灣才和加拿大的其它地區一起,最終成為英國人的地盤。

哈德遜灣殖民地的範圍,以及首府York Factory,即今天加拿大馬尼託巴省的約克廠

紐芬蘭、詹姆斯敦和哈德遜灣都是英國殖民者在北美洲的早期殖民嘗試,可謂日不落帝國的第一縷陽光。此後,英國人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地開闢殖民地,日不落帝國波瀾壯闊的殖民事業,就要揚帆起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殖民北美洲︱「加利福尼亞」之名從何而來?
    [摘要]西班牙在北美洲的西南方逐漸擴展著自己的殖民帝國。然而,直到17世紀後期,還有一片土地,他們始終沒有踏入。那就是陽光明媚的加利福尼亞。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以後,在北美大陸上進行殖民的歐洲國家主要有三個——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它們幾乎一度將北美洲瓜分。此外,俄國、荷蘭和瑞典等也擁有過自己的殖民地。這些不同的殖民地之間,有非常大的差別。從建設目的,人口組成,到它們的發展歷史,都各不相同。就算是同一個國家的殖民地之間,也有很多區別。
  • 地圖看世界;荷蘭跨歐洲及北美洲
    目前,世界上地跨大洲的國家都是因為地理位置處於大洲的連接處;不像曾經的羅馬帝國、蒙元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大英帝國那樣因強大佔據廣闊的土地而跨大洲連大洋。當前世界依然也有數個國家因海外領地及強大而跨大洲連大洋。
  • 地圖看世界;北美洲與南美洲
    一,北美洲。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世界經濟第二發達的大洲,其中美國經濟高居世界首位。北美洲大部分面積屬於發達國家,有著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水平。(北美洲國家分布圖)(阿拉斯加地形圖)北美洲其他國家除墨西哥外,多為單一經濟國家。
  • 地圖看世界:北美洲與南美洲
    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世界經濟第二發達的大洲,其中美國經濟高居世界首位。北美洲大部分面積屬於發達國家,有著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水平。北美洲總面積2422.8平方公裡(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 春香的詩歌《微笑是一縷陽光》
    《微笑是一縷陽光》文/春香微笑是一縷陽光溫暖受傷的心微笑是一縷春風吹走憂鬱的心事微笑使你委屈從眉梢滑落使淚水不再從眼角落下
  • 殖民北美洲︱美版「三八線」的誕生
    於是,一些殖民中介機構就和這些人籤訂協議:他們幫助這些人逃離歐洲,前往北美洲,但條件是這些人要到指定的工廠或者種植園裡去工作一定的年限。南方殖民地中,喬治亞就是專門為了接納這些為躲債的人而建的。這樣的移民方式風靡一時,17世紀到18世紀的白人移民中,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以契約勞工的身份登陸北美洲的。
  • 在愛洛斯雲廊,靜靜等待旭日東升,迎接新一天的第一縷陽光
    此時,天漸漸破曉,山間的雲霧也逐漸散開,瞬間萬道金光撲向大地,眼前的一切仿佛都被喚醒,陽光也仿佛射入了我的心,瞬間那麼澎湃那么元氣滿滿。不禁感嘆日出的力量,充滿希望,朝氣蓬勃,給人感覺也都是正能量滿滿。也怪不得能驅使我那麼遠道而來,只為與你「相擁」了……在愛洛斯雲廊,我靜靜等待旭日東升打破黑暗。
  • 《大西洋帝國》吉莉安看到的第一縷陽光能照到她心底,驅走陰霾!
    希望吉莉安出院後看到的第一縷陽光能照射到她的心底,驅走陰霾!
