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有限溫量子體系的張量網絡方法

2020-11-24 中科院物理所

張量網絡方法是研究量子多體問題的利器。為了和有限溫度下的實驗測量建立直接的聯繫,同時也為了更好地刻畫熱漲落和量子漲落共存時所發生的豐富物理現象,有必要發展針對有限溫量子體系的張量網絡算法。這方面早期的代表性工作是物理所向濤研究員與上海交大王孝群教授等在九十年代中期所發展的轉移矩陣重正化群方法。在那之後的二十多年裡,新方法層出不窮。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T03組的王磊研究員,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國際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的博士生唐維、徳累斯頓工業大學的塗鴻浩教授合作,提出了一類應用於有限溫量子體系的張量網絡方法。該方法借鑑了轉移矩陣重整化群的思路,通過求解轉移矩陣的最大本徵態來研究體系的熱力學性質。不同之處在於,新方法直接工作在連續的虛時間極限,從而利用了最近十年所發展的連續張量網絡結構。

對比於此前提出的多種有限溫張量網絡方法,新方法主要特點是1)可以直接處理無限大的長程相互作用體系;2)可以直接在實頻率計算低能局域譜函數。利用這些特點,作者研究了一維平方反比相互作用的量子伊辛模型以及準一維的量子伊辛模型在量子臨界點附近的局域磁化率和零頻譜函數的行為。將來,這些進展可用於預測阻錯磁性和關聯費米子體系的核磁共振實驗中測得的自旋-晶格弛豫時間,以幫助理解體系有限溫的低能激發性質。

配分函數的連續虛時間張量網絡表示

該工作近期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25, 170604 (2020))。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 (2016YFA0300603,2016YFA0302400) 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774398)的資助。

文章連結: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170604

基於PyTorch的開原始碼實現:

