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母親臨終囑託 鹽城老人用一生照顧兩個殘疾弟弟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蔡順成為弟弟理髮。 谷華 攝

中新網鹽城11月24日電 題:不負母親臨終囑託 鹽城老人用一生照顧兩個殘疾弟弟

中新網記者 谷華

11月24日,江蘇鹽城迎來冷空氣,戶外溫度不足10℃。在鹽南高新區伍佑街道福興村,75歲的蔡順成像往年一樣,早早為兩個殘疾弟弟準備了過冬衣被。

這份溫暖的守護,蔡順成已經堅持了58年。「我沒有辜負對母親的承諾。」蔡順成說,有生之年還要繼續照顧好兩個殘疾弟弟。

1946年出生的蔡順成,家中排行老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弟弟和妹妹都是先天性聾啞。1962年,蔡順成的父母因病相繼去世,當時,蔡順成17歲,哥哥23歲在部隊服役,兩個弟弟分別是15歲、13歲,妹妹只有10歲。

「一定要照顧好兩個弟弟和妹妹。」蔡順成說,母親臨終前放心不下五個孩子,特別是三個「不會說話」的孩子,她千叮嚀萬囑咐兩個哥哥把弟弟妹妹照顧好。

蔡順成正在為兩個弟弟做飯。 谷華 攝

母親去世後,哥哥回了部隊,17歲的蔡順成離開了熟悉的校園,默默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從此,四個孩子在簡陋的草房裡相依為命。夏天,沒有蚊帳,兄妹四人身上滿是蚊子叮咬的疙瘩;冬天,四人同蓋一條薄被抱團取暖,手上、腳上都是凍瘡。

「那時候,蔡順成自己還是個孩子,和弟弟妹妹經常是飽一頓飢一頓的。」同村82歲的村民徐翠蘭告訴記者,她1956年嫁到福興村,是看著蔡家兄妹在困境中成長的。蔡順成每天一人到生產隊掙工分養家,回家後還要照顧兩個弟弟和妹妹,非常辛苦。

蔡順成給兩個弟弟整理被褥。 谷華 攝

因為蔡順成讀過幾年書,後來村裡安排他當會計,每個月有10多塊工資。正當日子有點起色的時候,不幸再次降臨,最小的妹妹意外掉入水溝裡溺亡。這讓蔡順成很痛苦和內疚,他暗暗發誓,此生一定要把兩個弟弟照顧好。

「這麼多年來,兩個弟弟都沒有成家,一直跟著我生活。」蔡順成說,自己的妻子、孩子早已將他們看作成家裡的成員。吃飯時,為他們盛好飯;衣服髒了,幫他們洗。而他們也將哥哥的家當成了自己的家,習慣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記者從當地村委會了解到,2000年以後,當地政府考慮到蔡順成的兩個弟弟都符合五保戶政策,可以去敬老院裡生活,村幹部多次登門徵求意見,但都被他們拒絕了,他們用手勢比劃著告訴村幹部,「我們在這裡生活習慣了,哪都不去」。

2010年,蔡順成的兒子在南京安了家,老伴也去了南京幫忙照看孫子,兒子兒媳也希望蔡順成過去安享晚年。「那陣子,兩個弟弟一直很安靜,不肯與人交流,我看得出他們是不想我去南京。」蔡順成說,他告訴兩個弟弟,「農村空氣好,我不過去,我們是兄弟,永遠不分開」。

「從小失去父母,十多歲就開始帶著兩個殘疾弟弟生活,幾十年來,從未叫過苦。」蔡順成的鄰居王秀琴說,現在兄弟三人都70多歲了,蔡順成還是和以前一樣,每天為兩個殘疾弟弟洗衣做飯。

採訪時,氣溫很低,蔡順成的兩個弟弟穿著整潔的衣服,坐在溫暖的屋內。蔡順成幫他們整理衣服時,兩個弟弟露出憨厚的笑容,蔡順成的臉上也露出微笑,在他眼裡,弟弟的知足就是幸福。兄弟手足情深,就這樣「寫」在每一個平常的日子裡。

「如果有一天你不能照顧兩個弟弟了怎麼辦?」面對很多人的疑問,蔡順成很自然地回答,「我的兒子會把兩個叔叔帶到南京去照顧的,我的責任也是兒子的責任」。(完)

