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作藥王,活到141歲,臨終前囑託弟子:一定毀掉這張方子!
在現代西方醫術引進之前,我們的祖先都是採用的中醫療法進行治病救人,中醫在我國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國的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醫術高明的醫生,比如春秋戰國事情的扁鵲,三國時期的華佗等,都因為醫術高超而聞名於史。
經過歷朝歷代大夫的不斷探索,我們的傳統中醫,從理論到實踐都形成一套非常完備的體系,現在我們的中醫作為一項實用技術也漸漸的走出國門,為全世界所接受。
現代西醫中,外科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能解決很多的重要疾病,其實在三國時期,華佗就有設想要給曹操實施開顱手術,中醫外科在很久之前都是存在的。像華佗這樣的舉世名醫,可以稱得上是醫學大家,而在我國的古代,還有一類大夫,他們看病並不作為重點,而主攻藥材,方劑,比如說編制過《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就屬於這一類。這種就屬於藥學家的範疇了,研究大量藥物的作用和搭配,為後世留下寶貴的經驗和素材,為整個中醫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在中國古代除了李時珍還有一個人在藥學方面相當有造詣,他就是孫思邈,在歷史上有藥王之稱。從小學習醫術的他,逐漸意識到行醫救人,只能是有限的,而在醫學上有所突破,才能拯救更多的患者,於是他就深入對醫藥進行研究,一邊治病救人,一邊進行相關研究。
在孫思邈的時代,有很多人都不是通過醫術了解到他,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道士,作為一個道士肯定就少不了煉丹製藥了,在研究醫藥時,他的辦公場所被稱作藥王殿。
孫思邈一生致力於醫藥研究,出了留下很多實用的醫藥素材以外,還做了一件真正惠澤後代的事情,在當時有一個很出名的方子,叫做五石散,最初用來治療瘧疾,但孫思邈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這種藥長期吃下去會讓人上癮,並且產生幻覺,他認為這個藥方必須要毀掉,而瘧疾還有其他的方子可以醫治,在那個信息遠不如現在發達的時代,他身體力行的消滅這個方子。
藥王孫思邈一生消滅五石散,但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他最終活到了141歲,臨終前還反覆囑咐自己的弟子在自己走後一定還要繼續這張方子的銷毀,經過數代醫者的努力,五石散最終得以真正的被銷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