  • 十餘個最佳攝影點送來2021新年第一縷暖陽的問候:青島,你好
    青島高新區嶗山石老人 攝影:劉明元青島前海青島奧帆中心的2021年第一縷陽光。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攝石老人的2021年第一縷陽光。觀海攝影師 王華 攝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連三島迎接2021年第一縷陽光。
  • 中國大陸新世紀第一縷曙光照射點確定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陳靜)二00一年一月一日早上六點四十六分,只有在浙江省溫嶺石塘的人們才看到,祖國大陸照亮二十一世紀的第一縷陽光。  中國二000年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綬琯今天在此間說,根據國際天文學界通用標準和計算方法測算出中國領土第一縷陽光地理經緯點為南沙群島海馬灘;祖國大陸新世紀第一縷曙光的地理經緯點為浙江溫嶺石塘。  據悉,這一計算結果得到了國際天文界權威機構格林尼治天文臺和美國海軍天文臺的證實。
  • 「新世紀第一縷曙光」之爭白熱化
    今天(10月29日),臨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專程趕來的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在會上宣布:新世紀第一縷陽光將照射在臨海市括蒼山上。而兩天前,北京天文臺名譽臺長、中科院院士、中國2000年委員會主席王綬琯也在北京宣布:祖國大陸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照射點在溫嶺市石塘鎮。
  • 新年第一縷曙光 2020中國(溫嶺)曙光節舉辦
    台州市委常委、溫嶺市委書記徐仁標等出席活動,和眾多遊客一起迎接2020中國新年第一縷曙光。活動由中共溫嶺市委、溫嶺市人民政府主辦,溫嶺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石塘鎮人民政府承辦,浙江廣電集團民生資訊廣播執行。  台州市委常委、溫嶺市委書記徐仁標向遊客朋友們致以誠摯的新年問候,並在曙光中作新年致辭。新徵程時不我待,新使命催人奮進。
  • 地圖看世界;法國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
    目前,世界上地跨大洲的國家都是因為地理位置處於大洲的連接處;不像曾經的羅馬帝國、蒙元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大英帝國那樣因強大佔據廣闊的土地而跨大洲連大洋。當前世界依然也有數個國家因海外領地及強大而跨大洲連大洋。(地球各大洲的分界線)哥倫比亞跨南美洲和北美洲。法國地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
  • 以更加堅毅的目光 迎接新年第一縷陽光——海南大學2021年新年獻詞
    以更加堅毅的目光 迎接新年第一縷陽光——海南大學2021年新年獻詞 2021-01-01 1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距離大陸最遠的離島,每天能迎接到全臺第一縷陽光
    在清晨的海風裡,迎接全臺第一縷陽光。拼板船,擁有著美麗的弧線,紅白黑裝飾的拼板船也是達悟族人最重要的文化圖騰。拼板船對於他們來說,不僅是捕撈飛魚、海上作業的工具,更是他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在開元港,看世界級的海底美景。開元港,這裡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最好可達50米以上,四周被珊瑚礁所環繞,是一年四季都可潛水的勝地。在蘭嶼島,泡一下清冽的冷泉。
  • 16世紀,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相繼瓜分北美洲殖民地
    這是一篇地理歷史文章,涉及到了許多北美洲地名。文中配有詳細地圖,權當科普文了,讓大家多了解下北美地理以及殖民歷史。——題記從16世紀開始,西歐各國相繼加入爭奪北美洲殖民地的行動。據一份手抄本記載,最早來到北美地區的人,並非哥倫布,而是諾曼人——982年,一個叫埃克裡的羅曼人,從冰島出發,抵達北美洲格陵蘭島。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克裡斯多弗·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最終抵達北美洲。
  • 牙買加位於北美洲,為何黑人這麼多?
    北美洲除了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這三個大國之外,剩下的多是小國,而且大部分是島國,其中牙買加無疑是最出名的之一。別的不說,以「短跑之王」博爾特為代表的短跑名將在全世界給牙買加「打廣告」,想不知道都難。喜歡喝咖啡的你一定知道藍山咖啡,就來自牙買加。
  • 一場導致殖民帝國衰落和觸發科學思想解放的自然災難——裡斯本大地震
    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裡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它造成的影響首次被大範圍地進行科學化的研究,標誌著現代地震學的誕生。這天是11月1日萬聖節,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的街道被裝扮一新,那時的裡斯本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是歐洲第四大城市。
  • 統治與文明,大航海時代殖民帝國的形成與世界經濟發展
    早在羅馬帝國時代,當時東西方文明就已經通過一條陸地上的絲綢之路進行溝通和交流,當時東方的漢帝國稱呼羅馬帝國為「大秦」,此後絲綢之路始終作為東西方文明以及商業往來的重要通道,尤其是到了唐代的時候,雙方的來往達到了最大規模,直至蒙元時期,作為帝國中心的元大都,一直是作為東方國際貿易中心。
  • 往溫嶺石塘迎第一縷曙光
    隨著2000年1月1日中國大陸新世紀第一縷陽光照射在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溫嶺開始漸漸進入中外遊客的視線。 據悉,石塘三面環海,海岸蜿蜒曲折,綿延迂曲數十裡,分上中下三段,共有七十二岙,景觀比比皆是,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