相關焦點

  • 「江蘇好人」蔡順成:照顧兩個聾啞弟弟半個多世紀
    詳談中得知蔡爺爺的兒女們都已經成家立業,有留在南京生活求學的長子一家人,有投身教育領域默默耕耘的女兒女婿們,也有扎身企事業單位內做管理職務的晚輩,生活條件從幾十年前的一貧如洗、需要照顧三個聾啞弟妹,到目前蓋有幾間瓦房,空調冰箱熱水一應俱全,幾塊田地裡栽種著莊稼,生活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老人始終恪守當年對母親的承諾,五十多年來堅持照撫兩個聾啞弟弟。
  • 古稀老人突發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兩個孩子重度殘疾急需幫助
    家裡兩個殘疾孩子無人照看,心急如焚,希望通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呼籲一下,給兩個殘疾孩子一處安置地。老人突發腦梗兩個智障孩子無人照看「老人名叫梁興貴,今年71歲,喪偶多年,有兩個智障孩子屬重度殘疾,多年來一直是老人照顧兩個孩子。
  • 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吳建智 照顧殘疾哥哥12年的好弟弟
    吳建智:照顧殘疾哥哥12年的好弟弟  吳建智和他的哥哥出生在雲南昭通老店鎮法土南村一戶農民家庭,哥哥小時候被電擊奪走雙臂此後的十多年裡,他與哥哥形影不離,一雙手臂兩個人用,支撐起二人的生活和夢想。2018年,兩個人同時參加高考,高分的弟弟為了能繼續照顧哥哥,放棄了更好的學校,選擇和哥哥在一所學校就讀。
  • 好媳婦照顧殘疾公公8年 每天照顧其吃喝拉撒
    李世香在照顧殘疾公公。他不是她親爸爸,只是自己丈夫的繼父,她依然不離不棄「我們新牌坊村都沒人比得過她,換成我,我都不會像她這樣做……」內江市東興區高梁鎮新牌坊村五組,有一位為左鄰右舍稱道的好媳婦李世香。今年60歲的她,在雙目失明的公公長期臥床不起後,已不離不棄地照顧老人8年。
  • 女子照顧5名殘疾人20年,每天奔波10餘裡,為了省錢學會扎針輸液
    她的父親,周林聽,今年73歲,屬於肢體四級殘疾。她的母親,張留珍,今年71歲,也是肢體四級殘疾。她的婆婆謝線,今年77歲,言語一級殘疾。她的弟弟,周武交,今年47歲,是精神二級殘疾,她的弟媳,沈小香,智力二級殘疾。她的丈夫,孫戰國,沒有小拇指(雖不構成殘疾,卻對正常生活有一定影響)。
  • 踐行囑託開新局|鹽城:向海發展開啟新徵程
    省委全會提出,鹽城要面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成為綠色轉型的典範,讓老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踐行囑託開新局,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表示,鹽城將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
  • 臨終症狀 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從出生到死亡這是生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很多人認為這個過程漫長,但是其實人的一生轉瞬即逝,那麼臨終症狀都有哪些呢?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是怎樣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臨終症狀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表現,也是每個人生命快要到盡頭時候的表現,那麼具體的症狀都有哪些呢?如果我們出現這些症狀就代表我們快要死亡了嗎?
  • 福州臉部生蛆女孩離世留謎 弟弟夢見姐姐囑託查真相
    原標題:臉部生蛆女孩離世留謎 弟弟夢見姐姐囑託查真相      對於她的家庭來說,這像極了一場悲傷與溫暖同在的舞臺劇,半個多月便集納了悲歡離合的所有情感元素,不過,王思麗的父親王作生說,女兒的遭遇縱然不幸,但她何其幸運地遇上諸多熱心人士,而這一點也改變了弟弟王思龍對社會的認知。   回訪王作生時,他說如果再讓他做一次決定——女兒是否前往福州打工的選擇,他也會一如當初,「因為我深知一輩子做農民的滋味,尤其在楚雄的大山深處」。
  • 他被稱作藥王,活到141歲,臨終前囑託弟子:一定毀掉這張方子!
    他被稱作藥王,活到141歲,臨終前囑託弟子:一定毀掉這張方子!在孫思邈的時代,有很多人都不是通過醫術了解到他,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道士,作為一個道士肯定就少不了煉丹製藥了,在研究醫藥時,他的辦公場所被稱作藥王殿。
  • 高級白領為照顧母親 放棄20萬年薪回社區當電工