https://github.com/TensorBFS/cMPO

編輯:zhenni

相關焦點

  • 進展|有限溫量子體系的張量網絡方法
    張量網絡方法是研究量子多體問題的利器。為了和有限溫度下的實驗測量建立直接的聯繫,同時也為了更好地刻畫熱漲落和量子漲落共存時所發生的豐富物理現象,有必要發展針對有限溫量子體系的張量網絡算法。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T03組的王磊研究員,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國際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的博士生唐維、徳累斯頓工業大學的塗鴻浩教授合作,提出了一類應用於有限溫量子體系的張量網絡方法。該方法借鑑了轉移矩陣重整化群的思路,通過求解轉移矩陣的最大本徵態來研究體系的熱力學性質。
  • 物理所等提出應用於有限溫量子體系的張量網絡方法
    張量網絡方法是研究量子多體問題的重要工具。為了與有限溫度下的實驗測量建立直接聯繫,並更好地刻畫熱漲落和量子漲落共存時發生的物理現象,需發展針對有限溫量子體系的張量網絡算法。該領域早期的代表性工作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向濤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孝群等在九十年代中期發展的轉移矩陣重正化群方法。近期,物理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磊,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國際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博士生唐維、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助理教授塗鴻浩合作,提出一類應用於有限溫量子體系的張量網絡方法。
  • 多體系統的有限溫變分方法研究獲進展
    基於純化的變分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研究多體系統熱平衡態的理論計算中。但是,在處理低溫問題,特別是系統熱態存在自發對稱性破缺時,基於純化的方法存在著一些理論問題,並不能給出體系正確的熱態。
  • 進展|張量網絡的微分編程
    張量網絡方法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經典統計、量子多體物理等領域重要的理論和計算工具。近年來,張量網絡方法也被應用於機器學習問題中。然而,針對張量網絡的優化仍是一個長期存在的難點。這個瓶頸阻礙了張量網絡方法在一系列複雜問題中的充分應用。
  • 縮並任意張量網絡研究取得進展
    張量網絡在物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量子物理中,張量網絡可以作為高效的變分波函數擬設;在統計物理中,配分函數可以轉換成張量網絡的縮並進而利用重整化群和低秩近似方法來進行有效的計算;另外,在量子計算中,量子線路可以視為具有么正性的特殊張量網絡,其單個振幅的計算亦可以轉換成張量網絡縮並問題。然而,經典的張量網絡縮並方法,例如張量重整化群方法,通常假設系統定義在格點之上。
  • 科學家在縮並任意張量網絡研究中取得進展
    張量網絡在物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量子物理中,張量網絡可以作為高效的變分波函數擬設;在統計物理中,配分函數可以轉換成張量網絡的縮並進而利用重整化群和低秩近似方法來進行有效的計算;另外,在量子計算中,量子線路可以視為具有么正性的特殊張量網絡,其單個振幅的計算亦可以轉換成張量網絡縮並問題。然而,經典的張量網絡縮並方法,例如張量重整化群方法,通常假設系統定義在格點之上。
  •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7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2020年4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非阿貝爾拓撲物態相變的張量網絡方法」(Tensor
  • 百倍提升張量計算:谷歌開源TensorNetwork
    張量網絡讓我們專注於量子態與現實世界問題最相關的部分——如低能態,並忽略那些不太相關的部分。張量網絡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機器學習(ML)應用中。然而,我們仍然能在 ML 社區中看到廣泛應用張量網絡所面臨的困難:1)目前還沒有生產級的張量網絡庫用於規模化地運行張量網絡算法;2)大多數張量網絡文獻是物理學應用方向的,這就產生了一種錯誤的固有印象:只有通曉量子力學知識才能理解張量網絡算法。
  • 科學家取得量子自旋液體研究新進展
    高溫超導發現之後,Anderson又嘗試從量子自旋液體角度來理解高溫超導的機理,由此進一步引發了對量子自旋液體的研究興趣。近年來,隨著大量強阻挫量子自旋材料的發現,對量子自旋液體態的研究正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熱點方向。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重要,有兩個原因。
  • 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應用於量子計算機
    為此,我們必須提出卷積積的量子形式,找到實現非線性和池化的方法,以及對表示圖像的量子態進行層析成像的新方法,以保留有意義的信息。另一方面,機器學習,尤其是神經網絡,正在粗略地使用向量和矩陣來理解或處理數據。量子機器學習(QML)旨在使用量子系統對向量進行編碼,並使用新的量子算法對其進行學習。一個關鍵的概念是在許多矢量上使用量子疊加,我們可以同時處理它們。
  • 中國科大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同事陳帥、鄧友金等與北京大學劉雄軍、維也納工業大學、卡爾加裡大學的合作者們,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方法在人工合成的二維自旋軌道耦合超冷原子體系中得到了直接判斷體系拓撲的動力學判據,並據此精確測定了體系的拓撲相圖。
  • 如何計算量子粒子的動力學?
    精確計算許多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動力學是一項艱巨任務。然而,對於這樣的系統,有一種很有前途的計算方法:張量網絡,目前正在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理論部門進行研究。張量網絡的初始焦點是限制在晶格中的量子粒子,就像它們出現在晶體中一樣,或者出現在未來量子計算機的量子寄存器中。
  • 如何用張量分解加速深層神經網絡?(附代碼)
    翻譯 |  林立宏    整理 |  凡江背景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介紹幾種低秩張量分解方法,用於在現有的深度學習模型中進行分層並使其更緊湊。我也將分享PyTorch代碼,它使用Tensorly來進行在卷積層上的CP分解和Tucker分解。儘管希望大部分帖子都是可以獨立閱讀的,關於張量分解的回顧可以在這裡找到。
  • 香港-北京-上海物理學家合力推動量子材料研究
    「在此研究中,通過結合張量重正化群與量子蒙特卡洛方法等多體計算方法,我們成功地建立了關聯量子晶體材料的熱力學-動力學的多體研究範式,揭示磁性材料TMGO晶體的『材料基因』的精確模型參數,計算量子多體系統在溫度、壓力和磁場等外部環境變化時的反應,為其下一步實驗研究提供了準確的溫度和磁場等參數,從而確定其在科研和工業應用中合適的參數範圍。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鄭韶輝:我國量子技術搶佔制高點構建完整的網絡體系
    鄭韶輝:我國量子技術搶佔制高點構建完整的網絡體系 2020年12月01日 10:0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量子信息網絡體系 這兩個領域,一方面是基礎研究的熱門學科,也跟當下的熱門產業量子通信、人工智慧等領域息息相關,讓產業界充滿期待。 量子信息搶佔制高點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目前量子信息技術的兩大主流應用,主要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上述《規劃》對此的定位是,奠定我國在新一輪信息技術國際競爭中的科技基礎和優勢方向。
  •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陳帥、鄧友金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變分自回歸神經網絡求解統計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自上世紀初以來,統計物理學家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和方法來處理此類問題,其中包括馬爾科夫鏈蒙特卡洛、張量網絡、重整化群、平均場近似及消息傳遞算法等。在實際應用中,這些方法各有其優劣:MCMC擅長採樣玻爾茲曼分布,然而很難計算系統的熵和自由能;張量網絡方法和重整化群被廣泛用於計算配分函數和自由能,但是一般只適用于格點系統;平均場近似及相關的消息傳遞算法可以高效地給出系統的變分自由能,然而需要在較高的溫度下,或者系統拓撲結構滿足平均場近似的要求。
  • 量子信息的很多虛算符的張量空間表示
    量子計算是量子通信的基礎。通過量子糾纏存儲信息到量子計算機中。量子糾纏就是從一個量子態坍縮到另一個量子態,由於量子算法是離散的,這裡就是量子數矩陣。對象:由量子糾纏構成的量子計算機稱為:量子計算機。裝備:硬體配置:arm、core、q91等。軟體上,沒有量子算法和sas不能處理量子計算。
  • 手把手教你將矩陣畫成張量網絡圖
    最近,該文作者又動手實現了新的想法:將矩陣畫成張量網絡圖。今天,我想分享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描繪矩陣,它不僅用於數學,也用於物理、化學和機器學習。基本想法是:一個帶有實數項的 m×n 矩陣 M 可以表示從 R^n→R^m 的線性映射。這樣的映射可以被描繪成具有兩條邊的節點。一條邊表示輸入空間,另一條邊表示輸出空間。