    以前父母身體好,我得為了小家庭打拼,兩年前父親走了,母親90多歲了,和我們不住在一起,我家裡還有個姐姐,但她身體不好,所以我才決定辭去工作,從家裡搬過來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方便照顧老母親。」他語氣平和。李之春和母親住的房子,兩室一廳,70個平方米。「我父親生前是工程師,小區的這些房子就是我父親之前設計的,所以母親不想離開這裡。」為什麼沒有請保姆來照顧母親?
  • 說好和我作伴,弟弟一個電話,母親就不見了人影
    老公在剛來單位的時候,認了一個師傅,一直對他很好,處處照顧他。老公的師傅前年被調到了縣裡,雖然工資比在總部多幾千塊錢,但是條件特別惡劣,誰都不是自願去的。師傅有兩個兒子,他沒辦法也就在那裡呆了下來。今年夏天的時候,師傅的愛人突然腦出血,年僅42歲的師母,在醫院裡住了兩個多月,到現在走路都不利索。
  • 鹽城龍捲風后的空心村:一場無處道別的葬禮
    江蘇省鹽城阜寧縣丹平村,風災過後趕回來很多年輕人,王德勝是其中之一。三天之後,這位30歲的獨子和兩個姐姐一起,送走了孤守在村子裡的父親。2016年6月25日,江蘇省鹽城阜寧縣陳良鎮,王德勝拎著一大摞紙錢往家的方向趕,幾乎夷為平地的村莊讓人難辨方向。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吳越6月25日,王德勝的父親王福付在風災中遇難,他的衣物、家當堆在碎成瓦礫的後院中。略顯陳舊的藍衣藍褲、膠鞋在灰色的瓦礫間變得刺眼。
  • 張海迪委員:讓殘疾老人生活得有尊嚴有幸福感
    「不少殘疾老人都出現了失能狀況,比如偏癱,他們能請得起阿姨照顧嗎?他們能夠通過康復恢復機能嗎?我們這一代人很多都是一個子女,還有一些人像我一樣沒有子女,他們老了怎麼辦?當他們老了失能了,康復誰來管?怎麼能夠讓他們有尊嚴的生活、擁有幸福感?」張海迪一句句反問扣動著記者的心弦。
  • 國家一級演員進臨終病房唱劇 寧波老人顫顫巍巍伸出手鼓掌
    在鄞州區明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安寧療護區,寧波小百花越劇團的國家一級演員徐曉飛在病房裡清唱了《西廂記》,這是為了完成臨終老人盧英(化名)的最後心願。老人全程面帶微笑,顫顫巍巍地從被子裡伸出手鼓掌。2019年12月25日的這一幕,把很多人看哭了。  「一定會好起來的。我們春節有演出,到時候請您去劇場!」說完,徐曉飛忍不住落了淚。
  • 她是乾隆九公主,母親是乾隆親封的皇后,弟弟還成了大清皇帝
    乾隆一生風流多情,共留下27個兒女,其中兒子有17個,女兒有十個,乾隆這十個女兒,成活率並不高,只活了五個,因此,乾隆對這五個女兒都是極其疼愛的,本文筆者要講的是乾隆第九個女兒,即和碩和恪公主。
  • 初中女生給患唐氏症候群的弟弟寫信:一聲姐姐,便是一生
    心悅在信裡記錄了2016年5月弟弟出生時的樣子,她牢牢地記住了弟弟出生的時刻,並且形容自己第一次握住弟弟小手時的感覺「怦然心動,周身的血液彷佛都沸騰起來了」。然後心悅講了一些日常和弟弟相處的故事,她說:「我們的家庭因為有了你,變得更加歡樂了」,作為一個姐姐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都是對弟弟無限的愛。
  • 60歲老人做頭部CT 左腦是空的僅靠半個大腦存活
    大腦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左右大腦的功能各有不同,人的一切都靠左右大腦來控制,腦組織有輕微病變都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更別說缺失了,最輕的後果也是不同程度的殘疾。然而,俄羅斯一名60歲老人,近日在醫院檢查時竟然讓在場的醫生大吃一驚,他的半個腦子是空的,啥也沒有,這也意味著這個老人用半個腦子活了一生,而老人說,從出生到現在他一直活得好好的。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2日報導,這位老人已婚,生有兩個孩子,在蘇聯時期是一名軍人,後來退伍回家,擁有大學學歷,是一名工程師。
  • 男子照顧殘疾妻子二十餘載不離不棄 自創手語維繫感情
    對於阮永贊來說,愛就是照顧好身有殘疾的聾啞妻子。25年前,阮永贊經相親認識了程時仙,但當時介紹人刻意隱瞞了程時仙患有小兒麻痺症的事實。就在周圍的人紛紛勸其放棄時,阮永贊卻做了一個意外的決定:讓同命相憐的兩人共同面對以後的生活。在外做清潔工賺錢,對內洗衣做飯照顧妻女,阮永贊用數十年如一日的陪伴,履行了自己對婚姻的承諾。
  • 聾啞夫婦照顧偏癱母親 夢想買個輪椅推媽曬太陽
    ,他倆是「出了名的孝順」   一對聾啞夫婦的夢想:   給媽買個輪椅,推她去曬太陽   3年來,曹振海將床安在母親房裡,寸步不離悉心照顧,而妻子天天為婆婆擦屎端尿,一日三餐一口口餵飯。  孝心住在母親房裡,一晚換三四次尿片  這是一個無聲的家庭,夫妻倆都是聾啞人。  昨日,正值午飯時間,曹振海做了麵條。飯盛上來,妻子梁娟一口一口吹到不燙了,才餵到婆婆嘴裡。  2010年曹振海的母親患腦溢血,偏癱痴呆,再也不會說話,生活也無法自理,常常弄得一褲子屎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